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张露心 傅卓凡 +2 位作者 张涛梅 文稀 李惠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构建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层级照护人员的准入、考核与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初拟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长期照护员评价指标体... 目的构建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层级照护人员的准入、考核与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初拟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长期照护员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85个三级指标;照护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照护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95%,专家权威系数为0.863、0.86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64,0.171(均P<0.001)。结论构建的长期照护人员分级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长期照护人员的分级考核与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人员 分级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下医学生安宁疗护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2
作者 尚宣 成浩阳 +3 位作者 文稀 张涛梅 程丽楠 李惠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 基于全生命周期照护服务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医学生安宁疗护课程,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3月-2023年6月设计了以安宁疗护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大纲,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动态评估。结果 ... 目的 基于全生命周期照护服务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医学生安宁疗护课程,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3月-2023年6月设计了以安宁疗护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大纲,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动态评估。结果 课程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了共36个学时内容,涵盖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全人照护模式,选用具有灵活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融入“仁学”和人文关怀理念,采用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评估学习效果。本课程学生成绩为96.8(90.0,98.8)分,合格率98.10%。结论 本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模式设计及教学评价体系合理且可复制,能够辐射到其他地区进行借鉴和推广,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通识性和启发性,为安宁疗护教育和实践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安宁疗护 课程 人文教育
下载PDF
护理院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一项田野研究
3
作者 张涛梅 文稀 +1 位作者 樊洁 李惠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301-4306,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市某护理院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方法:采用田野研究设计,包括半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观察了8名老年人,访谈了9名正式照护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体验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现场体验记录和访谈内容后形成32... 目的:探讨苏州市某护理院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方法:采用田野研究设计,包括半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观察了8名老年人,访谈了9名正式照护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体验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现场体验记录和访谈内容后形成32个初步概念、12个类属,提炼出5个主题:尊重的需求、难以替代的爱与归属的需求、因阶段而异的安全需求、逐渐依赖外界帮助的生理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结论: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及特点可以为护理院照护活动设计提供依据。照护者应对认知症疾病及其相关症状、老年人的个人特征等予以尊重,加强对老年人社会关系的照护,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安全,在满足老年人生理需求和发挥其自理能力之间取得平衡,促进老年人感知自身价值,从而提升护理院认知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症 老年人 护理院 需求 田野研究
下载PDF
高危早产儿矫正月龄3月时母亲情绪及家庭应对与神经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涛梅 丁文雯 +2 位作者 赵丽金 马佳莉 张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早产儿临床特征、母亲情绪、早产家庭应对对高危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作用机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和早产影响家庭应对量表对随访的202对高危早产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基... 目的探讨高危早产儿临床特征、母亲情绪、早产家庭应对对高危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作用机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和早产影响家庭应对量表对随访的202对高危早产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基于文献回顾建构路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母亲焦虑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系数为-0.10;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系数为-0.12.喂养是否含母乳、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影响家庭应对对神经发育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30、-0.29、0.25、-0.19.结论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随访时应加强早产儿神经发育评估,重点关注患有败血症、未采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同时,加强对母亲不良情绪和早产家庭应对的指导以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家庭应对 神经发育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长期照护机构失能老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涛梅 柳英 +6 位作者 王亚玲 李春会 杨兮或 田利 吴茵 林璐 李惠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2年第4期453-459,共7页
目的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构建长期照护机构失能老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方法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照护质量指标初稿。使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包含15名... 目的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构建长期照护机构失能老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方法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照护质量指标初稿。使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包含15名专家)形成照护质量指标最终版本,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3.3%,专家权威系数为0.86和0.87。第2轮专家函询时,一、二和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0.42,0.25和0.96(P<0.5),变异系数均≤0.25。最终形成的长期照护机构失能老年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107项三级指标。结论长期照护机构失能老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内容科学、全面,实用性强,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照护需求内容,可为长期照护机构照护质量的评价和改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医疗卫生质量指标 失能者医疗卫生服务 长期照护机构 护理 健康照护质量
下载PDF
母亲焦虑和抑郁对NICU出院早产儿体格生长轨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涛梅 赵丽金 +1 位作者 巩格言 张莹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2412-2418,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校正1、2、3、4月龄体格生长变化轨迹,并分析早产儿一般因素、母亲焦虑和抑郁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某保健院NICU住院的205例早产儿及其母亲,对产后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校正1、2、3、4月龄体格生长变化轨迹,并分析早产儿一般因素、母亲焦虑和抑郁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某保健院NICU住院的205例早产儿及其母亲,对产后3~5 d的母亲行问卷调查,并对早产儿体格生长纵向随访。结果早产儿体重、头围和身长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双胎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体重更低(P<0.05),母亲抑郁水平更高及女性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更慢(P<0.05)。女性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头围更小(P<0.05),母亲抑郁水平更高和更长NICU住院时间的早产儿头围增长速度更慢(P<0.05)。存在宫外发育迟缓及女性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身长更短(P<0.05)。结论加强NICU出院早产儿体格生长评估,重点关注女性、双胎、低出生体重、存在宫外发育迟缓及住院时间更长的早产儿。此外,加强母亲抑郁情绪的管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体重和头围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焦虑 抑郁 生长发育 潜变量增长模型 因素
下载PDF
我国长期照护的机遇和挑战——从时间银行到多元化照护银行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惠玲 张涛梅 +2 位作者 王亚玲 文稀 丁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1期1601-1605,共5页
长期照护是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和保证生命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其中,照护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保证长期照护工作开展的关键要素。该文就志愿者作为主体的时间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发展缓慢的可能原因进行剖析,从照护队伍的建设问题着手... 长期照护是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和保证生命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其中,照护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保证长期照护工作开展的关键要素。该文就志愿者作为主体的时间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发展缓慢的可能原因进行剖析,从照护队伍的建设问题着手,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长期照护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 时间银行 多元化照护银行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丽金 丁文雯 +1 位作者 张涛梅 张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共纳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51对,通过查阅病史资料获得早产儿的基本信息及喂养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贝...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共纳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51对,通过查阅病史资料获得早产儿的基本信息及喂养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早产儿母亲进行焦虑及抑郁的测评。结果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5.31±2.93)d。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β=-0.484,P<0.01)、第一次经口母乳喂养时间越早(β=0.042,P=0.003),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越短。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β=0.587,P=0.050)、母亲焦虑(β=0.206,P<0.01)、抑郁(β=0.727,P<0.01)、母亲焦虑与抑郁的交互作用(β=0.014,P<0.01)对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有负向影响。多元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58.2%。结论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出生胎龄可作为预测其经口喂养以及评估经口喂养实施的指标。经口喂养尽早使用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加快实现经口喂养过渡。疾病状态尤其是合并心脏疾病是影响经口喂养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母亲焦虑、抑郁会延长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临床可通过控制影响经口喂养的因素,关注NICU早产儿母亲的心理状况,为早产儿制订科学合理的喂养干预,以促进经口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新生儿重症监护 经口喂养 母亲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社区护理学》系列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及课程评价:以第3版教材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佳莉 丁文雯 +1 位作者 张涛梅 张莹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本学院《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在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3级共17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梳理授课内容、逐步采用社区小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参与、家庭健康教... 目的探讨本学院《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在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3级共17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梳理授课内容、逐步采用社区小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参与、家庭健康教育计划制订和学生授课等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束后,所有护生均填写本学院自行设计的课程评价问卷,通过比较不同年级护生对《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评价情况,分析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采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tudent Newman Keuls(S-N-K)法比较各年级间课程评价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在"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和"教学安排"5个维度各个条目中,2013级和2010级的课程评价得分均高于2009级的课程评价得分(P<0.05)。经过课程改革后,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组织的满意度;精简教学内容,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实施多样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融合不同教学地点和设备,增加了学生体验社区服务的真实感。结论《社区护理学》系列教学改革在调整课程架构、聚焦社区护理、提升学生参与度、综合考核方式、开展多点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学生的认可,为第4版《社区护理学》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评价
原文传递
医养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洁 王亚玲 +2 位作者 张涛梅 文稀 李惠玲(综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148-1151,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老年人失能化、失智化的问题逐步凸显, 老年人的康养护理需求也日益高涨。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拟重点介绍全国首批国家级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的医养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老年人失能化、失智化的问题逐步凸显, 老年人的康养护理需求也日益高涨。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拟重点介绍全国首批国家级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的医养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以期为国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 医联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