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对权威之下的自我抗争--简析卡夫卡小说《判决》
1
作者 张牧雪 《新疆艺术(汉文)》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之一的弗兰茨·卡夫卡,以其看似清晰、平静却不乏一种惊心动魄又妙不可言的弦外之音的叙述,一度被视作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短小精悍的《判决》,是卡夫卡写作事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正是此作将卡夫...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之一的弗兰茨·卡夫卡,以其看似清晰、平静却不乏一种惊心动魄又妙不可言的弦外之音的叙述,一度被视作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短小精悍的《判决》,是卡夫卡写作事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正是此作将卡夫卡的创作提升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是其一系列现今已占据现代文学核心地带作品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 卡夫卡 小说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抗争 权威 20世纪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因形象而生动,因真实而深刻——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对19世纪俄国“人间地狱”的批判与揭露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牧雪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4,共5页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时代。萨哈林己成为俄国最大的流放苦役地,囚禁成千上万的在押苦役犯、流放犯和强制移民等。为了考察流放地的情况和了解各种犯人的命运;为了走出“四堵墙”,深入接触社会,摆脱思想危机:...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时代。萨哈林己成为俄国最大的流放苦役地,囚禁成千上万的在押苦役犯、流放犯和强制移民等。为了考察流放地的情况和了解各种犯人的命运;为了走出“四堵墙”,深入接触社会,摆脱思想危机:为了从生活中寻找“该怎么办”这一极重要问题的答案,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远赴萨哈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80年代 萨哈林 契诃夫 俄国 旅行记 形象 批判 地狱
原文传递
2020年的畅想
3
作者 张牧雪 《小学生时空(汉)》 2002年第7期8-9,共2页
“你在想什么?”我手中的书被人抽掉了,扭头一看,是爸爸。“我在看《裴奇的奇遇》。”我低下头说.“作业早做完了,功课也预习过了……”“再预习预习。”爸爸打断了我的话。书被爸爸拿走了,可我怎么也定不下心来,书中的情景太吸引人了... “你在想什么?”我手中的书被人抽掉了,扭头一看,是爸爸。“我在看《裴奇的奇遇》。”我低下头说.“作业早做完了,功课也预习过了……”“再预习预习。”爸爸打断了我的话。书被爸爸拿走了,可我怎么也定不下心来,书中的情景太吸引人了。此时,我凝神地坐在那里,仿佛走进了欣欣向荣的20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高速公路 预习 欣欣向荣 机器人 火车 立体电视 学生学习 情景 奇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