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龚华 仝德 +1 位作者 张楚婧 潘向向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4,52,共8页
基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各地实践案例的解析,归纳出两种模式:一是以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用地调整与腾挪为主的建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建设用地提质增效。结合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用地增存并举的趋势,提出... 基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各地实践案例的解析,归纳出两种模式:一是以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用地调整与腾挪为主的建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建设用地提质增效。结合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用地增存并举的趋势,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模式,即“空间优化+产权调整+利益统筹”的新模式,将空间规划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利益测算与平衡方案同步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统筹安排各类整治用地,统一开展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土地制度集成创新,多途径达成各利益主体诉求,形成有助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土地利用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模式优化 利益统筹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古近系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嵩 彭光荣 +4 位作者 陈兆明 姜大朋 李克成 吴建耀 张楚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西南部深水油气勘探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由于该区构造特征极为复杂,加之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该区开展裂陷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发育条件的分析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及其油气地...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西南部深水油气勘探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由于该区构造特征极为复杂,加之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该区开展裂陷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发育条件的分析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及其油气地质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基于开平凹陷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重点对该区洼陷结构和断裂体系进行了深入解剖,系统阐述了古近纪断裂展布特征,并对研究区主干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古近纪裂陷期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开平凹陷古近纪以来的裂陷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开平凹陷古近系表现出“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裂陷期发育NE-NEE向和NWW向两组主要断裂,控制了凹陷构造变形及沉积充填特征,其控洼断层具有拆离伸展的断裂特征。尚须强调指出,开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强度整体表现为早始新世文昌期逐渐增强,晚始新世恩平期减弱并停止的特征,在始新世文昌组-恩平组沉积期发生过多次沉积中心迁移。因此,根据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结果,综合判识确定开平凹陷是在南海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其裂陷演化过程经历了早文昌期的断陷伸展阶段、晚文昌期的拆离伸展阶段和恩平时期的底侵拗陷阶段。总之,开平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总体上均受控于“先存构造约束、拆离薄化主导、岩浆作用参与”的珠江口盆地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断裂活动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开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3
作者 张楚婧 《经济论坛》 2014年第6期125-126,145,共3页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营改增"的推进,分税制暴露出很多弊端,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正在上演。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原因,深刻剖析了现行分税制存在的财权事...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营改增"的推进,分税制暴露出很多弊端,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正在上演。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原因,深刻剖析了现行分税制存在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土地财政泛滥、地方债务隐患、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减少政府层级、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匹配财权事权、构建地方主体税种等政策建议,为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权 事权
下载PDF
身体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实践 被引量:36
4
作者 陶伟 蔡浩辉 +2 位作者 高雨欣 张楚婧 江映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56-2268,共13页
以人为本体、主体、载体、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一种"身体遗产",身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塑中发挥着根基性作用。本文选取展演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沙涌村鳌鱼舞及其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引入身体地理学的理论分... 以人为本体、主体、载体、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一种"身体遗产",身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塑中发挥着根基性作用。本文选取展演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沙涌村鳌鱼舞及其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引入身体地理学的理论分析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训练与展演的时空过程进行历时性考察,剖析传承人身体技术的形成过程和展演时空中的具身体验,探讨传承人在此过程中身体与感情相互影响的机制。研究发现:①在训练时空中,传承人利用身体知识衍生出的权力关系主导了特定空间中的规训关系,不同级别的传承人具有不同的知识权力,一定的规训关系由此形成。青少年传承人与成年传承人间的情绪体验均受到规训关系和自身生物特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特定的社会文化是规训关系顺利运作的主要原因。②在展演时空中,身体是传承人多感官体验的核心。传承人通过身体感知特定的展演环境,基于"凝视"与"被凝视"的视觉关系,辅以声音的节奏韵律,与观众建立起了有效的感情交流途径,从而达到主体和客体间的有效互动。传承人的身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成功传承和顺利展演的前提与保证,承载了丰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在多主体和多层次的复杂时空网络中占据着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具身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鳌鱼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