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的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与供需对接——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仕超 刘竞宇 +2 位作者 冉龙池 张煊赟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1-4663,共13页
建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横向生态补偿,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区利益得到保障,绿化空间有限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尽到绿化责任,从而推动各地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重庆市为例,考虑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造... 建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横向生态补偿,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区利益得到保障,绿化空间有限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尽到绿化责任,从而推动各地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重庆市为例,考虑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造林管护成本差异,确定森林生态补偿指标价,同时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标十四五规划,分析38个区县2025年森林覆盖率预期目标达成率,探索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供需平衡下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供需对接关系。结果表明:(1)兼顾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成本下38个区县单位面积森林补偿指标价介于5.69—7.32万元/hm^(2),平均为6.72万元/hm^(2),较目前基于成本的统一指导价3.75万元/hm^(2),高出0.79倍。(2)近10a森林覆盖率除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长寿区、永川区、潼南区和忠县8个区县出现负增长外,其余30个区县呈正增长,预测到2025年达标的区县数量占全市总数的45%,其中达成率最高的是沙坪坝区(117.37%),最低是江北区(41.49%)。(3)依据各区县供需级别、对口帮扶结对关系、区位关系和政府购买意愿四个方面对接了14对补偿主体与客体,需购买森林面积介于0.13×10^(4)—3.82×10^(4)hm^(2),生态补偿总金额介于0.91×10^(4)—25.20×10^(4)万元,平均金额为8.72×10^(4)万元。结合不同类型森林数量结构、质量和造林管护成本等多方面构建的生态补偿标准,有利于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可为重庆市各区县多途径达成横向生态补偿提供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县 森林覆盖率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域下近40年长江经济带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湘 张仕超 +2 位作者 张煊赟 刘竞宇 薛秀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9-1552,共14页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对长江经济带景观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基于1980年、199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考虑三生空间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对长江经济带景观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基于1980年、199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考虑三生空间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探索其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为主,占三生空间总面积的66%以上,且以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2)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空间不安全区面积占比先减少后微增;生活空间不安全区面积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中等安全区与较安全区面积占比呈增加趋势;生态空间较安全区与安全区面积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空间分异显著。其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安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而生态空间安全区集中于长江中上游山区、赣南与浙南等地区。(4)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分布较稳定,但是内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贵鄂湘赣部分地区以及浙南地区,而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5)土地利用对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影响力次之。因此应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以促进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功能协同发挥,提升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庆果 张煊赟 +1 位作者 莫钧雄 孙丕苓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8-1174,共7页
基于遥感监测、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不断提高,高水平区集中分布于各地市的市区,较低... 基于遥感监测、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不断提高,高水平区集中分布于各地市的市区,较低及以下水平县区趋于沂蒙山区、半岛丘陵地区和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集中分布。(2)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值集聚区不断扩展,低值集聚区持续收缩。(3)山东土地城镇化水平受地理区位、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工业发展水平、开放水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驱动因子协同效应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近24年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汇及碳足迹变化
4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1 位作者 张煊赟 张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 [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1)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2)碳吸收增加了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源/汇 耕地 碳足迹
原文传递
考虑有效劳动力影响的花椒种植型新型经营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研究
5
作者 张煊赟 张仕超 +2 位作者 熊熙 刘竞宇 冉龙池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0-241,共12页
[目的]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 [目的]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度”,对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138户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区域环境及劳动力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进而评价劳动力约束下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益,并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最优劳均经营规模,分析其规模经济。[结果](1)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多到少依次为农民合作社(13.03人)、农业企业(10.74人)、家庭农场(4.11人)、种养大户(3.15人);(2)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综合效益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企业(18.12)、农民合作社(13.66)、家庭农场(8.89)、种养大户(7.56);(3)研究区单个有效劳动力的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为2.64 hm^(2)/人,兼顾不同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户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民合作社(34.39 hm^(2))、农业企业(28.35 hm2)、家庭农场(10.85 hm^(2))、种养大户(8.32 hm^(2))。研究区当前达到最优适度经营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仅15.9%,其中包括6.5%的农民合作社、5.1%的家庭农场、2.9%的农业企业、1.4%的种养大户。[结论]随着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拟合最优规模的倒“U”型特征相符,即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该文旨在识别有效劳动力约束下各类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以助于推动山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丘陵山区 适度规模 有效劳动力 新型经营主体
原文传递
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经营的认知意愿、行为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调查
6
作者 熊熙 张仕超 +1 位作者 刘竞宇 张煊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丘陵山区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揭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意愿转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力于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71户家庭农场为... 【目的】丘陵山区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揭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意愿转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力于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71户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行为转化路径视角,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意愿转为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 26.57%的家庭农场主对规模经营有意愿有行为,表现出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37.27%有意愿,但无行为,表现出差异性;36.16%没有意愿也没有行为,表现出一致性。(2)经营风险感知、经营规模满意度、适度规模的认知、经营耕地面积等对家庭农场主的规模经营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有无专业技能、地块破碎度和区域环境等对意愿有较为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商品化率等对行为有较为显著影响。(3)经营耕地面积对家庭农场主规模经营意愿转为行为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有无产业链、商品化率、适度规模认知影响次之,而亩均年收入、政府补贴率、非农收入比等资金特征影响较弱。【结论】规模经营风险越小、对适度规模经营越了解、对目前经营规模越不满意且经营耕地面积越大的农场主产生规模经营意愿、行为的概率越大;而对于有意愿且经营耕地面积越大的农场主,发展扩大规模经营行为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家庭农场 规模经营 意愿转为行为
原文传递
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脱钩关系分析
7
作者 莫钧雄 孙丕苓 +1 位作者 张煊赟 沈丹丹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例,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和空间可视化方法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用地与城镇人口规模的协调关系.研究结... 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例,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和空间可视化方法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用地与城镇人口规模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高及较高水平县区集中分布于济南、滨州、青岛和临沂等市,城镇人口变化高及较高水平县区趋于黄河沿岸与东部沿海地区集聚.(2)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呈现明显的趋同趋势.(3)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的脱钩关系存在强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链接及弱扩张脱钩4种情形,强脱钩状态的县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扩张链接状态的县区向东部丘陵地区转移.(4)2000-2018年人地关系欠合理区范围有所收缩,合理区与不合理区范围均有所扩张,其中人地关系合理的县区呈现向东部、南部扩张的态势,不合理的县区向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丘陵转移.人减地增的建设用地供给和人口需求的空间错配是造成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城镇人口 脱钩关系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