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邱桂荣教授运用“透邪法”治疗银屑病经验
1
作者 张灵金 黄霞 +7 位作者 史海勇 张从忠 赵晴 陈佳群 谢玉彬 李晓健 吴允波 邱桂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78-82,共5页
研究简要介绍了伏邪理论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银屑病是一种多炎症因子参与的慢性皮肤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白色鳞屑及反复瘙痒、脱屑。此病严重影响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邱桂荣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她在临床40... 研究简要介绍了伏邪理论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银屑病是一种多炎症因子参与的慢性皮肤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白色鳞屑及反复瘙痒、脱屑。此病严重影响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邱桂荣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她在临床40余年的治疗中发现银屑病的发病特点与伏邪发病较为契合。邱桂荣教授认为,银屑病间歇发作、季节性发作、迁延难愈等发病特点可与伏邪理论相关联,因此多从伏邪理论论治。基于伏邪理论,她强调“邪伏少阴,伏气化火”为银屑病发病的关键病机;治疗上应以“透邪法”为要;临证时主张分期透邪,及时判断病位深浅以及正邪之转归;根据邪入“卫气营血”之病位特点主张开宣腠理,透达邪气,尽透根邪,务求一气贯通,透补兼施,以顾护阴液为本。本研究介绍邱桂荣教授在治疗银屑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银屑病 伏邪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研究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俞晨卉 蓝宏荣 +4 位作者 吴燕瑜 邱桂荣 李晓健 周楠 张灵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活性成分和分子机制,并用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CMID获取方中4味药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相关作用靶点。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活性成分和分子机制,并用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CMID获取方中4味药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相关作用靶点。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搜集银屑病作用靶点,筛选出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绘制PPI网络图,并用插件Centiscape 2.2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Autodock1.5.7软件以及Pymol软件对关键成分和度值排名前5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及可视化分析。综合分析后,选择结合能稳定的靶标Akt1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犀角地黄汤治疗银屑病的关键活性成分有黄芩素、芍药苷、谷甾醇、槲皮素、鞣花酸等。从靶蛋白的角度分析,核心靶点有GAPDH、TP53、Akt1、IL-6、TNF、GFR等。GO富集分析提示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的调节、miRNA代谢过程的调控、调节氧化还原酶/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癌症的发病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黄芩素、芍药苷、谷甾醇、槲皮素、鞣花酸与核心靶点GAPDH、TP53、Akt1、IL-6、TNF,均有较好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犀角地黄汤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损,提高PI3K/Akt的表达。结论: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过程,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复方治疗银屑病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银屑病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土茯苓汤配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桂荣 王丹 张灵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目的:观察土茯苓汤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5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银屑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土茯苓汤和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 目的:观察土茯苓汤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5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银屑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土茯苓汤和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56.0%(P<0.01);治疗组治愈率61.5%,对照组治愈率22.0%(P<0.01)。结论:土茯苓汤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汤 雷公藤多苷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变学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灵金 戴晓春 +1 位作者 刘矗 陈建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煎服及外用,对照组予以维胺酯胶囊口服。比较...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煎服及外用,对照组予以维胺酯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对照组无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各血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红四物汤 瘀热痰结型聚合性痤疮 血流变学
下载PDF
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灵金 刘矗 +2 位作者 万来平 朱小卡 陈建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血液CD4^+、CD8^+、CD4^+/CD8^+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57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血液CD4^+、CD8^+、CD4^+/CD8^+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57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组予健脾祛湿饮煎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疗程结束后(3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体检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下降显著(P<0.01),CD8^+上升显著(P<0.01),CD4^+/CD8^+均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4^+上升明显(P<0.05),CD8^+下降明显(P<0.05),CD4^+/CD8^+上升显著(P<0.01);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CD8^+上升明显(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有效,可以调节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群免疫功能紊乱,使CD4^+/CD8^+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蕴型湿疹 健脾祛湿饮 CD4^+ CD8^+
下载PDF
扶正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灵金 刘矗 陈建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年龄>60岁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激素对照组26例,均采用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激素对照组加用小剂... 目的观察扶正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年龄>60岁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激素对照组26例,均采用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激素对照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扶正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激素对照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激素对照组神经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扶正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神经痛,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消毒饮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老年患者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下载PDF
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灵金 刘矗 +2 位作者 徐莎 陈建明 戴晓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8期37-39,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证型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湿疹患者,按湿疹的中医辨证分为湿热浸淫组、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组检测患者血...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证型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湿疹患者,按湿疹的中医辨证分为湿热浸淫组、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组检测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湿热浸淫组、脾虚湿蕴组血清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虚风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湿热浸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湿蕴组血清总IgE与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疹中医分型辨证与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辨证分型 血清总IGE 食物特异性IGG
下载PDF
湿疹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万来平 张灵金 +2 位作者 陈灵 刘矗 陈建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护理对湿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护理对湿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5.7±1.6)分,高于对照组的(76.8±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显效时间为(5.6±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5±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方法护理湿疹患者效果更佳,大大提高了治疗湿疹的效果,为中医临床分型诊治及护理湿疹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滋阴疏肝汤治疗青年女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矗 马丽萍 +1 位作者 张灵金 陈建明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滋阴疏肝汤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异常的机理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科学性。方法:对不同证型的女性痤疮患者分别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及辨证治疗,观察比较滋阴疏肝汤对各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异常的影响。结果:肺胃蕴热... 目的:进一步探讨滋阴疏肝汤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异常的机理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科学性。方法:对不同证型的女性痤疮患者分别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及辨证治疗,观察比较滋阴疏肝汤对各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异常的影响。结果:肺胃蕴热型痤疮采用滋阴疏肝汤治疗疗效低于枇杷清肺饮(p<0.05);瘀热痰结型痤疮滋阴疏肝汤与加味桃红四物汤有显著疗效,且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冲任不调型痤疮滋阴疏肝汤有显著疗效,疗效优于肺胃蕴热组、瘀热痰结组(p<0.05)。结论:滋阴疏肝汤有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作用,对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痤疮患者有显著疗效,对内分泌功能正常的肺胃蕴热型患者疗效低于中医辨证治疗组;痤疮的发病是内分泌异常及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痤疮的中医治疗仍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疏肝汤 青年女性 痤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