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WD3缺失导致的X连锁智力障碍93型胎儿一例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越 肖海 +6 位作者 吴东 张梦汀 王凤阳 张倩 王红丹 侯巧芳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遗传学病因及分子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分析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明确胎儿病因。结果:G显带...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遗传学病因及分子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分析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明确胎儿病因。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结果显示胎儿Xq21.1存在596678 bp缺失,包含部分单倍剂量效应基因BRWD3,该缺失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家系验证结果显示该缺失遗传自胎儿母亲。家属最终选择终止妊娠。结论:Xq21.1微缺失导致的X连锁智力障碍93型可能是胎儿出现超声异常的原因,BRWD3是该区域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增宽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X连锁智力障碍 BRWD3缺失
下载PDF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倩 吴东 +6 位作者 肖海 李新蕊 崔彬 张梦汀 张晓梅 侯巧芳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使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CNV-Seq平台和基于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STR分型技术对染色体异常进行联合分析,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array)对部分特殊异常结果进行验证。结果: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成功检测了545例样本,总阳性检出率为55.1%,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71例,结构异常23例,单亲二倍体6例。其中联合STR分型额外检出三倍体、单亲二倍体样本及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39例。SNP-array平台对6例单亲二倍体样本的验证结果与STR分型检出结果一致。结论: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阳性检出率,为更准确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早期自然流产
下载PDF
3例SHOX基因杂合性缺失致Leri-Weill软骨生成障碍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梦汀 吴东 +5 位作者 郭梁洁 高越 王红丹 王凤阳 张倩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对3例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及其父母行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分析,探讨遗传学病因。方法超声检出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孕妇3例(均为单胎妊娠),于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或行脐静脉... 目的对3例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及其父母行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分析,探讨遗传学病因。方法超声检出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孕妇3例(均为单胎妊娠),于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或行脐静脉穿刺术采集脐带血标本,同时采集3例孕妇及配偶外周血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CGH检测。结果3例孕妇、孕妇配偶及胎儿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例1胎儿aCGH结果显示X染色体p22.33区域存在1.39Mb杂合性缺失(chrX:219609-1608358,hg19),胎儿父亲aCGH结果正常,家系验证结果表明胎儿杂合性缺失遗传自母亲。例2胎儿aCGH结果显示X染色体p22.33区域或Y染色体p11.32区域存在0.65Mb杂合性缺失(chrX:464439-1118325或chrY:414439-1068325,hg19),胎儿父母aCGH结果均正常,家系验证结果表明胎儿杂合性缺失为新发突变。例3胎儿aCGH结果显示Xp22.33区域存在0.19Mb杂合性缺失(chrX:550458-735001,hg19),胎儿父母aCGH结果正常,家系验证结果表明胎儿杂合性缺失为新发突变。3例胎儿缺失片段大小不等,均包含与胎儿表型相关的SHOX基因。例1胎儿出生后随访至20月龄,身高77.6cm,前囟门未闭合,无其他异常;例2、例3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SHOX基因杂合性缺失导致的Leri-Weill软骨生成障碍是3例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i-Weill软骨生成障碍 SHOX基因杂合性缺失 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母源性平衡易位t(6;14)所致胎儿不平衡易位1例的分析
4
作者 张梦汀 肖海 +6 位作者 吴东 王红丹 高越 张倩 王凤阳 王涛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 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果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6)t(6;14)(q27;q31.2),孕妇核型为46,XX,t(6;14)(q27;q31.2),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胎儿aCGH结果显示染色体6q26q27区存在6.64 Mb的缺失,14q31.3q32.33区存在19.98 Mb重复,均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妇夫妇aCGH结果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可能缘于孕妇携带的平衡易位。aCGH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断裂点,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血清学筛查高风险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原文传递
发育迟缓伴智力障碍患儿2例的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王凤阳 祁娜 +7 位作者 高越 吴东 张梦汀 张倩 杨科 彭会娟 雷星星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76-880,共5页
目的明确2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DD/I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分别于2021年8月29日以及2019年8月5日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DD/I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对患儿及其父母的外... 目的明确2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DD/I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分别于2021年8月29日以及2019年8月5日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DD/I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对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结果2例患儿分别为2岁10个月和3岁,均具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头颅MRI异常等表现。aCGH检测患儿1结果为arr[hg19]6q14.2q15(84621837_90815662)×1,提示存在6.19 Mb缺失,所涉及的ZNF292基因的杂合变异可能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发育障碍64。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判为致病性CNV;患儿2的检测结果为arr[hg19]22q13.31q13.33(46294326_51178264)×1,提示存在4.88 Mb缺失,所涉及的SHANK3基因单倍剂量不足可能导致Phelan-McDermid综合征,评判为致病性CNV。2例患儿的父母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染色体6q14.2q15缺失和22q13.31q13.33缺失可能分别是2例患儿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的遗传学病因,ZNF292基因单倍剂量不足可能是导致6q14.2q15缺失患儿临床表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拷贝数变异 6q14.2q15缺失 Phelan-McDermid综合征 ZNF292基因 SHANK3基因 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
原文传递
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1例的产前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王凤阳 祁娜 +7 位作者 王涛 高越 吴东 张梦汀 杨科 彭会娟 雷星星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1例超声提示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的脐带血样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及其父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用qPCR技术验证候选致病CNV,用... 目的探讨1例超声提示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的脐带血样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及其父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用qPCR技术验证候选致病CNV,用Goldeneye DNA身份鉴定系统确认生物学关系。结果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分析结果提示其17p13.3区存在1.16 Mb的杂合缺失(1615572_2777617)×1,部分覆盖Miller-Dieker综合征(MDS)核心区域,同时17p12区域还存在1.33 Mb的杂合缺失(14111772_15442066)×1,该缺失可导致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孕妇外周血17p12区存在1.33 Mb杂合缺失(14111772_15442066)×1。胎儿父亲外周血检测未见异常。qPCR分析结果提示胎儿脐带血17p13.3和17p12区域以及孕妇外周血17p12区域基因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的1/2。亲缘关系鉴定结果显示胎儿父母确为其生物学父母,胎儿父母选择继续妊娠。结论胎儿确诊为新发变异MDS,脑室增宽可能是MDS胎儿产前超声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Dieker综合征 PAFAH1B1基因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原文传递
DMD基因部分缺失型生殖腺嵌合体一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肖海 张照婧 +7 位作者 李涛 张倩 郭谦楠 吴东 王红丹 张梦汀 高越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对一个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为其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一个具有DMD生育史的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缺失与重复检测.选用5个多态性位... 目的对一个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为其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一个具有DMD生育史的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缺失与重复检测.选用5个多态性位点(3'-STR,5'-STR,45-STR,49-STR,50-STR)进行单倍型连锁分析.结果两例DMD患儿(先证者及其弟弟)Dystrophin基因第51~55外显子缺失;先证者母亲外周血DNA未发现Dystrophin基因缺失或重复;胎儿DMD基因未见缺失重复,且胎儿与先证者单倍型不同,提示胎儿患病可能性小.结论先证者母亲外周血DNA未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变异,但其连续生育了两例具有相同缺失型变异的DMD患儿,提示可能为该变异的生殖腺嵌合体.对Dystrophin基因新发变异,当外周血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母亲未携带致病变异时,仍不能排除其为生殖腺嵌合体的可能,再次妊娠时需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TROPHIN基因 生殖腺嵌合 产前诊断 杜氏肌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HVEM基因多态性检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肖海 娄桂予 +6 位作者 张倩 郭谦楠 张照婧 吴东 张梦汀 高越 廖世秀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808-2810,共3页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疱疹病毒侵入介质(HVEM)基因rs1886730和rs2234167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一代测序方法检测河南汉族246例URSA患者(病例组)和256例健康人(对照组)HVEM基因rs1886730和rs2234167位点的...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疱疹病毒侵入介质(HVEM)基因rs1886730和rs2234167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一代测序方法检测河南汉族246例URSA患者(病例组)和256例健康人(对照组)HVEM基因rs1886730和rs223416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河南汉族人群中HVEM基因rs2234167位点多态性与URSA无明显相关性(P>0.05);rs188673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7,P<0.01),CT、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6,P<0.01;t=14.420,P<0.01)。结论HVEM基因rs2234167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URSA无关,rs1886730位点T等位基因、CT基因型、TT基因型与河南汉族人群URS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汉族 流产 习惯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疱疹病毒侵入介质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产前诊断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变异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倩 吴东 +7 位作者 肖海 张秀磊 张梦汀 张波 苏俊祥 刘修铭 李新蕊 廖世秀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于产前诊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重复/缺失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于产前诊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重复/缺失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5025份无DMD家族史产前诊断样本中,经aCGH检出的31例DMD基因重复/缺失病例。同时使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胎儿及孕妇进行验证,并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对检出DMD基因重复/缺失进行致病性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例(0.62%,31/5025)DMD基因重复/缺失中,25例≤200 kb,6例>200 kb;缺失24例,重复7例;外显子重复/缺失19例,内含子重复/缺失12例。对31例变异按照ACMG五分类评分,致病性变异17例,致病不明/可能良性/良性变异14例。检出的19例外显子变异中,17例为DMD基因内部变异,2例涉及DMD基因内部及以外区域变异,经MLPA技术验证,均获得阳性结果。结论aCGH技术检出的DMD基因外显子区域重复/缺失真实可信,对DMD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对于同时涉及DMD基因内部及以外区域变异的病例,aCGH能够明确DMD基因上下游断裂点区域,为ACMG分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比较基因组杂交 产前诊断 遗传变异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6例9p24区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与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东 张倩 +5 位作者 高越 张梦汀 王凤阳 王鑫 康冰 廖世秀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对6例9p24区微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与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临界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6例孕妇的遗传学检测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 目的对6例9p24区微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与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临界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6例孕妇的遗传学检测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胎儿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对检出的拷贝数变异致病性采用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例胎儿孕中期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6例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6例胎儿在9p24区存在1019~6001 kb染色体缺失,涉及DMRT1、SMARCA2和DOCK8等疾病相关基因;其中例3胎儿的缺失遗传自无临床表型父亲,其他胎儿染色体缺失为新发突变。参考ACMG分级指南,例1~2、5~6胎儿检出微缺失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例3和4胎儿检出微缺失为临床意义未明。经遗传咨询后,例1~2、5~6孕妇及家属选择终止妊娠;例3和4选择继续妊娠,出生后半年随访婴儿发育良好。结论9p24区微缺失胎儿产前缺乏特异性表型,DMRT1和SMARCA2可能为该区域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9对 染色体缺失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DNA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个非典型4q部分三体家系的遗传学诊断及分析
11
作者 张倩 吴东 +8 位作者 张梦汀 张秀磊 肖海 高越 李新蕊 王凤阳 张晓梅 闫凡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究一个智力障碍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患者家系进行检测,用UPDtoolstatistics软件对变异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染... 目的探究一个智力障碍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患者家系进行检测,用UPDtoolstatistics软件对变异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dup(4)(q28.2q31.3),SNParray检测提示患者染色体4q28.2-q31.3区存在25.71 Mb的重复,其停止发育胎儿携带相同的重复片段。患者的重复片段为父源性。患者的父母与丈夫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NP-array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患者所携带的4q28.2-q31.3区片段重复可能是导致其智力障碍的原因。性别以及重复片段的亲代来源可能是其表型不一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q部分三体 智力障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原文传递
17例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及胎儿生后随访结局
12
作者 张梦汀 吴东 +6 位作者 高越 王红丹 王凤阳 张倩 肖海 郭梁洁 廖世秀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产前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的4230例孕妇的结果。对检出... 目的探讨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产前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的4230例孕妇的结果。对检出的17例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病例的产前诊断指征、家系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7例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病例的产前诊断指征包括5例超声异常,其中4例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1例左侧侧脑室轻度增宽(10.7 mm);1例超声提示双胎体重差别大于20%;5例21-三体筛查高风险,1例21-三体筛查临界风险;2例孕妇单纯高龄,1例胎儿左心室强回声同时孕妇高龄;2例孕妇不良妊娠史,胎儿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其中,12例进行家系验证,5例新发,7例遗传自父母。随访5例终止妊娠,2例因失访妊娠结局未知,10例活产儿(3例新发变异、6例遗传自父母、1例遗传方式未知)。10例活产儿随访年龄7个月至3岁2个月:1例出生时脑部左侧脉络丛囊肿,1岁3月龄时走路步态不稳;1例胎龄33周早产儿,现2岁1月龄,家长自述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其他未见异常;1例3月龄时肌张力低,无法正常竖头,经康复治疗后家长自述患儿5月龄时恢复;余7例家长均自述未见异常。结论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指征缺乏特异性。当明确胎儿携带16p13.11微缺失时,通过亲缘溯源、妊娠结局和随访,为该综合征的后续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16对 染色体缺失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一例表现为颈项透明层增厚的2p15-16.1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梦汀 吴东 +6 位作者 肖海 王红丹 张倩 高越 楚艳 张朝阳 廖世秀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产前分子诊断过程及妊娠结局。孕妇孕12周+5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4.5 mm,无创产前检测提示低风险,孕18周时行羊膜腔穿刺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染色... 本文报道一例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产前分子诊断过程及妊娠结局。孕妇孕12周+5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4.5 mm,无创产前检测提示低风险,孕18周时行羊膜腔穿刺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染色体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提示胎儿2号染色体p15-16.1区域存在1.878 Mb的缺失,父母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同时利用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证实存在缺失。文献报道2p15-16.1微缺失综合征患儿多数表现为智力低下、语言发育障碍、小头畸型等,本例胎儿2号染色体缺失区域包含2p15-16.1微缺失综合征关键区域和关键基因,且胎儿2p15-16.1微缺失为新发突变,充分告知遗传学风险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2对 染色体缺失 颈部透明带检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一例3q29微缺失导致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的产前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梦汀 吴东 +6 位作者 王红丹 霍晓东 张倩 高越 肖海 王涛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54-654,共1页
孕妇 20岁,孕1产0,停经26周,宫内孕、单胎,胎儿双顶径57 mm,腹围188 mm,股骨长39 mm,相当于孕22周5天.夫妻为非近亲结婚,体格、智力均发育正常,否认孕前特殊病史及围孕期不良因素暴露史.在征得知情同意后,抽取胎儿羊水及孕妇及其丈夫的... 孕妇 20岁,孕1产0,停经26周,宫内孕、单胎,胎儿双顶径57 mm,腹围188 mm,股骨长39 mm,相当于孕22周5天.夫妻为非近亲结婚,体格、智力均发育正常,否认孕前特殊病史及围孕期不良因素暴露史.在征得知情同意后,抽取胎儿羊水及孕妇及其丈夫的外周血样,应用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胎儿及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胎儿aCGH扫描结果为arr[hg19] 3q29(195 740 357~197 310 451)×1,即3q29区存在1.57 Mb的缺失(图1),胎儿父母均未发现400 kb以上的拷贝数变异,提示胎儿的缺失为新发变异.该区域的缺失与DECIPHER数据库中3q29微缺失综合征区域(chr3:195 726 835~197 344 663)部分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 孕妇 胎儿 分析 发育 腹围 父母
原文传递
一个巴特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科 霍晓东 +8 位作者 张玉薇 张梦汀 高越 吴东 娄桂予 祁娜 张冰 王丹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01-703,共3页
目的对1个巴特综合征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巴特综合征的候选基因(SLC12A1、KCNJ1、BSND、CLCNKB、MAGED2)进行测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测序结果显示SLC12A1、K... 目的对1个巴特综合征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巴特综合征的候选基因(SLC12A1、KCNJ1、BSND、CLCNKB、MAGED2)进行测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测序结果显示SLC12A1、KCNJ1、BSND、CLCNKB基因均未检出可疑变异,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携带arr[hg19]Xp11.21(54834585_54986301)×0缺失,该缺失变异包括产前巴特综合征的致病基因MAGED2。胎儿母亲为该缺失的携带者,父亲和姐姐未检出该缺失。结论MAGED2基因缺失变异可能是该家系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巴特综合征 缺失 MAGED2基因
原文传递
一例Smith-Magenis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越 吴东 +4 位作者 霍晓东 张梦汀 侯巧芳 王红丹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24-726,共3页
目的分析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女童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染色... 目的分析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女童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17p11.2区存在3.37 Mb杂合缺失,其父母未检测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患儿该区微缺失为新发变异。结论患儿诊断为Smith-Magenis综合征,RAI1基因可能是该综合征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Magenis综合征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RAI1基因
原文传递
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韵翼 吴东 +4 位作者 霍晓东 高越 张梦汀 刘广芝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0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孕早期流产孕妇433例,其中适龄组(<30岁)226例,中间组(30~<35岁)129例,高龄组(35~<40岁)61例和超高龄组(≥40岁)17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 目的探讨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孕早期流产孕妇433例,其中适龄组(<30岁)226例,中间组(30~<35岁)129例,高龄组(35~<40岁)61例和超高龄组(≥40岁)17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 433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中,200kb以上基因组CNVs 259例(59.8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80例(41.57%),染色体结构异常79例(18.24%);CNVs主要分布在15、16、22及X染色体(6.70%、9.70%、8.55%、9.24%),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16-三体(8.78%),其次是22-三体(8.08%),染色体结构异常多发生于15号染色体(3.23%)及X染色体(2.08%);适龄组、中间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32.30%、44.19%)均低于高龄组(63.93%)和超高龄组(64.71%)(P<0.05),且适龄组低于中间组(P<0.05),高龄组与超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23.01%)高于高龄组(8.20%)(P<0.05)。结论 CNVs主要分布在15、16、22及X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孕妇年龄可影响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而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孕早期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组拷贝数异常
原文传递
1例16p11.2微重复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圣然 吴东 +4 位作者 王涛 霍晓东 高越 张梦汀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明确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的性质,探讨其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 目的明确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的性质,探讨其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1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胎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拷贝数目变异。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分析结果为16p11.2区域存在525 kb的重复,其中包含右位主动脉弓相关的功能基因HIRIP3,其父母基因组DNA拷贝数目均未见异常。结论胎儿16p11.2区域重复为新发突变,具有致病性,可能与胎儿右位主动脉弓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p11.2微重复综合征 右位主动脉弓 产前诊断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一例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的非典型Williams-Beuren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东 张梦汀 +6 位作者 高越 霍晓东 肖海 张倩 康冰 王鑫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对1例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分析、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 目的对1例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分析、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结果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显示患儿7q11.23区存在278 kb杂合缺失,与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WBS)关键区部分重叠,涉及WBS的关键致病基因之一ELN。MLPA检测证实患儿存在上述缺失,患儿父母未发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结论患儿7q11.23区杂合缺失为新发突变。ELN基因单倍剂量不足可能是其发生主动脉瓣狭窄的原因,诊断为非典型W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ELN基因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原文传递
染色体11q中间缺失致发育迟缓1例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晓东 吴东 +3 位作者 张梦汀 高越 王涛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2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1例11号染色体长臂新发中间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和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 1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DNA,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 目的探讨1例11号染色体长臂新发中间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和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 1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DNA,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查阅Decipher、OMIM、DGV等数据库,分析其遗传学检查结果。结果该例患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患儿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l(11)(q13.5q2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arr[hg19]11q13.5q21(76752340_93065447)×1,缺失片段大小为16.313Mb;查阅数据库未发现该缺失片段。结论该患儿11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为新发缺失,可能与患儿中度发育迟缓的临床表型相关,从而导致其发育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