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盾构双线隧道穿越建筑群的沉降影响分析
1
作者 丁海潮 杨俊 +1 位作者 张栲 周诚 《中国市政工程》 2015年第1期83-86,89,共5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往往需要穿越大量的建(构)筑物群,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以武汉轨道交通L2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区间轨道交通隧道为依托,系统介绍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在穿越小高层建筑物群所采取的相关...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往往需要穿越大量的建(构)筑物群,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以武汉轨道交通L2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区间轨道交通隧道为依托,系统介绍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在穿越小高层建筑物群所采取的相关保障技术,综合考虑隧道各项设计参数、合理调整穿越施工参数、严密监控建筑物沉降。该工程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盾构顺利穿越建筑群且建筑物未出现有害裂缝,其中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为62.78 mm,最大差异沉降43.69 mm,且在建筑物脱出盾构影响范围后3~7 d沉降即出现明显的稳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建筑群 建筑物沉降 安全风险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应力可视化监测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春 张栲 周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研究目的:地铁隧道是现代化城市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对其进行施工期的安全性监测就变得必不可少。针对目前管片监测中低效、安全判断滞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难以同步等缺点,本文采用一套融合了振弦式传感技术的可视化监测装置对... 研究目的:地铁隧道是现代化城市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对其进行施工期的安全性监测就变得必不可少。针对目前管片监测中低效、安全判断滞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难以同步等缺点,本文采用一套融合了振弦式传感技术的可视化监测装置对武汉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衬砌管片的安全性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管片的钢筋应力和管片内部混凝土应变。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ARIMA建模分析,验证该可视化监测装置获取数据的可靠性。研究结论:本项目中采用的融合了振弦式传感技术的可视化监测装置具有数据采集频率高、现场实时可视化监控、获取数据温定等优点。对2013年8月份监测数据进行ARIMA建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力时间序列总体呈现一定趋势,细节上有所变化,为非平稳时间序列;(2)时间序列变化缓慢,混凝工应变单月变化幅度在16-20με之间,钢筋应力变化幅度在1 kN左右;(3)经一阶差分后,时间序列由非平稳变为平稳;(4)混凝土应变时间序列表现出显著的偏相关性,钢筋应力时间序列同时具有自相关和偏相关性;(5)本文所述的可视化监测技术可用于复杂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应力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结构应力 可视化监测 ARIMA建模
下载PDF
越江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应力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范斌 张栲 郭谱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20期23-27,共5页
盾构在始发、穿越风井,接收、联络通道等重要区段的施工会造成管片受力的变化,进而引起管片变形,严重时会出现裂缝,导致隧道内涌水涌砂现象发生。目前,管片结构应力监测技术日趋成熟,施工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在风险应对机制... 盾构在始发、穿越风井,接收、联络通道等重要区段的施工会造成管片受力的变化,进而引起管片变形,严重时会出现裂缝,导致隧道内涌水涌砂现象发生。目前,管片结构应力监测技术日趋成熟,施工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在风险应对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预测模型来争取更多的风险应对时间,可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以武汉地铁4号线越江盾构隧道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初步处理,指出管片结构应力时序变化一般规律。对管片结构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定性角度说明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结构应力变化具有混沌性。结合混沌理论与BP神经网络,构建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将工程实测数据代入模型,分析数据混沌性,并进行管片结构应力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盾构 管片 应力 监测 混沌时间序列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