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法尧 李洪波 《中医药信息》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研究 西医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肘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法尧 李洪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肘关节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下载PDF
构建新鲜颈椎标本椎动脉流量测定模型:观察体位改变对椎动脉流量的影响
3
作者 冯敏山 尹逊路 +6 位作者 朱立国 张法尧 刘广伟 展嘉文 银河 高春雨 李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373-2377,共5页
背景:人体颈椎新鲜离体标本作为可靠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为从椎动脉流量角度研究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目前国内外尚无既能模拟颈椎生理状态、实现复杂体位,又能进行椎动脉流量测量的离体颈椎模型报道。目的:通过构建新鲜颈椎标... 背景:人体颈椎新鲜离体标本作为可靠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为从椎动脉流量角度研究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目前国内外尚无既能模拟颈椎生理状态、实现复杂体位,又能进行椎动脉流量测量的离体颈椎模型报道。目的:通过构建新鲜颈椎标本椎动脉测定模型,观察体外环境下新鲜人尸颈椎体位改变对椎动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人尸颈椎标本构建椎动脉流量测定模型,通过调节压力泵模拟人体椎动脉压力;采用数字动作捕捉系统动态测量容量瓶内生理盐水液面高度的变化,实现在旋转相关体位下椎动脉流量测定。结果与结论:(1)6个模型中8条椎动脉通畅性完好;(2)自然位椎动脉流量明显大于对侧旋转复合前屈体位、同侧旋转复合后伸体位、对侧旋转复合后伸体位的椎动脉流量(P<0.05);(3)对侧旋转复合前屈体位及对侧旋转复合后伸体位的椎动脉流量明显小于自然位、同侧旋转体位及同侧旋转复合前屈体位的椎动脉流量(P<0.05);(4)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生理载荷下新鲜颈椎标本椎动脉循环模型,并实现了旋转相关体位下椎动脉流量的测量;不同的旋转体位对椎动脉流速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流量 模型 颈椎体位 试验研究 组织工程实验造模 体外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法尧 冯敏山 朱立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 目的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极限体位并使用万向外固定架固定,进行CT薄层扫描,采集C1节段、C1/C2间隙节段、C2椎体上1/3段(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C2椎体下缘、C3椎体节段等5个层面的椎动脉横截面积。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体位因素对椎动脉空间形态作用机制。结果颈椎旋转极限及后伸旋转极限体位会引起同侧椎动脉截面积减少(P〈0.05),而对侧椎动脉截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并且横截面积减少部位集中出现在C2椎体上1/3处。结论 (1)上颈椎离体椎动脉模型及试验方法能实现极限旋转体位下椎动脉管腔CTA的测量;(2)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颈椎极限旋转及极限后伸旋转体位能引起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部位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旋转极限体位 椎动脉 管腔 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薛广 张宏生 +1 位作者 张法尧 郭春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9期107-107,共1页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病因学 临床分析 症状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熏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广 张宏生 +1 位作者 张法尧 郭春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7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关节镜术,术后行局部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min,2周为疗程。结果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关节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关节镜术,术后行局部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min,2周为疗程。结果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促炎症吸收、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同时具有增强关节自身代谢,改善关节软骨营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熏洗
下载PDF
益肾蠲痹方配合项部夹脊穴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才 赵树森 +3 位作者 田国兴 薛广 张法尧 郭春雨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1期74-75,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益肾蠲痹方配合项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CSA8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8~2011-03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2例;年龄32-6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益肾蠲痹方配合项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CSA8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8~2011-03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2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9.2岁;病程为3个月~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益肾蠲痹方 临床观察 注射治疗 夹脊穴 项部 平均年龄 颈椎病患者
下载PDF
氨甲环酸滞留给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法尧 赵树森 谭红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创口滞留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TXA)30例术中创口滞留使用氨甲环酸注射...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创口滞留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TXA)30例术中创口滞留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20mg/kg,对照组30例术中滞留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术后14d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创口渗血和瘀斑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术后引流血量,TXA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无肺栓塞(PE)的发生,而TXA组创口渗血及瘀斑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氨甲环酸注射液术中创口内滞留给药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创口渗血及周围瘀斑的发生,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滞留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
原文传递
颈部旋转相关极限体位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法尧 赵树森 朱立国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价颈部旋转相关极限体位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对40个健康成人年龄在19~21岁(平均20.2岁),分别在颈部中立位、同侧旋转极限,同侧屈曲旋转极限,同侧后伸旋转极限,对侧旋转极限,对侧屈曲旋转极限,对侧后伸旋转极... 目的: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价颈部旋转相关极限体位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对40个健康成人年龄在19~21岁(平均20.2岁),分别在颈部中立位、同侧旋转极限,同侧屈曲旋转极限,同侧后伸旋转极限,对侧旋转极限,对侧屈曲旋转极限,对侧后伸旋转极限,卧位,卧位同侧旋转极限,卧位对侧旋转极限等体位下进行椎动脉的流速,管径多普勒超声测量。测量椎动脉位于颈3~4节段,血流量和总血流量通过计算获得,总血流量为同一体位下双侧椎动脉流量和。对包括椎动脉流速,管径,流量及颈部活动角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后伸旋转极限体位的总血流量大于立位旋转极限位,屈曲旋转极限位,卧位旋转极限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立位比较,旋转极限位和屈曲旋转极限位时,对侧椎动脉血流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旋转极限位同侧椎动脉流速,管径均增加,屈曲旋转极限位同侧仅管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不同的旋转相关极限体位对椎动脉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后伸旋转极限位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极限旋转体位 椎动脉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