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欣欣 胡小艳 +4 位作者 朱玉欣 王红磊 张欣 张汝攒 高静芳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3185-3188,共4页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留置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使用10ml0.9%氯化钠溶液封管),B组(使用浓度为10U/m...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留置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使用10ml0.9%氯化钠溶液封管),B组(使用浓度为1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和C组(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每组60例。记录3组患者PICC堵管率和血栓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再通后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6.67%、5%、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3组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6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P>0.05),治疗前及再通后,3组患者血清中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0.05)。结论应用0.9%氯化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封管,对导管堵塞和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无明显差别,对凝血功能也无明显不良影响,暂支持INS指南上规定的PICC封管液的肝素浓度范围:0~1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肝素封管 导管堵塞 血栓
下载PDF
不同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PICC导管发生CRBS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富德 李莉 +3 位作者 雷琤 张汝攒 李硕 李清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5期2383-2384,共2页
在卫生部新出台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重要性提到了很大的一个高度,因此以研究探讨CRBSI的各种因素为目的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更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棉片 棉签 摩擦消毒 涂抹消毒
下载PDF
应用不同输液接头在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莉 张汝攒 +3 位作者 雷琤 李硕 李淑霞 何丽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4期2212-2213,共2页
在卫生部新出台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性提到了很大的一个高度,因此以研究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各种因素为目的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更为重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广泛引用,... 在卫生部新出台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要性提到了很大的一个高度,因此以研究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各种因素为目的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更为重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广泛引用,因此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逐年升高。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甚至造成患者的高病死率。对于医院来说,则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病床的周转率,且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输液接头 感染
下载PDF
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带教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汝攒 邢琰 +1 位作者 高阿芳 刘富德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索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完善临床实习教育体系,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法采用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改进。将双导师带教模式与传... 目的探索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完善临床实习教育体系,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法采用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改进。将双导师带教模式与传统带教模式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导师制模式带教组的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均高于传统模式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师制 品管圈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在职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教育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贵琴 张汝攒 《中国康复》 2006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在职护理人员 康复护理 教育模式
下载PDF
不同开口类型PICC与CVC导管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影响因素及护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雷琤 张汝攒 +1 位作者 廖英 刘富德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309-310,共2页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操作方法,但CVC操作复杂,危险性大。易造成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特点,已成为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危重、...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操作方法,但CVC操作复杂,危险性大。易造成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特点,已成为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危重、反复化疗患者的最佳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护理
下载PDF
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与普通高压注射型PICC对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段盈芳 胡小艳 +3 位作者 朱玉欣 赵熙 张永莉 张汝攒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957-2959,2963,共4页
目的比较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与普通高压注射型PICC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需要行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的52例为观察... 目的比较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与普通高压注射型PICC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需要行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的52例为观察组,置入普通高压注射型PICC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血栓、导管脱出、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间歇期的冲封管次数和维护费用、有无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以及患者使用导管期间的满意度等。结果2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治疗间歇期的冲封管次数和维护费用、非计划性拔管以及对导管使用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性血栓、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并减少了间歇期的治疗费用和护士的工作量,患者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末端瓣膜 高压注射型PICC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