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佗夹脊穴研究及应用概况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琳瑛 赵贵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95-697,共3页
关键词 夹脊 穴位 定位 选穴 临床应用 运动系疾病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连续监测脑创伤大鼠脑血流及针刺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琳瑛 黄慧玲 +1 位作者 只达石 王立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连续监测脑创伤大鼠的局部脑血流以及针刺疗法对其影响。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受伤组和针刺组。在大鼠左侧顶部制作脑创伤模型,用激光多普勒探头置于右侧硬膜连续监测脑血流1h。针刺组针刺“人中”及两侧“内关”...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连续监测脑创伤大鼠的局部脑血流以及针刺疗法对其影响。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受伤组和针刺组。在大鼠左侧顶部制作脑创伤模型,用激光多普勒探头置于右侧硬膜连续监测脑血流1h。针刺组针刺“人中”及两侧“内关”各 1min,再连续观察1h;在1~7d内每天针刺1次,并于第 3,5,7d再用激光多普勒连续观察1h以上。结果:(1)第1d:受伤组在受伤后1min脑血流提高49%,2 min仍高出18%;而后逐步下降,30 min后才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在针刺人中后可使脑血流提高25%,而两侧内关并不能增加脑血流;针刺后可保持脑血流在正常组范围,40 min后明显升高(P<0.01)。(2)各组以第3 d脑血流为最高;针刺组从第 3 d后明显高于正常组,第5d后明显高于受伤组。结论:脑外伤后及早进行针刺治疗,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后的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脑损伤 脑血管循环 针刺疗法 治疗机制 大鼠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琳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68-7769,共2页
目的:探讨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万方数据库1977-01/2004-08期间有关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 目的:探讨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万方数据库1977-01/2004-08期间有关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的文章,中文检索词“脑卒中/康复,综合疗法,电刺激,运动疗法”,英文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electricalstimulatian,movement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题目中含“个案、经验”等非随机的研究原著,排除综述类文献,共收集到120篇有关脑卒中康复医学的RCT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15篇。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其中新疗法有:运动再学习法,反复抗阻力练习,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仪器的使用有: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及脑卒中康复领域国产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综合疗法有: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的结合,物理疗法和心理康复疗法的结合以及物理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等。资料综合: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有了很多新的研究与进展,包括较新的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运动再学习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中风的针灸治疗概况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琳瑛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6期61-62,F003,共3页
介绍国内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方法 :分别从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有一定的疗效 ,且具有副作用少 ,安全性高 。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针刺列缺穴治疗头痛100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琳瑛 王竹行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8年第1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血管性头痛 头痛 针刺疗法 列缺穴
下载PDF
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轶钊 黄力平 +5 位作者 张琳瑛 张玥 徐伟 范金涛 王宏图 周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n=20,年龄41.5±16.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水疗组,每周进行3...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n=20,年龄41.5±16.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水疗组,每周进行3—4次水中运动训练,其他时间做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治疗总时间相同,观察4周,水疗共14次。于训练前后评价患侧膝和踝屈伸肌的最大等长收缩(MIVC)肌力、下肢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变,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4周训练,水疗组患者踝跖屈时腓肠肌等长收缩力矩显著提高(3.6±0.3 vs 0.6±0.2,P<0.05),患者步行能力(3.5±1.5 vs 2.7±1.2)、下肢运动功能(29.7±3.5 vs 27.8±2.6)及平衡功能评分(11.5±3.3 vs 9.3±2.9)显著提高(P<0.05);在训练前后患者股直肌与腓肠肌痉挛并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短期水中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患侧踝跖屈肌力,且不强化痉挛,有利于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运动 脑卒中 肌肉力量 痉挛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18)F-FDG PET显像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德鹏 马云川 +2 位作者 苏玉盛 尚建文 张琳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比较老年性痴呆 ( AD)和血管性痴呆 ( VD) 18F-FDG PET显像特征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将受检者分为 3组 :其中 AD组 1 4例 ,VD组 6例 ,正常对照组 6例。静脉注射 18F-FDG1 85-3 70 MBq,4 0 min后采用 PET扫描仪行脑显像... 目的 比较老年性痴呆 ( AD)和血管性痴呆 ( VD) 18F-FDG PET显像特征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将受检者分为 3组 :其中 AD组 1 4例 ,VD组 6例 ,正常对照组 6例。静脉注射 18F-FDG1 85-3 70 MBq,4 0 min后采用 PET扫描仪行脑显像。结果 正常对照组双侧各脑叶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分布对称。VD组 6例 ,病灶呈非对称性分布于脑叶皮层 ,其中 4例病灶波及多叶及丘脑和基底节 ,并出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AD组的双侧顶叶、颞叶的代谢明显减少 ( P <0 .0 0 1 ,P <0 .0 5)。结论  AD和 VD的 PET显像各有其特点 ,PET能敏感地区分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交叉性小脑联络 ^18F-FDG PET显像
下载PDF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于洋 张琳瑛 张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318例,普通病房对照组17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康复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318例,普通病房对照组17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康复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入院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病房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早期康复 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胎膜早破孕妇胎膜不同区域及胎盘组织中孕酮膜受体组件1的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国梅 张琳瑛 +4 位作者 郝志伟 王梦琦 崔世红 管秀娟 张春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膜破裂(RS)区、远离破膜(DS)区胎膜组织及胎盘组织中孕酮膜受体组件1(PGRMC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例PROM孕妇作为病例组、20例无宫缩择期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GRMC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膜破裂(RS)区、远离破膜(DS)区胎膜组织及胎盘组织中孕酮膜受体组件1(PGRMC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例PROM孕妇作为病例组、20例无宫缩择期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GRMC1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孕妇胎膜RS区、DS区及胎盘组织中PGRMC1蛋白的表达。结果:PGRMC1主要在绒毛膜和蜕膜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ROM组胎膜RS区和胎盘组织中PGRMC1蛋白表达降低(P<0.05);PROM组胎膜RS区和胎盘组织中PGRMC1蛋白表达低于DS区(P<0.05)。结论:孕妇胎膜RS区和胎盘组织中PGRMC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PRO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受体膜组件1 胎膜早破 破膜区 远离破膜区 胎盘
下载PDF
结节病^(18)F-FDG PET显像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德鹏 马云川 +2 位作者 苏玉盛 尚建文 张琳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结节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征。方法  2 4例结节病患者 ,其中有临床症状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者 5例 ,无临床症状、结节病抗原 (Kveim)试验阳性者 19例。均有胸部CT检查结果。行1 8F FDGPET显像 ,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冠... 目的 探讨结节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征。方法  2 4例结节病患者 ,其中有临床症状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者 5例 ,无临床症状、结节病抗原 (Kveim)试验阳性者 19例。均有胸部CT检查结果。行1 8F FDGPET显像 ,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冠状、横断、矢状断面图像 ,采用目视法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形态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结果 目视法见 2 4例患者病灶均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 ,其中 1例有症状患者还伴有左侧腋窝1 8F FDG摄取增高灶。 5例有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2 .16± 0 .67)cm ,SUV为 2 .68± 0 .5 8;19例无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1.5 5± 0 .2 1)cm ,SUV为 1.46± 0 .2 4,前者结节大小明显大于后者 (t =3 .5 4,P <0 .0 1) ,SUV明显高于后者 (t =7 3 8,P <0 .0 1)。 2 4例中CT检查仅发现 1例肺门及纵隔病变而提示为结节病。结论 病灶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为结节病1 8F FDGPET显像特征。有临床症状者 ,结节病灶大小大于无临床症状者 ,1 8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部位的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尚建文 马云川 +5 位作者 李德鹏 苏玉盛 张琳瑛 彭程 张建国 孙振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的价值。方法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7~38岁之间,平均22岁。所有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无异常。头皮EEG检查阴性23例,头皮EEG检查不确定癫痫部位的29例。采用SIEM... 目的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的价值。方法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7~38岁之间,平均22岁。所有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无异常。头皮EEG检查阴性23例,头皮EEG检查不确定癫痫部位的29例。采用SIEMENS ECAT47 PET扫描仪行18F-FDG PET脑断层显像,在PET指导下经颅内电极定位后行癫痫灶切除。结果52例癫痫18F-FDG PET显像阳性患者中,发作期8例呈18F-FDG摄取增高,发作间期44例呈18F-FDG摄取减低。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所提示的18F-FDG摄取增高部位,颅内电极都可检测到癫痫波。18F-FDG摄取减低44例患者,能记录癫痫波者39例,有效率为88.6%。5例不能检测癫痫波,无效率为11.4%。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具有指导的价值,尤以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 氟代脱氧葡萄糖 癫痫 颅内电极 皮层脑电图
下载PDF
胶质瘤的^(18)F-FDG PET影像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德鹏 李坤成 +3 位作者 马云川 苏玉盛 张琳瑛 尚建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1-94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18FFDGPET影像特征,提高其对胶质瘤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与放射坏死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84例,包括星形细胞瘤为5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5例,WHOⅡ混合性胶质瘤8例,WHOⅡ室管膜瘤5例。采用Sieme...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18FFDGPET影像特征,提高其对胶质瘤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与放射坏死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84例,包括星形细胞瘤为5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5例,WHOⅡ混合性胶质瘤8例,WHOⅡ室管膜瘤5例。采用SiemensECAT47PET扫描仪行术前18FFDGPET脑显像。目视法观察胶质瘤肿瘤灶18FFDG分布,采用ROI,与对侧对应正常部位比较,判断病灶的代谢程度。结果56例星形细胞瘤中,WHOⅠ级6例18FFDG分布低于对侧相应部位的分布。Ⅱ级21例、Ⅲ级13例和Ⅵ级16例呈不同程度的18FFDG摄取增高。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WHOⅡ级11例呈18FFDG摄取减低。Ⅲ级4例呈18FFDG摄取明显增高。WHOⅡ级混合性胶质瘤8例和室管膜瘤5例,都呈18FFDG摄取增高。根据胶质瘤对18FFDG摄取程度,可将病灶分为代谢减低灶和增高灶两类。Ⅰ级星形细胞瘤和Ⅱ级少突胶质瘤为18FFDG摄取减低灶。星形细胞瘤Ⅱ、Ⅲ、Ⅳ级,Ⅱ级混合性胶质瘤,Ⅱ级室管膜瘤,Ⅲ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18FFDG摄取增高灶。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和不同级别的少突胶质瘤的T/C,T/WM有明显差异,两两比较,P值都<0.01。结论胶质瘤对18FFDG摄取程度与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恶性程度有关,18FFDGPET可用于胶质瘤分级。根据对18FFDG的摄取程度,胶质瘤可分为高代谢灶和低代谢灶两类,18FFDGPET可用于高代谢胶质瘤的诊断与术后复发与放射坏死的鉴别,不能用于低代谢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Nrf_2与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乐 程国梅 +4 位作者 崔世红 张威 陈娟 张琳瑛 张春双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_2)表达与足月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足月PROM患者60例,根据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成PROM合并HCA组(HCA组,21例)和未合并HCA组(对照组,3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_2)表达与足月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足月PROM患者60例,根据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成PROM合并HCA组(HCA组,21例)和未合并HCA组(对照组,3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Nrf_2在胎膜组织、母血和脐血中的表达。结果:(1)HCA组胎膜组织、母血和脐血中Nrf_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09、0.73±0.11和0.51±0.09,Nrf_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01±0.019、0.294±0.051和0.175±0.028;HCA组中Nrf_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rf_2在胎膜组织羊膜层、绒毛膜层和底蜕膜层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表达。Nrf_2定位于细胞核的表达在HCA组的每一层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Nrf_2在羊膜层、绒毛膜层和底蜕膜层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底蜕膜最低,羊膜层最高。结论:Nrf_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是PROM合并HCA的重要发病机制。Nrf_2含量变化可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用于诊断PROM合并HCA的孕妇和评估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下载PDF
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曼 马云川 +6 位作者 吉训明 高利 苏玉盛 彭程 魏翠柏 张琳瑛 尚建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特征和类型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代谢 脑血流
下载PDF
肺部病变^(18)F-FDG PET显像的适应证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云川 张琳瑛 +2 位作者 苏玉盛 李德鹏 尚建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鉴别诊断肺部病变良恶性的适应证。方法86例患者先行X线胸片和CT检查 ,然后行胸部或全身PET检查 ,依据病灶形态、代谢水平 [标准摄取值 (SUV) ]、有无肺外病灶等指标鉴别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6...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鉴别诊断肺部病变良恶性的适应证。方法86例患者先行X线胸片和CT检查 ,然后行胸部或全身PET检查 ,依据病灶形态、代谢水平 [标准摄取值 (SUV) ]、有无肺外病灶等指标鉴别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6例肺不张和 4例胸腔积液患者中 ,1 8F FDGPET显像发现有隐匿性肿瘤灶 7例 ,并区分出 3例良性病变 ,鉴别准确性为 10 0 %。 7例炎症和 7例结核 ,FDGPET正确识别 4例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的肿瘤灶 ,区分 7例良性病变 ,鉴别准确性分别为 85 7%和 71 4 %。 4 6例可疑肺癌但放射学征象不典型者 ,FDGPET正确鉴别 4 1例 ,准确性89 1%。 16例有典型肺癌放射学表现者FDGPET判断为恶性 15例 ,并鉴别出 1例良性病变。 5例FDGPET假阳性者为肺结核 2例、炎症 1例和结节病 2例 ;3例假阴性为腺癌 1例和小细胞肺癌 2例。结论 未见肿块影的肺不张或胸腔积液、正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的炎症或结核及可疑肺癌但放射学征象不典型肺结节者应行1 8F FDGPE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复发及再分期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云川 张琳瑛 +3 位作者 尚建文 李德鹏 苏玉盛 潘中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3-894,共2页
目的 利用PET判断恶性肿瘤复发并进行再分期。方法 应用18F FDGPET于 2 3例恶性肿瘤 ,以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 (SUV)评价 7例 (A组 )无肿瘤复发和 16例 (B组 )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肿瘤复发病人。结果  6例无肿瘤复发病人PET... 目的 利用PET判断恶性肿瘤复发并进行再分期。方法 应用18F FDGPET于 2 3例恶性肿瘤 ,以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 (SUV)评价 7例 (A组 )无肿瘤复发和 16例 (B组 )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肿瘤复发病人。结果  6例无肿瘤复发病人PET表现与正常人相似。 1例放射性肺炎病人于放疗部位可见轻中度放射性摄取增高 ,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浓聚灶。 16例肿瘤复发病人影像分为三型 :3例仅在原发肿瘤部位复发 ;8例于原发部位同时在其它部位可见肿瘤灶 ;5例原发部位未见异常但在其它部位出现放射性浓聚灶。 11个原发部位复发的肿瘤灶 ,平均SUV 4 38± 1 84,33个其它部位肿瘤灶 ,平均SUV 2 18± 0 96。 16例病人TNM分期 ,Ⅱ期 3例 ,Ⅲ期 4例 ,Ⅳ期 9例。结论 经一次18F FDGPET全身显像即可准确判定有无恶性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 恶性肿瘤 复发 再分期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云川 张琳瑛 +4 位作者 苏玉盛 李德鹏 尚建文 彭程 潘中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93-794,共2页
目的 探讨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诊断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FDGPET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 评价10 例正常人和18 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恶性肿... 目的 探讨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诊断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FDGPET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 评价10 例正常人和18 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结果 所有恶性肿瘤灶均呈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的放射性摄取,其中原发灶18 个,平均SUV 值4-42±1-29;转移灶19 个,平均SUV值2-06±0-56。结论 18FFDGPET显像对于探测恶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很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显像 ^18F-FDG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洋 郭玉娟 张琳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价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7%vs 35.7%,P<0.05);2组环咽肌开放情况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5ml浓流质吞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0.16±0.08)s vs(0.22±0.04)s,P=0.018]。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气囊扩张术 咽肌 吞咽障碍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云川 张琳瑛 +2 位作者 苏玉盛 李德鹏 尚建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71-572,共2页
目的 利用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 ,探讨其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 FDGPET于 15例病人 ,10例经活检或手术发现肿瘤转移灶 ,3例胸腔穿刺发现肿瘤细胞 ,2例头颅MRI提示颅内转移瘤。采用PET胸腹部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 (SUV)进行评... 目的 利用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 ,探讨其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 FDGPET于 15例病人 ,10例经活检或手术发现肿瘤转移灶 ,3例胸腔穿刺发现肿瘤细胞 ,2例头颅MRI提示颅内转移瘤。采用PET胸腹部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 (SUV)进行评价。结果  12例病人于临床发现的肿瘤转移灶部位可见明显或中度示踪浓聚 ,SUV 2 .93± 0 .33;3例胸腔积液病人呈片状示踪分布。 14例病人经PET显像发现肿瘤原发灶 ,3例位于肝脏、2例位于乳腺、9例位于肺脏。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显影类型分为三种 :9例转移灶明显显影 ,原发灶也明显显影 ;2例转移灶中度显影 ,原发灶轻度显影 ;3例胸腔积液处片状示踪分布 ,原发灶明显显影。但有 1例MRI诊断颅内转移瘤的病人 ,PET显像未能找到原发灶 ,经半年随访观察尚未发现其它肿瘤灶。结论 应用18F FDG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 ,其准确度达 90 %以上 ,可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转移性肿瘤 原发灶
下载PDF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特点和分级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2 位作者 尚建文 王曼 张琳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1-723,共3页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察脑内放射性减低区的位置、范围和减低程度;利用SPM对其PET影像进行分析,获得SPM三维投影图像和KE值。结果葡萄糖代谢减低以双侧性减低为主;双侧基底节和丘脑代谢减低最为明显;大脑皮质各叶出现代谢减低按易受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将基底节和丘脑作为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害情况,将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损伤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损伤)、Ⅱ级(中度损伤)和Ⅲ级(重度损伤)。结论基底节和丘脑是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伤程度和范围可对HIE的代谢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氟代脱氧葡萄糖 统计参数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