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MRI基本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盛箭 彭卫军 周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8-380,共3页
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小分子钆对比剂无创地对组织血管特征进行评价,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微血管渗透性和细胞外的漏出间隙等参数。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两种MR动态增强技术(T2*W和T1WDCE-M... 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小分子钆对比剂无创地对组织血管特征进行评价,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微血管渗透性和细胞外的漏出间隙等参数。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两种MR动态增强技术(T2*W和T1WDCE-MRI)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放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反应的评价及肿瘤复发的检出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颅外颈动脉MSCTA和超声对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盛箭 尹化斌 +1 位作者 庄玉忠 蒋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和超声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定性及狭窄程度判定的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方法:对41例脑梗塞病例行MSCTA及超声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DS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采用一致性检验,观... 目的:探讨MSCTA和超声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定性及狭窄程度判定的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方法:对41例脑梗塞病例行MSCTA及超声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DS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采用一致性检验,观察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68.85%(28/41)、82.93%(34/41)的患者发现有颅外颈动脉、颈动脉斑块。MSC-TA、超声分别发现了共76处、69处颅外颈动脉斑块;两种检查方法共同判断的60处斑块的性质判定的一致性为75%(45/60),Kappa值为0.5915。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率判断一致性为78.26%。Kappa值为0.6882。对DSA证实的3处颅外颈动脉闭塞,MSCTA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超声正确判断1例,另两例分别误判为中、重度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的关系密切。MSCTA、超声在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判定上体现了良好的一致性,MSCTA可能检出更多的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血管闭塞的判断上,MSCTA较超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盛箭 尹化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85-1787,共3页
肝移植已逐渐成为部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和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CT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方便、快速的特点,在肝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胃常见非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盛箭 彭卫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1胃部炎症 理论上讲,多种胃炎可能引起胃黏膜及胃壁增厚。CT尽管有仿真内镜的应用,但实际上CT对胃腔内黏膜结构的显示显然不及胃镜和胃钡餐双重造影。然而CT对胃壁和壁外结构的显示却比后两种技术更有优势。故CT主要用于胃部肿瘤的... 1胃部炎症 理论上讲,多种胃炎可能引起胃黏膜及胃壁增厚。CT尽管有仿真内镜的应用,但实际上CT对胃腔内黏膜结构的显示显然不及胃镜和胃钡餐双重造影。然而CT对胃壁和壁外结构的显示却比后两种技术更有优势。故CT主要用于胃部肿瘤的分期等,而在胃炎性病变中的应用较少。尽管如此,CT对胃窦炎,肥厚性胃炎、结核等胃部炎性病变的诊断仍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表现 胃部肿瘤 非肿瘤性病变 胃炎性病变 钡餐双重造影 胃壁增厚 肥厚性胃炎 仿真内镜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RI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2 位作者 马明平 吴晓兰 黄海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临床触及肿块18例,6例在短...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临床触及肿块18例,6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MRI检查共发现病灶25处,其中单发病灶13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3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肿块样强化19处(76.0%),其中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6处(84.2%),内部均匀强化14处(73.7%);非肿块样强化6处,其中内部不均匀强化3处(50.0%);10处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伴有皮肤增厚7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学镜下表现为肿瘤性淋巴样细胞较大或中等大小,弥漫性分布,部分呈单行索条状排列。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原发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5例报道)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化斌 张盛箭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好发部位为血管交汇处,可伴有其它血管畸形。5例中肝内型3例、肝外型2例。2例合并有肝硬化,其中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另1例伴有原发性肝癌(HCC);3例无肝硬化征象者,1例伴有门静脉双干畸形,1例伴有脾肿大但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1例未发现其它伴发病变。结论超声、CT和MRI均可对本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SCTA能提供更为直观地三维图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门静脉瘤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7
7
作者 汤伟 张盛箭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PGIL患者资料,总结其CT特征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36例PGIL...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PGIL患者资料,总结其CT特征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36例PGI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8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病变位于胃20例,空、回肠10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2例,直肠1例。CT检查示32例胃肠道管壁呈弥漫增厚伴均匀强化,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影;4例胃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肿块影。动脉瘤样扩张是肠道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病灶周围增粗血管或增粗血管穿行于病灶是胃肠道淋巴瘤的重要表现。结论 PGI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胃肠道 原发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超声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训泽 张盛箭 杨民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与CT、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8例进一步行增强扫描;14例行超声检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病灶数目、部...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与CT、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8例进一步行增强扫描;14例行超声检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与增强特征(CT)、内部回声与血流分布情况(超声)。结果18例患者,共19个病灶,其中仅1例单侧2个病灶;病灶大小约6-31mm,平均为(19.1±6.5)mm。18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其中表浅区与深部各9个,最大径平均值分别为(17.2±5.2)mm、(23.0±5.4)mm;1个病灶位于深叶,最大径26mm;6个病灶强化显著,3个病灶轻度强化。13个病灶声像图上见后方回声增强,各6个病灶内见液性暗区与血流信号。结论基底细胞腺瘤的CT与声像图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超声较CT平扫更能显示病灶的轮廓及内部囊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MSCT诊断气管支气管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忠辉 王康安 +3 位作者 尹化斌 韩敏 张盛箭 刘恩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例气管支气管的影像特点,6例行平扫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平片检查。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URED)和三维重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例气管支气管的影像特点,6例行平扫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平片检查。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URED)和三维重组(3D),重点对气管、主和段支气管的开口、分叉及行径采取追踪观察,并全面重建此种变异。结果:8例气管支气管中3例直接开口于气管,1例从隆突发出,4例起源于主支气管,并且5例为移位型气管支气管(移位的右上尖段支气管3例,移位的右肺上叶支气管2例),3例为额外型气管支气管(额外的右上叶尖段支气管),从CT冠状位重组图像中测得气管支气管与隆突平均间距约为1.52cm,与气管或主支气管的平均夹角约为62°,开口处的管腔径均值约为0.38cm。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37.6岁。仅有2例呼吸道症状与此直接有关。其中1例为气管支气管肺癌,1例合并右肺发育不良。同时,4例有胸片对照者中均无阳性表现。结论:MSCT扫描便捷、安全、准确,对其分型和观察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手段,采用多平面重组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的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计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毛健 李瑞敏 +3 位作者 顾雅佳 彭卫军 唐峰 张盛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方法对磁共振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计算准确性影响。方法:41例行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的乳腺肿瘤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6例于T1WI平扫图像(T1map)扫描完成后置入静脉留置针并连接高...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方法对磁共振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计算准确性影响。方法:41例行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的乳腺肿瘤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6例于T1WI平扫图像(T1map)扫描完成后置入静脉留置针并连接高压注射器,由系统进行自动预扫描,确定动态增强序列的中心频率后注射对比剂同时扫描;B组25例于T1WI平扫图像(T1map)扫描开始前置入静脉留置针,T1map扫描结束后,人工设置动态增强序列预扫描参数并扫描,第一期结束后注射对比剂。扫描结束后,图像传输至ADW4.3工作站用cine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肿瘤的K^trans。最后,以WeiHuang等提供的K^trans指标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扫描方法得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的吻合程度。结果:A组16例患者T1map图和动态增强图像位置有较为明显错位,得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一致者1例,不一致者15例。B组25例患者T1map图和动态增强图像位置较为吻合,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一致者24例,不一致者1例。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6,P〈0.01)。结论:扫描方案的正确制订与序列扫描参数的合理使用在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MRI扫描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静脉注射的时机选择和中心频率的控制直接影响到K^trans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
11
作者 韩敏 张盛箭 李小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移行细胞癌 双输尿管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对结构扭曲良恶性病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薇萍 张盛箭 +1 位作者 顾雅佳 屠建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的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患者59例,对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结构扭曲密度、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及磁共振中病灶有无强化,强化的形态、大小、数目进行...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的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患者59例,对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结构扭曲密度、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及磁共振中病灶有无强化,强化的形态、大小、数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分析各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差异,与病理对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检查对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摄影图像中结构扭曲密度(P=0.000)及有无伴随症状(P=0.02),对鉴别病灶良恶性具有显著性意义;MRI中病灶无强化(P=0.000)、多灶性强化(P=0.008)及肿块样强化中直径>10mm者(P=0.02)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作为标准,X线摄影对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66-0.812),M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47-0.986),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乳腺X线摄影是发现结构扭曲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及主要手段,但对其良恶性鉴别还存在不少困难,MRI能更好的提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扭曲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泽锋 钟建平 +2 位作者 张盛箭 周良平 彭卫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分析腹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CD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透明血管型(9例)和浆细胞型(1例);所有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以... 目的:分析腹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CD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透明血管型(9例)和浆细胞型(1例);所有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以椭圆形和或豌豆形居多。局灶肿块型9例,CT平扫均为等密度,3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实质期5例病灶进一步持续性强化;4例强化稍退出;3例肿块周围可见扩张扭曲血管影。多发结节型1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进一步强化。本组4例行MRI扫描,平扫T1WI上低信号影,T2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局灶肿块型病灶(3例)均明显且持续强化,肿块周围均可见完整包膜;多发结节型病灶(1例)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及MRI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对腹部C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惊 张盛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6例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及MIP等。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CT检查...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6例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及MIP等。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CT检查显示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准确性。结果 6例患者中,5例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呈中度强化。1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CT检查在病变位置、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显示上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术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惊 仲海 张盛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10例行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10例行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A检查在PVES诊断中的准确性。以DSA检查为标准,评价CTA在显示腘动脉走行及狭窄闭塞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12例CTA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腘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CTA横断面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腘血管狭窄闭塞的位置、范围、程度,与DSA中立位检查一致。结论 CTA不但能够显示腘血管的形态,而且能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周围肌肉组织间的关系,在PVE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介入性
下载PDF
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磁共振T2WI信号特点及强化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谷红玉 邓小毅 张盛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T2WI信号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29个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结果:26例29个卵泡膜瘤-纤维瘤中,卵泡膜纤维瘤19个,纤维卵泡膜细胞瘤6个,卵泡膜细胞瘤4个。与肌肉...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T2WI信号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29个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结果:26例29个卵泡膜瘤-纤维瘤中,卵泡膜纤维瘤19个,纤维卵泡膜细胞瘤6个,卵泡膜细胞瘤4个。与肌肉信号对比,所有肿瘤T1WI呈等信号,卵泡膜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9个,等信号3个,等低信号2个,稍高信号4个,高低混杂信号1个,3例小囊变,1例大囊变。纤维卵泡膜细胞瘤T2WI呈低信号3个,等信号1个,等低信号2个,2例大囊变,1例小囊变,1例伴有腹水。卵泡膜细胞瘤T2WI呈稍高信号1个,高信号3个,2例伴有腹水。所有肿瘤增强后24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结论:T2WI信号特点结合少血供的强化特点对卵泡膜瘤-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膜瘤 纤维瘤 卵巢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13例CT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盛跃梅 张盛箭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和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CT检查结果 ,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累及双侧肺野7例、单侧6例;病灶多发8例、单发5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和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CT检查结果 ,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累及双侧肺野7例、单侧6例;病灶多发8例、单发5例。CT征象表现为肿块7例,结节3例,小结节2例,实变和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各5例,网格状影1例。病变的伴随征象包括空气支气管征8例、支气管扩张4例、CT血管造影征2例、钙化2例、肿块周缘晕征1例。2例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表现为伴有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的肿块结节影或实变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多序列MR成像在PTB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阿巧 张盛箭 何红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多序列MR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叶状肿瘤与52例纤维腺瘤MR表现,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特征、平扫T1WI和T2WI信号、动态增强特征、DW... 目的 探讨乳腺多序列MR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叶状肿瘤与52例纤维腺瘤MR表现,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特征、平扫T1WI和T2WI信号、动态增强特征、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略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状、内部信号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囊变出血,动态增强检查中后期TIC类型在乳腺叶状肿瘤(PTB)与纤维腺瘤之间鉴别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纤维腺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PTB和纤维腺瘤在MR滚现上具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对年龄较大,结合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病史,肿块体积较大分叶状,内部信号不均匀(囊性、出血),ADC值低于纤维腺瘤,TIC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考虑PTB,动态增强能更好地鉴别PTB和乳腺纤维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纤维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1 位作者 马明平 黄海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参数评价子宫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阿巧 赵振华 +5 位作者 杨建峰 韦明珠 郑静 鲁君敏 胡红杰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的功能参数能准确无创地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态,为子宫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