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VSMC增殖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社华 王旖旎 +1 位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0-3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型、迁移和增殖信号传导机制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手术组(n=12),及ATRA治疗组(n=12)。三组均高脂饮食两周后,手术组用空...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型、迁移和增殖信号传导机制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手术组(n=12),及ATRA治疗组(n=12)。三组均高脂饮食两周后,手术组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ARTA治疗组于术前3 d开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灌胃,直至处死,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术后分别于14,28 d随机处死。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粥样硬化病灶中MAPK、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治疗组增生内膜中MAPK、C-fos表达水平较手术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ART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癌基因
下载PDF
葡多酚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与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社华 李杰 +1 位作者 刘辉 钟进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葡多酚(Grapeprocyanidins,GPC)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人肝癌细胞与10、50和100mg/L3组不同浓度的GPC共同培养,用MTT(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用Fu... 背景与目的:研究葡多酚(Grapeprocyanidins,GPC)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人肝癌细胞与10、50和100mg/L3组不同浓度的GPC共同培养,用MTT(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用Fura_2荧光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肝癌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胞内Ca2+浓度分别为(0.445±0.024)nmol/L和(130.53±17.48)nmol/L,3个GPC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随GPC剂量升高显著性降低,而Ca2+浓度则显著性升高(t>2.78,P<0.05),其中50和100mg/L组均达Ca2+超载状态。结论:GPC可降低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引发胞内Ca2+浓度异常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多酚 肝癌细胞 增殖活性 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不同导联系统记录体表心室碎裂电位效果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社华 董果雄 +5 位作者 杨泰生 范洪亮 修运强 任桂芝 陈厚侠 朱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0-334,共5页
本文分别应用标准12导联系统、Frank正交导联系统和改良Frank正交导联系统记录健康人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2例的心室碎裂电位(VFP),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系统中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导联上VFP的形态、数量关系,发现用改良Frank正交导联系... 本文分别应用标准12导联系统、Frank正交导联系统和改良Frank正交导联系统记录健康人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2例的心室碎裂电位(VFP),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系统中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导联上VFP的形态、数量关系,发现用改良Frank正交导联系统记录VFP较其它导联系统更科学、合理,且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 心室碎裂电位 导联系统
下载PDF
网上导购系统的一个解决方案──基于软件Agent的网上导购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社华 刘永才 刘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31-435,共5页
利用软件Agent技术并结合VDB、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软件Agent的网上导购系统的解决方案.建立了系统模型,并且论述了系统中各类软件Agent的具体结构模型.软件Agent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分... 利用软件Agent技术并结合VDB、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软件Agent的网上导购系统的解决方案.建立了系统模型,并且论述了系统中各类软件Agent的具体结构模型.软件Agent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也是智能信息检索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着重于软件Agent技术在Internet上的一个重要应用:实现Internet智能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代理 虚拟数据库 网上导购 电子商务 AGENT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先明 董果雄 +3 位作者 张社华 褚现明 张斌 李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过程、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均于术前 4天灌胃至实验结束 ,除对照组于术后 1...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过程、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均于术前 4天灌胃至实验结束 ,除对照组于术后 14天处死大鼠外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和手术组分别在术后 2天、7天、14天和 2 8天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胸主动脉 ,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术后 14天和 2 8天的内膜增生情况及术后 2天、7天、14天和 2 8天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 (每天 30mg kg)灌胃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照组及内皮损伤后 2天均无血管内膜增厚 ,7天内膜开始增生 ,2 8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在手术组各时间点P16的表达变化不显著 ,增殖细胞核抗原于球囊损伤后 2天在中膜明显表达 ,术后 7天表达达到高峰 ,且主要在内膜表达 ,14天后逐渐下降。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 ,内膜增生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明显降低 ,而P16的表达在术后 2天开始升高 ,14天达高峰。以上结果提示 ,全反式维甲酸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16表达和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全反式维甲酸对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法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血管再狭窄 大鼠
下载PDF
盐酸胍对人类胎盘碱性磷酸酶构象与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耿芳宋 王秀丽 +1 位作者 童家明 张社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研究人类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E.C.3.1.3.1)在胍变性过程中构象与活力的变化;测定胍存在时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酸胍(<0.5mol/L)使变性平衡态酶的发射荧光强度略有下降,酶活... 研究人类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E.C.3.1.3.1)在胍变性过程中构象与活力的变化;测定胍存在时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酸胍(<0.5mol/L)使变性平衡态酶的发射荧光强度略有下降,酶活力增强;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加,其荧光强度不仅不再下降,反而升高,酶逐渐失活;当盐酸胍浓度为1.5mol/L时,其荧光光谱的最大峰位红移,酶活力迅速下降;当盐酸胍浓度为3mol/L时,峰位由333.5nm红移至357.1nm,此时酶活力丧失;当盐酸胍浓度为4mol/L时,峰位不再红移,但其荧光强度继续增加。测得变性初态酶的表观Km值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说明,荧光强度的增加和最大发射峰位的红移是该酶变性失活的一个灵敏指标;酶活力的变化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的变化;低浓度的盐酸胍微扰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而对其整体构象无显著影响。提示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盐酸胍 变性 活力 构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1 位作者 张社华 王国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myc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myc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myc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myc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my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C-myc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下载PDF
葡多酚对肝细胞内Ca^(2+)浓度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钟进义 李杰 +1 位作者 刘辉 张社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7-568,572,共3页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正常肝细胞和受乙醇损伤肝细胞内Ca2+浓度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和乙醇损伤肝细胞加入不同剂量GPC共同培养,用Fura-2荧光测定肝细胞内Ca2+浓度,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正常肝细胞和受乙醇损伤肝细胞内Ca2+浓度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和乙醇损伤肝细胞加入不同剂量GPC共同培养,用Fura-2荧光测定肝细胞内Ca2+浓度,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的Ca2+浓度分别为(108·26±14·17)和(651·24±47·95)nmol/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高剂量GPC组均较乙醇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②加入GPC的正常肝细胞内Ca2+浓度依次为:细胞外液含Ca2+组>外液无Ca2+组>正常对照组。③正常肝细胞和乙醇损伤肝细胞的中、高剂量GP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GPC可通过增加细胞外液Ca2+内流和胞内Ca2+库的释放两种途径升高正常肝细胞内Ca2+浓度,提高细胞增殖活性,并可抑制乙醇引发的肝细胞内Ca2+浓度异常升高(超载)和细胞增殖活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多酚 肝细胞 增殖活性 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维生素C对脂质过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泉三 董果雄 张社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为探讨维生素C对脂质过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在铜离子诱发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基础上 ,造成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 ,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其乙酰胆碱诱发的... 为探讨维生素C对脂质过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在铜离子诱发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基础上 ,造成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 ,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其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的生成量。结果发现 ,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P <0 .0 1 ) ,增加细胞死亡率 (P <0 .0 1 ) ;同时它也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P <0 .0 1 ) ,具有剂量 -依赖效应。应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浓度为 1 0 0 μmol L和 30 0 μmol L)后 ,该效应明显减弱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一氧化氮生成量之间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9844(P <0 .0 1 )和 0 .880 2 (P <0 .0 5)。由此提示 ,脂质过氧化物能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物 维生素C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P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果雄 褚现明 +3 位作者 张社华 张斌 李宁 张先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囊剥脱胸主动脉内皮术,分别于术后2d、7d、14d、28d处死。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及P21。②手术组中膜VSMC术后2d PCNA表达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而新生内膜在术后7d出现并高表达PCNA,14d、28d内膜迅速增厚,其中PCNA表达逐渐下降。P21在术后14d新生内膜中可见少量表达,28d表达增多。③ATRA治疗组术后7d新生内膜中已有P21表达,14d、28d大量表达,而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P<0.01)。④P21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ATRA可通过诱导P21蛋白表达,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球囊损伤 再狭窄 大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P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卫国 董果雄 +3 位作者 侯磊 韩小宁 张社华 关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P2 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 .5×10 -6mol·L-1)作用于经 2 0 %胎牛血清刺激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P2 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 .5×10 -6mol·L-1)作用于经 2 0 %胎牛血清刺激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2 4h后分别行 3H TdR掺入实验测定和P2 1蛋白印迹检测P2 1蛋白表达。结果 ATRA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促进P2 1蛋白表达。结论 ATRA促进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增生 细胞 平滑肌 血管 P21蛋白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卫国 董果雄 +2 位作者 韩小宁 侯磊 张社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22-323,326,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 clin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 .5× 10 - 6 mol·L- 1 )作用于经 2 0 %胎牛血清刺...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 clin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 .5× 10 - 6 mol·L- 1 )作用于经 2 0 %胎牛血清刺激后的VSMC ,2 4h后分别行3H TdR掺入实验测定和蛋白印迹检测CyclinE蛋白表达。 结果 ATRA明显抑制ATRA的DNA合成 (P <0 .0 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ATRA抑制CyclinE蛋白的表达是抑制VSMC增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增殖 细胞 平滑肌 血管 细胞周期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玉保 董果雄 张社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和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治疗组(A、B、C)。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和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治疗组(A、B、C)。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处死A、B、C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NF-κB及P-选择素仅有微量表达,未见VCAM-1表达;②对照组术后7天内膜开始增生,14、28天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NF-κB、P-选择素及VCAM-1有多量表达;③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和28天时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F-κB、P-选择素及VCAM-1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TRA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下调NF-κB的靶基因P-选择素及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动脉内膜 炎症 核因子ΚB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P-选择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果雄 张斌 +3 位作者 张社华 张先明 褚现明 李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ATRA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与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TRA治疗组。所有大鼠从术前4d至术后处死接受植物油或ATRA混悬液灌胃...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ATRA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与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TRA治疗组。所有大鼠从术前4d至术后处死接受植物油或ATRA混悬液灌胃,球囊剥脱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分别在术后2d、7d、14d及28d取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血管壁形态学变化,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ATRA灌胃对其影响。结果1MMP2术后2d开始上升,7d最高,14d后开始下降。2MMP9术后2d在中膜大量表达,7d后表达极少。3术后7d新生内膜开始增生,14d大量新生内膜形成,28d以后内膜继续增厚。4使用ATRA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MMP2及MMP9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ATRA能下调血管成形术后MMP2与MMP9的表达,可能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成形术后血管重塑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球囊损伤 大鼠 胸主动脉 MMP-2 MMP-9 基因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贵荣 董果雄 +1 位作者 张社华 张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6-428,共3页
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硫酸镁对它们的影响 ,将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分为 4组。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 2 / 3处穿线 ;缺血组于同一位置持续结扎血管 ;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 0 .5h后再灌注。治疗组... 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硫酸镁对它们的影响 ,将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分为 4组。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 2 / 3处穿线 ;缺血组于同一位置持续结扎血管 ;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 0 .5h后再灌注。治疗组于结扎后静滴硫酸镁溶液 ,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于结扎前、缺血 0 .5h、再灌注 1h及 4h采血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Mg2 + 浓度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浓度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0。发现 :①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分子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缺血组、再灌注组心肌缺血 0 .5h ,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较术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 (P <0 .0 5 ) ,并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 ,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0分子数显著升高 (P <0 .0 5 ) ,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 ;③治疗组应用硫酸镁后 ,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较缺血组、再灌注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 ,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0分子数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 ,硫酸镁可能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镁对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放射免疫法 缺血再灌注 α颗粒膜蛋白140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PDGF-B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先明 董果雄 +3 位作者 张社华 褚现明 张斌 李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GF 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大鼠均...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GF 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大鼠均于术前 4d灌胃 ,分别在术后 2、7、14和 18d处死大鼠并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 BB的表达及ATRA[30mg/ (kg·d) ]灌胃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对照组及内皮损伤后 2d均无血管内膜增厚 ,7d内膜开始增生 ,2 8d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的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 ,内膜继续增生 ;(2 )PDGF BB的表达于术后 2d开始升高 ,至 14d达高峰 ;(3)使用ATRA后内膜增生程度及PDGF BB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ATRA可有效地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 BB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BB 内膜增生 大鼠 胸主动脉 表达 ATRA 内皮 灌胃 增殖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国栋 褚现明 +2 位作者 郭英华 张社华 董果雄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18-420,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手术组(suR)、治疗组(TRE),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手术组和治疗组用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手术组(suR)、治疗组(TRE),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手术组和治疗组用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于术前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分别于术后两周、四周处死动物取病变处血管,HE染色后观察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抗原基因Fas。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内膜增生程度由强到弱为:SuR>TRE>CON。在治疗组凋亡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Fas表达最明显。结论ATRA具有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FAS
下载PDF
高胰岛素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冠心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勃 张社华 李红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高胰岛素血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活性变化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73例冠心病病人分为急性心肌梗塞组 ( 2 2例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 2 3例 ) ,这组患者治疗后即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后组 ,稳...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高胰岛素血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活性变化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73例冠心病病人分为急性心肌梗塞组 ( 2 2例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 2 3例 ) ,这组患者治疗后即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后组 ,稳定性心绞痛组 ( 2 8例 ) ,另设 2 7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浆 PAI- 1、C肽等指标。  结果 :1冠心病病人血浆 PAI- 1和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升高 ,急性心肌梗塞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升高尤其明显( P<0 .0 1) ;2经多因素回归分析 ,冠心病病人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收缩压、血浆 PAI- 1呈正相关 ( P<0 .0 5 )。  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 PAI- 1活性增高致血栓形成机率增加 ,因而引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PAI-1 冠心病
下载PDF
镁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雪萍 董果雄 张社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时红细胞膜的功能改变及硫酸镁对其保护作用。 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缺血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持续结扎,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0.5小时后再灌注...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时红细胞膜的功能改变及硫酸镁对其保护作用。 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缺血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持续结扎,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0.5小时后再灌注,治疗组于结扎后静脉滴注硫酸镁溶液,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缺血0.5小时、再灌注1小时及4小时取血;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醇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结果:①对照组手术前后备指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②缺血组、再灌注组及治疗组在结扎0.5小时,再灌注1小时、4小时较对照组同一时间及同组手术前相比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增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丙二醛增加,红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P均< 0. 01)。③治疗组在再灌注 1小时、 4小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量较缺血组、再灌注组明显增加,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红细胞丙二醛、红细胞内钙离子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均<0.01)。 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过氧化损伤,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减低。硫酸镁能减轻红细胞膜分子过氧化损伤,改善红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镁钙 红细胞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富国 董果雄 张社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复氧组:先低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mg/...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复氧组:先低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mg/L的黄芪注射液,12h后进行低氧复氧处理。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结果低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升高,SOD活性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F=34.97~129.98,q=14.43~27.11,P〈0.01)。药物干预组与低氧复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q=2.91~26.61,P〈0.05、0.01)。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为40mg/L时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49~0.94,P〉0.05);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60mg/L与40mg/L相比,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低氧复氧过程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死亡率增加。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低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低氧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