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抑制卵巢腺癌Caov-3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永跟 颜小飞 +5 位作者 刘锋 贾学昭 蔡玥 刘莹 李玲秀 李学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对卵巢腺癌Ca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黄芪多糖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0、50、100 mg/mL黄芪多糖,流式细胞术检测10、50、100 mg/mL黄芪多糖作用Caov-3细胞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显微镜...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对卵巢腺癌Ca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黄芪多糖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0、50、100 mg/mL黄芪多糖,流式细胞术检测10、50、100 mg/mL黄芪多糖作用Caov-3细胞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Caov-3细胞凋亡情况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药物作用Caov-3细胞后对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对Bcl/Bax的影响;同时,比较阿司匹林联合黄芪多糖与单用黄芪多糖对Caov-3细胞的抑制率。结果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对Caov-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0%、50%、65%,黄芪多糖的IC_(50)为50 mg/mL,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对Caov-3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多糖联合阿司匹林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黄芪多糖(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对Caov-3细胞周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Caov-3细胞凋亡的数目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Bax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有效抑制Caov-3细胞的生长,联合阿司匹林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Bcl-2/Bax信号通路 卵巢腺癌Caov-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研究
2
作者 张永跟 颜小飞 +3 位作者 胡红昊 刘兰林 何明 李学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10-1119,共10页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与主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纳入的文献按不同治疗目标进行讨论,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对相应的文献作系统评价。结果:共纳...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与主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纳入的文献按不同治疗目标进行讨论,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对相应的文献作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结果为:针药结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有效率为结局指标,其合并OR 4.81,95%CI[3.63,6.37];中医证候学指标,腹痛、腹泻、脓血便为结局指标,其合并SMD分别为-0.92、-1.93、-1.68,95%CI分别为[-1.34,-0.50]、[-2.94,-0.92]、[-2.67,-0.70];Geboes量表评分为结局指标,其SMD为-3.09,95%CI[-8.06,1.89];患者满意度为结局指标,其RR为1.26,95%CI为[1.09,1.45];结局指标为住院费用,其SMD为-9.93,95%CI[-11.83,-8.56];结局指标为住院时间,其MD为-20.39,95%CI[-32.70,-8.07]。上述两组各指标比较,除外Geboes量表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结局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针药结合治疗UC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临床治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针药结合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最佳组合。由于纳入研究质量相对较低,仍需要开展更多、质量更高的研究,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谈“诵、解、别、明、彰”五步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运用
3
作者 张红梅 尹刚 +5 位作者 刘兰林 张晓军 张永跟 陈玉状 郭锦晨 刘柳青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在中医教育回归经典的大趋势下,强化温病学经典原文教学势在必行。“诵、解、别、明、彰”五步学习经典法出自《素问·著至教论》,同样适用于温病学,“诵”即诵读、背诵,是学习温病学经典的基础;对经典原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 在中医教育回归经典的大趋势下,强化温病学经典原文教学势在必行。“诵、解、别、明、彰”五步学习经典法出自《素问·著至教论》,同样适用于温病学,“诵”即诵读、背诵,是学习温病学经典的基础;对经典原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析,理解作者原意为“解”;“别”是在“诵、解”基础上对温病学经典原文梳理、归类加深理解;“明”在“诵、解、别”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原文精髓,触类旁通,领会高层次的原文要旨、理论意义及学术特征;“彰”是将温病学经典理论运用、发挥于临床实践。运用此五步法能执简驭繁强化温病学经典原文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五步法 中医经典 中医教学 中医思维
下载PDF
脏腑辨证在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永跟 陈馨馨 +2 位作者 李友林 何明 王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365-367,共3页
中医学的理论是以脏腑为核心,脏腑在疾病发生、演变中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脏腑辨证在诸辨证方法中居核心地位,本文在简约分析的基础上,示例肺系疾病、脾胃疾病中脏腑辨证的具体运用;扼要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脏腑功能 辨证体系 核心地位
下载PDF
哮病急性期脾虚的重要性及其证候学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永跟 李友林 +1 位作者 何明 刘秀茹 《山西中医》 2008年第1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各证型中的构成比及脾虚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6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寒哮、热哮、浊哮三型)所占比例,并进行中医证候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各证型中的构成比及脾虚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6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寒哮、热哮、浊哮三型)所占比例,并进行中医证候学特点分析。结果:上述三型(寒哮、热哮、浊哮)其中将其分成三组病人,脾虚在三组的发生比例分别为57.7%、46.4%、73.1%。在咳嗽咳痰、咳痰量、活动后喘憋、口干、口黏、胃纳情况、腹胀、体倦乏力、恶心呕吐、少气懒言、舌体胖或边有齿痕等方面三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饮水、大便性状、咳痰性状方面三组资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例136例,其中脾虚患者77例,占56.6%;脾虚在哮病急性期的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提示应常规给予补气健脾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急性期 脾虚 证候学特点
下载PDF
《温病学》课堂教学模块化设计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跟 吴元洁 刘兰林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62-163,168,共3页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中医经典课程有自身的教学规律,温病学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初级模块强调经典诵读,理解经义,打好中医基本功;中级模块注重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高级模块联系临床病案,增强学生分析...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中医经典课程有自身的教学规律,温病学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初级模块强调经典诵读,理解经义,打好中医基本功;中级模块注重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高级模块联系临床病案,增强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调整模块强调教学反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课堂教学 模块化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哮喘病急性期合用补气健脾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跟 李友林 +2 位作者 何明 李渊 吴智松 《山西中医》 200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止咳、化痰、平喘药合用补气健脾药在哮病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均服用止咳化痰平喘中药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止咳化痰平喘基... 目的:观察常规止咳、化痰、平喘药合用补气健脾药在哮病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均服用止咳化痰平喘中药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止咳化痰平喘基础上合用补气健脾药物,对照组不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57%,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咳嗽、咳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用补气健脾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病 急性期 脾虚 补气健脾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新安医案研究概述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庆伟 刘兰林 +3 位作者 张永跟 马占山 时潇 韦磬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医案是医家临床诊治疾病的真实记载,其直接反映了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与学术思想。地处江南一隅的新安地区(即今之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诸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新安医学... 医案是医家临床诊治疾病的真实记载,其直接反映了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与学术思想。地处江南一隅的新安地区(即今之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诸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新安医学[1],其医籍以医案宏富著称,学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新安医案进行研究,从中挖掘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辨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医案 学术思想 辨治特色
下载PDF
浅析《温病条辨》凭脉辨证化裁四经方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红梅 郑日新 +4 位作者 陈雪功 黄辉 吴凡 张永跟 甘小双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6期97-99,共3页
《温病条辨》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温病学专著,书中多处条文据脉辨证化裁经方,其中以白虎汤、承气汤、正气散和复脉汤最为代表:凭脉辨热,化裁白虎汤;据脉断实,活用承气类方;凭脉辨湿,加减正气散;据脉补阴,加减复脉汤。
关键词 温病条辨 脉象 白虎汤 承气汤 正气散 复脉汤
下载PDF
高蛋白质水平的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军 张永跟 +2 位作者 王庆镐 马永昌 张峰 《中国奶牛》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选18头中国荷斯坦初生犊牛分为两组,每组9头,对这两组牛分别使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3.18%和25.2%的两种开食料,并用15O千克鲜奶,于42天断奶。结果两组牛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 选18头中国荷斯坦初生犊牛分为两组,每组9头,对这两组牛分别使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水平为23.18%和25.2%的两种开食料,并用15O千克鲜奶,于42天断奶。结果两组牛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粗蛋白质水平不宜超过2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断乳 高蛋白饲料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吴鞠通与张仲景三焦辨证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旭东 张坤岩 +4 位作者 王娟 张永跟 李端 陈玉 李凯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期94-97,共4页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三焦辨证理论,无论是在对三焦的认识上,还是在对治疗三焦出现的病证运用的理法方药过程中,都有所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辨证 吴鞠通 张仲景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四位新安医家惊风创见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鹏飞 黄辉 +2 位作者 高泽洪 张永跟 焦钟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835-837,共3页
惊风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常常危害小儿生命,孙一奎、程杏轩、许豫和、王君萃四位新安医家对惊风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多有建树,率先提出"惊风非惊"之说,革除惊风妄名之弊,指明惊风之误,痛斥滥药之非,创立"小儿烧针法&qu... 惊风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常常危害小儿生命,孙一奎、程杏轩、许豫和、王君萃四位新安医家对惊风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多有建树,率先提出"惊风非惊"之说,革除惊风妄名之弊,指明惊风之误,痛斥滥药之非,创立"小儿烧针法"。新安医家不泥前贤旧说,阐述理论新知的学术创新精神,正是对"发群贤未有之论,破千古未决之疑"古老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小儿惊风 创新见论
下载PDF
朱丹溪与张景岳论治月经病学术思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宏杰 王修竹 +3 位作者 俞梦圆 陈世婷 徐云晖 张永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目的:对朱丹溪与张景岳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辨析,以丰富中医妇科学关于月经病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研读朱丹溪、张景岳著作中涉及月经病的内容以及后人论述二者学术思想的文献,对两位医家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探析。结... 目的:对朱丹溪与张景岳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辨析,以丰富中医妇科学关于月经病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研读朱丹溪、张景岳著作中涉及月经病的内容以及后人论述二者学术思想的文献,对两位医家论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探析。结果:朱丹溪突出调补脾胃之气对治痰的重要地位,在治疗上提出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张景岳则以"血"为首要原因,在治疗上擅长从气血入手,并注重补益脾肾。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两位医家对月经病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均做出较大的贡献,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和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张景岳 月经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试论中医院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小飞 张永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中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现阶段人才的培养主要经过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目前在中医临床实习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中医临床实习 问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古方五汁饮的组方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倩倩 朱万鸿 +2 位作者 王宇晴 李慧 张永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5期68-70,共3页
五汁饮为《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后期热灼津伤的经典古方。根据时下国民饮食的特点,肺胃阴伤的现象屡见不鲜,五汁饮以其取材方便、滋而不腻、作用温和而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力从中医古方中寻求方法,探索五汁饮利用药食同源之鲜品... 五汁饮为《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后期热灼津伤的经典古方。根据时下国民饮食的特点,肺胃阴伤的现象屡见不鲜,五汁饮以其取材方便、滋而不腻、作用温和而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力从中医古方中寻求方法,探索五汁饮利用药食同源之鲜品在治疗中独特的功效,以期为研发饮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吴鞠通 五汁饮 配伍应用
下载PDF
小儿惊风与惊证名实之辨及其辨证论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鹏飞 高泽洪 +2 位作者 刘海燕 焦钟鸣 张永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现今中医儿科教材对于小儿惊风辨证治疗所述虽详,但有将急惊风与大惊之证混淆之嫌。“惊风”与“大惊”名实之辨虽多有医家提及,但未有完整系统的论述。该文较完整地论述了此类小儿惊风常见误区辨识,并从阴阳、虚实、脏腑等方面总结本... 现今中医儿科教材对于小儿惊风辨证治疗所述虽详,但有将急惊风与大惊之证混淆之嫌。“惊风”与“大惊”名实之辨虽多有医家提及,但未有完整系统的论述。该文较完整地论述了此类小儿惊风常见误区辨识,并从阴阳、虚实、脏腑等方面总结本病病证类型及治法,以满足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惊风 惊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营卫与气血、阴阳、脾胃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永跟 陈馨馨 +1 位作者 李友林 何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营卫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在脉外”主外卫为阳,“营在脉中... 营卫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在脉外”主外卫为阳,“营在脉中”主内守为阴,二者只有协调运行腠理才能正常开合。故《灵枢·本脏》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在外,营之使也,营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气血 阴阳 脾胃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与临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永跟 李友林 何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9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情况与临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方式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例患者中15例适度规律用药,其中11例单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4例使用ICS与长效β2...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情况与临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方式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例患者中15例适度规律用药,其中11例单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4例使用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ICS/LABA);15例中14例达到完全控制;文化程度与临床控制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激素的原因包括医患双方2方面的因素。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情况不合理,达到临床控制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哮喘患者及医生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吸入药物 临床控制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主体的温病舌诊教学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红梅 刘兰林 +1 位作者 张永跟 刘凯凯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28-128,F0003,共2页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是温病学术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有"杂病重脉,温病重舌"之说。温病舌象的诊察、观舌思辨及据此用药的临床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经典为依据...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是温病学术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有"杂病重脉,温病重舌"之说。温病舌象的诊察、观舌思辨及据此用药的临床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经典为依据、以教师为导航、以实训为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温病舌诊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舌诊 教学法
原文传递
中药抑菌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34
20
作者 何明 张永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7年第6期44-46,共3页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临床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强,致使临床感染死亡率不断增高。
关键词 中药抑菌作用 耐药性 R-质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