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舜徽先生在兰州期间的学术活动与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国林 张祥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张舜徽在兰州任教期间,迅速融入当地学术群体,以猛进不懈的精神治学,读书日有定程,勤作札记,几年间完成各类著述近百万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他以发越志趣为宗旨,教书育人大见成效。这是张舜徽学术上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阶段... 张舜徽在兰州任教期间,迅速融入当地学术群体,以猛进不懈的精神治学,读书日有定程,勤作札记,几年间完成各类著述近百万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他以发越志趣为宗旨,教书育人大见成效。这是张舜徽学术上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阶段。欲深入了解张舜徽学术思想的脉络,他在兰州期间的经历格外值得重视。张舜徽在兰州期间形成的学术思想和取得的学术成就对其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在其一生的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他践行的学术精神在当今依然很有意义,能给予人们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兰州 猛进不懈 发越志趣 自为家法
下载PDF
日本留学时期的范熙壬(1903—1909)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祥干 《荆楚学刊》 2017年第2期80-85,共6页
留日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群体,对清末以来的历史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研究他们在日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清末民国历史的变化。范熙壬是京师大学堂首批留日学生之一,在东京和张耀曾等同学友人创办了《新译界》杂志,传播新知。通过梳理范熙壬... 留日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群体,对清末以来的历史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研究他们在日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清末民国历史的变化。范熙壬是京师大学堂首批留日学生之一,在东京和张耀曾等同学友人创办了《新译界》杂志,传播新知。通过梳理范熙壬留日期间的文化轨迹,研究其精英启蒙、理性宪政理念的形成,探究其中途回国引起的风波,可认识清末新知识人才的成长过程,并从中看出清末改革中长远规划与权宜之计的种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熙壬 《新译界》 宪政理念 新知识人才
下载PDF
张澜致吴芳吉信件考:兼考吴芳吉1928年前后的动向
3
作者 张祥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1927年底至1928年张澜挽留吴芳吉的信件为我们考证吴芳吉在此期间的行程动向提供了直接史料,结合吴芳吉书信、《吴宓日记》、《吴宓书信集》等史料,可理清以下实事:1927年秋,吴芳吉开始任教国立成都大学,期间由于好友吴宓邀请赴京以及... 1927年底至1928年张澜挽留吴芳吉的信件为我们考证吴芳吉在此期间的行程动向提供了直接史料,结合吴芳吉书信、《吴宓日记》、《吴宓书信集》等史料,可理清以下实事:1927年秋,吴芳吉开始任教国立成都大学,期间由于好友吴宓邀请赴京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他一度在当年年底辞职成大,计划1928年春携家人出川北上。但筹集不到全家出行的路费,加之时局动荡,吴芳吉的出川计划搁浅,从1928年初寒假归家到8月,他一直在江津,生计维艰。张澜的不懈努力最终使吴芳吉于1928年9月重返成都大学任教,直至1930年。吴芳吉计划出川但最终留任成都大学,其中的曲折展示他在此期间为衣食谋、为家庭委曲求全、为时局所困的艰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澜 吴芳吉 国立成都大学
下载PDF
孔子史学思想研究
4
作者 张祥干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1年第4期201-202,共2页
在孔子那里",事"、"文""、义"是史学三个必备的组成部分",事"是史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排比,"文"记载事件的文辞,"义"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文章从史家素养论和史学三要... 在孔子那里",事"、"文""、义"是史学三个必备的组成部分",事"是史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排比,"文"记载事件的文辞,"义"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文章从史家素养论和史学三要素这两个方面探讨研究孔子的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史学思想 史家素养论 史学三要素
下载PDF
论孔子评价人物的标准
5
作者 张祥干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4期221-221,共1页
孔子评价人物的核心标准当然是道德上的仁,但孔子并不是简单地以道德的形而上评判人物,也没有将人仅仅划分为君子与小人、贤与不肖之类。孔子是从不同的层次标准评价人物的,即一般的伦理道德性和伦理道德自律性两个层次。本文试图从几... 孔子评价人物的核心标准当然是道德上的仁,但孔子并不是简单地以道德的形而上评判人物,也没有将人仅仅划分为君子与小人、贤与不肖之类。孔子是从不同的层次标准评价人物的,即一般的伦理道德性和伦理道德自律性两个层次。本文试图从几组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分析其评论人物标准的两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物评价 伦理性 伦理自律性
下载PDF
从荀子的政治思想看他与儒法两家的联系
6
作者 郭慧云 张祥干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4期161-161,共1页
本文从荀子的人性论入手来探讨荀子的政治思想,其中涉及到君道和臣道,从他的政治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儒家的色彩,但是从他产生这些政治思想的初衷以及从他的弟子的发展方向上看时,发现他跟法家更有着深远的联系。
关键词 性恶论 君道 臣道
下载PDF
京九线路基边坡病害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庭凯 张祥干 张建国 《上海铁道科技》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分析了粉质粘土和膨胀土路基边坡的病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路基边坡 京九线路 防治措施 成因分析 粉质粘土路基 膨胀土路基 病害防治
下载PDF
曾纪泽致曾国荃未刊手札
8
作者 张祥干 《历史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子,近代著名外交官,曾出使俄、英、法等国。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之弟,湘军首领,累官至两江总督。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扩大,此前被调离法国的曾纪泽仍为...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子,近代著名外交官,曾出使俄、英、法等国。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之弟,湘军首领,累官至两江总督。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扩大,此前被调离法国的曾纪泽仍为出使英国大臣,在伦敦通过英国交涉中法冲突。光绪十一年十月英国入侵缅甸,俘虏缅甸国王,任期已满的曾纪泽暂缓归国,奉命与英国交涉缅甸事件。现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曾纪泽手札中,选辑其归国前在伦敦致曾国荃手札六通。这些手札通信双方是叔侄关系,谈军国大事,隐讳较少,特别是其中涉及中法战和、中英缅甸交涉以及筹办海军事务等内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兹选编辑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增加一些新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十一年 曾纪泽 两江总督 曾国荃 中法战争 光绪十年 湖南湘乡 手札
原文传递
有关民初国会孔教入宪之争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张祥干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8-192,共5页
1913年国会首次讨论孔教问题是清末以来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集中体现。有贺长雄等部分在华外国人的言论和活动,对孔教入宪从民间请愿转变为国会宪法会议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议员从不同立场和观念体系理解宗教、孔教、国教,是导致... 1913年国会首次讨论孔教问题是清末以来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集中体现。有贺长雄等部分在华外国人的言论和活动,对孔教入宪从民间请愿转变为国会宪法会议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议员从不同立场和观念体系理解宗教、孔教、国教,是导致争辩的重要原因。首届国会讨论孔教,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是近代中国精英群体对传统文化在国家转型中的地位的公共讨论,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1913年国会制宪 孔教 宗教
原文传递
范熙壬与汉口惨案的交涉
10
作者 张祥干 《长江文明》 2018年第4期64-71,共8页
本文考察了1925年范熙壬代表旅京鄂籍人士回汉与鄂督萧耀南交涉的过程,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国内部各政治力量对民意的不同态度和政治策略,以及各方争取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共同诉求。文末附《范熙壬年谱简编》。
关键词 范熙壬 汉口惨案 交涉 年谱简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