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的捕获效应与门脉耐受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法 张楠伟 池原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PkH-26体外标记全异基因脾细胞技术研究门脉或尾静脉注射后其在受体鼠内的早期存活动力学,并研究了枯否氏细胞与供体细胞早期存活动力学及门脉诱导免疫耐受的关系。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3天内,供体细胞迅速被受体鼠排斥,... 利用PkH-26体外标记全异基因脾细胞技术研究门脉或尾静脉注射后其在受体鼠内的早期存活动力学,并研究了枯否氏细胞与供体细胞早期存活动力学及门脉诱导免疫耐受的关系。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3天内,供体细胞迅速被受体鼠排斥,而门脉注射后,供体细胞首先滞留在受体鼠肝脏内,然后逐渐向体循环转移,且滞留在肝脏内的供体细胞主要是Thy1.2 ̄+细胞。在门脉注射后第5天,在受体鼠内仍可以测到PKH-26 ̄+细胞。如果门脉注射前首先静脉注射枯否氏细胞阻断剂氯化铣,则不但可以阻断肝脏对门脉注射异基因供体细胞的捕获,且可阻断门脉耐受的产生。这些结果表明,受体鼠肝脏内枯否氏细胞对门脉注射异基因供体脾细胞的选择性捕获是门脉耐受诱导和维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耐受 枯否氏细胞 肝脏
原文传递
用抗胎肝细胞抗原-1及抗系统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分离纯化小鼠造血干细胞
2
作者 张永法 张楠伟 +2 位作者 金雪兰 张丕胜 池原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30-532,共3页
本实验中,首先测定了胎肝细胞抗原-1(FHCA-1)在小鼠低比重骨髓细胞(LDBMC)上的表达,并依据FHCA-1的表达和麦胚凝集素(WGA)亲和力将低比重骨髓细胞分成3个亚群:FHCA-1 ̄(high)WGA ̄-,... 本实验中,首先测定了胎肝细胞抗原-1(FHCA-1)在小鼠低比重骨髓细胞(LDBMC)上的表达,并依据FHCA-1的表达和麦胚凝集素(WGA)亲和力将低比重骨髓细胞分成3个亚群:FHCA-1 ̄(high)WGA ̄-,FHCA-1 ̄(low)WGA ̄+和FHCA-1 ̄-WGA ̄+细胞。在抗FHCA-1抗体加补体处理后,FHCA-1 ̄(high)WGA ̄-细胞被清除。以此特性,分离纯化了低比重、分化抗原阴性、FHCA-1 ̄-细胞,该细胞群中WGA ̄+细胞占90%以上,且该细胞的第12天脾结节数为全骨髓细胞的95倍,表明该细胞为高度纯化的多能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 抗原 单克隆抗体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门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张永法 张楠伟 杉浦喜久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实验检查了门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后,受体鼠耐受的诱导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门脉注射2×10 ̄7个异基因脾细胞可以诱导供体特异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耐受。接受异基因脾细胞门脉注... 本实验检查了门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后,受体鼠耐受的诱导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门脉注射2×10 ̄7个异基因脾细胞可以诱导供体特异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耐受。接受异基因脾细胞门脉注射的受体鼠肝脏淋巴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抑制MLR,但却抑制供体特异性CTL的产生,以a-H-2K ̄b单克隆抗体清除其中的供体细胞可以完全清除对供体特异性CTL产生的抑制,但只能部分地(5O%左右)清除其对MLR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这一结果肯定了“Veto”细胞及供体细胞中自然抑制活性在门脉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此外还观察到CD8 ̄+脾细胞是抑制供体特异性CTL产生的主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门脉 细胞毒 T淋巴细胞 自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
4
作者 台金岭 张清生 张楠伟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的2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患者提供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获取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的2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患者提供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获取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炫彩成像检查结果显示,黄绿色颜色越深部位前膜厚度(17.02±0.51)μm与黄绿色颜色越浅部位前膜厚度(15.47±0.46)μm比较有差异(P<0.05)。炫彩成像测量的前膜面积(13.02±0.34)mm^(2)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13.11±0.35)mm^(2)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均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断中发挥作用,可明确前膜厚度及前膜面积,但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价值无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炫彩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膜厚度 前膜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