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东典型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预测模型评估
1
作者 钟鹤森 李玮 +6 位作者 张泽宇 吴玲 鄂东梅 张孟豪 许腾伟 戴军 张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S技术对广东典型地区的耕地土壤进行分析,构建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的VNIRS预测模型,并评估利用光谱分析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可行性,为广东省土壤养分的快速检测及质量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了粤东(梅州)、粤西(湛江)、粤北(韶关)、粤西北(肇庆)和珠三角(惠州和珠海) 5个地区共514份耕地土壤样品,测量样品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同时利用VNIRS在400~2 490 nm波长范围内探明其全光谱特征,筛选定标样品,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向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及光谱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和全氮的定标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其中,粤西北地区的有机质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831 1,珠三角地区的全氮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789 8;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预测模型效果在地区间差异较大,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定标效果远优于其他地区。反向验证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最高分别达到0.69和0.65;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的反向验证结果也较好,R2达到0.63和0.62;而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反向验证结果总体较差。【结论】VNIRS技术能够区分省域内不同地区的土壤来源,可以作为未来土壤分类和土壤质量调查的重要评价指标。VNIRS技术能够较好地直接预测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预测存在明显元素差别和地区差异,今后需进一步筛选光谱范围或采用更优方式构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广东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微塑料对亚热带不同富铁程度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张晓龙 刘科学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池 赵理 杨倩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2))和0、10、20 g/kg质量的铁(Fe_(0)、Fe_(1)、Fe_(2))分别模拟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和红壤富铁程度,研究不同富铁条件下微塑料污染红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在Fe_(0)条件下,与M_(0)相比,M_(1)的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WSA)、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降低,M_(2)的WSA、MWD、GMD均显著增高;在Fe_(1)条件下,M_(0)、M_(1)和M_(2)三者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显示彼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Fe_(2)条件下,M_(1)和M_(2)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的WSA、MWD和GMD。对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而言,Fe_(0)条件下M_(1)和M_(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Fe_(1)和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SOC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TN)则为Fe_(0)和Fe_(1)条件下M_(1)和M_(2)均显著降低,但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TN无显著性影响;土壤全磷含量(TP)均表现为M_(0)>M_(1)>M_(2)。土壤养分变化最终导致所有微塑料处理的C/N、C/P、N/P均显著升高(Fe_(0) M_(1)、Fe_(2) M_(1)和Fe_(2) M_(2)除外)。【结论】不同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在当前原状红壤条件下,低微塑料污染可以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高微塑料污染则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在相对轻富铁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在相对高富铁的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均可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致使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也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总体呈现为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提升红壤的C/N、C/P、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团聚体 化学计量特征 红壤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本科生创新能力训练——以“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微生物鉴定实验”为例
3
作者 宋孟珂 张池 王凯迪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64-166,共3页
“新农科”建设和科技快速发展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专业自信,本文详细阐述了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微生物原位鉴定方法的优化过程,... “新农科”建设和科技快速发展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专业自信,本文详细阐述了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微生物原位鉴定方法的优化过程,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蔬菜基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降解微生物研究。学生在开展创新训练过程中巩固了多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了相关实验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熟悉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认识到科学前沿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增强了专业自信和投身“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在该创新实验的基础上已有本科生获得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本科实验 农田土壤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微生物 环境污染与修复
下载PDF
基于并行多注意力的语音增强网络
4
作者 张池 王忠 +1 位作者 姜添豪 谢康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
针对受干扰语音的频域增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多注意力机制和编解码结构的语音增强网络(PMAN)。网络输入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语音频域特征,包含振幅谱和复数谱,编码器使用密集卷积模块对输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中间层的并行多... 针对受干扰语音的频域增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多注意力机制和编解码结构的语音增强网络(PMAN)。网络输入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语音频域特征,包含振幅谱和复数谱,编码器使用密集卷积模块对输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中间层的并行多注意力模块学习频域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并融合局部块注意力(LPA)机制捕捉语音频域二维(2D)结构,实现干净语音与干扰因素的2D层面分离。解码器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别生成振幅掩模和复数频谱,根据加权求和生成最终的语音复数频谱,使用时域与频域联合损失函数实现相位信息的融合。在VoicеBank+DEMAND语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两阶段变换器的时域语音增强神经网络(TSTNN)相比,经过PMAN增强后语音的客观语音质量评价(PESQ)、短时客观可懂度(STOI)、分段信噪比(SSNR)指标值分别提升10.8%、1.1%、11.8%,具有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频域 多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网络 并行模块
下载PDF
地面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的分辨能力
5
作者 胡俭 杨帆 +4 位作者 张池 庞少东 姚伟华 张文波 李建慧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51,共9页
瞬变电磁法现阶段的资料处理解释仍以一维反演为主,因此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对于更好地发挥瞬变电磁法优势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Occam算法的一维反演,以100 m深度内10 m层厚的低阻薄层为例,开展了地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现阶段的资料处理解释仍以一维反演为主,因此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对于更好地发挥瞬变电磁法优势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Occam算法的一维反演,以100 m深度内10 m层厚的低阻薄层为例,开展了地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分辨能力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数值结果表明:低阻薄层电阻率与背景电阻率差异越大,薄层反演电阻率和层厚越接近于真实值;反演电阻率极小值位置始终对应于薄层位置。低阻薄层电阻率与背景电阻率比值为1∶5,1∶10,1∶20,背景电阻率小于100Ω·m时,瞬变电磁法能够良好探测10 m薄层的最大埋深依次为40,50,80 m;背景电阻率为200Ω·m时,上述3个最大埋深依次为30,30,60 m。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瞬变电磁法野外工作参数设计和提高资料处理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一维反演 低阻薄层 分辨能力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进 张池 +1 位作者 兰天 姚辉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两性生殖腺发育必不可少的关键激素。近年研究发现,AMH是评估卵泡数量的良好生物学标志物,但不反映卵母细胞质量或女性受孕机会,低水平的AMH可能提示生育窗口期的缩短,但不能预测生育能力。血清AMH水平有助于鉴别诊...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两性生殖腺发育必不可少的关键激素。近年研究发现,AMH是评估卵泡数量的良好生物学标志物,但不反映卵母细胞质量或女性受孕机会,低水平的AMH可能提示生育窗口期的缩短,但不能预测生育能力。血清AMH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与梗阻性无精子症(OA)。另外,由于AMH分泌的波动性及个体差异性,AMH水平的解读必须在内源性内分泌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本文就AMH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生殖内分泌 卵巢储备
下载PDF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 杨倩楠 +4 位作者 张池 刘同旭 张晓龙 陈静 刘科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韶关仁化丹霞山典型地貌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AF、灌木林SL、撂荒草地AG和农田CL)为对象,采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其土壤磷组分特征及有效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与CL相比,林地土壤(AF和SL)有机磷和无机磷总量显著增加,增幅为71.0%-319.9%和70.5%-346.7%,土壤磷素总水平提高,而CL和AG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L、AG和CL相比,AF土壤速效磷、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显著提高。AF土壤难利用态磷也表现出最高的含量,但其占总磷比例显著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向AF转变有利于难利用磷的分解利用。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亦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为AF>SL>AG>CL,而AF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AG和CL,增幅为46.8%和54.8%。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主要与pH、容重、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铁氧化物含量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无定型铁和矿质氮是引起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无定型铁解释度为86.3%。总之,农田向林地的转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磷水平和生物有效性,其中铁循环系统在维持丹霞地貌土壤高磷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土地利用方式 磷组分 磷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金洁 杨倩楠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晓龙 张池 刘科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外工作站3种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综合种养模式(EIM)、水旱轮作模式(RVM)和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M)]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并探索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EIM模式土壤TOC为10.55 g/kg,DOC、EOC、POC和MBC 4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0.29、1.38、2.09和0.11 g/kg,明显高于RVM和CRM模式土壤;土壤微生物熵也以EIM模式最高,与RVP和CRP模式相比,分别提高51.11%~85.72%和46.04~223.99%;3种种植模式0~1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以MBC最敏感,而10~20 cm土壤则以EOC最敏感;EIM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壤各碳库管理指标,其中MBC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有机碳组分因子;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和pH的影响。【结论】MBC既是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容重和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库水平,是水稻土壤固碳的有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种养 水稻土 活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5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陈金洁 张池 刘科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 RS> 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 RF> CK> 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或者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皮质远盲蚓体内酶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10
作者 林晓钦 崔莹莹 +4 位作者 张孟豪 张池 侯舒雨 戴军 周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7-1454,共8页
【目的】研究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体内酶活性在蚯蚓发育期内的动态变化,从生物酶的角度解释蚯蚓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蚯蚓-土壤培育试验,在0~100 d内共5次采样测定蚯蚓体内酶与培育土壤中的蚓... 【目的】研究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体内酶活性在蚯蚓发育期内的动态变化,从生物酶的角度解释蚯蚓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蚯蚓-土壤培育试验,在0~100 d内共5次采样测定蚯蚓体内酶与培育土壤中的蚓粪以及未吞食土壤的碳指标。【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试验结束时,蚯蚓体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无显著变化,酸性磷酸酶(ACP)和脂肪酶(LPS)分别显著增加70.17%和15.14%,而胃蛋白酶(PG)和纤维素酶(CL)显著减少27.48%和53.73%,体内AKP、ACP、LPS、CL和PG对有机碳形态转化起显著性催化作用;接种蚯蚓土壤与对照组相比,轻组有机碳、腐殖质碳和可矿化碳在试验结束后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则得到显著提高;未吞食土壤和蚓粪碳库管理指数达到159.97和215.30,分别是对照组1.45和1.95倍。【结论】蚯蚓的存在在短期培育期内没有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但加速土壤有机碳库的转化效率并影响有机碳组分组成,从而提高土壤碳库活度及碳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远盲蚓 体内酶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黄果厚壳桂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被引量:73
11
作者 张池 黄忠良 +2 位作者 李炯 史军辉 李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黄果厚壳桂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云南银柴的种间竞争弱.黄果...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黄果厚壳桂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云南银柴的种间竞争弱.黄果厚壳桂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云南银柴>黄果厚壳桂种内>荷木>白颜树>肖蒲桃>锥栗>红车>臀形果>柏拉木>水石梓>窄叶半枫荷>厚壳桂.整个林分及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而伴生树种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对数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对象木的胸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桂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鼎湖山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恢复工作的困境与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俊强 张孟豪 张池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7期88-91,共4页
耕地恢复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广东省目前的耕地恢复工作存在程序标准不明确、经济代价大、群众恢复意愿低等问题,本文对广东省耕地恢复现状进行分析,从规划引领、分类分批分级实施、政策助推、发挥... 耕地恢复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广东省目前的耕地恢复工作存在程序标准不明确、经济代价大、群众恢复意愿低等问题,本文对广东省耕地恢复现状进行分析,从规划引领、分类分批分级实施、政策助推、发挥村集体作用等方面对耕地恢复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未来耕地恢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恢复 耕地保护 广东省
下载PDF
蚯蚓改良水浇地土壤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静 张孟豪 +4 位作者 杨倩楠 张晓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对水浇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深栖型参状远盲蚓(Amynthas aspergillum)为研究对象,以无蚯蚓土壤处理为对照,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究... 【目的】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对水浇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深栖型参状远盲蚓(Amynthas aspergillum)为研究对象,以无蚯蚓土壤处理为对照,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低密度4 g·kg^(-1),高密度8 g·kg^(-1))对土壤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含水率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利用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拟合分析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1)在相同时间内,蚯蚓明显降低湿润锋推进距离、推进速率、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尤其是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影响最为显著(P<0.01),且低密度蚯蚓的入渗性能较高密度蚯蚓处理差。(2)各处理入渗结束后,土壤含水率存在差异,参状远盲蚓极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P<0.01),且低密度处理最佳。(3)蚯蚓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来降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其中电导率(Electricity conductivity,EC)值、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值和砂粒为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驱动因素。(4)与Philip模型拟合结果相比,采用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更适用,对参状远盲蚓处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RMSE≤4.80 mm)更高,且参状远盲蚓极显著降低了累积入渗量衰减程度(P<0.01)。【结论】经赤子爱胜蚓和参状远盲蚓改良后的水浇地土壤(壤砂质地),水分入渗性能降低,但对水分的蓄持能力增加。在改良水浇地土壤时,添加低密度的参状远盲蚓有利于土壤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参状远盲蚓 水浇地 入渗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4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4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54,共8页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以欧氏距离衡量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的大小,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地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素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富里酸碳含量、容重、孔隙度、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和pH值等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贡献度较小。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旱地表层>旱地亚表层>菜地亚表层>菜地表层>园地表层>园地亚表层。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质量聚为5类,分别为一等肥力(旱地表层)、二等肥力(旱地亚表层、菜地表层)、三等肥力(菜地亚表层)、四等肥力(园地表层)、五等肥力(园地亚表层)。总体来看,土壤肥力优劣的评价顺序均为旱地>菜地>园地,其中园地土壤存在容重较大、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和有机碳含量过低的现象。因此,依据赤红壤肥力敏感性指标和土壤本身存在的问题,该区域应增大土壤外源碳的输入,丰富有机碳库储量,同时加强科学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和优化速效养分含量,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目标,以期实现赤红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土地利用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个体死亡动态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池 黄忠良 +3 位作者 史军辉 李林 魏识广 李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57-2462,共6页
采用永久样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的方法,在对1hm2永久样地DBH≥1cm的植物进行4次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个体死亡的动态及其成因,并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径级植物死亡率的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2年到2004... 采用永久样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的方法,在对1hm2永久样地DBH≥1cm的植物进行4次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个体死亡的动态及其成因,并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径级植物死亡率的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2年到2004年,12a内该样地DBH≥1cm的植物共死亡2411株,为该样地现有活立木的69·34%。共有92种木本植物发生了个体死亡,占样地108种木本植物的85·19%,其中乔木70种,灌木22种;年平均死亡株数呈直线上升;死亡涉及木本植物种数也呈上升趋势;样地内种群数量最多的云南银柴(Aporosayunnanensis)和柏拉木(Blastuscochinchinensis)死亡株数也最多(分别为445株和440株),分别占所有死亡株数的18·46%、18·25%;优势树种黄果厚壳桂由于受虫害的影响,种群死亡率达90·83%;小径级树木死亡较多,其中DBH≤5cm死亡株数占样地死亡总株数的79·22%。自疏作用、灾害性天气、虫害和人为干扰直接影响到样地内植物个体的死亡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个体死亡 种群动态 鼎湖山
下载PDF
华南地区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池 陈旭飞 +3 位作者 周波 黎健龙 杨成方 戴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58-2667,共10页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远盲蚓和壮伟环毛蚓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生物学综合性状(P<0.05);且皮质远盲蚓对菜园土生物质量的优化作用高于壮伟环毛蚓。【结论】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其能够作为有效生物资源应用于可持续土壤管理体系。但是,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与蚯蚓自身生态类型和土壤特征密切相关。在未来工作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进行蚓种筛选和适宜有机物添加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远盲蚓 壮伟环毛蚓 水稻土 菜园土 土壤微生物学特征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池 陈旭飞 +4 位作者 周波 张聪俐 李静娟 张静 戴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将不同比例的蚓粪(0,5%,10%和20%)施用于菜园土,研究玉米种植期间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蚓粪比例的增加,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显著提高,过氧... 通过将不同比例的蚓粪(0,5%,10%和20%)施用于菜园土,研究玉米种植期间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蚓粪比例的增加,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增强(P<0.05),其中20%蚓粪处理上述各指标含量和活性均为最高水平。与对照相比,蚓粪处理土壤的呼吸速率明显较高,特别是5%的蚓粪处理(P<0.05)。另外,与对照相比,蚓粪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代谢熵差异不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速效磷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对照和5%的蚓粪处理相比,10%和20%蚓粪处理综合生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生物学综合质量较高(P<0.05)。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蚓粪,并选择适宜的蚓粪比例培肥土壤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菜园土 微生物学性状 酶活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利用途径探讨
18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3 位作者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59-64,共6页
乡村振兴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秉持“生态+”和“+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要求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目标,更... 乡村振兴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秉持“生态+”和“+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要求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目标,更要追求“再利用、高产值”的经济潜力,以达到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双重效果。然而,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以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的生物质废弃物产量十分巨大,但是其生态产业化途径尚不成熟,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远未被开发出来。因此,如何围绕“生态产业”打造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高效产业体系对于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生态美”的美好愿景十分关键。综述了生物质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主要路径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总结了构建产业体系的步骤和组分,以期为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及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物质废弃物 生态产业
下载PDF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复卷机电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池 李绍鹏 王志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32,共2页
针对复卷机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的要求,利用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了以PLC为控制中心,矢量变频器为执行机构,OP面板为操作终端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全数字操作,满足了复卷机的控制要求,提高了工作... 针对复卷机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的要求,利用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了以PLC为控制中心,矢量变频器为执行机构,OP面板为操作终端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全数字操作,满足了复卷机的控制要求,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成品纸的质量。详细介绍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网络的组态方法和通信方式,为其他相似的电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BUS 复卷机 变频器 总线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PLC与变频器的造纸机张力控制系统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池 杨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5,共3页
在分析造纸机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以PLC为控制器、变频器为拖动的造纸机张力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造纸机的张力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纸张的质量,为其他相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 在分析造纸机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以PLC为控制器、变频器为拖动的造纸机张力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造纸机的张力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纸张的质量,为其他相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机 张力控制 PLC 变频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