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亮菌多糖体外模拟消化-酵解特性及其益生作用探究
1
作者 张煜琛 杜敏如 +3 位作者 赵洪玥 杨舒郁 连玲丹 王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分析理化组成,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模拟酵解,分阶段评价ATEP消化后抗氧化能力,及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TEP总糖占比43.52%,ATEP两组分分子质量分别为27.0 kDa和8.9 kDa,多糖由6种单糖构成;模拟消化过程几乎不会对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造成变化(P>0.05),但可提高总酚及总黄酮含量(P<0.05);模拟酵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相对消耗量逐步增加,而还原糖先增再少,pH值则持续下降;酵解产物SCFAs含量增加显著(P<0.05),其中乙酸含量增量最多;ATEP可提高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大肠杆菌4种益生菌增殖速度。本研究评价了ATEP的益生水平,为综合利用亮菌多糖提供思路与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模拟消化 模拟酵解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共存体系中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煜琛 李灿 +4 位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徐德峰 刘颖 叶日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估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为对虾生产中生物被膜的危害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分别检测5种腐败菌羽状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camtE、camtG、camtJ,希瓦氏菌(Advenel... 【目的】评估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为对虾生产中生物被膜的危害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分别检测5种腐败菌羽状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camtE、camtG、camtJ,希瓦氏菌(Advenellasp)camtF和未命名菌(Unknown)camtB的胞体或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3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TCC33847、ATCC17802和CAMT13011共培养后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羽状变形杆菌camtE、camtG、camtJ及希瓦氏菌camtF和未命名菌camtB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ATCC33847、ATCC17802、CAMT13011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上述5种腐败菌胞体的促进作用,前者生物被膜洗脱液OD600相对值达到0.46~0.83,后者仅达到0.26~0.59。副溶血弧菌与5种腐败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共培养48h后其生物被膜形成受到促进,洗脱液OD600相对值为0.47~0.84;其中羽状变形杆菌camtE、camtG和camtJ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株副溶血弧菌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生物被膜洗脱液OD600均值分别为0.74,0.70和0.68。【结论】5株对虾优势腐败菌与副溶血弧菌共培养可使原本产膜能力较弱的副溶血弧菌形成较致密的生物被膜,而这种影响可能与菌群间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腐败菌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腐败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灿 张煜琛 +6 位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梁美晶 胡汉桥 徐德峰 刘颖 叶日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169,共6页
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和鉴定腐败优势菌,并对其进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测定。通过细菌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序列鉴定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物检测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ZA-1测定其AHLs、哈维弧菌(Vibrio ... 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和鉴定腐败优势菌,并对其进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测定。通过细菌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序列鉴定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物检测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ZA-1测定其AHL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检测其AI-2,并探究其动态生成规律。最终分离得到10株腐败优势菌,有4株菌均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他分别为Oceanisphaera profunda、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ylococcus haemolyticu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Bacillus siamensis、Exiguobacterium aaestuarii。分离腐败优势菌中的6株革兰氏阴性菌均产生AHLs信号分子;变形杆菌属、腐败希瓦氏菌、短杆菌属、Bacillus siamensis产生AI-2信号分子。优势腐败菌的AHLs活性与菌体生长密度呈正相关,AI-2产生量在菌体生长对数期累积,在菌体生长24 h后活性迅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优势腐败菌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下载PDF
研究论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陕西地方株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新月 庞明 +2 位作者 张煜琛 张淼涛 陈德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解陕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进化方向及为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采集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仔猪的肠道及内容物,利用Vero细胞进行病原分离,扩增M基因和N基因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病毒盲传5代,细胞出现收缩变圆直至脱落的细... 为了解陕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进化方向及为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采集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仔猪的肠道及内容物,利用Vero细胞进行病原分离,扩增M基因和N基因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病毒盲传5代,细胞出现收缩变圆直至脱落的细胞病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PEDV陕西地方株与其他参考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8%~9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3%~100%;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7%~9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PEDV陕西分离株与CV777等经典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变异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成功分离出PEDV陕西地方株,且均为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M基因 N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猪δ冠状病毒西安株M基因序列的信息分析
5
作者 张新月 管雄 +5 位作者 刘晨熙 倪思璐 赵永聪 张煜琛 张淼涛 陈德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研究猪δ冠状病毒(PDCoV)西安株M基因的遗传特征,以分离并鉴定的PDCoV西安株(CHN-XA18-35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PDCoV 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PDCoV西安株M全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基因进行分... 为研究猪δ冠状病毒(PDCoV)西安株M基因的遗传特征,以分离并鉴定的PDCoV西安株(CHN-XA18-35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PDCoV 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PDCoV西安株M全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N-XA18-35株M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PDCoV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7%~99.5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24%~99.08%;CHN-XA18-35株与其他地区PDCoV参考株相比,M蛋白第189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Ie)突变为精氨酸(Arg);CHN-XA18-35株M蛋白的10-27、34-56、66-87位氨基酸属于跨膜区;跨膜区氨基酸多为疏水性氨基酸,且存在α-螺旋;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M蛋白的102-107 aa(LSPESR)、149-158 aa(NGISVRNPPQ)、200-209 aa(LHTITTSKAG)。结果表明,CHN-XA18-35株M蛋白第189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其B细胞抗原表位与其他PDCoV株相比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δ冠状病毒 M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奶山羊IL-6与TGF-β1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活性检测
6
作者 庞明 董佳易 +3 位作者 倪思璐 管雄 张煜琛 陈德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5,共8页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融合蛋白。【方法】采集奶山羊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将P...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融合蛋白。【方法】采集奶山羊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将PBMCs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后提取其总RNA,RT-PCR扩增IL-6与TGF-β1基因,构建其克隆载体及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GF-β1和pET-32a-IL-6,然后进行PCR和测序鉴定。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GF-β1和pET-32a-IL-6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以镍柱纯化试剂盒纯化IL-6与TGF-β1重组蛋白,对表达产物和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用纯化的IL-6、TGF-β1蛋白刺激PBMCs,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qRT-PCR法检测PBMCs IL-17 mRNA的表达量。【结果】RT-PCR扩增获得了627 bp的IL-6基因片段和1 137 bp的TGF-β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IL-6和TGF-β1基因的克隆载体及pET-32a-TGF-β1和pET-32a-IL-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成功表达;获得了纯化的奶山羊IL-6与TGF-β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联合刺激能使PBMCs的IL-17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奶山羊IL-6与TGF-β1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白细胞介素6 转移生长因子-Β1 融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