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松嫩平原西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翼飞 于崧 +7 位作者 菅立群 张津松 孙逸珊 单元杰 宋永峰 陈新月 谷翠菊 杨坤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3-47,共5页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农艺性状 生物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氧化应激时Peroxiredoxin Ⅱ膜质转移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佳斌 卢悦 +1 位作者 张津松 韩英浩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1-276,共6页
为了探讨氧化应激时peroxiredoxinⅡ(PrxⅡ)膜质转移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检测了H_2O_2处理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了红细胞内PrxⅡ膜质转移情况,以及红细胞膜蛋白——带3蛋白(band 3)和... 为了探讨氧化应激时peroxiredoxinⅡ(PrxⅡ)膜质转移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检测了H_2O_2处理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了红细胞内PrxⅡ膜质转移情况,以及红细胞膜蛋白——带3蛋白(band 3)和血影蛋白(spectrin)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内PrxⅡ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质中,同时维持红细胞膜稳定、细胞骨架结构功能完整的相关蛋白质——band 3和spectrin在红细胞膜上表达量减少。实验结果证明氧化应激时红细胞内PrxⅡ发生膜质转移,引起维持红细胞膜稳定、细胞骨架结构功能完整的相关蛋白质band 3和spectrin表达量降低,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渗透脆性 氧化应激(OS) PEROXIREDOXIN Ⅱ(Prx Ⅱ) 膜质转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玉米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鹏 王玉凤 +11 位作者 张翼飞 陈天宇 王怀鹏 尹雪巍 杨丽 张继卫 菅立群 李庆 宋梦琪 张津松 薛盈文 杨克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PU2,60%种肥+40%追肥)、普通尿素分层施肥(PU3,上层20%N+中层30%N+下层50%N)、缓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PU)掺混分层基施[上层20%N(普通尿素)+中层30%N(配施)+下层50%N(配施),PCU1(PCU∶PU=中3∶7、下3∶7)、PCU2(PCU∶PU=中5∶5、下5∶5)、PCU3(PCU∶PU=中3∶7、下5∶5)、PCU4(PCU∶PU=中5∶5、下3∶7)]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分层基施和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均能提高玉米吐丝期和灌浆期10~20和2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及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促进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普通尿素分层施肥相比,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效果更好;各处理中PCU4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3.55×103 kg·hm-2、190.85 kg·hm-2、0.54、63.18 kg·kg-1和43.53%;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PCU4处理2017和2018年产量最高,分别为13 899.08和12 439.35 kg·hm-2,经济效益分别为17 022.24和14 832.65元·hm-2。综上所述,普通尿素分层施肥和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能增加玉米吐丝期后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PCU4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释尿素 无机氮 光合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土壤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庆 王玉凤 +9 位作者 张翼飞 陈天宇 武鹏 杨丽 菅立群 张津松 郭伟 薛盈文 付健 杨克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在0~2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增加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_(0.25))、大于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贡献率(I_(SOC0.25))、总有机碳含量,并且增加0~3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深翻处理增加了20~30 cm土层R_(0.25)、I_(SOC0.25)、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效果最理想,两年中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64%、12.11%和8.44%、10.50%。综合分析,深松处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是该地区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结构 水分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寒地玉米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津松 张翼飞 +7 位作者 王怀鹏 杨克军 刘天昊 孙逸珊 徐荣琼 杜嘉瑞 彭程 高世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876-7884,共9页
硅在促进作物产量、改良品质、增强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光合特性、养分积累与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叶面喷施硅肥水平处理:0... 硅在促进作物产量、改良品质、增强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光合特性、养分积累与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叶面喷施硅肥水平处理:0、4、8、12和16 g/L,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后,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叶片Pn、Ci、Gs和叶绿素含量均以4~16g/L处理较高,说明其调控叶片蒸腾作用并非通过促进气孔关闭降低蒸腾速率。同时,成熟期各施硅处理的植株氮吸收量显著高于0g/L处理,磷吸收量仅12与0g/L处理差异明显,钾吸收量则以8~16g/L处理表现较优,且显著高于0和4g/L处理16.58%~27.86%、20.46%~32.12%和24.34%~36.37%。此外,2年籽粒产量均以12 g/L处理最高,为11485.68~12331.69 kg/hm2。综上所述,8~12 g/L叶面硅肥处理可促进玉米增产和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可作为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叶面硅肥施用的最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硅肥 光合特性 养分积累 产量
原文传递
播种至苗期不同阶段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菅立群 张翼飞 +9 位作者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张继卫 张津松 李庆 刘天昊 肖珊珊 彭程 王宝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阶段性低温对寒地玉米幼苗建成的不利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基于对寒地玉米田间温度条件的动态模拟,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低温处理阶段(播后第1~5、6~10、11~15、16~20、21~25和26~30天)和低... 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阶段性低温对寒地玉米幼苗建成的不利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基于对寒地玉米田间温度条件的动态模拟,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低温处理阶段(播后第1~5、6~10、11~15、16~20、21~25和26~30天)和低温持续时间(0、1、2、3、4和5d)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出苗进程、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播后至苗期各阶段经历1~5d低温处理后,均可降低玉米出苗速率和成苗率,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并引起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其影响程度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不断加剧,且以播种后11~25d特别是16~20d,即处于破土至出苗临界期的玉米植株对低温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阶段性低温 低温持续时间 幼苗生长 抗性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天昊 张翼飞 +9 位作者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施肥方式单一、养分管理失衡等限制玉米丰产优质高效的问题,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喷施硅肥处理,分别为0(LCK)、4(LS1)、8(LS2)、12(LS3)和16g/L(LS4),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籽... 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施肥方式单一、养分管理失衡等限制玉米丰产优质高效的问题,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喷施硅肥处理,分别为0(LCK)、4(LS1)、8(LS2)、12(LS3)和16g/L(LS4),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其中LS3与LCK相比,显著增加花前营养体干物质转运量267.00kg/hm^(2),且2年的产量均最高(11 485.68和12 331.69kg/hm^(2))。随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粗淀粉、粗蛋白、果糖、氮和钾含量显著增加,较LCK的增幅分别为1.88%~2.56%、5.64%~8.22%、20.00%~41.18%、6.56%~8.56%和11.57%~38.84%。综上所述,叶面喷施8和12g/L硅肥可实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可作为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叶面硅肥施用的最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硅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和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