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居民2017―2020年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焯杰 张振 +2 位作者 卫兰 付英斌 吴永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3-667,708,共6页
目的分析2017―2020年深圳市居民的主要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构成比、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 目的分析2017―2020年深圳市居民的主要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构成比、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评估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同时应用Joinpoint回归对主要伤害死因的年龄别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7―2020年深圳市居民的伤害死亡例数为7199,年均粗死亡率为12.7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20.70/10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因及伤害所致PYLL前三位均为自杀、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全人群全部伤害死因年龄别死亡率的整体变化为平均每岁上升4.9%(t=5.2,P<0.001),自杀死亡率为平均每岁上升3.1%(t=3.8,P<0.001),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平均每岁上升2.7%(t=2.8,P=0.005),意外跌落死亡率为平均每岁上升6.1%(t=6.8,P<0.001),男、女死亡率转折点不同,且死亡率曲线不平行,变化趋势不一样。4年间伤害所造成的PYLL合计为269093.5人年,AYLL为37.38年/人,PYLLR为4.76‰。结论自杀是深圳市居民首要伤害死因,男、女各伤害死因死亡率呈现不同的年龄变化趋势,需根据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伤害导致严重的寿命损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社会各界需加强对伤害的预防,减少伤害尤其是致死性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原文传递
深圳早期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咏秋 张晓敏 +4 位作者 陈木新 黄达娜 张焯杰 万成松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2020年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时空分布及传播特征,为以后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部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开放平台获取COVID-19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疫情概... 目的分析深圳市2020年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时空分布及传播特征,为以后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部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开放平台获取COVID-19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疫情概况、临床分型构成比、三间分布和聚集性疫情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17日24时,深圳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416例,死亡2例,粗病死率为0.5%。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病例年龄范围在1~86岁,主要集中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3±17.6)岁(95%CI:43.6~47.0)。女性219例(52.6%),男性197例(47.4%),各年龄组的男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5)。累计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79起,涉及病例215例,续发率1.2%,多为湖北输入感染引起,其中208例病例分布于79户家庭,无社区传播病例。结论 2020年初,深圳市COVID-19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月30日至2月4日,家庭内聚集性传播是本次疫情的主要传播路径,感染来源以湖北省输入病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流行病学 聚集性疫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