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燕卿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论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构建了一系列相关指标,并采用适宜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剖析,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行为... 论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构建了一系列相关指标,并采用适宜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剖析,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均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通过对比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论文不仅为理解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如何平衡金融化与创新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发现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金融化 双元创新 绩效 影响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积温数据栅格化方法优选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燕卿 刘勤 +2 位作者 严昌荣 何文清 刘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80-5585,共6页
在获得黄河流域109个气象站点45a的逐日平均气温、各气象站的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数据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Cokriging、积温垂直递减和"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3种方法对黄河流域≥0℃的积温栅格化进行了探讨,结果... 在获得黄河流域109个气象站点45a的逐日平均气温、各气象站的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数据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Cokriging、积温垂直递减和"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3种方法对黄河流域≥0℃的积温栅格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关性为"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积温垂直递减>Cokriging,T检验的双尾显著性概率Sig.:"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积温垂直递减<0.05<Cokriging,Cokriging方法结果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方法比积温垂直递减差异性更显著,比较分析可知"回归分析计算+残差插值"是最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化 积温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燕卿 张玉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1,共3页
论述了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低的地温易造成作物出苗困难;(2)草虫病害较重;(3)农机农艺配套性差;(4)播种、施肥质量不高。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防风固土、减少土壤蒸... 论述了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低的地温易造成作物出苗困难;(2)草虫病害较重;(3)农机农艺配套性差;(4)播种、施肥质量不高。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防风固土、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pH值和有效地改良盐碱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现有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其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旱区
下载PDF
我国旱地农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燕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针对旱地农业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国内已有旱地农业技术和国外旱农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现代旱地农业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 。
关键词 旱地农业 发展趋势 技术选择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结构调整
下载PDF
小麦锌素营养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燕卿 《土壤肥料》 CSCD 1991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试材是在温室中进行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分蘗期地上部和根中锌浓度最高,施锌为35.6ppm、59.9ppm,对照为23.2ppm、31.4ppm。随着小麦生长,锌浓度下降,到成熟期,锌浓度又增高;小麦全生育期锌吸收量有两个高峰,拔节期和... 本文试材是在温室中进行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分蘗期地上部和根中锌浓度最高,施锌为35.6ppm、59.9ppm,对照为23.2ppm、31.4ppm。随着小麦生长,锌浓度下降,到成熟期,锌浓度又增高;小麦全生育期锌吸收量有两个高峰,拔节期和成熟期,拔节期占总吸收量的24.2~26.6%,成熟期占45.5~52.3%,锌吸收强度也有两个高峰。施锌肥能提高小麦锌浓度、地上部锌吸收量和锌吸收强度;成熟小麦种子锌浓度最高,施锌为42.25ppm、对照为22.95ppm。锌主要集中在种子中,种子锌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57~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营养
下载PDF
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管理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燕卿 《农业科技管理》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文章根据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农业科技项目特点,提出了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原则,并对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管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专家组负责制 团队建设 项目管理 农业科技项目 特点 中国
下载PDF
农业科研计划实施管理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燕卿 《农业科技管理》 1997年第7期18-20,共3页
文中阐述了农业科研计划实施管理的原则,分析了实施管理系统,并对国家攻关计划实施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 科研计划 管理
下载PDF
近50年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勤 严昌荣 +2 位作者 张燕卿 杨建莹 郑盛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80,共6页
利用黄河流域5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象数据,探讨近50a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上游地区增多、中游地区减少的特点。春季上游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 利用黄河流域5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象数据,探讨近50a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上游地区增多、中游地区减少的特点。春季上游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季中游显著减少,冬季全流域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下游增幅最大。年内降水量显著增加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3月和12月;(2)黄河流域气温变化呈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对平均气温升高的贡献率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全流域均表现为冬季增幅最大,夏季和秋季则为流域上游增幅最大。月平均气温显著增加的站点比例最高,月最高气温显著增加的站点比例最小,且均集中在2月。(3)全流域冬季出现暖湿化趋势,春季上游出现暖湿化趋势,而秋季中游出现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变化趋势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哲 孙占祥 +4 位作者 张燕卿 郑家明 杨宁 冯良山 李开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52,共9页
为了探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3 000 kg·hm^(-2),6 000 kg·hm^(-2),9 0... 为了探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3 000 kg·hm^(-2),6 000 kg·hm^(-2),9 000 kg·hm^(-2))与两个施氮肥水平(210 kg·hm^(-2),420 kg·hm^(-2)),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的群体生物产量(P<0.05)和经济产量(P<0.05),2013年(平水年)和2014年(枯水年)的产量均为C3N1处理最高,分别为14 719.95 kg·hm^(-2)和12 397.95 kg·hm^(-2),大小顺序为C3N1>C3N2>C2N1>C2N2>C1N2>C1N1>C0N2>C0N1;秸秆还田可以充分利用作物生育期降水,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 a的研究结果显示,C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方面,2013年与2014年分别比最低的C0N1处理高26.83%、43.15%和44.64%、70.55%,两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顺序与生物产量相同。综合分析认为,秸秆量9 000 kg·hm^(-2)、氮肥量210 kg·hm^(-2)是提高该区域类型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农业区域治理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10
作者 张燕卿 《农业科技管理》 1997年第3期41-43,共3页
文中阐述了农业区域治理的特点,分析了农业区域治理研究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并对项目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 区域治理 项目管理
下载PDF
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庆锁 孙东宝 +4 位作者 郝卫平 顾颖 李玉中 梅旭荣 张燕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2008年11月至12月,采集了密云水库流域305个井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其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10 mg L-1≤NO3--N<20 mg 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 mg L-1)分别为6.81 mg L-1、13.77... 2008年11月至12月,采集了密云水库流域305个井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其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10 mg L-1≤NO3--N<20 mg 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 mg L-1)分别为6.81 mg L-1、13.77%和2.30%。其中村庄和菜地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35个村庄井和13个菜地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9.52 mg L-1和9.55 mg L-1,已接近WHO饮用水硝态氮含量10 mg L-1的限定标准,超标率分别为20%和15.38%,严重超标率分别为8.57%和7.69%。219个粮田井水的硝态氮水平位居中间,其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6.59mg L-1、14.61%和1.37%。10个林地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是最低的,其平均值为2.66 mg L-1,无超标现象。潮河流域农田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比白河流域严重。潮河流域农田(124个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8.42 mg L-1、21.77%和3.23%,而白河流域(122个井)则分别为5.03mg L-1、6.56%和0,即无严重超标现象。密云水库流域农田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呈现出上游低而下游高的趋势。玉米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在接近河道的地方有所降低,与地下水水位呈负相关,与化肥氮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当地下水位小于7m时或当一年的化肥氮的施用量超过200 kg hm-2,存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地下水 密云水库流域
下载PDF
秋覆膜对辽西春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哲 张旭 +3 位作者 冯良山 张燕卿 刘恩科 孙占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0-158,共9页
为了探明旱地秋覆膜对春玉米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设置了秋覆膜(秋季收获后开始覆膜,AM)、春覆膜(传统生育期覆膜,SM)和不覆膜(NM)3个处理,利用田间观测结合15N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秋... 为了探明旱地秋覆膜对春玉米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设置了秋覆膜(秋季收获后开始覆膜,AM)、春覆膜(传统生育期覆膜,SM)和不覆膜(NM)3个处理,利用田间观测结合15N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秋覆膜栽培春玉米的水分与氮肥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2个较干旱的年份,AM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2a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SM提高了19%和11%,较NM提高了14%和75%,但玉米生物产量与SM无显著差异(P>0.05);AM在休闲期减少了水分消耗,在播种期土体蓄水量较SM和NM平均多35 mm,并在玉米生育期耗水量较SM和NM多,主要体现在玉米的抽雄期和灌浆期作物耗水量的显著增加(P<0.05);在2014年,3个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2015年,AM与SM的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NM(P<0.05),较NM平均提高了60%和65%;AM减少了氮肥损失,同时也较SM减少了土壤中氮肥的残留,显著提高了当季和翌年氮肥利用效率(P<0.05),2a累计氮肥利用效率达到了50.5%,高于SM和NM,但AM在当季0~100 cm土层中残留的肥料氮显著高于NM(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较干旱的年型下,旱地秋覆膜是辽宁西部半干旱区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如进行氮肥优化施用,可进一步提升该技术在区域农业发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干旱 秋覆膜 春玉米 耗水量
下载PDF
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勤 严昌荣 +3 位作者 梅旭荣 张燕卿 杨建莹 梁瑜珊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Monteith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Monteith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4-9月)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地区的质心整体经历从西到东两次波动,最后定位在中东部,质心迁移路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较发散变为较集中,然后到较发散;从各月年际变化上看,4月质心迁移平面距离最长,其次为7、9、6、8月,5月最短;迁移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各月质心最后到达位置各不相同,但是都处于内蒙古地区。近10a(2000-2009年)来,4-9月参考作物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区域的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4、6、9月的波动较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5、7、8月面积变化曲线呈稳定增加趋势(P<0.05)。8月蒸散量对平均温度正向敏感的站点最多,敏感性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次是日照时数,蒸散量对相对湿度敏感的站点最少。研究结果对农业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敏感站点 西北旱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干燥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史建国 张燕卿 +1 位作者 何文清 刘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247,共6页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 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干燥度中的潜在蒸散项,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干燥度的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 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干燥度中的潜在蒸散项,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干燥度的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干燥度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干燥度总的特点是北大南小,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减趋势;从时间尺度上看,自1957年以来,干燥度总体上呈波动增大趋势,干燥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全年以7~9月份干燥度最小,11月~翌年3月最大,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燥度 Penman-Monteith法 时空格局 克里格法
下载PDF
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哲 孙占祥 +4 位作者 张燕卿 郑家明 郝卫平 冯晨 司鹏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65,共12页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 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 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研究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S处理极显著增加了0-50cm土层的地积温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春玉米的耗水量,2014年和2015年春玉米播前1m土层分别较CK多贮水83.92mm和92.68mm。但2014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AM+S处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S处理;而在2015年,AM+S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产量,春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3560kg·hm-2、58.52kg·hm-2·mm-1,较CK和S处理分别同时提高97.96%和62.83%,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47.09kg·hm-2·mm-1,较CK和S处理处理分别提高90.34%和65.58%。本研究表明,在雨养农田较干旱的年份,采用秸秆一次性还田结合秋季覆膜技术,是解决半干旱区秸秆过剩,提高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翌年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秋季覆膜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生物量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节水灌溉技术优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治芬 严昌荣 +2 位作者 张建华 张燕卿 刘爽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7-1003,共7页
综合考虑了生产、生态、经济、气象、社会和土壤等因素,建立了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指标体系,利用蚁群算法实现指标的筛选,并以支持向量机为分类器,建立了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模型。以山西省的43个县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 综合考虑了生产、生态、经济、气象、社会和土壤等因素,建立了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指标体系,利用蚁群算法实现指标的筛选,并以支持向量机为分类器,建立了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模型。以山西省的43个县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指标筛选方面,蚁群算法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指标数量,从初始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指标体系30个指标中,小麦优选出12个指标,玉米优选出16个指标,大豆和棉花优选出17个指标;在节水灌溉技术优选方面,本文模型针对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4种作物分别优选出了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为决策人提供科学依据,对节水灌溉项目规划设计中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节水灌溉技术 优选模型 蚁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调整治沙方略 抑制沙尘暴危害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印军 张燕卿 +1 位作者 徐斌 侯向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年第4期7-9,共3页
20 0 2年 3月 19~ 2 1日在我国北方所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强沙尘暴再次引起人们对沙尘暴防治问题的关注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 ,人类和土地沙漠化的斗争为什么在最近几十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其原因是治沙方略... 20 0 2年 3月 19~ 2 1日在我国北方所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强沙尘暴再次引起人们对沙尘暴防治问题的关注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 ,人类和土地沙漠化的斗争为什么在最近几十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其原因是治沙方略出现了偏差。为有效抑制沙尘暴 ,文章提出了调整治沙方略的 6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 治沙方略 沙尘暴 危害 防尘治沙 土地沙化 旱区农业
下载PDF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研究开发进展及对策 被引量:18
18
作者 信乃诠 侯向阳 张燕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8-60,共3页
经过“六五”期间系统调研和“七五”以来的科技攻关,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旱农模式和农林牧综合发展技术体系,在旱地集雨节灌技术、旱作覆盖技术、水肥耦合模式理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1世纪北方... 经过“六五”期间系统调研和“七五”以来的科技攻关,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旱农模式和农林牧综合发展技术体系,在旱地集雨节灌技术、旱作覆盖技术、水肥耦合模式理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1世纪北方旱地农业将有更大发展,并提出加速北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旱地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研究 农业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密云水库水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庆锁 梅旭荣 +2 位作者 张燕卿 孙东宝 于一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汛期。1980-2002年,密云水库的总氮浓度偏高,总磷浓度较低。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具有随年代而增加的趋势。溶解氧和透明度比较高,细菌、大肠杆菌、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的水质属于中营养状况,90年代以后总氮水平、TSICOD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富营养化标准。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密云水库
下载PDF
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哲 孙占祥 +3 位作者 张燕卿 郑家明 郝卫平 司鹏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7,共7页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旱作农田 覆膜处理 产量 生育期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