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清代历史水灾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琨佳 刘璐 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研究历史灾害,有助于了解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提供基础资料。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历史水灾资料,建立了清代(1644-1911年)水灾数据库,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等级(轻中重灾)统计分析清代水灾的格... 研究历史灾害,有助于了解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提供基础资料。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历史水灾资料,建立了清代(1644-1911年)水灾数据库,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等级(轻中重灾)统计分析清代水灾的格局特征,总结了其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清代共发生水灾19009县次,平均每年发生约71县次,年际波动大;清代后期的水灾总县次多于前期总县次,水灾发生呈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及其它富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清代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北京2012、2013年汛期暴雨响应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璐 张琨佳 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于气象数据和报刊信息,构建了2012、2013年北京汛期逐日降水及响应行为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降水呈极端性,响应行为多(包括15类),可划分出灾害管理的4个阶段,响应次数最多、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灾后恢复和灾中应急阶段,并没有... 基于气象数据和报刊信息,构建了2012、2013年北京汛期逐日降水及响应行为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降水呈极端性,响应行为多(包括15类),可划分出灾害管理的4个阶段,响应次数最多、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灾后恢复和灾中应急阶段,并没有形成灾前预防的模式,响应峰值期与暴雨致灾-内涝成灾期一致,但在时序上呈现"滞后"到"超前"的变化;2013年多小型降水,响应行为少(仅4类),在汛期内出现次数均衡,与降水量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序列 响应行为 行为频次 暴雨 北京
下载PDF
明清时期我国水、旱灾害时空演变特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琨佳 杨帅 苏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385-391,共7页
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可以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论文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水旱灾害记录,重建了明清时期的水灾和旱灾县次序列,并分别绘制了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地图。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可以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论文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水旱灾害记录,重建了明清时期的水灾和旱灾县次序列,并分别绘制了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地图。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1368—1911年)共发生水灾28266县次、旱灾21992县次,水灾较旱灾频发,但旱灾较水灾易出现高发;在时间上水灾的高值时段较集中,旱灾高值时段较分散、变化趋势波动性大;水旱灾害的高发时段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具体是1660s—1680s,1830s、1850s、1870s;在空间上,河北、山东、河南、浙江等省份受水旱灾害影响较大;水旱灾害受灾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黄淮中下游地区;水灾的高发区呈南北方向块状分布,旱灾高发区则有一南一北两条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 明清时期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公元1500—2000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强火山喷发对中国中东部旱涝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琨佳 陈思颖 苏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强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可导致中国降水出现年际或年代际变化,甚至极端的旱涝现象。探究位于中国邻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与中国旱涝分布格局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中国旱涝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机制,为预测... 强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可导致中国降水出现年际或年代际变化,甚至极端的旱涝现象。探究位于中国邻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与中国旱涝分布格局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中国旱涝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机制,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可能导致的降水异常提供借鉴。本文基于1500—2000年期间世界强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运用时序叠加分析的方法辨识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后中国旱涝在年际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对中国的旱涝格局有一定的影响:强火山喷发后第0年至第2年,中国中东部各站点的整体变化为偏涝;在第3年,整体出现了偏旱的转变,且变化幅度相比其他年份较大;就地区而言,喷发后华北、华南地区分别出现了由旱转涝、由涝转旱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大概持续了2~3年,随后2个区域均恢复了喷发前的旱涝趋势;印度尼西亚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后0~3年,中国以涝情为主,但发生涝情的区域逐年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火山喷发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旱涝 空间格局 降水
下载PDF
解读教材地图背后的真意——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为例
5
作者 曹艺菲 张琨佳 苏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X期16-17,共2页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和文字一样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学习有着文字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中学高考考纲对地图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而教师对于地图的正确解读和分析在教师...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和文字一样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学习有着文字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中学高考考纲对地图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而教师对于地图的正确解读和分析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鉴于教材地图在一定程度上是科研成果的简化呈现,在直观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地图产生疑惑,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为例,简单论述正确解读地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材选用 教师自身素质 人教版 第二语言 图形语言 地理信息 科研成果 备课过程 教学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