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娜娜 孟丽君 +8 位作者 张欠文 张帆 侯淼 陈烨 王波 严文华 吕海涛 孙凌 黄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CD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和比例及表面功能分子HLA-DR、CD86、CD40蛋白表达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中位年龄37.0(22.3~58.5)月。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52.0(30.0~65.0)月。KD组患儿IVIG治疗前、治疗后的pDC、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高于治疗前;治疗前组pDC、CD1c^(+)mDC数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pDC表面CD86、CD40表达以及CD1c^(+)mDC表面HLA-DR、CD8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KD患儿pDC和CD1c^(+)mDC数量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D1c^(+)mDC细胞数量与血沉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KD患儿外周血循环中pDC和CD1c^(+)mDC存在数量不足及功能受损,pDC和CD1c^(+)mDC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分子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帆 张欠文 +7 位作者 王娜娜 刘倩 沈洁 侯淼 孙凌 吕海涛 严文华 黄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 筛选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分析其生物学过程及功能,以期为早期临床诊断KD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KD患儿(n=13)纳入KD组;同期选取... 目的 筛选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分析其生物学过程及功能,以期为早期临床诊断KD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KD患儿(n=13)纳入KD组;同期选取因细菌感染入该院治疗的患儿(n=13)纳入感染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全血,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超高速离心提取外泌体,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清外泌体蛋白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像,通过靶向蛋白组学技术验证特有蛋白。结果 两组共筛选出131种差异蛋白,其中27种蛋白为两组共有。48种蛋白为KD组特有,其中上调蛋白23种,下调蛋白25种。这些蛋白作用于补体和凝血级联、MAPK信号通路。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验证显示,KD组中FGG、SERPING1、C1R、C1QA、IGHG4、C1QC蛋白可定量。29种蛋白仅在感染对照组中表达,其中上调蛋白12种,下调蛋白17种。感染对照组中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验证可定量4种蛋白,分别为VWF、ECM1、F13A1、TTR。两组分别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像,KD组中FGG及C1QC与其他蛋白互作关系紧密;感染对照组中VWF与其他蛋白互作关系紧密。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清外泌体蛋白FGG及C1QC有望作为早期诊断KD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检测蛋白FGG、C1QC及VWF可能有助于病因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清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