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四伟 张武益 +4 位作者 王梁 朱利群 顾克军 章红运 卞新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9,共4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62.88%;翻耕处理的15~2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旋耕处理的0~7 cm和7~15 cm土层的微生物熵显著大于翻耕处理,而15~25 cm土层的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小麦 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武益 朱利群 +2 位作者 王伟 张政文 卞新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淹水和干湿交替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翻耕还田和覆盖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淹水灌溉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pH降低,还原性有毒物质累积,降低土壤通气性,导致水稻根系泌氧能力降低,黑化程度增加,同时...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淹水和干湿交替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翻耕还田和覆盖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淹水灌溉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pH降低,还原性有毒物质累积,降低土壤通气性,导致水稻根系泌氧能力降低,黑化程度增加,同时顶三叶叶面积降低、夹角变大,从而影响水稻生长后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和物质转运;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有效缓解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增加水稻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两种灌溉方式下的覆盖还田方式在水稻根系活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方面都优于翻耕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秸秆还田 水稻 土壤还原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措施对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及固碳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利群 杨敏芳 +2 位作者 徐敏轮 张武益 卞新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5,共9页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固碳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种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集中在0~0.4g·kg-1·a-1,两熟制和三熟制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均增量分别为0.20和0.26g·kg-1·a-1;有机肥处理(O和OF)比无机肥处理(N、NP和NPK)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增量更高,其中,OF处理最高,为0.32g·kg-1·a-1;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逐渐降低,N、NP、NPK、O和OF处理下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2、28、38、57和54年.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我国南方稻田最佳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施肥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固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