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法研究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棋炜 张政 +3 位作者 杨晶晶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9-85,共7页
本试验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培养底物基础上添加酵母发酵饲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测定瘤胃细菌总数和6种瘤胃功能细菌的数量,同时测定发... 本试验利用体外法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培养底物基础上添加酵母发酵饲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测定瘤胃细菌总数和6种瘤胃功能细菌的数量,同时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等体外发酵参数。结果表明:酵母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瘤胃细菌总数(P<0.05),促进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型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生长繁殖(P<0.05),显著降低牛链球菌数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也显著提升了氨态氮(NH_--3-N)的浓度(P<0.05)和菌体蛋白(BCP)浓度(P<0.05);试验组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酵母发酵饲料对pH无显著性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发酵饲料 瘤胃细菌 体外法 qPCR 瘤胃发酵参数
下载PDF
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其配套翻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鹏 张立明 +2 位作者 张政 张棋炜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98-260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8个不同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翻料工艺对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优化配方的组成及其配套翻料工艺。试验以麸皮、米糠、棉粕、玉米粉等9种当地农副产品为发酵原料,以DPS软件混料试验方案... 本试验旨在研究8个不同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翻料工艺对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优化配方的组成及其配套翻料工艺。试验以麸皮、米糠、棉粕、玉米粉等9种当地农副产品为发酵原料,以DPS软件混料试验方案设计8种不同组方,将酿酒酵母BC、XR4,枯草芽孢杆菌A15按2∶2∶1混合,分别接种于8个组方中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甘露聚糖、β-葡聚糖、多肽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来筛选优化组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1次料,试验2组翻2次料,通过测定发酵料料温、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确定最优工艺。结果显示:1组方8为优化配方,其组成为麸皮8.62%、醋糟5.85%、米糠20.89%、棉粕12.55%、玉米粉11.35%、玉米皮7.31%、玉米渣1.10%、糖渣25.36%、玉米胚芽粕5.35%、硫酸铵1.02%、磷酸二氢钾0.50%、硫酸镁0.10%。2组方8最佳翻料工艺为:料温达到35℃左右时进行第1次翻料,待料温达到42℃时进行第2次翻料。此工艺下物料的技术指标为:活菌数4×105 CFU/g、甘露聚糖41.28mg/100mg、β-葡聚糖87.06mg/100mg、多肽10.32μg/100mg,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0.00%、3.90%、4.89%、1.67%;较试验1组分别提高了33.33%、3.07%、3.3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翻料工艺 酵母菌活菌数 营养活性物质
下载PDF
体外法评价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政 张棋炜 +3 位作者 杨晶晶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29-2637,共9页
本研究选择7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为XR4、YL5、YN7、XL8、BC、SL、AQ)、5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编号为SC18、SR12、YJ2、YD6、BY)及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编号为BR),采用体外产气法研... 本研究选择7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为XR4、YL5、YN7、XL8、BC、SL、AQ)、5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编号为SC18、SR12、YJ2、YD6、BY)及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编号为BR),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菌株对产气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酵母发酵饲料SC18、XR4、BY、AQ和BC组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且这5组产气量增长率均优于其对应的活性酵母组(P<0.05)。13株酵母菌中的10株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均能使菌体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大部分活性酵母菌蛋白增长率均高于其对应的发酵饲料(P<0.05)。活性酵母及其发酵饲料对氨态氮含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活性酵母YD6、BR、SC18、YL5、XR4、SR12、BY、BC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发酵饲料YD6、BR、YJ2、SC18、SR12、SL、YL5、XR4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活性酵母可显著提高菌体蛋白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BY、XR4、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SC18、BY、BC效果更佳;酵母发酵饲料在增加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上效果要优于其活性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酵母 酵母发酵饲料 体外产气法 瘤胃发酵参数
下载PDF
肉羊微生物固态发酵饲料组方筛选及翻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立明 郭鹏 +2 位作者 张政 张棋炜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02-230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肉羊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固态翻料工艺。以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麦麸、米糠、枣渣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试验设计,选取8个组方进行固态发酵试验,...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肉羊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固态翻料工艺。以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麦麸、米糠、枣渣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试验设计,选取8个组方进行固态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筛选最优的组方。同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料1次,试验2组翻料2次,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料温变化、发酵料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确定翻料工艺参数。结果显示,8个试验组中的活菌数均呈现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的趋势,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其中组方7的综合指标最优,其活菌数最高达到了37.30×105 CFU/g,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97.41mg/100mg、37.66mg/100mg、20.17μg/100mg;翻料工艺试验中,发酵结束时2个试验组的活菌数和3种营养活性物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的活菌数最高值、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1%、7.5%、7.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微生物固态发酵饲料 饲料组方 翻料工艺
下载PDF
黄芩及黄芩苷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史佳玮 杨寒冰 +3 位作者 侯越 张棋炜 周延萌 于海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草本植物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应用范围广阔并且极具临床价值,早期主要用于保肝、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利尿、止血安胎、化脓性感染、黄疸等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除具有清热化痰等药理活性... 草本植物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应用范围广阔并且极具临床价值,早期主要用于保肝、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利尿、止血安胎、化脓性感染、黄疸等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除具有清热化痰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尤其在保护和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黄芩苷是黄芩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也是药典中规定的黄芩质量把控的关键指标。黄芩及黄芩苷具有多种药效,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特别是对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对黄芩及黄芩苷在神经精神疾病中所产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扩大黄芩的适应证,开发以黄芩苷为基础的新型神经保护药物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PDE4在大脑中的分布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寒冰 史佳玮 +3 位作者 侯越 张棋炜 于海洋 周延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亨廷顿病。但是对cAMP进行直接调控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靶向调控cAMP的水解酶有望成为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亨廷顿病。但是对cAMP进行直接调控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靶向调控cAMP的水解酶有望成为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s, PDE4)是特异性催化c AMP的酶,已被证实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并开发靶向PDE4的药物将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PDE4的特性和功能,回顾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作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E4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苏星 张政 +4 位作者 张棋炜 杨晶晶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6-736,共11页
固态下酵母自溶可以有效促进菌体内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提高酵母类产品的品质。通过优化自溶温度、自溶时间及自溶促进剂锌离子浓度以获得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对固态发酵物料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α-氨基氮含量和A_... 固态下酵母自溶可以有效促进菌体内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提高酵母类产品的品质。通过优化自溶温度、自溶时间及自溶促进剂锌离子浓度以获得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对固态发酵物料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α-氨基氮含量和A_(260)/A_(280)等指标的分析来确定固态酵母自溶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自溶温度40℃、50℃、55℃;作用时间12、18、24 h;锌离子添加浓度2、4、8 mg/kg设置L_9(3~3)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固态酵母自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自溶温度55℃、作用时间18 h、锌离子浓度2 mg/kg,此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9.31 mg/g、游离氨基酸14.36 mg/g、α-氨基氮10.16μg/g、A_(260)/A_(280)为1.73。经工艺优化后,可显著提高酵母自溶产物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α-氨基氮的含量,从而明显提高了复合菌培养物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酵母自溶 工艺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