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及渗透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1
作者 张涵雪 张达 +2 位作者 胡建明 汤开磊 杜光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0,共8页
为了筛选适用于工业大麻种子正常萌发与渗透胁迫下萌发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内参基因,研究以‘云麻7号’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萌发和20%PEG渗透胁迫下萌发处理.利用qRT-PCR技术对10个候选参考基因(CDPK,eIF4E,TIP41,UBQ,EF1α,... 为了筛选适用于工业大麻种子正常萌发与渗透胁迫下萌发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内参基因,研究以‘云麻7号’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萌发和20%PEG渗透胁迫下萌发处理.利用qRT-PCR技术对10个候选参考基因(CDPK,eIF4E,TIP41,UBQ,EF1α,PP2A,Actin,Clathrin,TUB,DHS2)在3个萌发时间点(萌发3、5、7 d)幼苗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包对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再利用RefFinder在线软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稳定、适宜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在工业大麻种子正常萌发过程中,PP2A基因的稳定性最好.在渗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中,UBQ基因的稳定性最好.综合两组结果得出,eIF4E内参基因的表达最稳定.研究结果确定了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及渗透胁迫下进行qRT-PCR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为今后研究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响应渗透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种子萌发 渗透胁迫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的影响
2
作者 华敏玉 丁月平 +22 位作者 王振兴 李丽 赵冬梅 刘伟 严婷婷 温珊 沈有华 朱丽莉 赵兰青 杨崇 胡秀兰 胡官林 任素玲 史亚平 潘阳春 徐爱华 高宏 张涵雪 夏晶晶 王文志 范丽莉 马学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在91.48%~100%,有12家血站有过期单采血小板且疫情暴发期与疫情期过期单采血小板分别为24 U、53 U,疫情暴发前后比较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采集及供应基本不存在持续不良影响,各血站不断调整应急措施,保证了临床血小板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
下载PDF
蒜芥茄PR-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程捷 张涵雪 +4 位作者 蔚亚楠 尹梦莹 董相书 吴丽艳 杜光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9-1578,共10页
黄萎病是由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p.)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对于茄子黄萎病的防治还限于嫁接和化学防治,但二者均不能较好防止该病的发生,而挖掘茄子中黄萎病抗性基因... 黄萎病是由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p.)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对于茄子黄萎病的防治还限于嫁接和化学防治,但二者均不能较好防止该病的发生,而挖掘茄子中黄萎病抗性基因,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黄萎病的最佳途径。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 Lam.)为云南野生茄,对黄萎病具有高抗性。PR基因是编码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的基因,与植物抗病防御密切相关,其中,PR10蛋白是具有核酸酶相似结构的一类蛋白,但其在蒜芥茄中的抗病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建立的蒜芥茄转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从中分离并克隆得到PR10同源基因,命名为SsPR-10,测序得到645 bp,其中基因编码区长480 bp,共编码159个氨基酸。将测序得到的编码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sPR-10蛋白是分子量为17.71 kDa、等电点为5.54的酸性亲水蛋白;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显示SsPR-10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sPR-10定位于细胞质;保守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SsPR-10含有“P-LOOP”环(47~52位)和保守序列PATHOGENESIS_BETVI(88~120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sPR-10蛋白与黄果茄PR10蛋白同源性最高,其次是马铃薯STH-2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SsPR-10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SsPR-10在蒜芥茄根部的表达量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接种大丽轮枝菌(V.dahliae)24h后,SsPR-10的表达量达到初始表达量的8.16倍,表明黄萎病病菌可能诱导SsPR-10的表达。本研究对野生蒜芥茄PR-1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SsPR-10基因响应黄萎病等生物胁迫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芥茄 PR10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丹丹 彭敏锐 +3 位作者 王江丽 王志坚 张涵雪 李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群落结构 典型相关分析 藻渡河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黑磷纳米片的制备及体外光热抗肿瘤活性评价
5
作者 张涵雪 阿依妮尕尔·艾力 +1 位作者 张霄仪 陈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5-652,共8页
目的为了寻找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饰材料来提高二维黑磷的稳定性并能同时发挥出良好的光热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二维黑磷纳米片(BPNSs),继而通过静电吸引的方法得到壳聚糖修饰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并通过粒径电位、AFM、TEM、... 目的为了寻找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饰材料来提高二维黑磷的稳定性并能同时发挥出良好的光热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二维黑磷纳米片(BPNSs),继而通过静电吸引的方法得到壳聚糖修饰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并通过粒径电位、AFM、TEM、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通过液相剥离得到棱角鲜明、纤薄均匀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壳聚糖修饰后的二维黑磷纳米片粒径由206.60 nm变为221.93 nm,Zeta电位由-23.50 mV变为+18.93 mV;TEM结果显示黑磷纳米片较修饰前厚度增加、边缘圆润、表面有物质附着;IR图谱显示壳聚糖修饰后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具有修饰前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和壳聚糖两种物质谱图的特征峰,成功将壳聚糖修饰于二维黑磷纳米片表面;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验证了所制备的壳聚糖黑磷纳米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体外光热抗骨肉瘤活性。结论二维黑磷纳米片可通过壳聚糖的有效修饰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并发挥体外光热抗肿瘤的作用。该工作为二维黑磷的肿瘤生物学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黑磷纳米片 壳聚糖 修饰 骨肉瘤 近红外
下载PDF
人参真菌菌质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百金 邱智东 +3 位作者 张涵雪 关安琦 刘莹莹 徐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对生物转化得到的人参真菌菌质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及人参药材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代号为C-1的真菌种子液加至含有人参的培养基中,生物转化得到人参真菌菌... 目的:对生物转化得到的人参真菌菌质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及人参药材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代号为C-1的真菌种子液加至含有人参的培养基中,生物转化得到人参真菌菌质;称取干燥人参真菌菌质,以70%乙醇溶剂提取浓缩制得稠膏;稠膏加入水混悬,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部位。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对上述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人参真菌菌质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s_7(1)、人参皂苷Rk_3(2)、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人参皂苷Rs_6(4)、20(R)-人参皂苷Rh_1(5)、人参皂苷F_1(6)、三七皂苷R_2(7)、人参皂苷F_4(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在人参真菌菌质中发现,其中化合物3、5、6、7、8为经生物转化后得到的,证明生物转化技术能改变人参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物转化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党参发酵优势菌种筛选及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黎氏大芳 张涵雪 +3 位作者 高英鑫 杨雪晴 邱智东 徐伟 《人参研究》 202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从13种药用真菌中筛选出党参发酵的优势菌种,并对优势菌种与党参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党参发酵产物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 目的从13种药用真菌中筛选出党参发酵的优势菌种,并对优势菌种与党参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党参发酵产物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根据党参发酵情况确定灵芝菌为党参发酵优势菌种,并从党参优势菌种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醛(1)、豆甾醇(2)、β-谷甾醇(3)、5α-25(R)-螺甾烷-1β,3α-二醇(4)和9,12-cyclomulin-13-醇(5)。结论所有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党参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在党参原药材中未见文献报道,证明发酵改变了党参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优势菌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下新疆和田地区建筑形式与装饰研究——以吐尔迪·阿吉庄园为例
8
作者 张涵雪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1期114-118,共5页
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吐尔迪·阿吉庄园是多种文化相融合和发展的产物,在和田当地民居阿以旺建筑样式的基础上兼具维吾尔式和汉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有木雕、彩绘、藻井及壁画,题材内容中西兼具。吐尔迪·阿吉庄园保留了多种文化... 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吐尔迪·阿吉庄园是多种文化相融合和发展的产物,在和田当地民居阿以旺建筑样式的基础上兼具维吾尔式和汉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有木雕、彩绘、藻井及壁画,题材内容中西兼具。吐尔迪·阿吉庄园保留了多种文化交流汇聚的痕迹,对塔里木盆地乃至整个西域的建筑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吐尔迪·阿吉庄园的营造技艺进行分析,总结出多元文化融合对新疆和田地区庄园民居建筑营造的影响,为新疆和田地区民居修缮保护与修缮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庄园民居 阿以旺 建筑营造
下载PDF
花?和唇?肌间刺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徐丹丹 张涵雪 +3 位作者 郑莉 彭敏锐 叶学瑶 李斌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5-68,共4页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无显著差异(P> 0.05).花?和唇?的肌间刺在形态组成上相同,均可分为7种形态,分别为"I"形、"Y"形、"卜"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分布区域差异不明显,躯干部肌间刺形态以"Y"形为主,尾部则是"I"形数量相对较多.表明花?和唇?肌间刺组成特征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唇[鱼骨] 肌间刺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助眠乳膏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盼盼 撒玉良 +2 位作者 张敏敏 张涵雪 陈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78-4184,共7页
目的:以薰衣草精油为主要成分,将其研制开发成外用助眠乳膏。方法: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乳膏基质处方进行筛选,对处方中各辅料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效应面优化试验,选择出外观质量(色泽、细腻性、涂展性和乳化效果)和稳定性(离心、耐寒... 目的:以薰衣草精油为主要成分,将其研制开发成外用助眠乳膏。方法: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乳膏基质处方进行筛选,对处方中各辅料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效应面优化试验,选择出外观质量(色泽、细腻性、涂展性和乳化效果)和稳定性(离心、耐寒耐热稳定性)最好的乳膏基质,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薰衣草精油乳膏最优处方为硬脂酸2.50g,十八醇0.80g,液体石蜡3.50g,三乙醇胺0.80g,再结合单因素试验确定的白凡士林0.50g,甘油3.00g,尼泊尔金乙酯0.03g,加水至35.00g,在此处方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膏综合评分为95.00±2.23。结论:通过效应面优化薰衣草精油乳膏,其处方稳定性良好,外观细腻易涂展,该制剂使用方便,薰衣草精油释放时间延长,对精油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香薰疗法治疗失眠提供一个可行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乳膏 助眠 效应面
原文传递
功能化载药黑磷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抗骨肉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依妮尕尔·艾力 张涵雪 陈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87-2394,共8页
目的:制备可稳定分散的载药纳米黑磷,并将其用于光热/化疗协同的纳米制剂。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剥离剂,聚乙二醇二胺(H_(2)N-PEG-NH_(2))、壳聚糖(CS)及A型明胶(Gel)为修饰剂,筛选并载带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 目的:制备可稳定分散的载药纳米黑磷,并将其用于光热/化疗协同的纳米制剂。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剥离剂,聚乙二醇二胺(H_(2)N-PEG-NH_(2))、壳聚糖(CS)及A型明胶(Gel)为修饰剂,筛选并载带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载药黑磷纳米片。通过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及体外细胞学评价。结果:剥离方法筛选试验表明BPNSs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超声300 W,10 h,探头超声180 W,6 h,温度<30℃,表现出外观形貌均一;修饰剂筛选试验表明H_(2)N-PEG-NH_(2)/BPNSs质量比为10:1,BPNSs/DOX质量比为1:1,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及负载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DOX在弱酸性条件下结合近红外光照(NIR)释放迅速,展现出光控释药特性;体外细胞学试验表明PEG-BPNSs-DOX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活性。结论:PEG-BPNSs-DOX可稳定分散,制备简单,具有NIR光控释药特性及良好的光热性能,有利于光热/化疗协同治疗骨肉瘤,在纳米递送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黑磷纳米片 稳定性 光控释放 骨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