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林敏仕 梁朝莹 +5 位作者 马可 颜循金 张炜志 李松良 唐国富 陈俊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7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 目的: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96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中,有276例发生后循环缺血,发生率为69.70%。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概率较高,男性、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积极治疗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后循环缺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香附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锁义 罗建华 +4 位作者 张丽丹 蒙春越 刘娇 冯玲 张炜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以充分利用香附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香附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1864 mg/ml,... 目的探讨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以充分利用香附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香附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1864 mg/ml,回收率为102.7%,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香附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香附 总黄酮 鉴别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状况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朝莹 沈岳飞 +7 位作者 覃祖业 颜循金 黄翠艳 李松良 苏丽娜 罗丽蕾 林敏仕 张炜志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919-2922,3015,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将HT组分为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组(n=39)、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组(n=28)、脑实质出血1型(PH1)组(n=21)、脑实质出血2型(PH2)组(n=14)4个亚组。比较HT组与非HT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以及不同亚组HT患者间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T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HT组,入院时侧支循环分级差于非HT组(均P<0.05)。HI1组、HI2组、PH1组、PH2型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HT程度呈正相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侧支循环分级越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可能越高,且HT程度更严重。监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动态变化,并结合侧支循环分级状况,或许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转化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侧支循环 病情评估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覃祖业 林椿人 张炜志 《右江医学》 2011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伴意识障碍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结...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伴意识障碍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方面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同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脑梗死 意识障碍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劳小平 罗世旺 +2 位作者 张炜志 廖荣西 李雄新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493-2497,250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3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3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68例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有104例(28.26%)预后不良。不同预后患者的高血压合并情况、糖尿病合并情况、溶栓时间(即发病至给予溶栓药物的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时间长、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升高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837;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589,P=0.378;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结论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时间长、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水平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预测一致性,简单易懂,或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溶栓前后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PPARγ抑制Th1、Th17分化改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被引量:8
6
作者 梁莉 鲁佑瑜 +3 位作者 劳小平 张兆 林椿人 张炜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构建EA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PBS)组与黄芪甲苷(AS-IV)组(100 mg/kg)。免疫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黄芪甲苷...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构建EA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PBS)组与黄芪甲苷(AS-IV)组(100 mg/kg)。免疫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黄芪甲苷,免疫后隔天注射,持续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取脊髓切片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脱失,流式细胞数检测CD4^(+)T细胞向Th1与Th17细胞分化比例。提取正常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分化,加入不同剂量黄芪甲苷与PPARγ抑制剂T0070907探究其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NF-κB与NLRP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IV组EAE小鼠发病率降低,发病时间延迟,且骨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髓鞘脱失抑制,脾脏与脊髓中Th1与Th17细胞表型的含量减少。体外实验中,黄芪甲苷剂量依赖性减少了CD4^(+)T细胞向Th1与Th17细胞表型分化,然而,T0070907逆转了黄芪甲苷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黄芪甲苷有效增加了PPARγ表达,减少了p-NF-κB与NLRP3表达水平。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激活PPARγ,介导NF-κB信号通路抑制,减少CD4^(+)T细胞向Th1与Th17细胞分化,减轻小鼠EAE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CD4+T细胞 PPARΓ Th1/Th17分化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研究
7
作者 张炜志 梁朝莹 +7 位作者 沈岳飞 黄翠艳 覃祖业 颜循金 李松良 苏丽娜 罗丽蕾 林敏仕 《右江医学》 2022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水平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划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67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15例。检测并对比...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水平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划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67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15例。检测并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3 d时血清NSE、D-D水平。根据脑梗死面积、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组90 d预后及病情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院时、入院3 d时,进展性脑梗死组D-D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入院时,进展性脑梗死组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NSE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 d时,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中,患者梗死面积与入院时血清NSE、D-D均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皮层梗死者入院时血清NSE、D-D均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者(P<0.05),重型梗死者入院时血清NSE、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型+中型梗死者(P<0.05),预后不良者入院及入院3 d时,血清NSE、D-D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入院3 d时D-D水平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NSE水平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D-D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对预测90 d预后不良及病情恶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老年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船舶污染中人为因素的预防与消除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炜志 《天津航海》 2017年第4期76-78,共3页
文章对船舶污染中的人为因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提出了防治船舶污染的思路。
关键词 船舶污染 人为因素 防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翠艳 梁朝莹 +8 位作者 沈岳飞 覃祖业 颜循金 李松良 苏丽娜 林敏仕 罗丽蕾 张炜志 谭国依 《右江医学》 2019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另选...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检测各组人群的血浆D-D和血清NSE水平,探讨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发现,进展组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随访发现,进展组中6例死亡,43例存活,存活患者血浆D-D水平、血清NSE水平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浆D-D与血清NSE指标的动态变化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预测病情进展,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血浆D-二聚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