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传统篇目多元解读的反思 |
张秋达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
|
2007年高考作文之猜想 |
张秋达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小课题研究内容的选择原则 |
张秋达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4
|
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
张秋达
|
《教学月刊(中学版)》
|
2006 |
3
|
|
5
|
应对高考作文的关键词——思·辨文化·创新 |
张秋达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5 |
1
|
|
6
|
用典与怀古辨 |
张秋达
|
《语文知识》
|
2004 |
1
|
|
7
|
将论述文写成论述文 |
张秋达
|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2017 |
1
|
|
8
|
总借慧眼读出来——品读《林黛玉进贾府》的几个细节总借慧眼读出来 |
张秋达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4 |
1
|
|
9
|
倾听花开的声音——杜十娘悲剧根源探讨 |
张秋达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燕巢被毁引发的一堂作文思维训练课 |
张秋达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1
|
不要对“自我”的归位不习惯——读《“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有感 |
张秋达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作文:“自我”的呈现 |
张秋达
|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3
|
《〈论语〉选读》教学内容的选定初探——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例 |
张秋达
|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论学校教研团队构建应有的意识 |
张秋达
|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追求质朴中见光辉 |
张秋达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能不能让玛蒂尔德死去 |
张秋达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7
|
浅析如何提高市政桥梁施工项目管理 |
张秋达
梁小龙
王芳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13 |
0 |
|
18
|
细读,从文本“罅隙”中进入 |
张秋达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0 |
0 |
|
19
|
切莫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 |
张秋达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 |
0 |
|
20
|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呼唤科研素养的滋润 |
张秋达
|
《语文教学之友》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