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与挑战探索
1
作者 张玉果 《中国市场》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加速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变革趋势,从而实现智能网联汽... 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加速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变革趋势,从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绿色、和谐、环保、共享、互联、高效、智能与安全的发展目标。文章将阐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政策和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汽车产业 市场发展
下载PDF
TGF-β/Smad通路在羊栖菜多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卫红 杨晨 +1 位作者 张贵平 张玉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羊栖菜多糖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羊栖菜多糖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羊栖菜多糖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羊栖菜多糖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TGF-β1、p-Smad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存活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TGF-β1、p-Smad2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羊栖菜多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羊栖菜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羊栖菜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迁移 羊栖菜多糖
下载PDF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玉果 刘锋 +3 位作者 李克安 李冬梅 吴燕昇 童沈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703-1705,共3页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张玉果,刘锋,李克安,李冬梅,吴燕昇,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ACBK·SG,预富集与分离,分光光度法,Pd(Ⅱ),...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张玉果,刘锋,李克安,李冬梅,吴燕昇,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ACBK·SG,预富集与分离,分光光度法,Pd(Ⅱ),Pt(Ⅳ)本文在制得键合型改性硅胶的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分离 光度法 硅胶 铬蓝K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2 位作者 李文聪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对比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生化学应答和肝脏硬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PBC患者6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以肝脏... 目的对比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生化学应答和肝脏硬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PBC患者6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以肝脏硬度值表示肝纤维化程度,对比分析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PBC患者4、12、24和48周的肝生化学应答和治疗24、48周后肝脏硬度值变化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与单用UDCA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ST水平在治疗后4周[(38.4±15.4) U/L vs (61.6±28.8) U/L,t=2.684,P=0.012]、12周[(36.4±12.6) U/L vs (58.1±24.8) U/L,t=2.953,P=0.006)]、24周[(37.0±8.5) U/L vs (52.9±17.2) U/L,t=3.134,P=0.004]、48周[(34.9±7.9) U/L vs (48.6±12.7) U/L,t=3.242,P=0.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ALP水平在治疗24周[(91.6±15.1) U/L vs (137.3±55.6) U/L,t=2.970,P=0.006]、48周[(71.3±14.7) U/L vs (128.7±45.5) U/L,t=4.503,P <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肝脏硬度值治疗后24周[(12.9±6.8) kPa vs (13.9±7.6) kPa,t=4.814,P <0.001;(13.4±7.0) k Pa vs (15.8±9.7) k Pa,t=3.031,P=0.010)]、48周[(12.6±6.4) kPa vs (13.9±7.6) kPa,t=3.928,P=0.010;(12.0±5.7) k Pa vs (15.8±9.7) k Pa,t=3.044,P=0.010)]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肝脏硬度值在治疗24周、48周无显著差异(P值均> 0.05)。结论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BC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生化学应答反应,优于单用UDCA治疗,两组治疗24周、48周肝脏硬度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有利于病情稳定。FibroTouch在PBC患者定期随访监测时对判断肝纤维化有无进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甘草酸二铵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3 位作者 李文聪 张庆山 杜慧娟 南月敏 《肝脏》 201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退黄药物方案;激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生化学...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退黄药物方案;激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生化学应答情况、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激素治疗组生化学应答较早,ALT、AST、TBil、DBil、ALP水平在治疗2周时分别为(93.2±65.6)U/L;(61.7±30.7)U/L;(168.3±98.9)μmol/L;(124.7±81.4)μmol/L;(117.2±40.1)U/L、4周时分别为(52.6±32.0)U/L;(77.4±144.1)U/L;(88.9±59.7)μmol/L;(64.7±48.4)μmol/L;(116.6±63.1)U/L均较治疗前(172.9±104.8)U/L;(264.7±169.7)U/L;(259.1±108.8)μmol/L;(182.2±82.4)μmol/L;(153.8±69.9)U/L显著降低(P均<0.05);对照组治疗2周仅ALT、AST降低明显(P<0.05),而TBil、DBil于治疗4周后方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GGT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时激素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比66.7%,χ~2=11.919,P=0.001;87.5%比57.1%,χ~2=6.081,P=0.014)。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胆汁淤积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玉果 王泰龄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下载PDF
肝脏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果 南月敏 王泰龄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158-2161,共4页
肝脏在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参与肝脏再生的细胞种类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包括以肝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和通过启动干细胞再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 肝脏在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参与肝脏再生的细胞种类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包括以肝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和通过启动干细胞再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多种基因、细胞因子及肝脏微环境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肝脏再生的动态调控过程。现就肝部分切除术后不同种类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细胞 肝卵圆细胞 调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果 南月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肝穿刺病理检查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肝穿刺活检术 病理诊断 肝脏疾病 病变程度 指导治疗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果 赵彩彦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HRS 肝肾综合征 动脉 全身 发病机制 肾衰竭 循环血容量 增加 下降 降低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3 位作者 李建梅 任伟光 李亚 南月敏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72h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的表达和肝再生速度的影响。方法将 24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6只。PH组...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72h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的表达和肝再生速度的影响。方法将 24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6只。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pHGF组大鼠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约占肝脏总重量的70%),对照组仅作假手术处理。扶正化瘀组和pHGF组于实验前3d至实验结束,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药液灌胃1ml/100g和腹腔注射pHGF1ml/100g,1次/d。术后72h处死大鼠,计算4组肝再生速度、有丝分裂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pHGF组大鼠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D1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PH组比较,PH+扶正化瘀组和PH+pHGF组大鼠肝再生速度、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D1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PH+扶正化瘀组和PH+p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可上调正常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72h时肝细胞cyclinD1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 肝再生 肝大部切除 CYCLIND1
下载PDF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结构的重建
11
作者 张玉果 南月敏 王泰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大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结构的重建过程,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部分肝切除组。采用Higgins和Ander...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大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结构的重建过程,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部分肝切除组。采用Higgins和Anderson方法行大鼠70%肝切除,术中即刻称取切除肝叶的湿重。分别于术后12h、24h、72h、120h、1周、2周处死大鼠,留取全部肝组织称湿重,统一留取肝右叶肝组织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再生肝肝小叶大小变化。结果: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12h可观察到肝小叶面积开始增大,120h达高峰,从l周开始可见汇管区门静脉终末支的增大并与邻近中央静脉相联系,肝小叶结构逐步重建,2周时肝小叶面积接近正常,小叶数目增加。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未见上述动态变化。结论: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通过早期肝小叶面积增大,后期肝小叶数目增多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切除术 肝小叶 重建
下载PDF
ACBK·SG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12
作者 张玉果 刘锋 李克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60-64,共5页
报道了ACBK·SG的合成,研究了ACBK·SG的性质及用其富集、分离痕量金属离子的行为,
关键词 ACBKSG 富集 分离 硅胶 键合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2 位作者 任伟光 李亚 南月敏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28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PH模型(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7只.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28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PH模型(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7只.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药液灌胃1 ml/l00 g和pHGF腹腔注射1 ml/100 g,每日1次.术后24 h心脏采血后处死大鼠,计算各组肝再生速度,血清标本检测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cyclinD1的表达.结果 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大鼠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 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均P<0.01);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肝再生速度明显高于PH组[(22±4)%、(20±2)%比(13±1)%,P<0.01].与对照组比较,PH组、PH +pHGF组和PH+扶正化瘀组有丝分裂指数、肝组织cyclinD1 mRNA和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均明显升高[有丝分裂指数:(25.90±0.95),(29.70±0.50),(30.30±0.96)%比(0.95±0.19)%;肝组织cyclin D1 mRNA:2.18±0.37,2.73±0.29,2.93±0.18比1.03±0.09;肝细胞核cyclin D1阳性率:(27.20±0.36)%,(28.30±0.16)%,(29.30±0.21)%比(0.95±0.19)%](P<0.01或P<0.05),而PH+扶正化瘀组和PH +pHG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增强cyclinD1表达而促进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的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大部切除 扶正化瘀
下载PDF
间二甲氨基苯甲酸键合硅胶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
14
作者 张玉果 戚秀菊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DMAB 富集 分光光度法 痕量元素 硅胶
下载PDF
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益气活血方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牛学敏 王宝玉 +7 位作者 王洋 赵文 付娜 赵素贤 杜静华 王荣琦 张玉果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阐明益气活血方调节PTEN阻止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其中肝纤维化组以CCl_4诱导建立...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阐明益气活血方调节PTEN阻止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其中肝纤维化组以CCl_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益气活血方组在CCl_4造模同时自拟以黄芪、丹参、云苓等中药为主的益气活血方进行干预实验;对照组以橄榄油腹腔注射。HE染色、Masson染色及胶原(Col1A1和Col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肝纤维化及胶原沉积程度;q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TEN及其下游基因AKT、mTOR及p70S6K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沉积、纤维间隔形成,伴随促肝纤维化基因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TEN表达下调,而PTEN下游信号因子AKT、mTOR、p70S6K 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肝纤维化显著改善,PTEN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值均<0.05),AKT、mTOR及p70S6K的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PTEN及其下游信号因子的表达,阻止及逆转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PTEN 益气活血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Gilbert综合征——介绍一种常见的高胆红素血症
17
作者 张玉果 《肝博士》 2014年第4期23-24,共2页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由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Gilbert综合征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性遗传两种方式,发病率大约为5%左右,男性多见...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由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Gilbert综合征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性遗传两种方式,发病率大约为5%左右,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1.5:1到7:1。以青年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高胆红素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比例 临床表现 显性遗传 遗传性 间歇性
下载PDF
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丽 姚树坤 +2 位作者 马英 王容琦 张玉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70-273,共4页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GFβRⅡ、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及癌旁组织显著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Smad4比值显著升高。提示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使TGFβ1介导的抗增殖信号不能正常下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组织 TGFΒ受体 SMADS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及uPA/PAI-1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南月敏 米红梅 +4 位作者 王荣琦 孔令波 张玉果 任伟光 李会 《肝脏》 2012年第11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扶正化瘀方对小鼠肝组织uPA/PAI-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 目的探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扶正化瘀方对小鼠肝组织uPA/PAI-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扶正化瘀方进行干预实验,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脂肪变、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法。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呈现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伴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点/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窦周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肝组织PAI-1、uPA、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应用扶正化瘀方组小鼠肝脂肪变、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AI-1、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uPA表达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上述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为,PAI-1:0.25±0.02、1.43±0.10、0.84±0.16和0.30±0.08、1.40±0.16、0.90±0.17;uPA:0.42±0.02、1.03±0.13、1.22±0.06和0.34±0.08、1.15±0.07、1.44±0.07;TGF-β1:0.54±0.06、1.17±0.06、1.02±0.07和0.37±0.07、1.43±0.13、0.99±0.13(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可通过上调uPA、下调PAI-1及TGF-β1表达,阻止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及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令波 南月敏 +5 位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王荣琦 付娜 邸海灵 苏珊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HCV感染及IFN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7家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采用IFN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方案... 目的探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HCV感染及IFN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7家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采用IFN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Taq Man探针法检测PD-1基因多态性,分析患者及对照组PD-1.1及PD-1.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并分析PD-1.1及PD-1.3位点SNP与抗HCV疗效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HC患者组PD-1.1位点T等位基因、TT基因型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1%vs 43.21%,χ~2=4.059,P=0.044;28.51%vs 14.81%,χ~2=6.469,P=0.039);PD-1.1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在是否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1.3位点在CHC患者及对照组均为CC型。结论 PD-1.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HCV慢性感染有关,TT基因型携带者HCV慢性感染风险可能较高。PD-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抗HCV治疗病毒学应答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