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地温与强震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治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3-80,共8页
若以地表下0.8m浅层地温较月平均值增高≥1.0℃为异常,在1955—1985年间,我国大陆内有M_S≥6.0地震53例在震前出现浅层地温异常。因此,浅层地温研究可以作为强震预报方法之一。
关键词 浅层 地温 强震 地震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北坡构造属性、构造岩石体系及花岗岩类成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16,共7页
东昆仑西段北坡为古老柴达木地块在晚古生代以来受到南侧挤压作用转化而成的正性活动带。从其南侧受挤压边界往北构造变形─变质逐渐减弱。花岗岩类依次为混合岩带、混合花岗岩带、石英闪长岩线、花岗岩基带、富钾花岗岩株带,各类花岗... 东昆仑西段北坡为古老柴达木地块在晚古生代以来受到南侧挤压作用转化而成的正性活动带。从其南侧受挤压边界往北构造变形─变质逐渐减弱。花岗岩类依次为混合岩带、混合花岗岩带、石英闪长岩线、花岗岩基带、富钾花岗岩株带,各类花岗岩与构造变形─变质带和谐展布,组成统一的构造岩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构造岩石体系 花岗岩 成因
下载PDF
断裂带的动力分异和化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治洮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1期62-70,110-111,共11页
Chemical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fault zones a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In fault zones consisted of silicates,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Si and Fe is noticed in response to the leaching... Chemical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fault zones a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In fault zones consisted of silicates,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Si and Fe is noticed in response to the leaching of K, Na, and to a lesser extent, Mg,Ca and Ah The order of pctrogenetic elements from stable to mobile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as follows: Si, Fe, Mg, Ca, Al, K and Na. The difference in ionic radius of these chemical elements is thought; to be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this dynamic differentiation. For fault zones along which one side is silicates and the other is carbonates, new mincrals are recognized in tectonite. On the silicate side Ca and Mg increase but Si and Al decrease; and the reverse is true on the carbonate side.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migration of elements in fault; zones is accelerated by dynamic c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动力分异 动力化合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的构造特色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治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南北地震带是以青藏高原地壳为主体和兼并了扬子地块西部而成的新生构造实体,具弥漫性边界。构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三大构造特色,它... 南北地震带是以青藏高原地壳为主体和兼并了扬子地块西部而成的新生构造实体,具弥漫性边界。构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三大构造特色,它们都是塑性伸展流动的产物。据弧形构造形态实际数据分析表明,地壳物质向南移动的规模,由北往南逐渐加大,从西到东渐逐减小;自北纬31.5°往南,青藏高原物质东移量逐渐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构造 构造位移
下载PDF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简易黑罩法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2-42,共1页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简易黑罩法简介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地热(地温)观测作为地震监测前兆方法之一,在80年代后期已逐步推广.目前地温观测大体分为3个层次.一是中深层次,测温深度在1...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简易黑罩法简介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地热(地温)观测作为地震监测前兆方法之一,在80年代后期已逐步推广.目前地温观测大体分为3个层次.一是中深层次,测温深度在10m以下,包括温泉水温,被认为是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黑罩法
下载PDF
印度板块摇摆式北移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80-8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印度板块北移与强震发生的关系,认为由于印度板块呈摇摆式北移,在其北缘的两个突出部位——帕米尔弧和阿萨姆弧的前方形成一对旋剪带。M≥7级强震在这两个带內交替发生谝“谠硕?由于喜马拉雅弧的弹性反作用,在青藏高原内... 本文讨论了印度板块北移与强震发生的关系,认为由于印度板块呈摇摆式北移,在其北缘的两个突出部位——帕米尔弧和阿萨姆弧的前方形成一对旋剪带。M≥7级强震在这两个带內交替发生谝“谠硕?由于喜马拉雅弧的弹性反作用,在青藏高原内东经90°附近,即喜马拉雅弧垂直线两侧地带出现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板块 北移 印度 关系
下载PDF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1-82,共2页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序列地震迁移有序度根据有关资料,将澜沧—天祝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纬度x,经度y)、震源深度(z)、震级(MS,简用M)及发震日期(T)摘...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序列地震迁移有序度根据有关资料,将澜沧—天祝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纬度x,经度y)、震源深度(z)、震级(MS,简用M)及发震日期(T)摘录于表1。对该系列的迁移关系,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迁移 有序度 震源深度
下载PDF
浅层地温变化与强震、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治洮 《中国减灾》 1992年第3期50-50,39,共2页
全国部分气象站设有地下0.8—3.2米的浅层地温观测项目,其目的主要为地下工程建设服务。近年研究表明,浅层地温资料,可以用作强震和旱涝形势分析。从地面到地下约15米处,地热学上称为变温层,实质上它是天、地热能交换地带。变温层的热... 全国部分气象站设有地下0.8—3.2米的浅层地温观测项目,其目的主要为地下工程建设服务。近年研究表明,浅层地温资料,可以用作强震和旱涝形势分析。从地面到地下约15米处,地热学上称为变温层,实质上它是天、地热能交换地带。变温层的热态变化可分解为四项:太阳辐射能的正常季节变化量、太阳辐射能的异常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变化 地震 旱涝灾害 降水量 地温观测
下载PDF
西北地区沙尘暴与天山地壳活动性关系初探
9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尘暴 天山 地壳活动性 气象异常 地震 生态平衡
下载PDF
“全方位活动论”初辩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科学》 1994年第1期53-71,共19页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文中讨论了某些地质作用,诸如侵蚀与沉积、陆壳的消亡和增长等.在陆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构造单元不仅位置而且在形态上均有重大的改变。陆壳主要消失在古陆边缘的正性活动带。在造山带发展过程中,与侧向...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文中讨论了某些地质作用,诸如侵蚀与沉积、陆壳的消亡和增长等.在陆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构造单元不仅位置而且在形态上均有重大的改变。陆壳主要消失在古陆边缘的正性活动带。在造山带发展过程中,与侧向缩短的同时伴有大规模的纵向伸展。所有各种地质作用,如造山运动、岩浆活动、侵蚀与沉积,以及变形等,都是在长时期发展起来的。为了表达上述认识,从寒武纪到现代以5张构造格局图示出中国西北部的地质发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作用 活动论 地质演化
下载PDF
对我国西部未来强震形势的分析
11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2-62,共1页
国家地震局多数专家,视我国地壳为均一体,从统计的观点推论,我国自1986年开始有起伏地进入新的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到本世纪末(或稍长些),活动的主体在我国西北部。1988年国内发生3次M≥7级强震,似乎支持了这种推论。但是,这种统... 国家地震局多数专家,视我国地壳为均一体,从统计的观点推论,我国自1986年开始有起伏地进入新的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到本世纪末(或稍长些),活动的主体在我国西北部。1988年国内发生3次M≥7级强震,似乎支持了这种推论。但是,这种统计分析,未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特点,显然存在许多问题,也有待客观事物发展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形势 地震分析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我国未来地震形势分析
12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1-41,共1页
我国未来地震形势分析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10年左右的地震形势分析,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环节,对年度预报和短临预报起着宏观指导作用.1985年新疆乌恰7.5级地震后,一些专家以这次大... 我国未来地震形势分析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10年左右的地震形势分析,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环节,对年度预报和短临预报起着宏观指导作用.1985年新疆乌恰7.5级地震后,一些专家以这次大震作为本世纪第五活跃期的启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构造 地震分析
下载PDF
甘肃东部葫芦河群的火山岩系及其与邻区的构造和成矿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志高 贾群子 +1 位作者 张莓 张治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1-234,共14页
葫芦河群系分布在甘肃东部,从原“牛头河群”中分解出来的早古生代岩系。依据先后发现的生物化石和最近取得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可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单元。本文为对其火山岩岩石学的研究报导,文中论述了岩系中拉斑质... 葫芦河群系分布在甘肃东部,从原“牛头河群”中分解出来的早古生代岩系。依据先后发现的生物化石和最近取得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可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单元。本文为对其火山岩岩石学的研究报导,文中论述了岩系中拉斑质枕状玄武岩(蛇绿岩套)和钙碱质火山岩的岛弧火山组合特征,并研讨了北秦岭与北祁连造山带间的构造衔接与成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质构造 成矿 甘肃
下载PDF
强震预报新方法──地色法的初步论证
14
作者 张治洮 《四川地震》 1996年第2期38-44,共7页
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震预报方法,地色法.以地表对太阳光照的吸收量与反射量之比作为地色量度值H,根据地色量度值的变化,划分出黑、灰、黄、白四种地色。黑色代表孕震晚期.地色法较浅层... 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震预报方法,地色法.以地表对太阳光照的吸收量与反射量之比作为地色量度值H,根据地色量度值的变化,划分出黑、灰、黄、白四种地色。黑色代表孕震晚期.地色法较浅层地湿法更接近地温异常实质.采用地色法对1989年10月19日山西阳高6.1级地震和1995年10月26日云南武定6.5级地震进了检验,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层温度 地温异常 地震预报 地色法
下载PDF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文杰 汤懋苍 +1 位作者 董治平 张治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热异常 时空结构 热流 震级
下载PDF
北秦岭—北祁连(天水—宝鸡)间早生古代火山岩系及其构造连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志高 贾群子 +1 位作者 张治洮 张苺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1年第34期1-3,共3页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本上可与北秦岭地区的古生代斜峪关群相连接,在研究区内与北秦岭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淘群,呈以寒武系为核心、两翼为奥陶系火山岩的复式背斜构造。解体后秦岭群呈断续相连的古老岩块,向西可与祁连中间隆起相衔接,丹凤群向西延展可伸入祁连造山带的陇西一带,初步认为陇山群与走廊过渡带内的古老隆起相当。据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及其火山岩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从秦安至宝鸡,有近100km的基性枕状熔岩带,并依其相伴产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似)堆晶岩、辉绿岩墙及硅质岩等岩石组合单元,认为属与北祁连和北秦岭北带相当的蛇绿岩带。西延的丹凤群亦主要为火山岩(包括枕状熔岩)与超镁铁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蛇绿岩带。据此提出,北秦岭与北祁连不但是相互连接的,而且具有中间为古老隆起(秦岭群)岩块、两侧为早古生代火山岩(蛇绿岩)带的相同构造格架组合型式,同为我国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带产物。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各岩群皆以拉斑质(TH)+钙碱质(CA)岩石系列组合为主,部分岩群的钙碱系列呈双峰岩套特征,显示为岛弧或岛弧初期与裂谷未期阶段活动构造背景。依区内已知超镁铁岩体多呈断裂构造及其旁支系统产生情况,提出为岛弧根部或上地幔物质,受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沿断裂上升就位机制所形成。此外,对区内已知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矿床类型、特征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讨,提出它们的岩控和时控特征和一些发现新矿床可能性的远景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蛇绿岩 硫化物 矿床 秦岭
下载PDF
北秦岭—北祁连(天水—宝鸡)间早生古代火山岩系及其构造连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志高 贾群子 +1 位作者 张治洮 张(艹母) 《西北地质科学》 1991年第4期1-82,共82页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廷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廷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本上可与北秦岭地区的古生代斜峪关群相连接,在研究区内与北秦岭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呈以寒武系为核心、两翼为奥陶系火山岩的复式背斜构造。解体后秦岭群呈断续相连的古老岩块,向西可与祁连中间隆起相衔接,丹风群向西延展可伸入祁连造山带的陇西一带,初步认为陇山群与走廊过渡带内的古老隆起相当。据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及其火山岩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从秦安至宝鸡,有近100km的基性枕状熔岩带,并依其相伴产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似)堆晶岩、辉绿岩墙及硅质岩等岩石组合单元,认为属与北祁连和北秦岭北带相当的蛇绿岩带。西延的丹凤群亦主要为火山岩(包括枕状熔岩)与超镁铁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蛇绿岩带。据此提出,北秦岭与北祁连不但是相互连接的,而且具有中间为古老隆起(秦岭群)岩块、两侧为早古生代火山岩(蛇绿岩)带的相同构造格架组合型式,同为我国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带产物。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各岩群皆以拉斑质(TH)+钙碱质(CA)岩石系列组合为主,部分岩群的钙碱系列呈双峰岩套特征,显示为岛弧或岛弧初期与裂谷末期阶段活动构造背景。依区内已知超镁铁岩体多呈断裂构造及其旁支系统产生情况,提出为岛弧根部或上地幔物质,受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沿断裂上升就位机制所形成。此外,对区内已知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矿床类型、特征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讨,提出它们的岩控和时控特征和一些发现新矿床可能性的远景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北祁连 火山岩 蛇绿岩
下载PDF
地震预测方法刍议
18
作者 张治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1-11,共1页
地震预测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作出预测,从而使人们予以防备,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地震预测按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10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期预测(1?2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短期预测... 地震预测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作出预测,从而使人们予以防备,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地震预测按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10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期预测(1?2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短期预测(3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临震预测(10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地震预测方法从理论上可分为3大类别:地质方法(以地质构造为基础划分未来地震危险区带)、统计方法(从地震发生的统计记录中探索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前兆方法(根据某些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方法 地震发生 前兆现象 统计方法 长期预测 地震灾害 中期预测 短期预测
下载PDF
陕、甘边界“牛头河群”的分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志高 张治洮 +1 位作者 张苺 贾群子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1年第31期1-14,共14页
依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牛头河群”可分解为:(1)元古宙陇山群深变质岩系;(2)早古生宙葫芦河群浅变质岩系;(3)元古宙秦岭群深变质岩系。葫芦河群包括寒武纪陆源泥质-碎屑沉积建造、奥陶纪火山-沉积建造和志留纪碎屑岩建... 依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牛头河群”可分解为:(1)元古宙陇山群深变质岩系;(2)早古生宙葫芦河群浅变质岩系;(3)元古宙秦岭群深变质岩系。葫芦河群包括寒武纪陆源泥质-碎屑沉积建造、奥陶纪火山-沉积建造和志留纪碎屑岩建造,相当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向东可与北秦岭的早古生宙相连接,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的加里东褶皱系。依其火山岩系的拉斑质(枕状玄武岩)和钙碱质组合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关系与形成环境,属岛弧体系蛇绿岩套,可与东部北秦岭的云架山、二郎坪蛇绿岩套对比。从其南北分别为秦岭群和陇山群组成的岛弧状隆起,其间为葫芦河群海相沉积海槽的构造格架,显示北祁连与北秦岭间在早古生宙曾是相连通的海域环境。这对认识我国大地构造恪局及显生宙火山岩域内有关矿产的普查与勘探都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头河群 地层 前寒武纪 分解 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