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琦梅 章佳宇 +1 位作者 张炎艳 邢超 《预防医学》 2019年第7期712-714,718,共4页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随机抽取病例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病原体检测结果和可疑食物暴露史...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随机抽取病例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病原体检测结果和可疑食物暴露史。结果2017—2018年绍兴市报告食源性疾病7534例,检测病例标本4243例,阳性率为15.70%。5—10月是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高峰期,5016例占66.58%。市直医疗机构阳性率最高,为21.1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以20~<40岁为主,2475例占32.85%;职业以农民为主,2464例占32.71%。从事餐饮食品业的病例阳性率最高,为63.64%。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分别检出253株、222株和179株,占检出病原体的98.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主要发生在8—10月,沙门菌感染主要发生在6—11月,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1月—次年4月。引起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可疑食品均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分别占40.32%、22.35%和17.12%。结论绍兴市食源性疾病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夏季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冬春季应重点防控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病原体
原文传递
绍兴地区食品中铝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丹英 邢超 +2 位作者 张炎艳 王晶 蒋兴祥 《预防医学》 2018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了解绍兴市主要食品中铝残留,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集绍兴市6个县(市、区)不同销售场所的烘焙食品、油炸面制品、即食海蜇、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等5类食品进行铝残留... 目的了解绍兴市主要食品中铝残留,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集绍兴市6个县(市、区)不同销售场所的烘焙食品、油炸面制品、即食海蜇、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等5类食品进行铝残留量检测,并比较不同种类、销售场所和地区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结果共采集1 661份样品,检出铝残留量超标287份,超标率为17.28%;铝残留量超标率由高到低为即食海蜇(42.48%)、膨化食品(25.53%)、小麦粉及其制品(22.54%)、油炸面制品(21.96%)和烘焙食品(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街头摊点采集样品的铝超标率(34.88%)高于农贸市场(19.73%)、餐饮店(16.62%)和超市(14.27%)采集的(均P<0.008 3);6个县(市、区)采集的食品均存在铝残留量超标情况,且不同地区采集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绍兴市食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和场所的监管,尤其是街头摊点和农贸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铝残留 超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