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神经骨骼肌血管床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栋益 康皓 +3 位作者 李进 陈燕花 王发斌 洪光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4-216,244,共4页
失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微循环血管将发生明显的退化和重塑,不再保持正常状态时的空间分布规律,造成肌肉组织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不利于肌肉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促进肌萎缩的发生、发展。失神经骨骼肌收缩能力丧失、交感神经对... 失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微循环血管将发生明显的退化和重塑,不再保持正常状态时的空间分布规律,造成肌肉组织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不利于肌肉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促进肌萎缩的发生、发展。失神经骨骼肌收缩能力丧失、交感神经对血管支配障碍、神经营养性作用丧失及组织细胞学变化均对骨骼肌微循环血管的形态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该文就失神经骨骼肌微循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肌萎缩 微循环 血管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军磊 张栋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 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面部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商誉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栋益 饶立冬 孔凤英 《管理观察》 2012年第16期212-213,共2页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由于各国会计准则的不同而导致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不一,成为了会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各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商誉的不同规定为出发点,介绍中美日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由于各国会计准则的不同而导致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不一,成为了会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各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商誉的不同规定为出发点,介绍中美日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处理的方法和不同准则下的商誉处理对于合并报表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的规定,评述我国现行关于商誉处理的会计准则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商誉 负商誉 减值测试 商誉摊销
下载PDF
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财务问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栋益 《中国市场》 2012年第26期81-82,共2页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行业的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行业整体经济形势得到了根本转变,企业兼并重组已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邮发〔2011〕108号),充分认识促进快递企业兼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行业的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行业整体经济形势得到了根本转变,企业兼并重组已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邮发〔2011〕108号),充分认识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本文重在探讨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有关财务问题。要想使兼并落到实处,不走形式,只有率先在财务管理方面和会计核算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高效、长期稳健的运转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企业 兼并重组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下载PDF
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靳君 翟弘峰 +2 位作者 李磊 张栋益 马腾霄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抑癌基因FHIT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其在血管瘤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近近两年内存档的皮肤毛细血管瘤蜡块50例(男女各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抑癌基因FHIT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其在血管瘤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近近两年内存档的皮肤毛细血管瘤蜡块50例(男女各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不同时期的血管瘤中抑癌基因FHIT的表达情况:定量分析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阳性面积率、平均光密度。结果血管瘤增生期抑癌基因FHIT低表达,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高表达,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与增生期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退化期和正常皮肤组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FHIT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减少了血管瘤细胞增殖的拮抗因素,从而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基因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瘤 FHIT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雄激素性脱发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璐璐 王志朋 张栋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脱发中最常见的类型,进行性的毛囊微小化是其主要病理表现,而遗传因素和雄激素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主要致病因素[1]。在我国,AGA在男性中患病率约为21.3%,在女性中约为6.0%[2],通常起始于青春期...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脱发中最常见的类型,进行性的毛囊微小化是其主要病理表现,而遗传因素和雄激素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主要致病因素[1]。在我国,AGA在男性中患病率约为21.3%,在女性中约为6.0%[2],通常起始于青春期或青春后期,呈进行性发展。男性AGA早期多表现为前额、双侧额角和双侧鬓角发际线后移,或头顶部进行性脱发。女性AGA主要表现为头顶部与发际缘之间头发弥漫性稀疏、纤细,前额发际线位置不改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雄激素性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进展
下载PDF
青少年雄激素性脱发2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璐璐 雷蓓蓓 +1 位作者 王璐 张栋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628-630,共3页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一种起始于青春期或青春后期的进行性毛囊微型化的疾病,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目前已知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AGA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一种起始于青春期或青春后期的进行性毛囊微型化的疾病,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目前已知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AGA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在我国,AGA男性患病率约为21.3%,女性约为6.0%[1],AGA对患者的影响不仅仅是容貌,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生活、学习、社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需要格外关注。现报道2例青少年AGA患者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雄激素 脱发 治疗
下载PDF
真皮内充分肿胀麻醉对FUE毛发移植术供区创面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王璐 许颖溦 +1 位作者 赵尚华 张栋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61,共5页
目的探究毛囊单位提取技术(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毛发移植术中真皮内充分肿胀麻醉后“即肿即取”对供区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FUE毛发移植术的96例雄... 目的探究毛囊单位提取技术(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毛发移植术中真皮内充分肿胀麻醉后“即肿即取”对供区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FUE毛发移植术的96例雄激素性脱发或发际线调整患者,均于枕部优势供区钻取毛囊用于受区移植。根据其供区肿胀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供区真皮内行小范围“即肿即取”充分注射肿胀液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行供区常规肿胀麻醉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定期随访30~60 d,对比观察两组供区创面渗液类型、渗液量、周围皮肤颜色、创面组织类型以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等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的渗液量、创面周围皮肤颜色和创面组织类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面渗液类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 d,两组创面渗液量、渗液类型和创面组织类型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周围皮肤颜色评分在术后4 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5 d,所有患者供区创面均呈现正常或粉色。观察组愈合时间[(4.08±0.28)d]较对照组[(4.44±0.77)d]明显缩短(t=-2.998,P<0.05)。术后14 d,观察组[(8.69±1.28)%]供区点状淡红色瘢痕面积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9.69±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结论FUE毛发移植术中采用真皮内充分肿胀麻醉后“即肿即取”患者的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均明显优于常规肿胀技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移植术 毛囊单位提取技术 即肿即取 肿胀麻醉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Edaravone Enhances the Viability of Ischemia/reperfusion Flaps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1 位作者 张正文 吴蕊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edaravone in enhancing flap viability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IR) and its mechanism. Forty-eight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edaravone in enhancing flap viability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IR) and its mechanism. Forty-eight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n=16), IR group(n=16), and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n=16). An island flap at left lower abdomen(6.0 cm×3.0 cm in size), fed by the 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and vein, was created in each rat of all the three groups. The arterial blood flow of flaps in IR group and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was blocked for 10 h, and then the blood perfusion was restored. From 15 min before reperfusion, rats in the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edaravone(10 mg/kg), once every 12 h, for 3 days. Rats in the I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saline, with the same method and frequency as the rats in the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In IR group and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samples of flaps were harvested after reperfusion of the flaps for 24 h. In the control group, samples of flaps were harvested 34 h after creation of the flaps.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MDA) and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determined, and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HE) staining, apoptotic cells of vascular wall were mark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 assay, and the apoptotic rate of cells in vascular wall was calculated.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Seven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we calculated the flap viability of each group, and marked vessels of flap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subcutaneous vess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MDA, the number of multicore inflammatory cells and apoptotic rate of cells in vascular wall in the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IR group. The activity of SOD, flap viability and average number of subcutaneous vessels in the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R group.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ultrastructure injur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edaravone-treated IR group was slighter than that in IR group. It was concluded that edaravon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IR flap viability and protect flap vessels, which is related to scavenging oxygen free radicals,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SOD, reducing the extent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inflammation, and protecting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vessel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eper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edaravon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kin flap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蓓蓓 张璐璐 +1 位作者 王璐 张栋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胶原蛋白过度表达、沉积,突出于皮肤表面且超出皮损范围,呈持续性生长,充血、质硬韧的结节状、片状或条索状样组织[1]。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人,其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肩背部、胸部、上肢、耳郭... 瘢痕疙瘩是一种胶原蛋白过度表达、沉积,突出于皮肤表面且超出皮损范围,呈持续性生长,充血、质硬韧的结节状、片状或条索状样组织[1]。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人,其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肩背部、胸部、上肢、耳郭;其发病原因复杂,常继发于外伤、术后创面、烧伤,甚至是皮肤粉刺或者疖、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干细胞疗法
下载PDF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B761 on Vessels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11
作者 张栋益 吴蕊 +3 位作者 康皓 洪光祥 康深松 张正文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6期789-793,共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B761 on blood vessels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of ra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Fifteen male adult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B761 on blood vessels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of ra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Fifteen male adult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n=3), control group (n=6) and EGB761-treated group (n=6).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and EGB761-treated group underwent a neurotomy to bilateral sciatic nerves. Then, they were administered EGB761 [100 mg/(kg.d)] and isovolumic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by gavage everyday. No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rat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Gastrocnemius was harvested at 1 and 3 week(s) postoperatively in each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atio of capillary/fiber (CFR)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and the expression of VEGF, fetal liver kinase -l(Flk-1) receptor and HSP70 in the vascular w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VEGF, Flk-1 and HSP70 were expressed in the vessel wall of gastrocnemius, with Flk-1 expressed only in the endothelial cell of vessels. CFR in the EGB761-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1 week and 3 week(s) after neurotomy.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Flk-1 in the vessel wall of both control and EGB761-treated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proteins in the EGB761-treated group was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in the vessel wall of both control and EGB761-treated groups was enhance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it was substantially augmented in the EGB761-treated group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concluded that EGB761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blood vessels of denervated gastrocnemiu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HSP70 expression but no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ts receptor Fl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B761 DENERVATION muscular atrophy vascular degradation
下载PDF
3D打印耳模在儿童个体化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尚华 康深松 +1 位作者 张栋益 许颖溦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7期735-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应用自体肋软骨在儿童个体化耳廓再造中的优势。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2019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小耳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分别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3D打印耳模和传统的胶片耳... 目的探讨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应用自体肋软骨在儿童个体化耳廓再造中的优势。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2019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小耳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分别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3D打印耳模和传统的胶片耳模作为模版术中雕刻。结果术后6个月复诊照相,由术者,第三方整形医生及家属对研究组再造耳廓外形的总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4.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7.1%,P=0.003<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运用自体肋软骨对儿童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全耳再造,形态更加逼真,立体感更强,患者家属及医生的满意度认可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支架 3D打印耳模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胎肝激酶-1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血管壁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栋益 康皓 +3 位作者 李进 陈燕花 王发斌 洪光祥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胎肝激酶-1(flk-1)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血管壁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其中健康对照组3只,实验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在术后4 h、8 h、12 h、24 h、3 d、5 d、7 d、14 d取双...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胎肝激酶-1(flk-1)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血管壁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其中健康对照组3只,实验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在术后4 h、8 h、12 h、24 h、3 d、5 d、7 d、14 d取双侧腓肠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VEGF在肌肉中血管壁及flk-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正常大鼠腓肠肌,VEGF在血管壁有表达,flk-1只在血管内皮有表达。坐骨神经切断8 h内VEGF在血管壁中的表达呈一过性的降低,随后至术后3 d保持在低于健康对照组的低水平表达。术后3 d至14 d表达逐渐增强,但14 d时VEGF的表达量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坐骨神经切断后flk-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于术后0~12 h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明显波动,术后24 h~14 d表达逐渐升高。结论本实验揭示了早期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壁内VEGF及其受体胎肝激酶-1(flk-1)的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它们在失神经骨骼肌内表达的调节机制、血管退化在失神经肌萎缩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VEGF治疗失神经肌萎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胎肝激酶-1受体 失神经 肌萎缩
原文传递
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1 位作者 张正文 吴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 ×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 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kg)、生理盐水1ml;频率均为每12h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3天.扩张皮瓣形成后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大鼠对皮瓣进行取材,通过原位标记皮瓣中段、远端组织血管壁的凋亡细胞,计算2个区域皮瓣血管壁组成细胞的凋亡率.术后第7天计算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皮瓣中段血管,计数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结果 术后24h,皮瓣中段、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12.47±1.58)%、(23.35±2.46)%,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11.01 ±1.67)%、(18.94±1.35)%;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2±2.25)%、(28.34±1.17)%(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术后7d,皮瓣成活率、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64.17±2.82)%、(11.52±1.09)个/高倍视野,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73.66±3.24)%、(13.63±1.78)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皮瓣成活率及皮下平均血管数目[(41.92±3.59)%、(4.30±0.86)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成活率、皮瓣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均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较维生素E更能有效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率;作用机制与保护循环血管结构与功能并最终改善皮瓣远端血液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维生素E 扩张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
原文传递
氧自由基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徐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移植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的重要因素。氧自由基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各种机制密切相关,是各种损伤机制学说中的重要启动因素。本文就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氧自由基的作用及氧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皮瓣缺...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移植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的重要因素。氧自由基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各种机制密切相关,是各种损伤机制学说中的重要启动因素。本文就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氧自由基的作用及氧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皮瓣
原文传递
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张正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痣)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特殊类型巨痣患儿15例,病变位于头面部5例、躯干3例、上肢3例、下肢4例,病变面积10cm×12cm^16cm×24cm;于一次全部切除或分期切除病变后,个性化选择植皮...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痣)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特殊类型巨痣患儿15例,病变位于头面部5例、躯干3例、上肢3例、下肢4例,病变面积10cm×12cm^16cm×24cm;于一次全部切除或分期切除病变后,个性化选择植皮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一次性全部切除病变者植皮修复创面2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分期切除病变者植皮修复创面5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植皮+扩张皮瓣修复创面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植皮或扩张皮瓣均成活;随访3~8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结论手术治疗特殊类型巨痣应兼顾术后功能和美观,病变一次或分次切除+植皮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皮片移植 扩张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1 位作者 张正文 吴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大鼠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8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ml软组织扩张器1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ml。再次手术取... 目的观察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大鼠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8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ml软组织扩张器1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cm×6.0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mg/kg)、生理盐水1ml;术后24h分别取材检测各组大鼠皮瓣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结构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计数多核炎性细胞数。结果皮瓣的MDA含量、MPO活性、多核炎性细胞数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9.25±0.33)nmol/mg prot、(0.47±0.05)U/mgprot、(5.36±0.29)个/高倍视野,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6.12±0.53)nmol/mgprot、(0.35±0.03)U/mg prot、(3.71±0.33)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低于IR组[(11.74±0.29)nmol/mg prot、(0.61±0.02)U/mg prot、(7.43±0.62)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的MDA含量、MPO活性、多核炎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皮瓣的SOD活性在维生素E治疗组为(25.36±2.01)U/mg prot,在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8.23±1.82)U/mg prot,结果均显著高于IR组[(18.61±1.32)U/mg prot,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的SOD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维生素E均能清除转移后扩张皮瓣组织内的氧自由基并减轻炎性反应,且依达拉奉的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皮瓣 氧自由基 依达拉奉 维生素E
原文传递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寻常疣HBD-2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赵军磊 张栋益 李婷婷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0期10-13,17,共5页
目的观察皮肤寻常疣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人β-防御素-2(HBD-2)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皮肤寻常疣患者,将液氮冷冻治疗的54例作为对照组,将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54例作... 目的观察皮肤寻常疣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人β-防御素-2(HBD-2)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皮肤寻常疣患者,将液氮冷冻治疗的54例作为对照组,将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5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人β-防御素-2(HBD-2)的水平、炎性因子的水平、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从HBD-2的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刚结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从炎性因子的水平观察,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治疗疗效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比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复发率观察,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的复发率均显然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与对照组(9.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寻常疣治疗中应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表现出明显的疗效,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寻常疣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液氮冷冻疗法 人Β-防御素-2
原文传递
大鼠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防护的研究
19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1 位作者 张正文 吴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73-2675,共3页
目的 观察医学影像胶片制作的一种防护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于左侧腹部制备6cm×3cm腹壁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夹阻断皮瓣动脉血流1... 目的 观察医学影像胶片制作的一种防护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于左侧腹部制备6cm×3cm腹壁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夹阻断皮瓣动脉血流10 h后恢复灌注制备皮瓣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组大鼠以防护罩固定,对照组大鼠造模后不做外固定,模型制备完成后的5d内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皮瓣的完整性及回缩程度.结果 各组大鼠模型制备完成后第2、3、5天分别观察显示,本防护罩在不影响大鼠基本活动的前提下对防止大鼠自身咬伤皮瓣及预防皮瓣回缩效果显著.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模型制备完成后对皮瓣的固定及防护非常必要;采用医学影像胶片制作的防护罩对防止大鼠自身咬伤皮瓣及预防皮瓣回缩效果显著且制作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岛状皮瓣 防护罩
原文传递
MRI诊断与治疗肢体血管瘤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康皓 陈燕花 +2 位作者 李进 张栋益 洪光祥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5例肢体血管瘤患者,使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矢状、冠状T1加权和他加权扫描,然后注射Gd—DTPA进行增强。并对8例患者行CEMRI增强血管成像。15例中10例患者进行了手...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5例肢体血管瘤患者,使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矢状、冠状T1加权和他加权扫描,然后注射Gd—DTPA进行增强。并对8例患者行CEMRI增强血管成像。15例中1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与术前MRI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所有患者T1WI显示为不均匀的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边界不清楚。T2WI亦显示为不均匀的混杂信号,而以高信号为主。Gd—DTPA增强后,肿瘤影像明显强化,可清楚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EMRI血管成像,可见肿瘤组织内成团的血管畸形图像。10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RI影像显示完全一致。结论MRI对血管瘤的定性及准确的定位诊断、血管瘤的侵犯范围以及对术后疗效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