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管俊杰 陈向东 +3 位作者 陈晓庆 姜星杰 姚羽 张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究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培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PBL教学... 目的 探究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参加住培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PBL教学法),观察组(n=20,给予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比较分析2组学员考核成绩、满意度及综合能力评价情况。结果在考核成绩方面,住培前2组学员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培后观察组学员理论与实践的成绩分别是(91.04±3.14)分、(92.33±3.57)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的(81.75±2.97)分、(82.64±2.69)分,且观察组综合得分(91.47±3.26)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82.01±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住培教学的满意度(95.00%vs. 7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综合能力评价方面,观察组学员综合评价总分(89.46±1.17)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70.27±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脊柱侧弯住培教学中实施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学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脊柱侧弯 情景模拟 PBL 住培教学 效果
下载PDF
走向深空的航天运输系统
2
作者 鲁宇 张烽 汪小卫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本文围绕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问题,梳理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航天活动及发展规划,研判了当前世界航天发展的主要态势,并据此对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运输系统发展现状,针对未来大规模进出空间... 本文围绕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问题,梳理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航天活动及发展规划,研判了当前世界航天发展的主要态势,并据此对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运输系统发展现状,针对未来大规模进出空间、空间转移运输以及载人火星探测提出了任务模式构想以及初步的运输系统方案,为我国后续航天运输系统发展及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运输系统 发展态势 需求分析 发展思考
下载PDF
亚轨道远程极速重载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蓉 汪小卫 +3 位作者 宋征宇 张烽 徐振亮 艾立强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近年来,随着运载火箭复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航天运载技术实现全球点对点极速运输已受到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亚轨道远程极速重载运输系统发展设想,综合利用太空高速的超微阻力特征和大气层内升力起飞及滑翔降落的便利,运载能... 近年来,随着运载火箭复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航天运载技术实现全球点对点极速运输已受到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亚轨道远程极速重载运输系统发展设想,综合利用太空高速的超微阻力特征和大气层内升力起飞及滑翔降落的便利,运载能力达到60 t级,具有小时级全球到达能力。结合任务特点与初步技术方案分析了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中的科学挑战与研究方法,并给出了初步结果分析,可为未来远程极速运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极速运输 重载运输系统 科学挑战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单纯椎间融合术的ALIF(Ⅰ)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明显增加;ALIF(Ⅰ)、PLIF(Ⅰ)、TLIF(Ⅰ)组的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P<0.05)和21.6%、17.5%、5.9%(P<0 05);扭矩强度分别依次下降38.6%、49.1%、27.2%(P<0.05)。(2)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单纯椎间融合组的相应术式比较,ALIF(Ⅱ)、PLIF(Ⅱ)、TLIF(Ⅱ)三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分别减小了21.4%、12.3%、24.5%(P<0.05)和21.4%,22.3%,24.5%(P<0.05);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增加了87.8%、77.9%、75.9%(P<0.05)和60.6%、68.1%、63.1%(P<0.05);平均扭转强度分别增加了95.1%、110.9%、87.6%(P<0 05)。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三种椎间融合术中,TLIF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椎体周围重要脉管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烽 王素春 +3 位作者 段广超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6-238,242,共4页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7/T1水平呈弓状注入左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内侧段。②70%的主动脉弓顶点对应T3椎体水平。胸主动脉中轴线到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4水平大于在主动脉弓顶点和T5水平。③6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对应T3椎体水平。SVC起点到PVM及SVC中轴线分别在T4、T5水平到PVM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右头臂静脉与PVM的夹角分别为:59.35°±5.40°和33.62°±5.59°。左侧大于右侧(P<0.05)。奇静脉在SVC的注入点87%位于T3/4~T4水平。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节段选择合理的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上位椎体应选经左侧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或偏左侧部分劈开胸骨柄入路,下位椎体应选择右侧经胸腔入路或偏右侧劈胸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 脉管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TLIF、PLIF、ALIF三种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F组的平均应变较对照组增加17.6%(P<0.05),平均应力增加15.2%;ALIF、PLIF、TLIF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和21.6%、17.5%、5.9%(P<0.05);ALIF、PLIF、TLIF的扭矩强度分别下降38.6%、49.1%、27.3%(P<0.05)。结论ALIF、PLIF、TLIF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在轴向载荷压缩、屈伸、侧弯运动工况下,PLIF优于ALIF;在扭转力学性能上ALIF优于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烽 段广超 +3 位作者 王素春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其中36.7%(11例)走行于L4/L5间隙表面;L3~L5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的直径及脊神经前支距下位椎间盘的距离均逐渐增大;脊神经前支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L3~L4增大,而L5却减少到L3的水平;L3~L5左右侧手术窗均逐渐增大,且同一节段水平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结论:由于两侧髂嵴的遮挡,XLIF在L5/S1间隙难于进行,在L3/L4、L4/L5间隙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烽 冯炜炜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75-679,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银杏叶提取物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烽 段广超 金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9-861,I0001,共4页
目的:观测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分布,为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intervertebra fusion,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观察腰动、静脉的位置及走行;测量椎间孔外口处L3~L5脊... 目的:观测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分布,为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intervertebra fusion,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观察腰动、静脉的位置及走行;测量椎间孔外口处L3~L5脊神经距相邻下位椎间盘、腹主动脉后缘(左侧手术窗)和下腔静脉后缘(右侧手术窗)的距离。结果: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其中36.7%(11例)走行于L4/5间隙表面;L3~L5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下位椎间盘的距离逐渐增大;L3~L5左、右侧手术窗均逐渐增大,且同一节段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结论:XLIF在L3/4、L4/5间隙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神经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颈前路Uniplate与Orion钢板单间隙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烽 陆建华 +3 位作者 赵剑 刘军 王以进 吴永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单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与Orion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依次进行3组实验。测定正常颈椎C4、5活动范围(ROM)作为对照,制成C4、5椎间盘切除、植骨、Orion、Uniplate... [目的]比较颈前路单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与Orion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依次进行3组实验。测定正常颈椎C4、5活动范围(ROM)作为对照,制成C4、5椎间盘切除、植骨、Orion、Uniplate钢板固定模型,依次测试相应的ROM,转化为稳定指数(Sf)。[结果]Uniplate钢板组Sf与正常比,前屈时Sf增加21%,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伸、旋转时比正常增大11%、1%,侧屈时比正常减少9%,差异无显著性(P>0.05)。Uniplate钢板组Sf与Orion钢板组比近似,甚至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niplate钢板固定颈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稳定性较好,且临床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Uniplate与Orion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声带息肉患者炎症因子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烽 吴锋 +1 位作者 陈伟 张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声带息肉患者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等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 目的探讨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声带息肉患者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等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4周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声带息肉组织炎性因子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嗓散结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提高声带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慢性炎症浸润、抑制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金嗓散结胶囊 雾化吸入 炎性因子 相关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胸腰段前、后纵韧带对Kaneda器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烽 董士奎 +3 位作者 周小钢 周海涛 冯炜炜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用生物力学实验方式评价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前、后纵韧带切除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行L1椎体切除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在WE-10A万能... 目的:用生物力学实验方式评价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前、后纵韧带切除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行L1椎体切除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在WE-10A万能材料实验机上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该术式中切除病变节段前纵韧带后胸腰椎的稳定性在旋转、轴压、前屈、后伸、侧弯各运动状态下有下降趋势,其中以后伸时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切除该节段后纵韧带,胸腰椎在屈伸、侧弯和旋转运动状态下稳定性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中局部切除前纵韧带将降低内固定后脊柱在后伸状态的即刻稳定性;前、后纵韧带均切除将明显降低Kaneda器械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纵韧带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小牛
下载PDF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烽 潘宇红 +2 位作者 黄璇 程华莉 陈蓉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类分析。结果20株中,blaTEM、blaCARB、aac(6')-Ⅰb、aac(6')-Ⅱ和sul1等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亲缘性分析显示有3株克隆在烧伤病房流行,并发现同一患者被同种细菌不同株同时感染。结论以耐药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聚类分析对于烧伤病房临床分离株亲缘性及传播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性能与任务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烽 申麟 +2 位作者 吴胜宝 王小锭 王书廷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属于被动离轨方式,适用于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废弃飞行器快速离轨。针对这项新颖的离轨技术,通过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离轨动力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离轨性能和适用的离轨任务类型,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及控制方...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属于被动离轨方式,适用于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废弃飞行器快速离轨。针对这项新颖的离轨技术,通过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离轨动力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离轨性能和适用的离轨任务类型,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及控制方案设计。首先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电动力绳系离轨动力学模型,基于数值仿真,验证该项技术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并重点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离轨性能,据此提出了系统参数的设置原则。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系统参数,分析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的可适用任务类型。分析结果表明,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适用于非极轨道的废弃飞行器离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 动力学模型 性能分析 任务适应性
下载PDF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烽 顾玉东 +1 位作者 徐建光 李继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神经元保护的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 ,体重 180~ 2 2 0 g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GF组 ,每组 9只。将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缘 0 .5cm处切断 ,近侧端双重结扎。对照组于神经结扎... 目的 观察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神经元保护的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 ,体重 180~ 2 2 0 g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GF组 ,每组 9只。将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缘 0 .5cm处切断 ,近侧端双重结扎。对照组于神经结扎近端注入生理盐水 5 μl、EGF组注入hEGF5 μl( 10 μgEGF溶于 5 μl生理盐水中 )。分别于手术后 7、14、2 8d取L4 6脊髓及L5背根神经节作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焦油紫染色后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 ,TUNEL标记检测 ,标记凋亡的神经元数目。结果 各时间组的神经元数目 ,EGF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1)。凋亡细胞在术后 7d、14d时 ,EGF组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 2 8d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元保护
下载PDF
T_(4~12)节段椎体与相邻脉管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烽 朱海涛 +1 位作者 陈向东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6-259,262,共5页
目的:为胸腔镜下T4-12前路手术寻找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30具成人尸体标本T4-12节段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测量右侧相应肋骨头到奇静脉和右侧交感干的距离,左侧相应肋骨头到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主干... 目的:为胸腔镜下T4-12前路手术寻找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30具成人尸体标本T4-12节段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测量右侧相应肋骨头到奇静脉和右侧交感干的距离,左侧相应肋骨头到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主干、左侧交感干、胸主动脉后缘的距离,椎体侧面中线处相邻节段血管间距、L4-12椎间盘上下缘到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在T4-12节段椎体侧面,上位节段动脉、下位节段静脉之间、右侧为肋骨头到奇静脉之间,左侧面为肋骨头到胸主动脉后缘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右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4.25×44.74)mm。,最小(19.74×28.43)mm。左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9.14×23.22)mm2,最Ib(21.87×7.43)mm^2,有侧是左侧的2~5倍。结论:(1)在T4-12节段椎体侧面各存在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2)右侧“相对安全区”大于左侧,胸腔镜下胸椎前路手术时,优先选择右侧入路可以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椎 解剖 节段血管
下载PDF
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烽 侯晓艳 袁建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25-226,共2页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占全市总报告起数的83.56%,涉及病例1...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占全市总报告起数的83.56%,涉及病例1 221例,占81.67%。4月(10起)、11月(16起)多发,集中在小学(36起)和初中(19起),农村学校(40起)多于城市(11起)。61起均为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病种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事件发生至报告平均时间为10d,事件持续时间平均为14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r=0.843,P<0.01)。结论应大力推广水痘等疫苗的接种,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烽 居建文 +3 位作者 陈兵乾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烽 张勇 +2 位作者 陈伟 江满杰 吴锋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293-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成复位组和手术组,每组44例。复位组开展鼻骨复位术,手术组在复位组基础... 目的 探讨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对鼻骨骨折患者鼻腔结构及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成复位组和手术组,每组44例。复位组开展鼻骨复位术,手术组在复位组基础上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后6个月评价疗效,评定鼻美观度、通气性、嗅觉功能等3项主观指标,测定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和鼻总呼气等3项客观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组治疗优良率为93.18%高于复位组的75.00%(P<0.05);术后6个月,2组鼻美观度、通气性、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手术组3项主观指标均低于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NMCA、鼻腔容积和鼻总呼气均大于术前(P<0.05),且手术组3项客观指标均大于复位组(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复位组为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骨骨折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鼻骨复位术,可明显增加鼻部美观度,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及嗅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中隔矫正术 鼻骨复位 鼻骨骨折
下载PDF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烽 刘军 陆建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4-1036,I0001,共4页
目的比较骶髂关节行三种不同内固定后对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标本12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标本。正常完整的骨盆标本为对照组,骶髂关节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组(SP组),骶髂关节使用骶髂螺钉内固定(SS组),骶髂关节使... 目的比较骶髂关节行三种不同内固定后对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标本12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标本。正常完整的骨盆标本为对照组,骶髂关节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组(SP组),骶髂关节使用骶髂螺钉内固定(SS组),骶髂关节使用COLORADO 2TM内固定(COL组)。用实验应力的方法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1)COLORADO 2TM应变最小;(2)负载500 N,COLORADO 2TM位移最小;(3)强度测定:COL组与对照组相差14%(P>0.05),SS组和SP组与对照组相差分别为16%和21%(P<0.05);(4)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较:COL组高于SS组4%、5%和SP组8%、10%;(5)骨盆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COL组的承载能力比SS组高17%,比SP组高23%。结论COLORADO 2TM、骶髂螺钉和重建钢板三种不同的内固定可以维持骨折脱位后骶髂关节的稳定,以COLORADO2TM固定最为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COLORADO 2^TM内固定 骶髂重建钢板内固定 骶髂螺钉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