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6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正基于督脉理论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波 梁育仪 张正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期204-206,共3页
张正总结前人经验,以督脉理论为指导思想,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风寒之邪侵袭项背部督脉,督阳闭阻,温煦失司,致使督脉循行部位脊髓失养而发为多发性硬化。治以温阳通督,补肾生髓,先予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密集拔罐配合红外线照射,温散风... 张正总结前人经验,以督脉理论为指导思想,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风寒之邪侵袭项背部督脉,督阳闭阻,温煦失司,致使督脉循行部位脊髓失养而发为多发性硬化。治以温阳通督,补肾生髓,先予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密集拔罐配合红外线照射,温散风寒之邪,疏通督脉升降之路,而后温补贺氏套穴"肾8"穴以补先天之本,使精髓由肾源源不断上输于脑,另根据脊髓病变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激发经气,诸法合用以恢复督阳升降为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痿证 督脉 膀胱经 夹脊穴 拔罐 张正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张正作品
2
作者 张正 《书画世界》 2023年第7期91-92,共2页
张正是位有定力、有悟性的画家。先说定力,他不为时风所左右,按照艺术规律,怀着敬畏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着。再说悟性,他的悟性是在定力基础上迸发出来的。佛家讲戒、定、慧,艺之道亦如此。在我看来,张正的习画之路走了个“之”字形... 张正是位有定力、有悟性的画家。先说定力,他不为时风所左右,按照艺术规律,怀着敬畏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着。再说悟性,他的悟性是在定力基础上迸发出来的。佛家讲戒、定、慧,艺之道亦如此。在我看来,张正的习画之路走了个“之”字形,先是亦步亦趋地临习古人手法,突然又扭向西方现代美术领域。再后来,也就是近期的“复归平正”阶段,他开始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画面。他的这个“摇摆”是竹子出土的拔节,是游鱼前行的划水,是必须经过的过程。只有这样,他才能校正方向,奔向既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力 临习 张正
下载PDF
张正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永红 江伊乐 +1 位作者 陈海 张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2171-2174,共4页
介绍张正教授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张正教授认为脏腑亏虚、伏邪内著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主张以“通、补”为法,治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临证中“微通法”“温通法”“强通... 介绍张正教授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张正教授认为脏腑亏虚、伏邪内著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主张以“通、补”为法,治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临证中“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三法灵活联合运用,取穴少而精,局部与整体兼顾,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贺氏针灸三通法 临证经验 张正
下载PDF
张正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经验
4
作者 林子濠 张正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171-173,共3页
总结张正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的经验。张正治疗抑郁障碍以疏肝理气,调神固本为原则,又兼顾其余四脏经气之畅达,使用贺氏三通法套穴,如“神10组穴”“小扶正组穴”“肾8组穴”等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可供临床拓宽思路。并附1则验案... 总结张正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的经验。张正治疗抑郁障碍以疏肝理气,调神固本为原则,又兼顾其余四脏经气之畅达,使用贺氏三通法套穴,如“神10组穴”“小扶正组穴”“肾8组穴”等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可供临床拓宽思路。并附1则验案加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贺氏三通法 针灸 调神 张正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作者 张正 高严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为67%、46%、35%、36%。高校应聚焦问题激发学生需求,强化思政课认同感;围绕学生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学生参与 教学要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7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戴岩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26.1~29.0℃、4.26~6.08 mg/L、8.39~8.73和40~49,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1.19×10^(5)~7.70×10^(5)和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3.80×10^(5)~2.51×10^(6)和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15~113倍,弧菌占比在55%~70%。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及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及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解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便综合征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机体免疫力 菌群结构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7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胡晓燕 赵春晖 +3 位作者 王璐 张正 杨帆 张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牙髓炎 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 iRoot BP Plus 冠髓切断术 乳磨牙
下载PDF
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预警数学模型构建
9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5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朱洪洋 李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析病原、宿主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对候选预警因子进行筛选,基于Python语言编程结合Deep Forest、Light GBM、XGBoost算法进行数据建模和预测性能评判,仿真环境为Python2.7,以预警因子指标作为输入样本(即警兆),以对虾是否发病指标作为输出结果(即警情),根据输入样本和输出结果各自建立输入数据矩阵和目标数据矩阵,利用原始数据矩阵对输入样本进行初始化,结合函数方程进行拟合,拟合的源代码能利用已知环境、病原及对虾免疫指标数据对目标警情进行预测。最终建立了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虾体(肝胰腺内)细菌总数、虾体弧菌(Vibrio)占比、水体细菌总数和盐度的4维向量预警预报模型,准确率达89.00%。本研究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对虾AHPND发生的预测预报,相关研究结果为对虾AHPND疾病预警预报建立了预警数学模型,并为对虾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预警数学模型 Deep Forest算法 PYTHON语言
下载PDF
预防刺参腐皮综合征复方中药的筛选及体内药效评价
10
作者 庞明海 王春元 +6 位作者 王印庚 李成华 廖梅杰 张正 荣小军 李彬 刘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0-1140,共11页
为开发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复方中药,从14种中药中筛选出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抗菌复方FF-Z(诃子﹕五倍子﹕穿心莲﹕川芎=15 g﹕2 g﹕10 g﹕5 g)。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3... 为开发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复方中药,从14种中药中筛选出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抗菌复方FF-Z(诃子﹕五倍子﹕穿心莲﹕川芎=15 g﹕2 g﹕10 g﹕5 g)。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30和40 g/kg的复方FF-Z作为试验组,不含复方FF-Z的饲料为对照组,并以含恩诺沙星粉20 g/kg的饲料为药物对照组,连续投喂刺参10d,继而用终浓度为10^(7) CFU/mL的灿烂弧菌进行浸浴攻毒,以观察预防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灿烂弧菌对复方FF-Z极敏感,抑菌圈直径可达(23.10±0.62)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分别为7.81和15.63 mg/m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复方FF-Z各剂量组刺参的SOD、ACP和AKP活性显著提高,且优于药物对照组。在灿烂弧菌感染后,复方FF-Z各剂量组处理的刺参发病时间比阳性对照组推迟2d,其中复方FF-Z 20 g/kg组、FF-Z 30 g/kg组和FF-Z 40 g/kg组刺参的20d发病率分别为22.08%、22.14%和14.58%,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84.4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添加30 g/kg复方FF-Z的饲料能够有效减轻灿烂弧菌入侵引起的刺参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证明,复方FF-Z能够显著提高刺参的免疫和抗病力,对灿烂弧菌引起的腐皮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能延缓该病的发病进程并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中药复方 恩诺沙星 体外抑菌 刺参
下载PDF
玉米根系分泌物改变酚酸类物质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11
作者 赵忆南 李庆凯 +6 位作者 刘苹 郭峰 唐朝辉 赵自超 万书波 张正 李宗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3,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mol/L和1.5 mmol/L)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胚芽生长和根腐镰孢菌及炭疽菌2种病原菌起化感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种子发芽起促进作用,对花生根腐镰孢菌和炭疽菌主要起抑制作用。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后,减轻了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低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降低了60.10%~88.11%;增强了其对根腐镰孢菌的化感抑制作用,高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增加了28.00%~46.55%;改变了对羟基苯甲酸和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对炭疽菌的化感效应方向,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可以减轻花生连作障碍中自毒酚酸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增强其对土壤中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粮油作物综合产能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分泌物 酚酸类物质 化感作用 病原菌 花生连作障碍
下载PDF
不同玉米Ⅱ花生模式对花生产量及氮和钙养分吸收的影响
12
作者 赵婷婷 伊淼 +7 位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刘珂珂 高华鑫 崔利 张正 郭峰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的玉米||花生模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氮、钙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最佳的间作模式,设置5种种植方式,即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玉米||花生行比3:4(IMP1)、3:6(IMP2)、6:8(IMP3)。2018-2019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间... 为明确不同的玉米||花生模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氮、钙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最佳的间作模式,设置5种种植方式,即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玉米||花生行比3:4(IMP1)、3:6(IMP2)、6:8(IMP3)。2018-2019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的玉米产量和花生产量均低于单作,但三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IMP2最高。对于间作体系总产量而言,IMP1和IMP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IMP3,较IMP3分别提高4.69%~4.70%和5.04%~5.97%。间作花生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在花生结荚期后显著低于单作。在三种不同的间作模式中,IMP2的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显著高于IMP1和IMP3模式,成熟期IMP2的花生群体干物质较IMP1、IMP3分别提高40.07%~47.16%和25.24%~25.72%;群体氮积累量分别提高33.63%~43.28%和26.58%~29.34%;群体钙积累量分别提高33.48%~49.06%和34.25%~38.97%。IMP2和IMP3的中垄(MR)花生群体干物质、氮素和钙素积累量均高于东垄(ER)和西垄(WR),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分析可得,玉米花生间作行比3:6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量 钙素积累量 产量
下载PDF
遮荫对花生形态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13
作者 刘柱 谢立勇 +4 位作者 张正 赵新华 南镇武 孟维伟 万书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明确花生植株形态和叶片结构可塑性对不同程度遮荫的适应性,以期为缓解作物遮荫胁迫和黄河下游间套作栽培质效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花育36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无遮荫(CK)、中度遮荫(S1,遮光40%)和重度遮荫(S2,遮光80%)下花生... 明确花生植株形态和叶片结构可塑性对不同程度遮荫的适应性,以期为缓解作物遮荫胁迫和黄河下游间套作栽培质效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花育36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无遮荫(CK)、中度遮荫(S1,遮光40%)和重度遮荫(S2,遮光80%)下花生植株形态与叶片结构的可塑性。结果表明:S1和S2较CK显著提高主茎高度(30.59%和51.87%)、第一对侧枝长度(21.83%和36.40%)和比叶面积(32.86%和59.22%),显著降低分枝数(19.81%和47.17%)、单株叶面积(20.87%和41.52%)、产量(39.06%和66.95%)、生物量(36.45%和59.25%)和叶片气孔密度(9.19%和18.53%),但对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S1和S2处理花生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低于CK,且表现出S2<S1<CK的趋势;S1和S2处理的每细胞叶绿体个数与CK差异不显著,但S1处理较S2处理显著提高21.44%;S1处理叶片细胞叶绿体呈稍扁平化,基粒片层数增加且分布密集;S2处理叶绿体被膜部分破损缺失,基粒片层模糊不清,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嗜锇颗粒数量则呈增加趋势。花生的植株形态和叶片结构均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可塑性指数排名前十的指标依次为分枝数、叶面积、比叶面积、主茎高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第一对侧枝长、叶绿体宽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气孔面积。由此可见,花生植株形态和叶片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遮荫胁迫的表型适应性与可塑性反应,表达了花生在不同程度遮荫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遮荫 可塑性 植株形态 叶片结构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评价
14
作者 贾文玘 伊淼 +6 位作者 张佳蕾 杨莎 孟静静 张正 郭峰 王建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4-675,共12页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的影响,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3种轮作种植方式;其中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设置3∶4,3∶6和6∶8三种行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 为探究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周年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的影响,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3种轮作种植方式;其中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设置3∶4,3∶6和6∶8三种行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Ⅱ夏花生种植模式能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玉米单作相比,土壤CO_(2)和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降幅分别为10.24%~18.75%和10.78%~23.93%、排放总量降幅分别为8.30%~19.12%和14.09%~26.81%。间作减少了后茬冬小麦(轮作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间作处理的后茬冬小麦较玉米单作处理的后茬冬小麦土壤CO_(2)排放通量减少3.79%、排放总量减少3.84%;土壤N_(2)O排放通量减少16.80%、排放总量减少17.66%;土壤CH_(4)排放总量呈现“汇”现象。此外,单作玉米生产过程中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占总排放的49.13%;单作花生生产过程中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和地膜,分别占总排放的23.77%和26.06%;间作模式下碳足迹主要来源是氮肥、柴油和地膜,分别占总排放的31.50%、16.74%、17.92%。间作模式增加了后茬小麦碳排放效率、降低了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上,冬小麦-夏玉米Ⅱ夏花生(间作玉米花生行比3:6)周年种植模式能够减少农田碳排放与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碳足迹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生产技术
15
作者 南镇武 孟维伟 +5 位作者 张佳蕾 郭峰 王建国 刘柱 张正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3,共6页
在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鲜食玉米生育期短、鲜食花生提前收获的特点,创新发展了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在黄淮地区可以实现鲜食花生‖鲜食玉米一年两季种植。本文通过分析该技术在适宜模式、品种和... 在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鲜食玉米生育期短、鲜食花生提前收获的特点,创新发展了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高值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在黄淮地区可以实现鲜食花生‖鲜食玉米一年两季种植。本文通过分析该技术在适宜模式、品种和机械的选择以及抢墒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防控、旺长调控、收获与储运等环节的关键要点,及其主要优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该技术在粮油主产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花生 鲜食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高值化
下载PDF
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的影响
16
作者 张思培 伊淼 +7 位作者 王建国 杨莎 彭振英 崔利 张正 郭峰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 为探究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对植株碳积累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周年植株碳积累、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设置5种种植方式,小麦-单作花生(W-P)、小麦-单作玉米(W-M)、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4,W-MⅡP1)、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3∶6,W-MⅡP2)、小麦-玉米Ⅱ花生(行比6∶8,W-MⅡP3)。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2018-2019年花生、玉米植株碳积累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但间作模式的碳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以MⅡP2处理最大。与玉米茬小麦(W-M)相比,间作茬(W-MⅡP)、花生茬(W-P)小麦植株碳累积量增加了487.09~1148.08 kg/hm^(2)。间作茬口降低冬小麦季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冬小麦季深层土壤小颗粒团聚体(0.25~2 mm)和冬小麦季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25 mm)的比例。三种间作模式中,MⅡP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MⅡP1和MⅡP3,分别提高3.22%、8.29%。间作茬口增加冬小麦季0~60 cm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小麦茬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其中W-MⅡP2的有机碳储量与W-M和W-P相比分别增加2.55%和4.05%。总之,小麦-玉米Ⅱ花生周年轮作模式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改善了深层土壤小团聚体和表层微团聚体结构,提高了作物植株碳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Ⅱ花生 土壤理化性质 碳积累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iFEM和虚实结合的加筋板应变场构建研究
17
作者 陈国材 汪雪良 +3 位作者 杨华伟 蒋镇涛 张涛 张正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21,共13页
iFEM(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是目前进行结构应变场构建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在结构离散应变采集过程中,以最少的实际测点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构应变场。在一些局部区域应变数据不易采集时,可尝试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 iFEM(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是目前进行结构应变场构建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在结构离散应变采集过程中,以最少的实际测点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构应变场。在一些局部区域应变数据不易采集时,可尝试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离散应变数据的采集。本文以船舶典型结构加筋板为例,根据实测数据,结合仿真模型,依据Xgboost的测点回归方法,基于iFEM技术依次计算实测、仿真和虚实结合三种方法的应变场重构精度,分析误差原因。通过预测,当47个物理测点时平均误差最低,为1.92%,以虚实结合路径输入15个点和21个点时结果与验证点的误差均小于3%,验证了虚实结合快速补充缺失数据的应变场重构的方法操作性强、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EM 加筋板 虚实结合方法 应变场 Xgboost回归方法
下载PDF
三种植物精油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抑菌效果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杨新月 王春元 +4 位作者 于永翔 王印庚 李京泽 刘定远 张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201,共11页
为研究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和肉桂精油对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主要致病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D)的抑菌作用,实验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精油对6株不同致病力PDD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 为研究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和肉桂精油对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主要致病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D)的抑菌作用,实验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精油对6株不同致病力PDD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添加精油后6株PDD生长曲线的变化;以2株高致病性PDD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浓度精油对PDD毒力基因表达量及胞外产物(ECP)活性的影响;分析了3种精油存储不同时间后以及在金属离子影响下的药效稳定性。结果显示,3种精油对6株PDD菌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32~128μg/mL,MBC为64~192μg/mL;3种精油对2株高致病性PDD菌株的毒力基因表达及ECP的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低浓度精油对PDD主要毒力基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3种精油于室温下避光存储35 d,对实验菌株的杀菌率均大于99%,显示其良好的药物稳定性;水环境中不同浓度Na^(+)、Mg^(2+)、Ca^(2+)、K^(+)等对3种精油的杀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3种精油均适宜开发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新型渔药或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可为拓展芳香类植物精油在水产疾病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植物精油 抑菌作用 药效稳定性
下载PDF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dly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9
作者 刘定远 王春元 +5 位作者 于永翔 王印庚 李京泽 张晓松 秦蕾 张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致病菌。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高致病性PDD菌株(PDD1608)作为对象,初步探究毒力基因dly对PDD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的...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致病菌。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高致病性PDD菌株(PDD1608)作为对象,初步探究毒力基因dly对PDD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的影响。利用λRed重组技术成功构建毒力基因dly缺失株Δdly PDD1608::Cm,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涌动性、药物敏感性、生理生化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的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选用海水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作为实验动物,通过人工感染实验测定野生株和缺失株及其ECP对海水青鳉鱼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毒力基因dly缺失后导致PDD菌株生长变慢,涌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均降低;野生株和缺失株的药物敏感性和生理生化特性未产生变化;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人工感染实验表明,缺失株及其ECP对海水青鳉鱼的致病性降低。毒力基因dly影响PDD菌株的生长、涌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并且与PDD菌株及其ECP的致病力强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缺失株 胞外产物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基于溶藻弧菌感染的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VS)及其防控中药筛选和药效学评价
20
作者 赵伟志 王印庚 +4 位作者 于永翔 张正 朱洪洋 庞明海 王春元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6,共12页
为了筛选可用于防治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acterial vitrified syndrome,BVS)的中药复方,本研究首先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从50种中药中筛选出对BVS致病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 为了筛选可用于防治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acterial vitrified syndrome,BVS)的中药复方,本研究首先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从50种中药中筛选出对BVS致病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中药。然后,以不同浓度的溶藻弧菌浸浴感染虾苗,建立BVS病理模型;再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从死亡率、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组织病理学角度比较不同中药复方对于患BVS虾苗的防治效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马鞭草(Verbenae herba)、乌梅(Mume fructus)等中药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2 mm以上;诃子(Chebulae fructus)、五味子、牡丹皮(Moutan cortex)等中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3mm以上。五倍子(Gallachinensis)、诃子、五味子、丁香(Caryophylliflos)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均≤50 mg/mL。结合香附(Cyperi rhizoma)、栀子(Gardeniae fructus)2味中药组成3种中药复方,处方1、处方2和处方3;以5×10^(4) CFU/mL的溶藻弧菌感染虾苗成功建立BVS病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患病虾苗7d,各组死亡率由低至高依次为空白对照组、处方1组、20%氟苯尼考粉对照组、处方3组、处方2组和阳性对照组。处方1组虾苗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处方2组、处方3组和20%氟苯尼考对照组虾苗死亡率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处方1可显著降低患病虾苗死亡率。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感染组,处方1组虾苗肝胰腺病变程度明显较轻,肠道结构较为完整;虾苗肝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正常,线粒体、内质网丰富且基本正常。表明口服处方1可对患病虾苗的肝胰腺和肠道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优于处方2、处方3和20%氟苯尼考粉。综上所述,处方1(诃子30 g、五味子20 g、香附20 g)对溶藻弧菌感染的虾苗保护和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防控虾苗BVS专用中药提供依据,助力对虾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细菌性玻化症(BVS) 病理模型 中药复方 药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