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新种检测及其rOmp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泮河 曹务春 +3 位作者 张习坦 戴小红 陈振光 许荣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8-520,共3页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引物扩增福建南部来源蜱标本和动物标本中的DNA ,以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立氏立克次体rOmpA基因序列中的相关序列为引物 ,扩增标本中rOmpA基因部分片段 ,用pGEM -T载体及其宿主菌进行阳...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引物扩增福建南部来源蜱标本和动物标本中的DNA ,以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立氏立克次体rOmpA基因序列中的相关序列为引物 ,扩增标本中rOmpA基因部分片段 ,用pGEM -T载体及其宿主菌进行阳性克隆筛选 ,阳性克隆经鉴定之后提取质粒DNA ,进行序列测定。测定序列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并采集相关序列 ,用Bootstrip方法随机取样 10 0次 ,用PHYLIP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共检测采自福建宁化地区的越原血蜱 10 0只和野鼠类血标本 38份。其中从越原血蜱(不同来源 )扩增出斑点热立克次体基因片段 ,阳性率为15 0 4% ( 17/ 113) ;并从社鼠、黄胸鼠、褐家鼠扩增出阳性片段 ,以鼠类为单位计算其阳性率为 44 73%。对寄生于野鼠的越原血蜱扩增的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同一基因片段不同 ,其与日本立克次体同源性最高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 %。从病原学角度首次证实我国福建省存在日本立克次体近缘种立克次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rOmpA基因 越原血蜱 日本立克次体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蜱传斑点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泮河 张习坦 +8 位作者 曹务春 许荣满 陈山虎 方立群 陈振光 李建民 高玉敏 高东旗 杨红 《传染病信息》 2001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蜱、动物和人血液标本。对扩增于越原血蜱、森林革蜱和FNH97未鉴定菌株的PCR产物采用PHYLIP软件包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为了寻找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类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四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半巢式PCR方法,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标本进行了分类检测。结果采用 190kDa rOmpA.701/70p引物可以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6株扩增出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小蛛立克次体除外)。并从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多种蜱及野生动物、人血液标本中扩增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其中越原血蜱、卵形硬蜱、中华硬蜱、豪猪血蜱、森林革蜱、野鼠血块和人群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15.69%、56.94%、8.70%、7.70%、43.56%、82.51%和0.98%。对来自越原血蜱和森林革蜱以及FNH97菌株的斑点热立克次体190kDa外膜蛋白A630bp左右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越原血蜱立克次体(福建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日本立克次体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89%);内蒙古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扇头蜱立克次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7%),推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最高(95%)。遗传发育分析,这两种立克次体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均为同一个分支。序列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位点也显示了对应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康氏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及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差别较大。提示,这两种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可能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欢体新成员。用初步分类引物对蜱标本、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以“福建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越原血蜱阳性率为8.49%,卵形硬蜱阳性率为20.83%,中华硬蜱阳性率为4.35%,豪猪血蜱为阴性;以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卵形硬蜱阳性率为 24.39%,越原血蜱阳性率为 5.56%,中华硬蜱和豪猪血蜱均为阴性。以内蒙革蜱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6%。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越原血蜱、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是福建南方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媒介或潜在媒介,其中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为我国首次证实的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福建的越原血蜱和内蒙古的森林革蜱分别携带一种未知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肩头蜱立克次体近缘;取自斑点热立克次体rOmpA基因的引物用于PCR,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手段可直接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初步分类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可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个成员及其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斑点热 分子流行病学 调查 研究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外膜蛋白A
下载PDF
一种新螺旋体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张泮河 张启恩 +2 位作者 代晓红 曹军田 张习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6年第11期485-486,共2页
一种新螺旋体病原学的初步研究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张泮河,张启恩,代晓红,曹军田,张习坦1993年至1994年我们先后从西藏错那地区的人、野鼠和蜱体内分离到多株螺旋体[1],取其中一... 一种新螺旋体病原学的初步研究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张泮河,张启恩,代晓红,曹军田,张习坦1993年至1994年我们先后从西藏错那地区的人、野鼠和蜱体内分离到多株螺旋体[1],取其中一株螺旋体(1994年从错那地区的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体病 病原学 抗原 抗体
下载PDF
检测莱姆病McAb-ELISA竞争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张泮河 陈万荣 +1 位作者 吴在川 张启恩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2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自制的莱姆病单克隆抗体VLG2 F9株,建立了检测血清中莱姆病抗体的ELISA非限制性竞争法。用超声波粉碎、高速离心相结合制备可溶性抗原;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均获得了满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ELISA竞争法特异性高、... 用自制的莱姆病单克隆抗体VLG2 F9株,建立了检测血清中莱姆病抗体的ELISA非限制性竞争法。用超声波粉碎、高速离心相结合制备可溶性抗原;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均获得了满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ELISA竞争法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不同种动物血清的检测,用该方法检测92份人血清阳性率22.8%,同时测定101份牛血清阳性率为69.9%,该法用于莱姆病的实验诊断尚属首次。该法的建立对莱姆病实验诊断的标准化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莱姆病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我国莱姆病病原研究和诊断方法的进展
5
作者 张泮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80-281,共2页
我国莱姆病病原研究和诊断方法的进展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071)张泮河(综述)张启恩(审阅)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1],1... 我国莱姆病病原研究和诊断方法的进展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071)张泮河(综述)张启恩(审阅)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1],1987年分离到病原体,并对其宿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病原体 诊断 方法 研究
下载PDF
吉林省林区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8
6
作者 詹琳 何静 +8 位作者 吴晓明 张泮河 黄海楠 蒋宝贵 褚宸一 张晶波 高燕 杨红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gltA基因
下载PDF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郭天宇 张泮河 曹务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8-582,共5页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 2 1天后的阳性KM鼠 ,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 :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 2 1天后的阳性KM鼠 ,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 :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 ,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 5 0 0 %而分离阳性率都为 2 0 0 %。饱血脱落后 ,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 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 4天 ,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 ,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 ,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 ,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5 0 0 %和 2 0 0 %。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 33 3%和 6 0 0 %。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 2天和 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 4天和 6天 ,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 ;蜕化为成蜱后 ,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CHNM4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革蜱 草原革蜱感染 经期传播 莱姆病 螺旋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市鼠、蜱中检测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海林 杨红 +6 位作者 张泮河 曹务春 张云智 袁庆虹 杨卫红 王静林 米竹青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 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 9种 5 1只 ,从大足鼠 (1/ 15 )、大绒鼠 (1/ 7)和短尾 (1/ 8)各检... 目的 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 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 9种 5 1只 ,从大足鼠 (1/ 15 )、大绒鼠 (1/ 7)和短尾 (1/ 8)各检出阳性 1份 ,其他鼠种均为阴性 ,总阳性率为 5 .88%。从采自弥渡县的 2 0 8只勐突血蜱中检出阳性 5份 ,阳性率为 2 .40 %。结论 初步认为云南省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检出 阳性率 鼠类 蜱类 疫源地 阴性 山地 自然感染 大理市
下载PDF
PCR检测蜱中查菲埃立克体DNA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曹务春 张泮河 +2 位作者 张习坦 戴晓红 许荣满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8-63,共6页
应用从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蜱标本中病原体DNA。结果从云南采集的龟形花蜱、从福建采集的越原血蜱和卵形硬蜱扩增出389bp的特异DNA片段。收集龟形花蜱和越原血蜱的特... 应用从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蜱标本中病原体DNA。结果从云南采集的龟形花蜱、从福建采集的越原血蜱和卵形硬蜱扩增出389bp的特异DNA片段。收集龟形花蜱和越原血蜱的特异PCR产物,通过与T载体连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相差一个核苷酸,与其它种埃立克体的同源性为80.7%~96.1%。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埃立克体存在的病原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菲埃立克体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一些常见蜱种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 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 ,从内蒙获得 2个分离株 ,对分离株的 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CHY13p与CHNM4有 2个碱基差异 ,CHY13与CHNM5只有 1个碱基差异 ,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 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gari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蜱种 莱姆病螺旋体 分离 鉴定 全沟硬蜱
下载PDF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祝庆余 秦鄂德 +14 位作者 于曼 司炳银 杨保安 刘洪 吕富双 常国辉 彭文明 范宝昌 邓永强 韩伟国 石玉玲 李林海 张泮河 赵秋敏 曹务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的抗体 ,分析确定新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结果 在临床确诊的 1 1 3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中 ,99份检测出有抗新冠状病毒的抗体。 1 0对双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 ,后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比发病初期采集的明显增高 ,最高的升高 1 2 8倍。中和试验结果证明 ,病人血清抗体能够中和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新冠状病毒 病原关系 中和试验
下载PDF
北京市褐家鼠种群遗传多态性及与汉坦病毒分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佳富 吴晓明 +7 位作者 左曙青 王日明 陈立泉 王炳才 敦哲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8-363,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褐家鼠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态性与该地区汉坦病毒(HV)基因变异及其分布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捕获褐家鼠,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HVM基因片段,获得的阳性标本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另一方面对...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褐家鼠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态性与该地区汉坦病毒(HV)基因变异及其分布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捕获褐家鼠,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HVM基因片段,获得的阳性标本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另一方面对不同HV来源的宿主个体和其对应种群内随机选取的其他个体,以及其他一些地区鼠类作为参照,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获得褐家鼠基因组DNA多态性图谱,利用RAPDDIST和PHYLIP软件分析褐家鼠种群多态性,并与对应的北京地区的HV差异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选用5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有5个引物获得清晰、多态性高的RAPD谱带.不同区域种群RAPD标记不尽相同,北京市褐家鼠地理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大部分种群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其中采集于某农产品集散地的XFD种群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有特异性标记条带.11个HV代表序列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差异为0.1%~8.0%,可分为2个主要的支系,多数毒株变异类型在不同地域中交叉分布,但BjFT01株变异较大,成一个独立的支系.通过Bootstrap分析和系统树图比较,种群分化较大的XFD种群与该区获得1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HV相对应.结论北京市不同区域HV及其褐家鼠DNA多态性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群尤其是输入性种群对北京HV流行影响程度不同,初步显示一些特定种群与特定的基因性别有一定的关联.XFD种群外源基因交流渗入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证明北京市HV随着鼠类种群迁移输入的可能性极大,但仍有待于选用一些特异性标记基因多态性进行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遗传多态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汉坦病毒 地理种群 分布关系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北京市 基因组DNA多态性 RAPD标记
下载PDF
黑龙江全沟硬蜱中检测出类似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的病原体DNA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秋敏 曹务春 +7 位作者 张习坦 高东旗 张泮河 罗松发 王景春 于长龙 高玉敏 杨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 寻找我国蜱中人粒细胞埃利希体感染存在的病原学证据。方法 应用从人粒细胞埃利希体 16S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蜱标本中埃利希体DNA。然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 目的 寻找我国蜱中人粒细胞埃利希体感染存在的病原学证据。方法 应用从人粒细胞埃利希体 16S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蜱标本中埃利希体DNA。然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从黑龙江采集的全沟硬蜱 (Ixodespersulcatus)中扩增出特异DNA片段 ,计算最小阳性率为 0 8%。对 919bp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证实为埃利希体DNA ,与美国人粒细胞埃利希体分离株对应序列比较 ,相差 4个核苷酸。结论 这是首次证明我国有类似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的病原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DNA 病原体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玮 张芳 +7 位作者 赵秋敏 吴晓明 张翠英 田磊 李春芝 张泮河 杨红 曹务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结核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联合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PCR(PCR-SSP)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结核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联合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PCR(PCR-SSP)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等方法对MBL基因H/L、X/Y、P/Q和A/B四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及单倍体型分析。将各位点的基因型或单倍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进行比较,并将有显著作用的环境危险因素纳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3名肺结核病例和177名对照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分析调整结核病暴露史和疫苗接种史两个因素后,MBL基因的HL和LL基因型与疾病的保护作用显著相关,调整OR值(95%CI)分别为0.54(0.30-0.95)和0.50(0.26-0.96)。MBL基因XB组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调整OR值(95%CI)为1.60(1.07-2.41)。而其余多态性位点,包括X/Y、P/Q和A/B位点与肺结核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关联。结论中国汉族人群MBL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 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褚宸一 何静 +8 位作者 赵秋敏 张泮河 吴晓明 蒋宝贵 高燕 李红梅 黄海楠 詹琳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感染率为5.71%。内蒙古、黑龙江、浙江、贵州林区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45%、4.84%、8.00%、7.14%;其中东北林区(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棕背鼠平的感染率为9.09%;浙江林区社鼠的感染率为9.26%;未发现新疆林区鼠感染莱姆病螺旋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黑龙江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而浙江、贵州林区鼠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valaisiana两种基因型。结论东北林区及浙江林区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棕背鼠平、社鼠可能分别是两地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基因型
下载PDF
用半套式PCR检测蜱和啮齿动物中查菲埃立克体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玉敏 张习坦 +6 位作者 曹务春 戴庆华 张泮河 陈振光 戴晓红 方立群 杨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部林区查菲埃立克体 (Ehrlichiachaffeensis)的存在情况。方法 用 16SrRN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和宁化采集的蜱类及野生动物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 ,然后对有代表性的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 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部林区查菲埃立克体 (Ehrlichiachaffeensis)的存在情况。方法 用 16SrRN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和宁化采集的蜱类及野生动物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 ,然后对有代表性的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从该地区的越原血蜱 ,野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社鼠、小家鼠 )和野兔的脾脏和 /或血块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的特异片段。越原血蜱成蜱 2 40组 (6 16只 ) ,31组阳性 ,最小阳性率 5 0 %。野鼠脾脏标本 39份 ,2 2份阳性。野鼠和野兔血块标本共 35份 ,14份阳性。 390bp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一致。结论 福建西北部林区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菲埃立克体 半套式PCR 啮齿动物 RRNA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季节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秀花 曹务春 +2 位作者 胡良平 赵秋敏 张泮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121,123,共2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率 季节性 时间序列 预测模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宏伟 何静 +6 位作者 褚宸一 张泮河 吴晓明 黄海楠 高燕 蒋宝贵 曹务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 目的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共检测蜱512只,阳性126只,阳性率24.61%。其中吉林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7.00%,黑龙江全沟硬蜱带菌率为20.87%,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为28.0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SSCP分析显示为7种亚型,其中B.garinii分为5个亚型,B.afzelii分为2个亚型。发现有3只蜱同时感染不同基因(亚)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证实B.garinii和B.afzelii基因型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型,并在我国蜱中发现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基因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莱姆病人工宿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0-167,共8页
为了建立莱姆病人工宿主模型进行实验传播研究 ,用从我国全沟硬蜱分离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CHNM4人工感染 4种实验动物。结果表明 ,以 0 1× 10 6条 mL的剂量皮下注射 3日龄昆明小鼠是比较理想的方案。由此建立的动物模... 为了建立莱姆病人工宿主模型进行实验传播研究 ,用从我国全沟硬蜱分离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CHNM4人工感染 4种实验动物。结果表明 ,以 0 1× 10 6条 mL的剂量皮下注射 3日龄昆明小鼠是比较理想的方案。由此建立的动物模型既能用作全沟硬蜱的血源动物 ,又能在 15天内保持所感染螺旋体对全沟硬蜱的感染力 ,可作为人工宿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人工宿主 动物模型 实验传播
下载PDF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张泮河 郭天宇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 目的 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 ,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 通过剌叮阳性KM鼠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幼蜱饱血后分别获得 6 1 3%、75 0 %的阳性感染 ,但所感染的螺旋体在感染后 2d即死亡消解 ,不能重新获得分离 ,PCR扩增阳性也只能持续到饱血后 8d ,幼蜱蜕化为若蜱后 ,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这两种蜱的若蜱也都可通过吸血获得 70 0 %的检测阳性率 ,感染后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可分别在在饱血后 5、10d内保持螺旋体的活性 ,PCR检测阳性率可延迟至饱血后 15d。此后直至蜕化成为成蜱 ,所有血、蜱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不同种群在感染和保持螺旋体能力上表现一致。结论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感染莱姆病螺旋体但不能经期传播到下一发育阶段 ,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 ,作为莱姆病主要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实验经期传播 实验运行模型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