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不同亚型临床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敏 荚婉茹 +5 位作者 王嘉琪 张琦一 王荣花 焦富勇 沈杰 蔺婧 《西部医学》 2021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OI)患儿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63例疑似OI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OI)患儿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63例疑似O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型分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直立性高血压(OHT)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合并直立性高血压(POTS合并OHT)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POTS合并VVS)组、直立性低血压(OH)组和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阴性)组。比较分析各亚型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亚型OI患者在发病年龄、晕厥先兆出现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HUTT试验中阳性体征出现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HUTT试验中心率、血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以心率增加为主,但血压变化不大;VVS组以血压下降为主;OHT组以血压尤其舒张压增加为主;POTS合并OHT组心率、血压均上升且幅度较大。此外,阴性患儿占比14.9%,在HUTT试验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不耐受儿童青少年以VVS、POTS类型居多,两型中又以女孩居多。不同亚型在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疑似POTS、OHT和POTS合并OHT儿童青少年可先行直立倾斜试验,若耐受可适当增加观察时间来区分单一型和合并型。部分筛检阴性的儿童青少年不排除VVS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直立倾斜试验 临床特征 血流动力学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琦一 武敏 +4 位作者 王嘉琪 荚婉茹 沈杰 张晓燕 蔺婧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评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睡眠质量和唾液皮质醇水平,分析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睡眠质量、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儿科确诊为POTS的患儿40例作为病例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20例... 目的评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睡眠质量和唾液皮质醇水平,分析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睡眠质量、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儿科确诊为POTS的患儿40例作为病例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6个时点(晨起清醒时、醒后30min、12:00、16:00、20:00以及晚间上床休息时)的唾液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POTS症状评分表分别进行睡眠质量、POTS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对照组平卧位收缩压(t=2.194)、直立位收缩压(t=2.351)、直立位舒张压(t=2.227)、平卧位稳定心率(t=2.117)高于POTS组;直立位最大心率(t=-3.88)、卧立位心率差值(t=-7.86)低于PO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唾液皮质醇浓度在晨起清醒时、醒后30 min、12:00、16:00及2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差[(7.2±3.0)vs.(1.35±1.39),t=-10.370,P<0.001],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PSQI评分与苏醒后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呈正性相关(r=0.62、0.60,P<0.001);POTS症状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01)。结论唾液皮质醇浓度与POTS患儿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PSQI评分呈正相关。POTS患儿的唾液皮质醇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唾液皮质醇 睡眠质量指数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体重指数在鉴别儿童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荚婉茹 武敏 +5 位作者 王嘉琪 顾英 张琦一 沈杰 焦富勇 蔺婧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6-510,515,共6页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和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上述两种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门诊纳入以"不明原因晕厥"就诊的患儿260例,...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和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上述两种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门诊纳入以"不明原因晕厥"就诊的患儿260例,依据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对患儿分组(POTS组110例,VVS组150例),并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2例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统一的身高及体重测量。计算BMI,对比分析各组间BMI分布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用BMI鉴别POTS和VVS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POTS组和VVS组BMI均值分别为(20.51±2.91)kg/m^2、(18.17±3.12)kg/m^2和(19.91±3.69)kg/m^2,其中POTS组患儿BMI较对照组和VVS组均显著降低(P<0.001),但VVS组患儿BMI分布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三种VVS亚型间BMI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3.229,P=0.042)。利用ROC曲线分析BMI鉴别POTS患儿和VVS患儿的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95%CI:0.577~0.711,P<0.001),当BMI>19.30 kg/m^2时,其预测某晕厥患儿是VV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0%和71.8%。结论 POTS患儿较VVS患儿BMI明显降低,BMI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作为临床初步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 体重指数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