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片机与彩色液晶控制板的接口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留朝 刘卫东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Z期128-130,共3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80C196KC与彩色液晶控制板PWA050-256的接口技术以及显示系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相关的程序流程图和C程序,简要说明了字符、图片和动画彩色显示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80C196KC单片机 PWA050-256 LCD 接口电路
下载PDF
LED生鲜灯光电参数理论模型研究
2
作者 张留朝 陈光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LED生鲜灯在设计过程中,无成熟的光电参数理论模型可遵循,导致生鲜灯的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并且使得设计出产品的光电参数和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构建LED生鲜灯光电参数理论模型。首先介绍了和光电参数理论模型推导密... LED生鲜灯在设计过程中,无成熟的光电参数理论模型可遵循,导致生鲜灯的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并且使得设计出产品的光电参数和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构建LED生鲜灯光电参数理论模型。首先介绍了和光电参数理论模型推导密切相关的几个光学参数:光通量、照度、色温和色坐标,然后根据所需的照明参数:灯具高度h、照度E和色坐标,来推导其他光电参数和设计参数,包括了光通量、RGB三色光配比、RGB-LED的功耗、RGB-LED单灯数量和LED生鲜灯的总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生鲜灯 光通量 配色矩阵 光效
下载PDF
LED平板筒灯散热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留朝 陈光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了解决IED平板筒灯散热问题,利用FloEFD建立IED平板筒灯散热模型,分析筒灯壳体上散热肋片的数量对散热情况的影响,对实物LED平板筒灯多点进行了温度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温进了理论计算,保证LED芯片工作在... 为了解决IED平板筒灯散热问题,利用FloEFD建立IED平板筒灯散热模型,分析筒灯壳体上散热肋片的数量对散热情况的影响,对实物LED平板筒灯多点进行了温度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温进了理论计算,保证LED芯片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LED平板筒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FloEFD 筒灯 散热 仿真
下载PDF
LED平板筒灯配光设计及仿真分析
4
作者 张留朝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传统的LED筒灯普遍存在安装高度大、光效低、亮度不均匀、眩光严重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设计了一款安装高度低、高光效、高均匀、低眩光的LED平板筒灯。用ProE建立了LED平板筒灯的三维模型,把这一模型导入Tracepro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LE... 传统的LED筒灯普遍存在安装高度大、光效低、亮度不均匀、眩光严重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设计了一款安装高度低、高光效、高均匀、低眩光的LED平板筒灯。用ProE建立了LED平板筒灯的三维模型,把这一模型导入Tracepro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LED平板筒灯侧反射面和底面的夹角对筒灯亮度均匀性和眩光的影响;BM-7A亮度计测试结果显示,LED平板筒灯出光面亮度均匀性达到89.6%;根据近场分布光度计GO1900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的LED平板筒灯光束角为99.7度,有较好的防眩光效果;积分球光学测试显示,色温3000K时,所设计的LED平板筒灯光效达到106.67lm/W。这些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ED平板筒灯,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筒灯 光效 高均匀性 低眩光
下载PDF
一种准谐振反激LED驱动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留朝 张彭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2,共5页
针对目前小功率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不高、效率低、控制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单级BUCK PFC控制器SY5814A设计了一款10 W的LED驱动电源,该电源工作于准谐振模式,通过谐振使开关管在零电流的时刻完成开关转换,又保持了方波开关电源的高... 针对目前小功率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不高、效率低、控制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单级BUCK PFC控制器SY5814A设计了一款10 W的LED驱动电源,该电源工作于准谐振模式,通过谐振使开关管在零电流的时刻完成开关转换,又保持了方波开关电源的高能量传输。同时,该电源具有过压保护、开路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对LED驱动电源关键的电路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设计样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市电输入时,该电源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可以达到0.94和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发光二极管 准谐振 功率因数 效率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立体定位算法与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留朝 张彭 刘贞德 《物联网技术》 2018年第10期21-24,共4页
针对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中信标节点无法移动、待定位节点必须同信标节点在同一平面上等问题,提出了信标节点可移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立体定位算法。首先建立三种信标节点的分布模型,分别为"正三棱锥"分布模型、"... 针对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中信标节点无法移动、待定位节点必须同信标节点在同一平面上等问题,提出了信标节点可移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立体定位算法。首先建立三种信标节点的分布模型,分别为"正三棱锥"分布模型、"正三棱柱"分布模型和"正四棱柱"分布模型;其次仿真在不同信标间距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比较不同分布模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信标节点可移动时,该系统能准确定位待定位节点的相对位置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定位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