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黏接材料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瑞庆 蒋丽萍 +1 位作者 钱家生 张瑾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比较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的边缘微渗漏。方法3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均于近中或远中面制备长方体型Ⅱ类洞型(4.0 mm×3.5 mm×2.5 mm),分别选用自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 目的比较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的边缘微渗漏。方法3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均于近中或远中面制备长方体型Ⅱ类洞型(4.0 mm×3.5 mm×2.5 mm),分别选用自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自酸蚀组)、全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玻璃离子组)进行充填修复。经200次和500次冷热循环后行0.5%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充填修复体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自酸蚀组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龈壁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轴壁(P<0.01);与冷热循环200次相比,冷热循环500次时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均存在边缘微渗漏,而以自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修复体龈壁的微渗漏较为明显,其程度随冷热循环次数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渗漏 冷热循环 黏接剂 体外
下载PDF
不同粘接修复材料对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瑞庆 葛艳 +2 位作者 钱家生 张瑾良 蒋丽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5707-5710,共4页
背景:微渗漏被认为是影响牙体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应用粘接剂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有效方法。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5种牙科修复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实验研究,评价不同充填材料、不同粘接材料对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微渗... 背景:微渗漏被认为是影响牙体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应用粘接剂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有效方法。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5种牙科修复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实验研究,评价不同充填材料、不同粘接材料对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及热循环对各种修复材料边缘封闭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2008-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材料:选取50颗正畸拔除的新鲜上颌前磨牙,近或远中制备长方体形Ⅱ类洞型。样本随机分成5组,分别用全酸蚀粘接剂粘接纳米树脂修复(SB组)、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纳米树脂修复(AP组);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Ket组);自酸蚀粘接剂粘接银汞合金修复(AgAp组);单纯银汞合金修复(Ag组)。方法:粘接和充填过程严格按厂商说明书操作。每组选取5颗牙进行0~55℃的热循环200次,另5颗牙热循环500次。所有样本放入0.5%碱性品红中37℃染色24h。取出样本在石膏修磨机上进行逐层磨片,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用软件测量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深度。结果:经One-wayANOVA和SNK检验统计分析,热循环200次和500次后5组样本各组间比较均显示AP组的微渗漏大于其他各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PairedSamplesttest统计显示同组中轴壁微渗漏小于龈壁(P<0.01);热循环500次后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均较热循环200次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各组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均可见微渗漏。自酸蚀粘接剂粘接修复边缘封闭效果弱于其他4种充填方法;修复体轴壁抗微渗漏能力好于龈壁;热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加重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剂 全酸蚀粘接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银汞合金 复合树脂 微渗漏 热循环试验
下载PDF
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瑛 刘伟弘 +3 位作者 周瑞庆 张瑾良 尹晓军 顾三妹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至手术治疗,以求达到恢复良好的颌关系扣正常的咬合功能。方法通过对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骨折恢复的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结果56例髁状突骨折中50例选择了行髁状突...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至手术治疗,以求达到恢复良好的颌关系扣正常的咬合功能。方法通过对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骨折恢复的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结果56例髁状突骨折中50例选择了行髁状突复位扣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颌关系恢复良好,因能早期张口训练,颌间固定时间较保守治疗明显缩短,咬合功能良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结论骨折的坚固内固定已是领骨骨折治疗的最新理念,其正确的髁状突解剖复位是下颌骨行使正常运动功能的可靠保证。因此,手术治疗符合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能促进骨折愈合,达到形态和功能的统一。但手术治疗也有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如面部遗留瘢痕、手术不慎会损伤面神经,髁状突骨折中的囊内骨折,在骨折片较小时,术后可产生关节退行性变,固定材料松懈折断等。如何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扣进一步改进手术方法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手术治疗 咬合功能 内固定 适应证
下载PDF
乳磨牙髓底穿孔103例治疗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刘伟弘 钱家生 +3 位作者 张瑾良 乐群 葛艳 顾三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乳磨牙髓底穿孔 临床分析 治疗 病例选择 临床检查 牙根吸收 牙龈瘘管 固位性 根分叉 恒牙胚
下载PDF
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刘伟弘 张瑛 +1 位作者 葛艳 张瑾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平阳霉素在血管瘤增长期进行治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在增长期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治愈23例(85.2%),好转4例(1... 目的:探讨使用平阳霉素在血管瘤增长期进行治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在增长期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治愈23例(85.2%),好转4例(14.8%),总有效率达100%。共随访12例,所有12例患儿2年后复查血管瘤消退,无复发。结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早期治疗,近期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该病的早日完全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治疗 平阳霉素
下载PDF
改良单颌结扎治疗儿童下颌骨正中部骨折
6
作者 刘伟弘 欧阳芳瑾 +1 位作者 张瑾良 洪凌斐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 儿童下颌骨正中部骨折治疗上要求损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无风险。探讨一种符合儿童下颌骨正中部骨折特点的治疗方法。方法 21例患儿采用局麻下先手法复位,再行骨折端两侧下前牙钢丝结扎,3M光固化树脂覆盖结扎钢丝及乳前牙结... 目的 儿童下颌骨正中部骨折治疗上要求损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无风险。探讨一种符合儿童下颌骨正中部骨折特点的治疗方法。方法 21例患儿采用局麻下先手法复位,再行骨折端两侧下前牙钢丝结扎,3M光固化树脂覆盖结扎钢丝及乳前牙结扎前牙颈部制备结构。结果 21例患儿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局部反应小,口腔感觉舒适,2周恢复半流质,术后3-6月复查无乳牙松脱及恒牙移位、松动、牙髓变性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符合儿童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颌结扎 治疗 儿童 下颌骨正中部骨折 口腔颌面部创伤 手法复位
下载PDF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美容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瑛 周瑞庆 +2 位作者 刘伟弘 张瑾良 葛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美容的影响。方法对26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中着重以美容治疗模式为主。结果治愈229例,占88.1%,好转23例,占8.8%,无效8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对能一...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美容的影响。方法对26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中着重以美容治疗模式为主。结果治愈229例,占88.1%,好转23例,占8.8%,无效8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对能一次性切除者,首选手术治疗;对一些难治性的血管瘤应采用综合治疗;头面深部的血管瘤可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定位诊断并对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大部分颌面血管瘤采取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是很有效的手段,对外形的改变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手术 平阳霉素 美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