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痰查出咽拭子5次假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春明 李踔 +5 位作者 吕明芳 张健珍 张泳民 陈俊腾 陈志刚 陈玲珍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805-807,共3页
目的总结1例通过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查出咽拭子假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方法 1例经5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均为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结果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阳性,... 目的总结1例通过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查出咽拭子假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方法 1例经5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均为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结果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检测核酸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对于无痰或少痰的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诱导痰 核酸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炎症指标演变特点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占婷婷 张泳民 +3 位作者 郑海鹏 李文锋 麦玉珍 詹远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43-324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1]。COVID-19患者的机体一直处于炎症状态,对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及免疫水平[2]。本研究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炎症因子,尤其是NLR对病情进展的预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炎症状态 肺炎患者 临床诊断与治疗 炎症程度 炎症指标 接触传播 免疫水平
下载PDF
抗甲亢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慧荣 罗洁 +2 位作者 陈玲珍 张泳民 李忠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10年间84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中,21~30岁组占45.24%。甲巯咪唑组与...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10年间84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中,21~30岁组占45.24%。甲巯咪唑组与丙硫氧嘧啶组比较,粒细胞缺乏症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时,患者以乏力、发热、咽痛症状最常见。治疗采用:停用ATD,隔离,使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6.36±2.61)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治疗,好转82人,2例患者最终死于肺部感染加重及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对服用ATD的患者应警惕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早期使用激素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下载PDF
11例HIV阳性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艳华 肖冠英 +3 位作者 粟海霞 苏锦清 张泳民 李凌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27-32,共6页
目的:总结HIV阳性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1例HIV阳性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荧光原位杂... 目的:总结HIV阳性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1例HIV阳性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MYC基因分离重排。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2.7:1;年龄29~56岁,中位年龄43.2岁;临床分期较高,Ⅲ期、Ⅳ期占90.9%,以中高危为多见;患者前期化疗效果尚可,后期效果不佳;CD4细胞计数降低,平均94.8;LDH水平大部分增高,平均440 U/L;多发生于淋巴结外部位(以腹腔最多见)。组织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呈条索状或小团状浸润,细胞中等偏大,呈免疫母细胞或浆母细胞样。PBL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样免疫表型,CD38或CD138中至少有1项浆细胞标记物阳性;B细胞标记CD20、CD79a阳性表达率低,Ki-67增殖指数较高(60%~95%);EBER阳性率较高(72.7%);2例行MYC基因分离重排检测,1例为阳性。结论:HIV阳性PBL患者中老年男性多见,以腹腔发病最为常见,患者CD4细胞计数降低,LDH水平增高,Ki-67增殖指数较高,EBER阳性率较高,存在MYC基因分离重排,起病时肿瘤负荷高,进展快,化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理
下载PDF
艾曲波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致色素沉着1例报道
5
作者 田曼雯 陈玲珍 +3 位作者 张泳民 艾菁 陈俊腾 甘金莹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075-1076,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症。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重要的造血调节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hrombopoietin receptor,TPO-R)在造血干细胞上表达。艾曲波帕(eltrombopag)作为一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症。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重要的造血调节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hrombopoietin receptor,TPO-R)在造血干细胞上表达。艾曲波帕(eltrombopag)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非肽类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可与TPO-R的跨膜结构域结合,激活下游的JAK/STA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及分化,最初用于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的PLT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AK/STAT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 骨髓衰竭 色素沉着 非肽类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家族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泳民 郝李霞 +5 位作者 韦祁 魏永强 黄芬 张钰 阴常欣 冯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了解家族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JAK2、c-mpl、EPOR、MPLW515L/K、TET2基因是否存在异常,为深入探讨MPN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先后在我院诊治的同胞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15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存... 目的了解家族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JAK2、c-mpl、EPOR、MPLW515L/K、TET2基因是否存在异常,为深入探讨MPN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先后在我院诊治的同胞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15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存在异常者进行骨髓相关检查,并应用PCR、DNA测序等方法明确有关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2例患者中先证者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胞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余成员均无相关临床表现。根据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确诊了第3例(胞妹)MPN患者。PCR及测序结果显示3人存在JAK2V617F突变,其中先证者为纯合型,其胞弟和父亲为杂合型。所检查的家系成员均不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c-mpl、EPOR、MPLW515L/K和TET2基因突变。对该家族JAK2基因cDNA全长测序发现:2人存在G380A杂合型突变(127位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13人存在C489T突变,14人存在G2490A突变,但后两者均为同义突变。结论JAK2V617F是诊断MPN的重要指标之一,该家族中JAK2V617F突变涉及两代人。对于初发MPN患者,建议筛查其家族成员,从而尽可能对部分家族性MPN患者做到早期诊断。JAK2基因全长测序发现存在除JAK2V617F外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基因 JAK2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细胞组分对造血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詹昱 易正山 +4 位作者 魏永强 黄芬 张泳民 范志平 冯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HLA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移植物细胞组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7例接受HLA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PB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移植物细胞... 目的探讨HLA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移植物细胞组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7例接受HLA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PB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移植物细胞组分与移植后患者造血重建、GVHD的关系。结果移植物各细胞组分与粒细胞重建时间无关;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数与血小板重建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和-0.21,P值均〈0.05)。CD34^+、CD34^+CD38^-细胞数与急性GVHD发生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和-0.29,P值均〈0.05)。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与急性GVHD发生均无明显关系。CD25^+CD4^+、CD3^+、CD4^+CD3^+细胞数及CD4^+/CD8^+细胞比值与慢性GVHD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4,其中CD25^+CD4^+细胞数与慢性GVHD相关系数高达0.78。CD34^+、CD34^+CD38^-细胞数与慢性GVHD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PBSCT中输入MNC、CD34^+、CD34^+CD38^-细胞数增加到一定阈值后,增加细胞数并不能进一步有效促进患者造血重建,反而有可能因输入淋巴细胞数增加而增加患者慢性GVHD、广泛慢性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枢侵犯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
8
作者 黄伟民 张泳民 +6 位作者 陈俊腾 李宗鹏 唐婷 田曼雯 甘金莹 艾菁 陈玲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32-534,共3页
分享1例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AL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病例, 患者的原发病未被控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推荐剂量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6 d, 其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迅速转阴, 同时治疗... 分享1例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AL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病例, 患者的原发病未被控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推荐剂量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6 d, 其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迅速转阴, 同时治疗期间未出现两种疾病相互加重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此病例表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在T-ALL合并COVID-19患者中能快速、有效地清除病毒, 改善患者预后,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