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互动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祖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67,共2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互动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在应用中要把握前期准备、学生自讲、师生评析三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把握好互动的"度",要合理利用教学条件和设备。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互动教学 应用
下载PDF
蒋介石“首脑外交”之运用:与苏绝交和复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祖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7,共8页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声称共产党与苏联极有关系,宣布与苏绝交。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借机收回中东路权"完成前人大业",蒋介石则为转移国内矛盾、维护中央、地方统一考虑,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坚持对苏强硬立场,引起苏...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声称共产党与苏联极有关系,宣布与苏绝交。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借机收回中东路权"完成前人大业",蒋介石则为转移国内矛盾、维护中央、地方统一考虑,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坚持对苏强硬立场,引起苏方强烈反弹,致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在美、英反应冷淡,对日和谈失败,国内反蒋势力活跃、恐遭腹背受敌情况下,蒋才被迫做出艰难选择,默许张学良与苏方接触,进而把"中苏复交"提上日程,几经波折终于在日内瓦达成中苏恢复外交关系。在整个与苏绝交、复交过程中,蒋介石"首脑外交"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绝交复交 蒋介石 首脑外交
下载PDF
1925至1936年间蒋介石与黄郛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祖 《阅江学刊》 2009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黄郛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后留学日本结识蒋介石,并与其结为盟兄弟,关系非比寻常。20世纪2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的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黄郛担任政府职务以作襄助,但黄郛始终游离于政府边缘。然而,是否具有政府官员的正式身份,并不... 黄郛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后留学日本结识蒋介石,并与其结为盟兄弟,关系非比寻常。20世纪2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的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黄郛担任政府职务以作襄助,但黄郛始终游离于政府边缘。然而,是否具有政府官员的正式身份,并不减弱黄郛作为蒋介石"高级幕僚和咨政"的作用。蒋、黄之间的关系却在"请"、"辞"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维系。黄郛是蒋政治棋局中一颗关键的"棋子",更是对日妥协外交中的同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黄郛 对日外交
下载PDF
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转化
4
作者 张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868-19870,共3页
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须讲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落实思政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以真、实、悟、效四者为核心的教学互动模式,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极富吸引力、... 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须讲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落实思政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以真、实、悟、效四者为核心的教学互动模式,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极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途径的探索,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领悟、分析、判断、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已成为开展该系列课程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体系
下载PDF
1950年国共内战幕落西昌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祖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4,191,共9页
1949年11月,国共内战已近尾声。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前往四川视事,由此确立国民政府迁台、反攻大本营设于西昌的方针,随即调派重兵、运输大批军用物资进入西昌,以期建成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军事基地。然而,由于中共军队迅速展开势如破竹... 1949年11月,国共内战已近尾声。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前往四川视事,由此确立国民政府迁台、反攻大本营设于西昌的方针,随即调派重兵、运输大批军用物资进入西昌,以期建成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军事基地。然而,由于中共军队迅速展开势如破竹的最后攻势,该计划很快被彻底粉碎。本文以台北"国史馆"所藏的大量"蒋介石档案"为主,探寻蒋从入川到迁台、寄望西昌直至迷梦幻灭的历史真相,为国共内战最终幕落西昌提出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内战 蒋介石 西昌
原文传递
盟友之争:战后中美接收日舰的折冲(1945—1947)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祖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抗战胜利后,盟国预商接收敌产的若干事宜即将付诸实施。1945年10月底,美国代表同盟国施压国民政府,要求美、苏、英与中国共分日舰。这与中方呈交美国"对日舰全面接收以弥补战争损失"的方案截然相悖。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为此展... 抗战胜利后,盟国预商接收敌产的若干事宜即将付诸实施。1945年10月底,美国代表同盟国施压国民政府,要求美、苏、英与中国共分日舰。这与中方呈交美国"对日舰全面接收以弥补战争损失"的方案截然相悖。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为此展开与美国的数次角力,试图填补海上力量空白、抢占受降先机以期独大;美国势必维系由其主导、势力均等的在华模式,因而形成盟友连番对峙的诡谲格局。蒋苦心筹谋,但仍绕不过美国支持的大前提,最终的"抽签分配"与此前初衷已相去甚远。在这场主动开局、被动定盘的博弈背后,是蒋、美对构建战后亚洲新秩序的巨大分歧,亦揭露国民政府倚仗对美外交逐渐中空的残酷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国民政府 美国 日舰接收
原文传递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备用“陪都”的兴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祖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5,共8页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之后,在加强川、滇、黔抗战基地建设的同时,又将西昌拟建为备用"陪都",陆续开展公路、机场扩建、通讯、政府机关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并谋划修筑西昌至云南的铁路。这既是国民政府出于长期抗战的考虑,也...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之后,在加强川、滇、黔抗战基地建设的同时,又将西昌拟建为备用"陪都",陆续开展公路、机场扩建、通讯、政府机关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并谋划修筑西昌至云南的铁路。这既是国民政府出于长期抗战的考虑,也是加强对地方势力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西昌 备用“陪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