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验,关心社会民生,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不放弃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是注重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在作品的可读性、可体验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社会文化
主体性
审美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田菽粟 心地芝兰——评赵兴彬著《古文献学述论》
2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赵兴彬
《古文献学述论》
研究方法
古文献学
书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响于记忆、情感与哲思之间——评《另一半中国史》
3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高洪雷先生的《另一半中国史》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它既能唤起对于人类历史清明的记忆,也能搅动读者心中的情感波澜,还能将人们的思绪不时牵引到哲理的高度。因此,它既是一本和历史有关的书,也是一本和文学有关的书,还是一本充溢着哲...
高洪雷先生的《另一半中国史》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它既能唤起对于人类历史清明的记忆,也能搅动读者心中的情感波澜,还能将人们的思绪不时牵引到哲理的高度。因此,它既是一本和历史有关的书,也是一本和文学有关的书,还是一本充溢着哲思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
记忆
情感
人类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桑新华论
4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桑新华散文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尊崇和文化选择的建设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特点;强烈的道德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高度重视事功精神。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对高尚、纯洁和真实的审美追求;活跃灵动的思维特征;在风格上表现出...
桑新华散文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尊崇和文化选择的建设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特点;强烈的道德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高度重视事功精神。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对高尚、纯洁和真实的审美追求;活跃灵动的思维特征;在风格上表现出雄壮和细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新华
散文创作
文化选择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云策论
5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郭云策是东平文学及文化的建设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及东平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离去”和“归来”的文学主题,一方面,显示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挚爱。同时,也凸现了他...
郭云策是东平文学及文化的建设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及东平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离去”和“归来”的文学主题,一方面,显示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挚爱。同时,也凸现了他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选择上的矛盾。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为背景来看,郭云策所做出的文学及文化建设的努力,形成了极具典型意义的“郭云策现象”和“郭云策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云策
文学创作
文学主题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作人与新潮社
6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批社员和最后一任主编。但是,在抗战胜利后,新潮社的主要缔造者傅斯年,却因周作人抗战中的附逆表现,毫不留情地与当年的老师划清了界线。周作人对新潮社的感情也就此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潮社
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论
7
作者
张用蓬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0-83,88,共5页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的主要特征 ,是抛开理性与逻辑的规范 ,以心理时空取代自然时空 ,在直觉、本能和潜意识的支配下 ,运用象征、隐喻和暗示的方法 ,结构戏剧动作 ,塑造人物形象 ,制造戏剧冲突 ,从而将剧作意蕴导向虚幻神秘的情...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的主要特征 ,是抛开理性与逻辑的规范 ,以心理时空取代自然时空 ,在直觉、本能和潜意识的支配下 ,运用象征、隐喻和暗示的方法 ,结构戏剧动作 ,塑造人物形象 ,制造戏剧冲突 ,从而将剧作意蕴导向虚幻神秘的情绪和哲理层面 ,使剧作呈现极端个人化和无序化的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体式
"现代"型话剧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五四"时期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
戏剧冲突
戏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打开另一扇窗户——《语文解读文化研究》解读
8
作者
张用蓬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4期15-16,共2页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语文解读,是极有创意的,傅丽霞和张兴华教授所著《语文解读文化研究》一书,为语文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和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显示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包容性、现代性,实践意义_上的策略性和操作性。这本书在...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语文解读,是极有创意的,傅丽霞和张兴华教授所著《语文解读文化研究》一书,为语文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和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显示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包容性、现代性,实践意义_上的策略性和操作性。这本书在文化史和语文教育史意义上,致力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大提高了语文解读的有效性和可能性。对笔者来说,涉猎这个学术领域是崭新的尝试,更不用说能够有所评价。因此,形成一点看法的过程,就成了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史
文化研究
解读
窗户
学术领域
包容性
现代性
操作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与新潮社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用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新潮社
鲁迅
同路人
叶绍钧
俞平伯
周作人
孙伏园
罗家伦
傅斯年
胡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教性与师范性的合与分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前,在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中,无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地位隆崇,高教性体现得比较充分;而与高师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师范性教学,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冷落.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欠缺,对教育教学...
目前,在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中,无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地位隆崇,高教性体现得比较充分;而与高师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师范性教学,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冷落.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欠缺,对教育教学规律也不能很好掌握,以致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之后,字写不好,话说不好,课教不好,整个职业面貌欠佳甚至丑陋.这样一来,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就产生了某种隔膜.如何救治这一偏失呢?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加强师范性教育的建议.有的学者在充分研究了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出了建立以普通话、书法学、表达演讲学、文章学和教学论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与汉语言文学并驾齐驱,以保证高师中文专业教学高教性和师范性的平衡发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构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有限的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无疑为加强高师中文专业教学的师范性,提供了一种范式.我们在借助于他山之石的时候,应该怎样选定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性
高师中文专业
高教性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师
思维方式
职业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汉语言文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出困惑是坦途——宗良煜长篇小说《天惑》解读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天惑》通过一群知青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及心灵变迁,折射出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向,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抨击了庸俗和堕落,是值得称道的.
关键词
知青情结
价值取向
困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思考
12
作者
张用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悲凉
广泛
出发点
精神
直观
体验
胜利
民众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卜生与中国写实型话剧体式的确立
13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再到晚期的《海上夫人》、《建筑师索尔尼斯》等,就创作方法而言,大体走了一条主观表现——客观再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不过早期和晚期已见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野。显然,易卜生对世界现代话剧体式的影响是丰富而深刻的。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流变过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诞生和发展期,却主要是接受了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体式的影响,并率先确立了写实型话剧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体式
易卜生戏剧
写实型
戏剧冲突
五四时期
传统戏曲
人文主义
戏剧语言
《玩偶之家》
《打出幽灵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悖论中的绝望挣扎
14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他对于原始古朴的文化形态有着更深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理想往往设置在过去,与淳朴的原始古风相伴随。对于现代文明,他则习惯于发现那些负面因素,并对历史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弊端深感焦虑不安。这种思...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他对于原始古朴的文化形态有着更深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理想往往设置在过去,与淳朴的原始古风相伴随。对于现代文明,他则习惯于发现那些负面因素,并对历史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弊端深感焦虑不安。这种思想倾向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历史的演进中确实无奈地舍弃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形成了诸多的悖论。这样,既便是设置在过去的理想,也可能获得正面的价值。问题在于,贾平凹的一些作品,经常表现出要把过去的理想实现在现代的愿望,这往往使作品陷入一种绝望的挣扎。《废都》就是这样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原始主义
历史悖论
现代文明
庄之蝶
原始文化
作品
双重否定
贾平凹
主体地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论
15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8-22,共5页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专注地在理想和情感的层面上结构艺术世界.选择诗意的人物和人物诗意化处理,生活图像理想化、人物关系心灵化和戏剧冲突情感化的追求,对诗和诗意化语言的刻意借用,以及经常给剧作涂抹上或浓或淡的传奇色彩等等,...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专注地在理想和情感的层面上结构艺术世界.选择诗意的人物和人物诗意化处理,生活图像理想化、人物关系心灵化和戏剧冲突情感化的追求,对诗和诗意化语言的刻意借用,以及经常给剧作涂抹上或浓或淡的传奇色彩等等,共同构成了这类话剧体式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话剧
抒情型
体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友情深书香浓——读张杰先生《翘首东海忆故人》
16
作者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7-38,共2页
张杰先生的《翘首东海忆故人》等怀人散文,情深意切地怀念了已故去的老师和朋友.这种对师友的怀念,使作品形成了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息,散发着氰氲的书香.作品所描述的这些前辈学人,大都有着高尚的人格、精深的学问和在逆境中拼搏闪先的经...
张杰先生的《翘首东海忆故人》等怀人散文,情深意切地怀念了已故去的老师和朋友.这种对师友的怀念,使作品形成了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息,散发着氰氲的书香.作品所描述的这些前辈学人,大都有着高尚的人格、精深的学问和在逆境中拼搏闪先的经历.所有这些,都为后学晚进树立了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人散文
文化学术
书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明新戏体式论
17
作者
张用蓬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0-26,共7页
文明新戏体式论张用蓬在上世纪和本世纪之交,飘摇而至的欧风美雨,催促并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崭新的戏剧品种——话剧,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孕育。所谓中国早期话剧,在概念上与文明新戏是基本重合的。文明新...
文明新戏体式论张用蓬在上世纪和本世纪之交,飘摇而至的欧风美雨,催促并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崭新的戏剧品种——话剧,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孕育。所谓中国早期话剧,在概念上与文明新戏是基本重合的。文明新戏从旧戏改良起到“五四”前夕止,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话剧体式
人物关系
《共和万岁》
戏剧情境
早期话剧
戏剧结构
浪漫主义
欧阳予倩
话剧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性坚守中的艺术流淌——石锡波《鸿泥》解读
18
作者
张用蓬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4期76-77,共2页
写小说的泰安作家,各有各的特点,蔺时工的《日暮乡关》以深深的眷念,为乡亲们作传。他有意地麻木了历史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故作幽默和诙谐,时而感佩于他们的高尚,时而偏袒着他们的卑劣,在琐琐屑屑的追忆中,发出深长的叹息,显示出超越历...
写小说的泰安作家,各有各的特点,蔺时工的《日暮乡关》以深深的眷念,为乡亲们作传。他有意地麻木了历史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故作幽默和诙谐,时而感佩于他们的高尚,时而偏袒着他们的卑劣,在琐琐屑屑的追忆中,发出深长的叹息,显示出超越历史的旷达。石玉奎的《地平线》游走于官场与乡土之间,把爱情与淫荡、忠诚与阴谋、发展与堕落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演进,也写出了心灵的悸动,追慕着史诗品质。晨义的《苹果》,将笔触突进于少女心灵深处,出色表现了生命才待成熟时的美丽与纤弱,幸福与痛苦,渴望与危险,阐释了生命蜕变过程的艰难。石锡波的《鸿泥》和他们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石锡波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少年时期,他有着不乏苦涩的人生体验;成年之后,他沿着矿山、军营、机关的道路自学、自立、自强,成长为一位作家。这种先有生活积累,后有知识叠加的成长方式,使他对人生有着更深刻的体悟,并且在自信中养成了稳定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小说
艺术
沈从文
个性
金钱豹
意义世界
具象
情节
作家
原文传递
题名
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基金
泰山学院科研项目(Y06-1-06)
文摘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验,关心社会民生,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不放弃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是注重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在作品的可读性、可体验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社会文化
主体性
审美探索
Keywords
Novel Creation
Society Culture
Independent
Esthetic Explora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田菽粟 心地芝兰——评赵兴彬著《古文献学述论》
2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中文系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赵兴彬
《古文献学述论》
研究方法
古文献学
书评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响于记忆、情感与哲思之间——评《另一半中国史》
3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文摘
高洪雷先生的《另一半中国史》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它既能唤起对于人类历史清明的记忆,也能搅动读者心中的情感波澜,还能将人们的思绪不时牵引到哲理的高度。因此,它既是一本和历史有关的书,也是一本和文学有关的书,还是一本充溢着哲思的书。
关键词
中国史
记忆
情感
人类历史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新华论
4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中文系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文摘
桑新华散文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尊崇和文化选择的建设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特点;强烈的道德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高度重视事功精神。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对高尚、纯洁和真实的审美追求;活跃灵动的思维特征;在风格上表现出雄壮和细腻的统一。
关键词
桑新华
散文创作
文化选择
艺术特征
Keywords
Sang Xinhua
prose creation
cultural choice
artistic attributes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云策论
5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文摘
郭云策是东平文学及文化的建设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及东平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离去”和“归来”的文学主题,一方面,显示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挚爱。同时,也凸现了他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选择上的矛盾。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为背景来看,郭云策所做出的文学及文化建设的努力,形成了极具典型意义的“郭云策现象”和“郭云策层次”。
关键词
郭云策
文学创作
文学主题
文化建设
Keywords
Guo yun - ce
literature creation
literary topics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作人与新潮社
6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摘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批社员和最后一任主编。但是,在抗战胜利后,新潮社的主要缔造者傅斯年,却因周作人抗战中的附逆表现,毫不留情地与当年的老师划清了界线。周作人对新潮社的感情也就此断绝。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潮社
关系
Keywords
Zhou Zuoren
Renaissance League
relationship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论
7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0-83,88,共5页
文摘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的主要特征 ,是抛开理性与逻辑的规范 ,以心理时空取代自然时空 ,在直觉、本能和潜意识的支配下 ,运用象征、隐喻和暗示的方法 ,结构戏剧动作 ,塑造人物形象 ,制造戏剧冲突 ,从而将剧作意蕴导向虚幻神秘的情绪和哲理层面 ,使剧作呈现极端个人化和无序化的艺术面貌。
关键词
话剧体式
"现代"型话剧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五四"时期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
戏剧冲突
戏剧
Keywords
style of drama
“modern type ”
aestheticism
symbolism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打开另一扇窗户——《语文解读文化研究》解读
8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4期15-16,共2页
文摘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语文解读,是极有创意的,傅丽霞和张兴华教授所著《语文解读文化研究》一书,为语文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和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显示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包容性、现代性,实践意义_上的策略性和操作性。这本书在文化史和语文教育史意义上,致力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大提高了语文解读的有效性和可能性。对笔者来说,涉猎这个学术领域是崭新的尝试,更不用说能够有所评价。因此,形成一点看法的过程,就成了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教育史
文化研究
解读
窗户
学术领域
包容性
现代性
操作性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3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与新潮社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山东泰安师专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新潮社
鲁迅
同路人
叶绍钧
俞平伯
周作人
孙伏园
罗家伦
傅斯年
胡适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教性与师范性的合与分
被引量:
1
10
作者
张用蓬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0-11,共2页
文摘
目前,在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中,无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地位隆崇,高教性体现得比较充分;而与高师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师范性教学,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冷落.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欠缺,对教育教学规律也不能很好掌握,以致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之后,字写不好,话说不好,课教不好,整个职业面貌欠佳甚至丑陋.这样一来,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就产生了某种隔膜.如何救治这一偏失呢?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加强师范性教育的建议.有的学者在充分研究了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出了建立以普通话、书法学、表达演讲学、文章学和教学论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学,与汉语言文学并驾齐驱,以保证高师中文专业教学高教性和师范性的平衡发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构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有限的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无疑为加强高师中文专业教学的师范性,提供了一种范式.我们在借助于他山之石的时候,应该怎样选定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呢?
关键词
师范性
高师中文专业
高教性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师
思维方式
职业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汉语言文学
教学实践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出困惑是坦途——宗良煜长篇小说《天惑》解读
被引量:
1
11
作者
张用蓬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摘
《天惑》通过一群知青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及心灵变迁,折射出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向,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抨击了庸俗和堕落,是值得称道的.
关键词
知青情结
价值取向
困惑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思考
12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师专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悲凉
广泛
出发点
精神
直观
体验
胜利
民众
生活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卜生与中国写实型话剧体式的确立
13
作者
张用蓬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文摘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再到晚期的《海上夫人》、《建筑师索尔尼斯》等,就创作方法而言,大体走了一条主观表现——客观再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不过早期和晚期已见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野。显然,易卜生对世界现代话剧体式的影响是丰富而深刻的。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流变过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诞生和发展期,却主要是接受了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体式的影响,并率先确立了写实型话剧体式。
关键词
话剧体式
易卜生戏剧
写实型
戏剧冲突
五四时期
传统戏曲
人文主义
戏剧语言
《玩偶之家》
《打出幽灵塔》
分类号
I23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悖论中的绝望挣扎
14
作者
张用蓬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文摘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他对于原始古朴的文化形态有着更深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理想往往设置在过去,与淳朴的原始古风相伴随。对于现代文明,他则习惯于发现那些负面因素,并对历史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弊端深感焦虑不安。这种思想倾向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历史的演进中确实无奈地舍弃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形成了诸多的悖论。这样,既便是设置在过去的理想,也可能获得正面的价值。问题在于,贾平凹的一些作品,经常表现出要把过去的理想实现在现代的愿望,这往往使作品陷入一种绝望的挣扎。《废都》就是这样的作品。
关键词
《废都》
原始主义
历史悖论
现代文明
庄之蝶
原始文化
作品
双重否定
贾平凹
主体地位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论
15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安师专中文系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摘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专注地在理想和情感的层面上结构艺术世界.选择诗意的人物和人物诗意化处理,生活图像理想化、人物关系心灵化和戏剧冲突情感化的追求,对诗和诗意化语言的刻意借用,以及经常给剧作涂抹上或浓或淡的传奇色彩等等,共同构成了这类话剧体式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话剧
抒情型
体式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友情深书香浓——读张杰先生《翘首东海忆故人》
16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安师专中文系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7-38,共2页
文摘
张杰先生的《翘首东海忆故人》等怀人散文,情深意切地怀念了已故去的老师和朋友.这种对师友的怀念,使作品形成了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息,散发着氰氲的书香.作品所描述的这些前辈学人,大都有着高尚的人格、精深的学问和在逆境中拼搏闪先的经历.所有这些,都为后学晚进树立了榜样.
关键词
怀人散文
文化学术
书香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明新戏体式论
17
作者
张用蓬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0-26,共7页
文摘
文明新戏体式论张用蓬在上世纪和本世纪之交,飘摇而至的欧风美雨,催促并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崭新的戏剧品种——话剧,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孕育。所谓中国早期话剧,在概念上与文明新戏是基本重合的。文明新戏从旧戏改良起到“五四”前夕止,历...
关键词
传统戏曲
话剧体式
人物关系
《共和万岁》
戏剧情境
早期话剧
戏剧结构
浪漫主义
欧阳予倩
话剧艺术
分类号
I05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性坚守中的艺术流淌——石锡波《鸿泥》解读
18
作者
张用蓬
机构
泰山学院文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4期76-77,共2页
文摘
写小说的泰安作家,各有各的特点,蔺时工的《日暮乡关》以深深的眷念,为乡亲们作传。他有意地麻木了历史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故作幽默和诙谐,时而感佩于他们的高尚,时而偏袒着他们的卑劣,在琐琐屑屑的追忆中,发出深长的叹息,显示出超越历史的旷达。石玉奎的《地平线》游走于官场与乡土之间,把爱情与淫荡、忠诚与阴谋、发展与堕落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演进,也写出了心灵的悸动,追慕着史诗品质。晨义的《苹果》,将笔触突进于少女心灵深处,出色表现了生命才待成熟时的美丽与纤弱,幸福与痛苦,渴望与危险,阐释了生命蜕变过程的艰难。石锡波的《鸿泥》和他们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石锡波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少年时期,他有着不乏苦涩的人生体验;成年之后,他沿着矿山、军营、机关的道路自学、自立、自强,成长为一位作家。这种先有生活积累,后有知识叠加的成长方式,使他对人生有着更深刻的体悟,并且在自信中养成了稳定的个性。
关键词
作品
小说
艺术
沈从文
个性
金钱豹
意义世界
具象
情节
作家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书田菽粟 心地芝兰——评赵兴彬著《古文献学述论》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交响于记忆、情感与哲思之间——评《另一半中国史》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桑新华论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郭云策论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周作人与新潮社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五四时期“现代”型话剧体式论
张用蓬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打开另一扇窗户——《语文解读文化研究》解读
张用蓬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鲁迅与新潮社
张用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高教性与师范性的合与分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走出困惑是坦途——宗良煜长篇小说《天惑》解读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思考
张用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易卜生与中国写实型话剧体式的确立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历史悖论中的绝望挣扎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论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师友情深书香浓——读张杰先生《翘首东海忆故人》
张用蓬
《泰山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文明新戏体式论
张用蓬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个性坚守中的艺术流淌——石锡波《鸿泥》解读
张用蓬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