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时空观念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生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只能存在于共时的同一符号系统内。现代汉语是这样,古代汉语也是这样。当前一些研究者在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考察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把由于异时异地之故而对同一事物造成了的不同名称也当作同义词... 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只能存在于共时的同一符号系统内。现代汉语是这样,古代汉语也是这样。当前一些研究者在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考察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把由于异时异地之故而对同一事物造成了的不同名称也当作同义词来构组、辨释,这种研究不仅不属于同义词研究的范围,而且会使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真实面貌变得模糊不清。对古汉语同义词的考察必须持有时空观念,才能够得出符合汉语历史发展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同义词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生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类义关系和同义关系是语言单位之间两种不同的关系。不少研究者在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构组、辨析时,常常混淆二者的界限,把类义词当同义词对待,这样做不仅无法弄清某一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的真实情况,而且很可能掩盖此一时期汉... 类义关系和同义关系是语言单位之间两种不同的关系。不少研究者在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构组、辨析时,常常混淆二者的界限,把类义词当同义词对待,这样做不仅无法弄清某一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的真实情况,而且很可能掩盖此一时期汉语词汇的某些重要特点。这是目前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词 类义词 语义分割 区分
下载PDF
敦煌变文语词杂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生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敦煌变文语词杂释张生汉河南大学敦煌变文语词的诠释,不但是敦煌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且成就斐然。不过,变文中还有一些意义用法较为特殊的词语,没... 敦煌变文语词杂释张生汉河南大学敦煌变文语词的诠释,不但是敦煌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且成就斐然。不过,变文中还有一些意义用法较为特殊的词语,没有得到解释;或虽有说解而仍有值得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伍子胥变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敦煌文献 《汉语大词典》 降魔变文 同义复合词 茶酒论 维摩诘经讲经文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方言词语比较——以予词前的动词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生汉 刘永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 ,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 ,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本文通过对三部书中的予词也就是表示授与的“给”和“与”之前分布的动词的比较 ,揭示出该格式中的通...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 ,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 ,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本文通过对三部书中的予词也就是表示授与的“给”和“与”之前分布的动词的比较 ,揭示出该格式中的通语和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 ,并提出一种汉语史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方言 比较
下载PDF
从《歧路灯》看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5,共3页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 ( 170 7-1790 )用鲜活纯正的河南话写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学资料。它所反映出的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而这二者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表...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 ( 170 7-1790 )用鲜活纯正的河南话写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学资料。它所反映出的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而这二者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拿现代河南方言词汇与之比较 ,相同点和不同处都很明显 ,继承的一面和发展的一面体现都很充分。作为十八世纪———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关键时期———的作品 ,《歧路灯》中新旧词语的兴替现象、旧有的属于近代汉语的意义用法与新生的趋向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并存的现象相当普遍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质。认真调查这些现象 ,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小说 《歧路灯》 词汇 区域性 时代性 词汇史 十八世纪 河南方言
下载PDF
《歧路灯》词语杂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 ,是研究 18世纪中原官话的不可多得的语料。由于各种原因 ,以往学界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其中十分丰富的方言俚语都很少有人问津。对该书中“投词”、“信惯”、“撞头撞脑”、“黄金入柜”、“扣”...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 ,是研究 18世纪中原官话的不可多得的语料。由于各种原因 ,以往学界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其中十分丰富的方言俚语都很少有人问津。对该书中“投词”、“信惯”、“撞头撞脑”、“黄金入柜”、“扣”、“开拨”、“嫌择”七个词语加以诠释 ,对《歧路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白话小说 <<歧路灯>> 方言 俚语 考释
下载PDF
释“骤得”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生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骤得” 高中 苏轼 《赤壁赋》 宋代 释义 语文
下载PDF
《歧路灯》词语例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生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S1期72-75,81,共5页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栾星先生在校本中对其中的一些方言俗语作了注释,行家们咸称精当。但里边还有不少类似的词语没有人解释,一般的辞书也未收录,或虽见收录而释义不全、不确。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参照现代河南方言,对书中“擘画”等十五个词语作了初步说解,希望能对阅读《歧路灯》的人略有帮助,同时希望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河南方言 《汉语大词典》 白话小说 词语 打上记号 等于说 《醒世姻缘传》 释义不全 《近代汉语词典》
下载PDF
关于“套”的来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生汉 《汉语学报》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表示套子、套(上)的"套"是宋代以后才在文献中出现的,在此之前一般用"韬"或者"沓(錔)"字来表示这样的意思。大量的语言材料证明:这种意义上的"套"其实是"韬"的代用字,而"沓(錔)... 表示套子、套(上)的"套"是宋代以后才在文献中出现的,在此之前一般用"韬"或者"沓(錔)"字来表示这样的意思。大量的语言材料证明:这种意义上的"套"其实是"韬"的代用字,而"沓(錔)"与它没有语源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
下载PDF
《歧路灯》词语例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生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2-94,共3页
《歧路灯》词语例释张生汉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①。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 《歧路灯》词语例释张生汉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①。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汉语大词典》 河南方言 词语 《近代汉语词典》 等于说 白话小说 《儿女英雄传》 《死水微澜》 以表示
下载PDF
《金瓶梅词典》摘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生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4-76,共3页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以下简称《词典》),是近几年来推出的几种较有影响的专书词典之一。它收《金瓶梅词话》中方言、市语、习语及各类专有名词凡4500余条,其说解往往援引其他文献材料和现代方...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以下简称《词典》),是近几年来推出的几种较有影响的专书词典之一。它收《金瓶梅词话》中方言、市语、习语及各类专有名词凡4500余条,其说解往往援引其他文献材料和现代方言为佐证,故大都允当妥贴。跟其他古代白话小说一样,《金瓶梅词话》中的同音替代现象也非常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专书词典 先不先 心肝 汇释 “着” 象声词 俗语词 戏曲词语 借音字
下载PDF
《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方言词语比较——以予词前的动词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生汉 刘永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4-40,共7页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同一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描写,能发现和揭示当时的通语和方言成份及其演变轨迹。文章通过对...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同一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描写,能发现和揭示当时的通语和方言成份及其演变轨迹。文章通过对予词的比较,揭示出这种格式中的通语和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歧路灯》 《儒林外史》 通语 方言
下载PDF
说“草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生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汉语教材 “草” 孟尝君 战国策 中学
下载PDF
《敦煌变文集校议》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95-97,共3页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校议》的欠妥之处,共提出了10余条不同看法。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校议 《一切经音义》 “意” 《秋胡变文》 “以” 《伍子胥变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欲” “点”
下载PDF
敦煌愿文校读札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25-26,12,共3页
黄征、吴伟辑校的《敦煌愿文集》填补了敦煌愿文整理方面的空白。校录者识见广博,治学严谨,尤长于文字训诂,所以录文的可靠性较高。笔者在阅读中,对愿文里“抽减、严莹、严丽”三个词的意义及书写形式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认为用于疾病方... 黄征、吴伟辑校的《敦煌愿文集》填补了敦煌愿文整理方面的空白。校录者识见广博,治学严谨,尤长于文字训诂,所以录文的可靠性较高。笔者在阅读中,对愿文里“抽减、严莹、严丽”三个词的意义及书写形式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认为用于疾病方面的“抽减”实当作“瘳减”,“严莹”的“莹”其本字为“蓥”,“严丽”用作动词表示装饰、修饰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愿文 词语 校释
下载PDF
清中叶北方方言的予词句演变研究
16
作者 张生汉 刘永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分别是清中叶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典范著作,三部书中予词“给”和“与”的分布、替换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予词句的使用情况及演变轨迹。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给”对“与”的替换从北京经...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分别是清中叶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典范著作,三部书中予词“给”和“与”的分布、替换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予词句的使用情况及演变轨迹。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给”对“与”的替换从北京经中原向江淮推移;予词各种用法的替换不是同步进行的;《红楼梦》具有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语言特征,《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仍属近代汉语的范畴。把共时异方言的特征词结合句式相比较的方法,可应用于语料甄别、版本鉴定、常用词替换、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的比较等领域,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官话 与/给 比较 方法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7
作者 张生汉 张仲良 许兆真 《河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5,共5页
河南大学文学院确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计划,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大幅度地改革了主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重建了基础课的教学规范,调整了教学环节。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以教学带动科... 河南大学文学院确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计划,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大幅度地改革了主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重建了基础课的教学规范,调整了教学环节。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现阶段的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高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对《歧路灯》、《红楼梦》、《儒林外史》饮用义动词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生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红楼梦》 《儒林外史》 饮用义动词 比较
下载PDF
“劣”字表义浅析
19
作者 张生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古书中的"劣"字。《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与《汉语大字典》(简称《大字典》)不但在释义及义项的设立、分合方面互有出入,而且某些相同例句的归属也很不一样。例如: 汉王充《论衡·儒增》"夫德劣故用兵,... 古书中的"劣"字。《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与《汉语大字典》(简称《大字典》)不但在释义及义项的设立、分合方面互有出入,而且某些相同例句的归属也很不一样。例如: 汉王充《论衡·儒增》"夫德劣故用兵,犯法故施刑"一句,《大词典》将其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四折"贼心肠馋眼脑天生劣"句一并收在义项③"恶,坏"之下(第二卷,P777。下同。),《大词典》则用来作为义项②"少,不足"的例证(第一卷,P326。下同。)。宋辛弃疾《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大词典》用它来证"顽皮;乖巧"义,《大词典》则用以证"拙劣,低劣"义。 "恶,坏"与"少,不足","顽皮;乖巧"与"拙劣,低劣",其差异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义项 汉语大字典 表义 王实甫 西厢记 顽皮 词义系统 辛弃疾 性情
下载PDF
王梵志诗校注拾遗
20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4-6,共3页
《王梵志诗校注》一书对王梵志的诗作阐发要义,多有创获,但也有些许瑕疵。本文对“忙怕”、“简弃”、“办此意”、“褐被”等词语的释义提出商榷意见。作者:张生汉,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对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诗... 《王梵志诗校注》一书对王梵志的诗作阐发要义,多有创获,但也有些许瑕疵。本文对“忙怕”、“简弃”、“办此意”、“褐被”等词语的释义提出商榷意见。作者:张生汉,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对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诗作的整理、研究,经过数十年来中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校注》 《汉语大词典》 敦煌文献 《太平广记》 《搜神记》 维摩诘经讲经文 《幽明录》 同义连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