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闽楠(Phoebe bournei,Lauraceae)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
23
1
作者
肖建华
丁鑫
+4 位作者
蔡超男
张灿瑜
张晓妍
李朗
李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03-5712,共10页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为这一珍贵树种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闽楠的起源与地理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闽楠的123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空间分析,构建闽楠于末次冰期(距今22000年)、当前(1950-2000年)以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相应地潜在分布区格局,并确定未来受威胁的适生区、面积与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闽楠的适生区覆盖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制约闽楠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最高温(Bio5)与最干季降水量(Bio17);在末次盛冰期闽楠退缩到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区,诸如武夷山、浙闽丘陵、武陵山、雪峰山、湘黔桂毗邻的山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与2070年闽楠的适生区有着破碎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模拟
闽楠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蔡超男
侯勤曦
+3 位作者
慈秀芹
肖建华
张灿瑜
李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7-555,共9页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RAD-seq
遗传多样性
极小种群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尼西亚植物多样性考察随笔
3
作者
张灿瑜
孟宏虎
Shook Ling Low
《大自然》
2019年第6期62-67,共6页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约1.75万个大小岛屿点缀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这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了℃,无四季之分,充沛的降水及常年高温使印度尼西亚成为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约1.75万个大小岛屿点缀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这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了℃,无四季之分,充沛的降水及常年高温使印度尼西亚成为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在地质史上与亚洲大陆有密切的关系,物种交流比较频繁,生物地理学上东洋区与澳洲区的分界线“华莱士线”贯穿此区域,更是彰显了这里生物区系的复杂性.2018年秋季,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巴厘和龙目等岛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多样性考察,收获颇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气候
加里曼丹
苏门答腊
生物地理学
生物区系
地质史
生物资源
苏拉威西
原文传递
题名
闽楠(Phoebe bournei,Lauraceae)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
23
1
作者
肖建华
丁鑫
蔡超男
张灿瑜
张晓妍
李朗
李捷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风景园林系
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03-5712,共10页
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7FB033)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100,2017FY100102)
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ZSSD⁃013)。
文摘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为这一珍贵树种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闽楠的起源与地理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闽楠的123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空间分析,构建闽楠于末次冰期(距今22000年)、当前(1950-2000年)以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相应地潜在分布区格局,并确定未来受威胁的适生区、面积与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闽楠的适生区覆盖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制约闽楠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最高温(Bio5)与最干季降水量(Bio17);在末次盛冰期闽楠退缩到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区,诸如武夷山、浙闽丘陵、武陵山、雪峰山、湘黔桂毗邻的山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与2070年闽楠的适生区有着破碎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模拟
闽楠
气候变化
Keywords
MaxE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
Phoebe bournei
climate changes
分类号
S792.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蔡超男
侯勤曦
慈秀芹
肖建华
张灿瑜
李捷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台州学院高等研究院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7-555,共9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100)资助。
文摘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RAD-seq
遗传多样性
极小种群
遗传结构
Keywords
Horsfieldia hainanensis
RAD-seq
Genetic diversity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分类号
S792.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尼西亚植物多样性考察随笔
3
作者
张灿瑜
孟宏虎
Shook Ling Low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出处
《大自然》
2019年第6期62-67,共6页
文摘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约1.75万个大小岛屿点缀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这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了℃,无四季之分,充沛的降水及常年高温使印度尼西亚成为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在地质史上与亚洲大陆有密切的关系,物种交流比较频繁,生物地理学上东洋区与澳洲区的分界线“华莱士线”贯穿此区域,更是彰显了这里生物区系的复杂性.2018年秋季,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巴厘和龙目等岛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多样性考察,收获颇丰.
关键词
热带雨林气候
加里曼丹
苏门答腊
生物地理学
生物区系
地质史
生物资源
苏拉威西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闽楠(Phoebe bournei,Lauraceae)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
肖建华
丁鑫
蔡超男
张灿瑜
张晓妍
李朗
李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蔡超男
侯勤曦
慈秀芹
肖建华
张灿瑜
李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印度尼西亚植物多样性考察随笔
张灿瑜
孟宏虎
Shook Ling Low
《大自然》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