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标本10546份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津萍 王千秋 +3 位作者 龚匡隆 尤永燕 沙仲 孙厚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8-639,共2页
目的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 目的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了10546份血清标本,RPR假阳性率为0.21%(15/7002)。2007年(0.32%)与2008年(0.11%)的RPR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PR假阳性血清标本中10例为有高危性行为的常规检查者,2例为孕妇,皮肌炎、尖锐湿疣和龟头破溃者各1例。结论 RPR假阳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建议RPR阳性者以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假阳性反应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酶免疫法和细胞培养法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津萍 钟铭英 +1 位作者 张树文 王千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评价一种改进的沙眼衣原体酶免疫法 (ELISA)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例性病门诊有泌尿生殖道症状的患者采用ELISA和细胞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 ,两种试验结果不符合者采用PCR检测。结果... 目的 评价一种改进的沙眼衣原体酶免疫法 (ELISA)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例性病门诊有泌尿生殖道症状的患者采用ELISA和细胞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 ,两种试验结果不符合者采用PCR检测。结果  2 0 0例受检者中 ,ELISA阳性 19例 ,细胞培养阳性 2 0例。与“扩大金标准”比较 ,ELISA法和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分别为 82 .68%和 68.96% ,特异性均为 10 0 % ,阳性预期值均为 10 0 %。结论 ELISA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且方便、快速 ,尤其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细胞培养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泌尿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四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津萍 尤永燕 +1 位作者 德吉曲珍 王千秋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目的评价国内常用的4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有效性,为临床选择梅毒诊断试剂提供依据。方法对180例临床血清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4种试剂的ELISA(试剂分别为A... 目的评价国内常用的4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有效性,为临床选择梅毒诊断试剂提供依据。方法对180例临床血清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4种试剂的ELISA(试剂分别为A、B、C、D)。以TPPA结果为参考对照,分别统计各ELISA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80例血清标本中,RPR阳性58例,TPPA阳性84例,两者均阴性95例。TPPA检测阳性率为46.67%(84/180),A试剂为44.44%(80/180),B试剂为45.00%(81/180),C试剂为45.00%(81/180),D试剂为28.33%(51/180)。D试剂与TPPA及其他3种试剂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试剂的敏感性最差(57.14%),而其他几种ELISA试剂的敏感性较好(94.05%~95.24%)。4种ELISA试剂的特异性均较理想(96.88%~100.00%)。结论个别国产ELISA试剂的敏感性差,提示在选择这类试剂时,应以质控血清进行预试验,使用符合要求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血清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津萍 张树文 +2 位作者 钟铭英 尤永燕 龚匡隆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3期202-203,211,共3页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0例具有生殖器皮肤、粘膜损害的病人 ,采用ELISA和分型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其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HSV) ,两种试验结果不符合者采用第二种PC...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0例具有生殖器皮肤、粘膜损害的病人 ,采用ELISA和分型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其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HSV) ,两种试验结果不符合者采用第二种PCR检测。结果  12 0例受检者中 ,ELISA检出 4 9例HSV阳性 ,分型PCR检出 5 0例阳性。单纯HSV 1感染者占生殖器疱疹的 10 0 % ,单纯HSV 2感染者占 80 0 % ,HSV 1和HSV 2混合感染者占 10 0 %。在 12 0例标本中 ,10 7例两种试验结果是符合的 ,13例结果不符合。与“扩大金标准”比较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分别为 92 0 %、95 7%、93 8% ,分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分别为 94 0 %、95 7%、94 0 %。结论 ELISA法检测HSV感染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方便、快速 ,尤其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FQ-PCR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法检测HSV-2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津萍 尤永燕 +2 位作者 沙仲 张瑞丽 王千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法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2例拟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分别采用FQ-PCR与HSV-2血清型特异性抗体2种方法进行HSV-2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及临床特...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法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2例拟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分别采用FQ-PCR与HSV-2血清型特异性抗体2种方法进行HSV-2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2例拟诊生殖器疱疹患者FQ-PCR共检出HSV-2阳性148例,阳性率为45.96%;不同类型临床标本FQ-PCR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水疱液的检出率最高,为60.26%,溃疡/糜烂拭子的检出率为51.82%,结痂痂皮的检出率为17.85%。HSV-2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法共检出任一抗体阳性153例(占47.51%);HSV-2 IgG单一阳性133例(占36.74%);HSV-2 IgM单一阳性10例(占2.76%);IgG和IgM均阳性10例(占2.76%)。FQ-PCR和HSV-2 IgG两者单一阳性的病例比较后发现,FQ-PCR单一阳性病例其发病至检测时间[(4.36±3.80)d]少于HSV-2 IgG单一阳性病例[(9.27±7.25)d](P<0.01)。结论 FQ-PCR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法同时检测有助于HSV-2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城市男男性行为者HIV/STD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曹宁校 张津萍 +7 位作者 夏强 龚向东 王学武 薛华忠 羊海涛 张国成 邵长庚 蒋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感染水平。方法在MSM聚集的酒吧,在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写问卷,自愿选择检查项目,在现场开展体检和实验室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冷藏转送至实验室。结果共检测了144人,平均年龄32.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性病(HIV/STD)感染水平。方法在MSM聚集的酒吧,在知情同意下,匿名填写问卷,自愿选择检查项目,在现场开展体检和实验室标本采集,标本按要求冷藏转送至实验室。结果共检测了144人,平均年龄32.68岁,未婚者占59.03%,各种文化层次和职业者均有。他们中只有同性性行为者占38.64%,其他人均与异性有性行为。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82岁。近3个月内被调查者有与异性的性行为及各种方式的性行为,且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13.77%。其中11.11%的人报告曾被诊断有性病。现场体检发现尖锐湿疣患病率13.21%(14/106)。尿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阳性率2.68%(3/112),沙眼衣原体8.04%(9/112),解脲脲原体25.00%(28/112),生殖支原体4.46%(5/112)。血清学检查HIV抗体全部阴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18.75%(27/144),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9.72%(14/144),疱疹病毒抗体(HSV-2-IgG)阳性率7.78%(7/9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68%(9/9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0/93),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阳性率16.13%(15/93)。结论MSM人群的性生活状态复杂并且缺乏安全性意识,成为HIV/STD传播的桥梁人群。他们中STD的感染水平较一般人群高,个别感染甚至接近性病门诊的感染水平,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MSM) 性行为 性病 艾滋病毒 检测
下载PDF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分化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建斌 龚匡隆 +4 位作者 张津萍 钟铭英 尚淑贤 郑波 王千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二期梅毒患者Th0、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1);潜伏梅毒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固定组患者Th0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RPR滴度与Th1/Th2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在由一期向二期进展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着由Th1向Th2极化状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H1细胞 TH2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齐淑贞 张国成 +7 位作者 张津萍 曾学思 曹元华 钟铭英 陶小华 刘彤云 王千秋 杨荣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照的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两两比较,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对3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分析共获得了22张肽质量指纹图,搜索后得到18个与其相匹配的蛋白质点。通过查询NCBInr数据库获得初步鉴定的18个蛋白质功能信息,主要与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泌、细胞骨架构建及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相关。结论高、低危基因型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尖锐湿疣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分析 比较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南京地区妇科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感染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茆玉顺 周小平 +5 位作者 王艳玲 王珏 黄洁 苏晓红 张津萍 梁国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系统妇科门诊就诊妇女中RTIs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3年7~9月到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295例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并进行盐水湿片检查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淋球菌培养、沙眼衣原体抗...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系统妇科门诊就诊妇女中RTIs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3年7~9月到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295例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并进行盐水湿片检查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淋球菌培养、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295例妇女中,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占24.07%(71/295),滴虫性阴道炎7.80%(23/295),淋球菌性宫颈炎0.34%(1/295),沙眼衣原体感染7.80%(23/295),梅毒血清学阳性0.34%(1/295),尖锐湿疣1.69%(4/295),尖锐湿疣合并梅毒感染0.34%(1/295).结论:南京地区妇幼保健系统妇科门诊就诊妇女中生殖道感染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为主.对该人群应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 妇幼保健
下载PDF
现用梅毒血清试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17
10
作者 龚匡隆 尤永燕 +2 位作者 张津萍 沙仲 孙厚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检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血清抗体变化,评价梅毒实验室各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梅毒螺旋体(TP)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TP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TP-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通过检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血清抗体变化,评价梅毒实验室各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梅毒螺旋体(TP)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TP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TP-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IgMELISA)等方法对135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一期(硬下疳)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度分别为83.3%、91.7%和91.7%,暗视野检查全部阳性;二期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度均为100.0%;早期潜伏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度分别为88.9%、100.0%和88.9%,说明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未治疗梅毒患者的诊断中,TPPA试验的灵敏度最高。正规治疗12个月后,PRP和TP-IgMELISA对一期(硬下疳)梅毒患者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对二期梅毒血清试验阴性率分别为64.5%和67.7%;对早期潜伏梅毒血清试验阴性率均为43.7%。即对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随访,TP-IgMELISA阴性,RPR试验也基本阴性。由于TP-IgMELISA试剂昂贵,可以用RPR试验代替。综上所述,TPPA和RPR试验适合用于梅毒的常规诊断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感染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
下载PDF
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宫颈炎病征处理方案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千秋 杨凭 +15 位作者 钟铭英 张津萍 王广聚 郑波 丁荣芬 顾元祥 王亿庆 朱震震 楼忠裕 叶利服 滕霞 赖黛黛 章微微 滕银花 周明雅 孙瑞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在妇科门诊对阴道宫颈炎病征处理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具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症状的就诊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病征处理,同时与病原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共1565例调查对象,宫颈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20.7%。与病原... 目的在妇科门诊对阴道宫颈炎病征处理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具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症状的就诊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病征处理,同时与病原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共1565例调查对象,宫颈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20.7%。与病原学诊断相比,病征诊断淋病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敏感性为42.5%,特异性为72.6%,阳性预期值为26.2%,阴性预期值为84.6%。结论病征处理方案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期值较低,可能造成过度治疗或漏诊漏治的比例增加。如何进一步改进病征处理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征处理 淋球菌 沙眼衣原体
下载PDF
老年可疑梅毒患者血清Tp15,Tp17,Tp45和Tp47抗体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玉磊 乐文静 +4 位作者 朱小凤 张津萍 尤永燕 龚向东 苏晓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1-92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可疑梅毒患者血清Tp15,Tp17,Tp45和Tp47抗体表达特征。方法性病门诊收集24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的老年可疑梅毒患者,同时收集35例老年二期梅毒患者和22例治疗10年以上的老年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欧盟免疫... 目的分析老年可疑梅毒患者血清Tp15,Tp17,Tp45和Tp47抗体表达特征。方法性病门诊收集24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的老年可疑梅毒患者,同时收集35例老年二期梅毒患者和22例治疗10年以上的老年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欧盟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体Tp15,Tp17,Tp45和Tp47 IgG表达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4种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均阳性。与老年二期梅毒患者相比,治疗10年以上的老年梅毒患者Tp17和Tp47 IgG抗体表达下降(P均<0.001);老年可疑梅毒患者与治疗10年以上的老年梅毒患者血清Tp15,Tp17,Tp45和Tp47 IgG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梅毒治疗后Tp17和Tp47 IgG抗体表达下降;TPPA阳性的老年可疑患者可能是早年感染的梅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Tp15 Tp17 Tp45 Tp47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铭英 王千秋 +1 位作者 尚淑贤 张津萍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细胞培养法 临床诊断 直接免疫荧光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诊断 异位妊娠
下载PDF
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建斌 鞠强 +3 位作者 李青 杨雪萍 张津萍 王千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7期543-544,共2页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CD4+)细胞和Tc(CD8+)T细胞比例变化,及T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比例和Th/Tc比值显著降低,而T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一期...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CD4+)细胞和Tc(CD8+)T细胞比例变化,及T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比例和Th/Tc比值显著降低,而T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CD4+T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患者外周血Th细胞比例与Th细胞凋亡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8,P=0.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男性尿道炎尿道多形核白细胞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匡隆 尤永燕 +3 位作者 张津萍 孙厚华 沙仲 龚向东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亚甲蓝(美蓝)染色检查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并进行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淋病奈瑟菌培养,以评价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00例性病患者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亚甲蓝涂片染色镜检、衣原... 目的本研究采用亚甲蓝(美蓝)染色检查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并进行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淋病奈瑟菌培养,以评价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00例性病患者的尿道分泌物进行亚甲蓝涂片染色镜检、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淋病奈瑟菌染色镜检和培养。结果3000例性病患者中,387例患者(12.9%)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242例(62.5%)≥5个多形核白细胞,59例(15.2%)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86例(22.2%)为0个多形核白细胞;其中36例患者(9.3%)无症状,141例患者(36.4%)无体征。415例(13.8%)淋病奈瑟菌阳性,在淋病患者中,397例(95.7%)≥5个多形核白细胞,10例(2.4%)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8例(1.9%)为0个多形核白细胞;其中5例(1.2%)患者无症状,46例(11.1%)无体征。86例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合并感染的患者中,76例阳性患者≥5个多形核白细胞,5例阳性患者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5例阳性患者无多形核白细胞。结论男性尿道炎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在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中存在明显差异(P〈0.001)。此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在证实男性尿道炎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白细胞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下载PDF
男性性工作者血清HIV/STDs检测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齐淑贞 张国成 +3 位作者 曹宁校 王千秋 张津萍 余艳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对男性性工作者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以了解该人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性工作者采取知情同意进行问卷调查,取血清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结果:82例男性性工作者,HIV抗体检... 目的:对男性性工作者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以了解该人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性工作者采取知情同意进行问卷调查,取血清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结果:82例男性性工作者,HIV抗体检测均阴性,RPR初筛、TPPA确证梅毒抗体阳性率19.5%,抗HSV-2-IgG阳性率6.1%。年龄和首次性交年龄是其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性工作者中有一定程度的性传播感染,对这一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和行为监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STDs 男性性工作者 危险冈素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敏感株和耐药株双向凝胶电泳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小华 王千秋 +2 位作者 张津萍 洪福昌 冯铁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099,1110,共4页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初步分离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差异蛋白质。方法分别提取两种细菌的总蛋白,进行等电点聚焦和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对所得胶图利用Im-ageMaste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分辨率和重...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初步分离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差异蛋白质。方法分别提取两种细菌的总蛋白,进行等电点聚焦和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对所得胶图利用Im-ageMaste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得到1.3倍差异点24个。结论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出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菌 淋病 头孢曲松 耐药 双向凝胶电泳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尤永燕 龚匡隆 +3 位作者 龚向东 沙仲 张津萍 孙厚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分析。采集380例男女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多形核白细胞数检测和荧光PCR。结果显示,216例男性患者中,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5个者占92.59%,荧...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分析。采集380例男女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多形核白细胞数检测和荧光PCR。结果显示,216例男性患者中,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5个者占92.59%,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62例,阳性率为28.70%;沙眼衣原体合并淋病奈瑟菌感染30例,合并感染率为13.89%。164例女性患者中,87例宫颈管内多形核白细胞数≥10个(占53.05%),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33例(占20.12%)。结果提示,性病门诊开展实时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可提高检测阳性率和控制沙眼衣原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多形核白细胞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淑贤 钟铭英 +2 位作者 张津萍 赵建斌 王千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04-704,I0001,I0002,共3页
目的比较3种测定沙眼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以微量板稀释法为基础,分别用碘染色、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确定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四环素对E型和L3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 目的比较3种测定沙眼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以微量板稀释法为基础,分别用碘染色、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确定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四环素对E型和L3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果RT-PCR方法检出的MIC结果高出另外两种方法的1~8个稀释度。免疫荧光和碘染色法相比,后者比前者的MIC结果低1个稀释度,或者没有差别。结论就沙眼衣原体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而言.与免疫荧光法比较,RT-PCR法较为客观,而碘染色方法则相对简便,且敏感性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两种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在男性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娟 施美琴 +2 位作者 尤咏燕 张津萍 龚匡隆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目的:评价QuichVue沙眼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与Roche Amplicor衣原体PCR酶联检测试剂在男性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98例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人9、3例性病门诊有非婚性行为但无尿道炎的就诊者及98例健康... 目的:评价QuichVue沙眼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与Roche Amplicor衣原体PCR酶联检测试剂在男性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98例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人9、3例性病门诊有非婚性行为但无尿道炎的就诊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三组人群的尿道拭子,分别用QuichVue和Amplicor Ct Test进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结果:NGU组QuichVue和Amplicor Ct Test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36.73%(36/98)和56.12%(55/98),两者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如以Roche PCR为金标准,QuichVu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4%和90.48%。门诊对照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2.15%(13/93)和9.67%(9/93),差异无显著性;QuichVu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3.33%和88.1%。健康体检者QuichVue阳性率为7.14%(7/98),PCR阳性率为2.04%(2/9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QuichVue的敏感性为50.00%、特异性为93.75%。结论:QuichVue快速检测可用于有尿道炎症状的病人的沙眼衣原体检测,不宜用于低感染率人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快速检测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