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畸形破裂致胆道大出血一例
1
作者 张武剑 黄宇航 +2 位作者 姜涛 李世强 朴大勋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700-701,共2页
我们收治一例肝动脉畸形破裂致胆道大出血患者,现就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患,60岁,因右上腹疼痛来诊。超声提示胆囊充满型结石,肝内外胆管直径正常,初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2h后腹痛加重,呈剧烈绞痛。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 我们收治一例肝动脉畸形破裂致胆道大出血患者,现就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患,60岁,因右上腹疼痛来诊。超声提示胆囊充满型结石,肝内外胆管直径正常,初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2h后腹痛加重,呈剧烈绞痛。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以剑突下为主。30min后患者排鲜血便约6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畸形 胆道大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嗜蛋白阿克曼菌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抑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武剑 李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 探究二代益生菌A. muciniphila是否可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细胞癌(HCC),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NASH-HCC动物模型(称为STAM)。STAM小鼠从4周龄时开始口服0.9%氯化纳溶液或A. muciniphila。对肝组织进行H... 目的 探究二代益生菌A. muciniphila是否可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细胞癌(HCC),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NASH-HCC动物模型(称为STAM)。STAM小鼠从4周龄时开始口服0.9%氯化纳溶液或A. muciniphila。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NASH活动性,RT-PCR检测肝内炎性反应因子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8周龄时,与STAM+0.9%氯化纳溶液组比较,STAM+A. muciniphila组肝组织脂肪变、气球样变和总的NAS评分降低,肝TNF-α、MCP-1、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20周龄时,与STAM+0.9%氯化纳溶液组比较,STAM+A. muciniphila组肝表面肿瘤形成的数目减少,肿瘤体积缩小,血浆IL-6水平降低(均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 muciniphila可恢复STAM小鼠的结肠黏膜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增加回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3和Occludin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A.muciniphila可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NASH向HCC的进展,可以作为预防NASH-HCC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嗜蛋白阿克曼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尚国印 马志斌 +1 位作者 杨幼林 张武剑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2~2015-12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或经肛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2~2015-12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或经肛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27例患者中22例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5例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置管12~36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4例于48~96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的腹围,置管24h后为(80.3±17.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65,P<0.05)。27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7~14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结直肠癌 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微粒在炎症性肠病中促凝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旭 张武剑 李桃 《医学综述》 2019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存在高凝状态和增加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血栓并发症的最可能原因是IBD疾病本身相关的炎症。炎症和凝血是相互依存、相互恶化的过程,IBD患者炎症状态与凝血系统改变及高凝状态相关,在疾病的活动期改变更加明显。中性粒细... 炎症性肠病(IBD)存在高凝状态和增加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血栓并发症的最可能原因是IBD疾病本身相关的炎症。炎症和凝血是相互依存、相互恶化的过程,IBD患者炎症状态与凝血系统改变及高凝状态相关,在疾病的活动期改变更加明显。中性粒细胞灌注是IBD急性肠炎的重要标志,在IBD炎症进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促进炎症的能力也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中性粒细胞被过度激活后能通过表达组织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促凝,同时,炎症激活各种血细胞释放促凝微粒也是IBD并发血栓栓塞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微粒 髙凝状态
下载PDF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武剑 王波 +1 位作者 杨金保 柴小鹏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研究斜拉索在主梁振动形成的端部位移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在斜拉索面内振动、理想索、垂度为抛物线和满足Hook定理的假设下,建立了考虑主梁端部激励的斜拉索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阐明了端部位移激励引起斜拉索大幅横向振动的机理。利用... 为研究斜拉索在主梁振动形成的端部位移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在斜拉索面内振动、理想索、垂度为抛物线和满足Hook定理的假设下,建立了考虑主梁端部激励的斜拉索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阐明了端部位移激励引起斜拉索大幅横向振动的机理。利用动力有限元方法计算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动力特性,根据频率匹配关系,初步确定可能发生大幅振动的斜拉索。利用推导的振动控制方程,对可能发生大幅振动的斜拉索进行数值积分分析,得到了各斜拉索内共振和参数共振的共振区,发现足够的斜拉索阻尼比可以避免斜拉索产生大幅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端部位移激励 振动特性 阻尼比 理论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双套管引流配合早期口服饮食治疗非高流量肠外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武剑 殷翔 朴大勋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总结双套管引流配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在非高流量肠外瘘病人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胃肠手术后非高流量肠外瘘病人82例,其中治疗组39例,采用双套管引流配合早期口服饮食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双套管引流配合全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 目的总结双套管引流配合早期正常口服饮食在非高流量肠外瘘病人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胃肠手术后非高流量肠外瘘病人82例,其中治疗组39例,采用双套管引流配合早期口服饮食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双套管引流配合全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肠瘘是否愈合、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9例病人愈合33例,瘘口自愈率为84.6%,对照组自愈率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4.7±6.7)天和(16.4±7.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中,低位瘘自愈率和愈合时间分别为93.1%和15.8天,高位瘘分别为60.0%和19.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病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愈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增高,其中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非高流量肠外瘘病人经双套管引流,早期过渡到正常口服饮食安全有效,而且在低位肠瘘治疗中更有优势。它可减轻病人的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使大部分病人的肠外瘘达到临床愈合,避免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流量肠外瘘 双套管引流 肠内营养 口服饮食
下载PDF
伦敦奥运周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武剑 丰志帅 《辽宁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结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发展态势,对世界竞技体育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走向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总结和阐述伦敦奥运周期面临的新机遇,旨在为我国...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结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发展态势,对世界竞技体育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走向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总结和阐述伦敦奥运周期面临的新机遇,旨在为我国2012年伦敦奥运会备战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奥运健儿继续创造辉煌及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 奥运周期 竞技体育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免疫和炎症细胞因子治疗肛周湿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倩蓉 张武剑 程丽敏 《中医学》 2022年第3期525-530,共6页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中常见的一种肛门周围皮肤病变,以瘙痒、渗出、顽固难愈为主要的临床特点。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其发生原因与机体免疫中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有关。而中医药对调整相关细胞因子的效果尤其突出,主要...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中常见的一种肛门周围皮肤病变,以瘙痒、渗出、顽固难愈为主要的临床特点。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其发生原因与机体免疫中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有关。而中医药对调整相关细胞因子的效果尤其突出,主要体现在缓解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稳定。本文整理近几年相关文献,以肛周湿疹的发病机制为线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的优势及对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湿疹 中医药疗法 免疫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宽幅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全断面浇筑施工工艺
9
作者 张武剑 侯宝林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7期173-174,共2页
为防止分幅施工缝对混凝土桥面铺装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在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完成护栏施工后,采用单幅全联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桥面铺装,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提浆整平机提浆整平,人工磨光机收光找平,确保了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质量。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宽幅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全断面浇筑施工
下载PDF
中医治疗结肠癌症的相关探讨
10
作者 何尹雄 张武剑 程丽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35-237,共3页
中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接受为癌症的替代疗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试图总结中药化学预防和治疗活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尤其是中草药衍生的植物化学物质姜黄素、白藜芦醇和小檗碱。据报道,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有许多基因参与其... 中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接受为癌症的替代疗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试图总结中药化学预防和治疗活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尤其是中草药衍生的植物化学物质姜黄素、白藜芦醇和小檗碱。据报道,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有许多基因参与其中,因此我们有选择地强调了一些结肠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在中医药治疗中的作用。此外,还讨论了中药治疗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强调了中医药治疗调节肿瘤微环境和消除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本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将为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医 结肠癌 机制
下载PDF
内镜辅助肠梗阻导管置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国印 马志斌 +1 位作者 杨幼林 张武剑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肠梗阻导管置管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或经肛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肠梗阻导管置管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或经肛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27例患者中22例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5例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4例于48~96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h后为(80.3±17.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65,P<0.05)。27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7~14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减压 结直肠癌 肠梗阻 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破裂伴腹膜后脓肿一例
12
作者 刘冰 唐波 +5 位作者 王海洋 王海君 黄任平 闫军伟 张武剑 谢春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7-517,共1页
患者男,41岁,因“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2年,剧烈腰腹部疼痛10d”于2008年6月12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2年。查体:腹部膨隆,左中下腹部压痛,左肾区叩痛明显,双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右足底见点灶性皮肤坏死。实验室... 患者男,41岁,因“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2年,剧烈腰腹部疼痛10d”于2008年6月12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2年。查体:腹部膨隆,左中下腹部压痛,左肾区叩痛明显,双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右足底见点灶性皮肤坏死。实验室检查WBC:6.90×10^9/L,N:85.2%;RBC:3.43×10^12/L,Hb:80g/L;PLT:81×10^9/L;FIB:4.93g/L;ALB:29.2g/L。CTA示覆膜支架隔绝部位左后壁出现破裂性假性动脉瘤(图1),周围软组织及腰大肌脓肿形成,多发性腰椎体破坏(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 置入术后 破裂性 腹膜后脓肿 腰腹部疼痛 实验室检查 假性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