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面评价荀况的教育思想
- 1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1-82,共12页
-
文摘
(一)生平及王霸结合的政治主张荀况,字卿,亦称孙卿,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战国末期赵国人,生卒年岁未能确定,只知道他的重要活动是在公元前298—238年之间。荀况的先世是贵族。少年时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后来他自己也成为稷下名望很高的老师,曾三次作学宫的'祭酒'。他是孔丘学说的继承者,同时批判地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成果,集先秦学术思想的大成。荀况生活的时期,结束分裂割据。
-
关键词
荀况
稷下学宫
唯物主义哲学家
礼义
教育思想
孙卿
法后王
战国末期
新兴地主阶级
孔丘
-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与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 2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13,共9页
-
文摘
孟子以孔子的'私淑'弟子自命,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伦理思想与修养方法方面,他把孔子以格言、命题构成的内蕴丰富而形式粗略的体系,加以补缀和引伸,使其具有逻辑连贯的特征;而在实际上,不着痕迹地把本来是与奴隶主贵族利益相联系的内容,变为适合地主阶级开创封建大一统的需要。与战国后期孔学的另一重要继承者荀子比较,虽然孟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泥古守旧的倾向,不若荀子对传统思想学术之富于批判精神。
-
关键词
孟子
道德修养
道德义务
君臣关系
孔子伦理思想
修养方法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 3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评论》
1985年第S1期12-13,共2页
-
文摘
陶行知是留美的,是当时在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杜威的学生。杜威在哲学上是实用主义,所以教育思想也称为实用主义。陶行知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到美国去留学,向杜威学习,但不是把杜威的东西,不是把西方的东西无原则无批判地搬到中国来,而是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对之加以改造,所以五四以后,他在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方面能做出很大的贡献,有很深远的影响。毛主席在陶行知逝世后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总理称他是"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是一个从教育救国论者转变为主张教育应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的战士。陶行知一生做了三件事,并没有做完。
-
关键词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
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
杜威
教育救国论者
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
乡村教育
哲学思想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纺织纤维材料在商业快闪空间建造中的应用
- 4
-
-
作者
张瑞璠
诸葛阳
-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3期115-116,共2页
-
文摘
本文以商业快闪空间为切入点,分析其特性及纺织纤维材料加工方法,探讨纺织品材料在商业快闪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在材料方面为商业快闪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可能性。
-
关键词
纺织纤维材料
商业快闪空间
建造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辟雍和泮宫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198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
文摘
“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和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科研课题。参加研究的有专家、学者、教授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本刊从一九八五年第二期起,开辟“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专栏,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以便听取专家和其他读者意见之后,作为专著出版。
-
关键词
西周
辟雍
大学教育
入学年龄
小学
道德教育
贵族
中国高等教育史
学校教育
祭祀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辨“学而优则仕”兼及“束脩”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教育研究》
1985年第2期68-70,25,共4页
-
文摘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子张篇》记载的子夏讲的话。对这句话的一般理解是:学习是为做官做准备,学好了就做官。这里可举两种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的解说:
-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
传统观念
教育事业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孔子为古代人才教育开辟道路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孔子研究》
1986年第2期38-44,共7页
-
文摘
“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实行“三选法”可以看作是“举贤”制度的开端。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立场,接受了“举贤”的思想,因此主张“学而优则仕”,以“学而优”作为从政的条件,是对贵族世袭的挑战,尽管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他并没有根本否定世袭制。“举贤”的实质是要求从平民特别是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把教育对象向平民推广,提倡“有教无类”。王官六艺之学与平民结合,发展而为诸子百家。战国人才辈出,与“有教无类”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品质。他提出了十二字的人才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且智”是高标准。“学”与“思”结合是孔子教育方法论的核心。孔子讲的理想和道德,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
关键词
孔子
开辟道路
举贤
世袭制
齐桓公
仁且智
平民
政治制度
诸子百家
奴隶制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开拓中外教育史的比较研究
- 8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0,共1页
-
文摘
《教育研究》创刊十年了。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由拨乱反正到逐步深化的十年。《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居于指导地位的教育理论刊物,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它的特点就是力求使教育理论的探讨密切联系我国的实际,从而使自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获得普遍赞赏。这个成绩得之不易。今后的工作怎么做,我作为一个教育史的研究者,想提一个建议,即注意引导开拓中外教育史的比较研究。
-
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刊物
教育工作者
拨乱反正
教育改革
良师益友
研究者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私学兴起和孔墨人才教育
- 9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1986年第1期91-101,共11页
-
文摘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历史剧变的时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成为历史陈迹。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直接生产者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技术获得迅速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器较普遍地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
关键词
人才教育
孔子弟子
墨家
私学
生产技术
儒家
墨子
奴隶主贵族
墨翟
学而优则仕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蔡元培改革教育的主张及其实践
- 10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4年第6期54-55,共2页
-
文摘
蔡元培是辛亥革命以后教育改革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个翰林,后来又到德国去留学。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从德国回来,就任临时政府的第一任教育总长。他既是留学生,又是翰林,声望很高。就在他做教育总长的时候,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的意见》,就是对教育改革的意见。他认为教育改革一方面应针对清末教育实际,一方面学习西方尤其是德国的教育经验。清末学习日本,从日本引进学制,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是从德国学来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学习德国。清末到辛亥革命之后一段时间,我们学习西方。
-
关键词
教育总长
教育改革运动
教育实际
军国民教育
道德教育
进德会
维新派
革命力量
革命史
五育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康梁改革教育的主张及实际影响
- 11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4年第5期54-55,共2页
-
文摘
1894年,我国跟日本海军打仗(甲午之役),我们打败了。当时康有为等一批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要救国,提倡变法。怎么变?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提倡民权。实行变法从哪儿入手呢?办教育,从改革教育入手。他们说:变法就要有人材,人材出于学校,所以教育要改革,要办新式的学校。维新派康有为批判了洋务教育,洋务教育是以封建的一套作为教育的根本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认为这个不行。
-
关键词
康梁
洋务教育
维新派
日本海军
维新运动
西方科学技术
同文馆
江南制造局
船坚炮利
光绪皇帝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向西方学习的经验
- 12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4年第4期51-52,共2页
-
文摘
封建教育从兴盛到没落《学记》在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它提出教育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二是改变和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这两点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发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封建教育
《学记》
道德风尚
教育实践
同文馆
洋务学堂
办学方式
儒家思想
文翁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学记》
- 13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3年第5期56-61,共6页
-
文摘
《学记》写于何时?《学记》大家晓得。但为什么叫《学记》呢?经、传、记,这是古代儒家经学用的概念,孔子编的是经,(据说“五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这个还有不同意见,大体说“五经”
-
关键词
《学记》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孔子思想
儒家经学
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教育
以法为教
教育学说
学校教育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学记》
- 14
-
-
作者
张瑞璠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3年第3期57-62,共6页
-
文摘
同志们:我对中小学教育情况了解很少,脱离实际。所以要我讲一讲中国教育史的经验,并跟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恐怕不一定能做得很好。请大家原谅。毛主席一直提倡要研究古今中外的经验。我们搞教育科学研究,要研究当前的问题,要学习外国的经验,同时也需要研究历史,以开阔我们的思路,使我们的视野广阔一些。
-
关键词
《学记》
中国教育史
孔子学说
教育情况
教育对象
学校教育
奴隶主贵族
文武合一
墨家学派
教育理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可以肯定的东西要多一些
- 15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研究》
1980年第3期86-88,共3页
-
文摘
孔子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主要由于他创办私学,建立了儒家学派。孔子首先是一个大教育家。司马迁作《史记》,写了《孔子世家》,又破例地写了一篇《仲尼弟子列传》,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评价孔子,着重地讨论一下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儒家学派
《史记》
教育思想
教育活动
孔子
教育家
司马迁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浅析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
- 16
-
-
作者
岳子栋
张瑞璠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8X期174-175,共2页
-
文摘
纵观历史,任何好的设计无不是以人为中心和人好的希冀与愿望去完成。"以人为本"自古就有,当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古为今用,不仅体现在治国治家,更体现在方方面面。进一步了解设计的主题观念,从形式法则的结构体系中取得突破,更能满足住户的需求是设计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的多方面的描述和理解,将进一步阐明"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
关键词
室内设计
空间规划
以人为本
-
分类号
TU238.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对古代道德教育能否批判继承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研究》
1980年第1期26-26,20,共2页
-
文摘
由于“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对于历史上的道德教育的研究,也成了禁区。如果说关于古代属于教学论的东西,多少还可以发一点议论,道德教育方面则使人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四人帮”由宣扬蒙昧主义,而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几属地主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都一概骂倒,百分之百地抛弃,不容许有半点继承。他们还鼓吹“先破后立”,实际是破而不立,以至造成道德的真空,儿子打老子,学生打老师,不少青少年走上流氓犯罪之路。这是教育的大倒退,也是社会风尚的大倒退。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批判继承
古代
历史虚无主义
“四人帮”
极左路线
蒙昧主义
资产阶级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探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灯具
- 18
-
-
作者
岳子栋
张瑞璠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第8期56-,共1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好的室内环境设计离不开多种元素的支持,其中灯具这一要素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灯具不同方面的理解,相对全面地对其作出理性的分析,旨在突出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旨,在设计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使室内环境设计更好地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心愿。
-
关键词
室内环境设计
照明环境
室内装饰
划分法
设计过程
主要材质
空间性
投射灯
装修风格
投射方向
-
分类号
TS956
[轻工技术与工程]
TU238.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孔子教育思想的二重性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教育研究》
1979年第3期48-51,共4页
-
文摘
孔子思想中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这种二重性是贯穿干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即是说,从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到教育思想,莫不具有这种二重性。他的教育思想的二重性又是同他的政治思想的二重性密切联系的,这应该是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线索。
-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
孔子思想
思想体系
哲学思想
文学思想
-
分类号
G40-092.2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 20
-
-
作者
张瑞璠
-
出处
《学术月刊》
1962年第2期55-58,共4页
-
文摘
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看法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我赞同把孔子生活的时代确定为我国奴隶制社会崩溃的时代,把我国奴隶社会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定在春秋与战国之交。第二个出发点是:我认为孔子在政治立场上基本上是维护周制,但主张有所改良,用“举贤”来补充氏族贵族的世袭制度,向士阶层开放政权。这两点不在这里讨论,但须先交代一下。研究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有的同志主要根据《论语》中的两句话:“有教无类”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关键词
孔子
教育对象
士阶层
出发点
思想教育
氏族贵族
教育思想
奴隶制社会
平民
奴隶社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