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骆清铭 张益哲 +2 位作者 曾绍群 吴继东 张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结合了共焦、弱相干、光外差及扫描层析成像等技术的优点,可实现无损伤、在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可望在生物组织活检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在讨论OCT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OCT系统的...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结合了共焦、弱相干、光外差及扫描层析成像等技术的优点,可实现无损伤、在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可望在生物组织活检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在讨论OCT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OCT系统的若干应用,如龋齿、体内器官粘膜的成像检测和对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的成像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弱相干层析成像 内窥镜 牙科 OCT 原理
下载PDF
浦江郑氏家族对朱子《家礼》改编与实践——以《郑氏家仪》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益哲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朱子《家礼》是南宋以降影响较大的一部世俗社会应用性的仪礼规范,对后世宗族礼仪的制定和祖宗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浦江郑氏作为实践《家礼》的典范,其治家理念以朱子《家礼》中的礼仪思想为基础,坚持以礼治家,不拘泥于礼文,以“行... 朱子《家礼》是南宋以降影响较大的一部世俗社会应用性的仪礼规范,对后世宗族礼仪的制定和祖宗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浦江郑氏作为实践《家礼》的典范,其治家理念以朱子《家礼》中的礼仪思想为基础,坚持以礼治家,不拘泥于礼文,以“行胜于文”的理念改编朱子《家礼》,顺乎人情,作《郑氏家仪》,使得浦江郑氏家族延续数百年而经久不衰。在祠堂建设方面,浦江郑氏同居共爨数十代,祠堂之制若一遵朱子《家礼》“四世之序”和“自西向东之制”,会导致难以分宗祭祀,于是郑泳因时损益将高祖置于曾祖之右,以中为上,满四世而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家礼》 浦江郑氏 《郑氏家仪》 祠堂制度
下载PDF
厚礼学师以兴族:元代大名路唐兀人的朱子《家礼》实践及其影响
3
作者 张益哲 《西夏学》 2023年第2期125-139,共15页
《家礼》是一部有家日用之礼书,涵盖冠、婚、丧、祭四礼,旨在于改造社会风俗,崇化导民。元代是《家礼》从“私家之礼”演变为“国家之礼”的关键时期,除官方、朱子学、汉儒等多重力量的推动外,西夏遗民唐兀人入居中原后也将《家礼》应... 《家礼》是一部有家日用之礼书,涵盖冠、婚、丧、祭四礼,旨在于改造社会风俗,崇化导民。元代是《家礼》从“私家之礼”演变为“国家之礼”的关键时期,除官方、朱子学、汉儒等多重力量的推动外,西夏遗民唐兀人入居中原后也将《家礼》应用于家族建设,规范日常生活。比如他们依据《家礼》“刻志石”体例为先人撰写墓志铭,丧葬礼节、构建祠堂、置祭田等亦依《家礼》。这表明《家礼》不仅在汉人之间影响深远,也逐渐渗入其他族群并助力家族发展,成为不分族群和文化属性的经典礼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唐兀人 大名路 朱子《家礼》 国子学
下载PDF
“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如珍 张志明 +6 位作者 卓艳燕 吴宽裕 赵钟文 王婷婷 陈海明 王捷阳 张益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9期25-27,33,共4页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宣教中医"治未病"思想,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宣教中医"治未病"思想,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尿酸水平、痛风复发次数。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较对照组好,痛风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痛风患者中有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复发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治未病 健康教育 血尿酸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朱熹《家礼》与黄佐《泰泉乡礼》对比研究
5
作者 张益哲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朱熹《家礼》是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一部居家礼书,分为冠婚丧祭四礼。《泰泉乡礼》是明代“礼”向下层社会迁移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也包含了“四礼”内容。比较两本书的内容,不难发现由宋及明,家礼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把乡约内... 朱熹《家礼》是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一部居家礼书,分为冠婚丧祭四礼。《泰泉乡礼》是明代“礼”向下层社会迁移的一部重要著作,内容也包含了“四礼”内容。比较两本书的内容,不难发现由宋及明,家礼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把乡约内容与家礼结合起来,《泰泉乡礼》在对朱熹《家礼》继承的同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以俗化礼,如增加乡约、社仓、士相见礼、乡射礼等内容,这些内容明显更具有公共性和集体性,更加符合国家崇化人民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家礼》《泰泉乡礼》 礼俗相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