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华南农业起源的一些讨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烨昆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30-36,共7页
中国早期存在两个公认的农业起源中心,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华南地区还存在第三个潜在的以无性繁殖类植物为主的农业起源中心。本文重新回顾了现有的华南地区植物考古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华南地区存在农业起源中心的可能性。关于早...
中国早期存在两个公认的农业起源中心,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华南地区还存在第三个潜在的以无性繁殖类植物为主的农业起源中心。本文重新回顾了现有的华南地区植物考古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华南地区存在农业起源中心的可能性。关于早期无性繁殖类栽培和农业的方式,在世界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也存在类似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为华南农业考古工作提供更多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华南
无性繁殖
热带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邕江流域早全新世贝丘遗址的生业形态和定居模式分析:来自植物遗存的综合证据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烨昆
黄胜敏
+3 位作者
覃芳
蒲晓东
韦文恒
黄渺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8-1424,共17页
河旁贝丘遗址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一种重要文化遗址类型,目前对其生业状态和定居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研究使用综合性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邕江流域豹子头、石船头和那北咀这3个河旁贝丘遗址进行了大遗存分析、薄壁组织(paren...
河旁贝丘遗址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一种重要文化遗址类型,目前对其生业状态和定居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研究使用综合性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邕江流域豹子头、石船头和那北咀这3个河旁贝丘遗址进行了大遗存分析、薄壁组织(parenchyma)遗存分析、炭屑分析以及淀粉粒和植硅体等微体遗存分析。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邕江流域河旁贝丘群体的食谱范围非常广泛,且包含了多种回报率档次差异极大的食物资源,其生业模式应为广谱采集。磨石、陶器、炭化食物遗存的发现以及对棕榈的强化利用行为,表明贝丘群体已经具备改造环境、提高多种食物资源回报率的能力,但是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程度仍然较为初级。贝丘群体掌握了新的食物收获和处理技术,并且可能意识到某些资源的可预测性,这为贝丘群体降低流动意愿乃至定居下来提供了基础条件。贝丘遗址可能是作为采食群体定期或季节性的定居点,以便于采集坚果、棕榈、块茎和贝类等资源,而非作为永久性的定居居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邕江流域
贝丘遗址
植物遗存分析
生业形态
定居模式
全新世早期
原文传递
题名
早期华南农业起源的一些讨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烨昆
机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30-36,共7页
文摘
中国早期存在两个公认的农业起源中心,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华南地区还存在第三个潜在的以无性繁殖类植物为主的农业起源中心。本文重新回顾了现有的华南地区植物考古学证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华南地区存在农业起源中心的可能性。关于早期无性繁殖类栽培和农业的方式,在世界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也存在类似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为华南农业考古工作提供更多的视角。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华南
无性繁殖
热带亚热带地区
Keywords
agricultural origin
Southern China
asexual reproductio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邕江流域早全新世贝丘遗址的生业形态和定居模式分析:来自植物遗存的综合证据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烨昆
黄胜敏
覃芳
蒲晓东
韦文恒
黄渺淼
机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化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博物馆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8-142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62003)资助。
文摘
河旁贝丘遗址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一种重要文化遗址类型,目前对其生业状态和定居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研究使用综合性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邕江流域豹子头、石船头和那北咀这3个河旁贝丘遗址进行了大遗存分析、薄壁组织(parenchyma)遗存分析、炭屑分析以及淀粉粒和植硅体等微体遗存分析。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邕江流域河旁贝丘群体的食谱范围非常广泛,且包含了多种回报率档次差异极大的食物资源,其生业模式应为广谱采集。磨石、陶器、炭化食物遗存的发现以及对棕榈的强化利用行为,表明贝丘群体已经具备改造环境、提高多种食物资源回报率的能力,但是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程度仍然较为初级。贝丘群体掌握了新的食物收获和处理技术,并且可能意识到某些资源的可预测性,这为贝丘群体降低流动意愿乃至定居下来提供了基础条件。贝丘遗址可能是作为采食群体定期或季节性的定居点,以便于采集坚果、棕榈、块茎和贝类等资源,而非作为永久性的定居居址。
关键词
邕江流域
贝丘遗址
植物遗存分析
生业形态
定居模式
全新世早期
Keywords
the Yong River Basin
shell midden
archaeobotanical analysis
subsistence strategy
settlement pattern
Early Holocene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914.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华南农业起源的一些讨论
张烨昆
《农业考古》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西邕江流域早全新世贝丘遗址的生业形态和定居模式分析:来自植物遗存的综合证据
张烨昆
黄胜敏
覃芳
蒲晓东
韦文恒
黄渺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