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素琳 《山西化工》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介绍了水煤浆气化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流程 ,从环保和原煤的适应性等方面探讨了气化炉中耐火材料的寿命、喷嘴使用周期和气化炉膛热电偶寿命等关键问题 ,明确了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必要性。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技术 特点 应用 工艺流程
下载PDF
煤洁净利用技术是21世纪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素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4期61-62,共2页
介绍了煤化工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为新一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煤的洁净利用,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煤化工产业 发展方向 21世纪 煤洁净利用技术
下载PDF
起声波辐射条件下煤中有机硫脱除反应的研究
3
作者 张素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F06期50-51,60,共3页
考察了含硫煤在甲醇溶剂中、室温和超声波辐射条件下的脱除反应。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随超声波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FTIR、GC/MS和TG-DTA/FTIR分析,煤中的有机硫主要以硫醚和二硫化合物的形态被脱除。
关键词 有机硫 煤炭 碘甲烷 超声波
下载PDF
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建周 张素琳 +2 位作者 王永志 宗志敏 魏贤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3,共3页
在矿井生产中,为防止CO中毒,一般的防护方法采用自救器、压缩氧和氧气发生器。自救器具有体积小和携带方便等优点仍广泛用于矿井CO的救护。但由于CO催化剂催化反应放热大,使工人佩戴时感觉不适,容易造成摘掉自救器而发生危险... 在矿井生产中,为防止CO中毒,一般的防护方法采用自救器、压缩氧和氧气发生器。自救器具有体积小和携带方便等优点仍广泛用于矿井CO的救护。但由于CO催化剂催化反应放热大,使工人佩戴时感觉不适,容易造成摘掉自救器而发生危险的情况。研究低温下使CO高效转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煤矿安全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下载PDF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素琳 迮希腾 +1 位作者 郭培 倪俊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S02期123-126,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让其拥有更佳的服务质量,特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以大数据背景为切入点,在探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意义、成果、不足等基础上,从优化网络通信技术、提升通信安全性、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让其拥有更佳的服务质量,特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以大数据背景为切入点,在探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意义、成果、不足等基础上,从优化网络通信技术、提升通信安全性、优化网络环境、强化数据的可靠性与容错性4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计算机 网络通信技术
下载PDF
山西垣曲商城出土部分铜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剑锋 吴小红 +1 位作者 佟伟华 张素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垣曲商城 山西省 科学研究 铜器 出土 国家博物馆 青铜时代 冶炼技术
下载PDF
洪洞永凝堡西周墓中出土的两种饰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素琳 《文物世界》 1989年第1期42-43,共2页
1980年秋季,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考古队在洪洞县永凝堡村发掘一批西周墓葬,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两种饰物形制比较特殊,故在此做一介绍。在西周晚期墓葬BM6中,出土13枚黑色扁圆形饰物。这些饰物散落在墓主的颈下胸前,可能为... 1980年秋季,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考古队在洪洞县永凝堡村发掘一批西周墓葬,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两种饰物形制比较特殊,故在此做一介绍。在西周晚期墓葬BM6中,出土13枚黑色扁圆形饰物。这些饰物散落在墓主的颈下胸前,可能为颈饰。此种饰物形状近似圆形,但上下两端平齐。体表面油黑发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晚期 西周墓葬 文物工作 墓主 煤雕 汉墓 鉴定报告 考古发掘 玉块 西周中期
下载PDF
试论垣曲古城东关庙底沟二期文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素琳 《文物世界》 1995年第4期38-48,共11页
试论垣曲古城东关庙底沟二期文化张素琳(中国历史博物馆)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晋豫陕地区,这里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此文化由于首次发现于1956年发掘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而得名 ̄①.庙底沟二期文化正处于... 试论垣曲古城东关庙底沟二期文化张素琳(中国历史博物馆)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晋豫陕地区,这里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此文化由于首次发现于1956年发掘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而得名 ̄①.庙底沟二期文化正处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而此时正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文化 庙底沟 关庙 陶器 文化特征 遗址 文化分期 考古研究所 发展阶段 文化面貌
下载PDF
山西垣曲古城东关的东周水井
9
作者 张素琳 《文物春秋》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山西垣曲古城东关遗址曾清理一处比较特殊的东周遗迹,该遗迹既是墓葬,又是水井。水井的上半部是一座墓葬,上、下两部分四壁浑然一体,无分界线,显然是利用废弃的水井作为墓葬使用。由于此种现象较为少见,故本文较详细地介绍该遗迹的发掘... 山西垣曲古城东关遗址曾清理一处比较特殊的东周遗迹,该遗迹既是墓葬,又是水井。水井的上半部是一座墓葬,上、下两部分四壁浑然一体,无分界线,显然是利用废弃的水井作为墓葬使用。由于此种现象较为少见,故本文较详细地介绍该遗迹的发掘经过以及墓葬和水井的状况,对此特殊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问题加以讨论,以便对东周时期的埋葬制度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垣曲古城 东关遗址 东周水井
下载PDF
糖类的性质
10
作者 张素琳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08年第5X期59-64,共6页
一、糖类概述1.糖类的概念:含有C、H、O三种元素、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的物质或者是能够水解生成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物质统称为糖类.
关键词 糖类物质 羟基醛 多羟基 氢氧化铜 葡萄糖单元 溶液反应 还原反应 分子形式 氧化反应 氨溶液
下载PDF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1
作者 张素琳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年第14期00208-00208,共1页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体,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道德品质培育、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典诗歌教学。对此,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创设诗歌教...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体,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道德品质培育、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典诗歌教学。对此,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创设诗歌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几方面重点探讨改进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典诗歌教学 改进策略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素琳 《文物》 1987年第2期1-16,97-98,共18页
1980年6月及10月,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考古队两次派员到洪洞县永凝堡(也称永凝东堡)村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发掘。钻探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0个,墓葬56座,大部为西周墓,个别较晚。有22座墓经过发掘清理,其中12座由省考古队负... 1980年6月及10月,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考古队两次派员到洪洞县永凝堡(也称永凝东堡)村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发掘。钻探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0个,墓葬56座,大部为西周墓,个别较晚。有22座墓经过发掘清理,其中12座由省考古队负责,10座由临汾地区文物训练班进行工作。这些墓多为西周时期墓葬,大部分被盗。现将省考古队发掘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洪洞 随葬品 临汾地区 标本 车马器 墓葬 下腹部 口径 发掘 出土
原文传递
下川遗址的古气候环境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建中 柯曼红 +4 位作者 石兴邦 张子明 陈哲英 吴加安 张素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1-91,共11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llen samples from the Xiachuan site,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t the site.The climate-zone features o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llen samples from the Xiachuan site,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t the site.The climate-zone features of the Xiachuan pollen suggest that the site underwent six climatic changesfrom 36,000 to 12,000 BP. In this temporal scope, the early phase of the main Xiachuan cultural remains, lasting from 23,000 to 13,000 BP, corresponded just to the flourishing stage of the last glaciation, when the growth of trees at Xiachuan must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existence of mountain basins in this area; from 13,000 to 12, 000 aBP, i.e. in the period of the late Xiachuan cultural remainscorresponding to the Fen zhuang interstadial, there was the rise of the summer monsoon and a little going up of th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川遗址 古气候环境 中国 文物考古 孢粉分带特征
全文增补中
山西垣曲古城宋代铜镜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素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山西垣曲古城宋代铜镜张素琳1983年春,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在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关遗址Ⅰ区发掘一座洞室上墓,编号为IM2。此墓平面呈锲形,有墓道,墓室顶部呈拱形。此墓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铜镜。铜镜(编号为IM2:4),八... 山西垣曲古城宋代铜镜张素琳1983年春,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在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关遗址Ⅰ区发掘一座洞室上墓,编号为IM2。此墓平面呈锲形,有墓道,墓室顶部呈拱形。此墓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铜镜。铜镜(编号为IM2:4),八瓣菱花形,圆钮,素绿略厚,直径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垣曲 随葬品 宋墓 古城 太原市 清理简报 开元通宝 北宋时期 山西垣曲县 北宋晚期
原文传递
山西垣曲古文化与环境之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素琳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81,共9页
山西省垣曲县旧石器时代至商周诸时期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垣曲县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再一次证明: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人类逐渐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 山西省垣曲县旧石器时代至商周诸时期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垣曲县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再一次证明: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人类逐渐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最终迈向文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垣曲县 古文化 旧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资料 自然环境 华夏文明 黄河中 游地区
原文传递
1982—1984年山西垣曲古城东关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佟伟华 张威 +1 位作者 许志勇 张素琳 《文物》 1986年第6期27-40,75+101,共16页
垣曲县古城镇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1959年以前是垣曲县治所在。古城镇南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县相望,东倚王屋山与河南济源相邻,西部为中条山,地处沇河与亳清河冲积而成的小盆地内。东关遗址在古城东关沇河西岸的河旁台地上,南北长约1,000... 垣曲县古城镇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1959年以前是垣曲县治所在。古城镇南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县相望,东倚王屋山与河南济源相邻,西部为中条山,地处沇河与亳清河冲积而成的小盆地内。东关遗址在古城东关沇河西岸的河旁台地上,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约3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垣曲 标本 龙山文化 口径 遗址 底径 腹径 古城镇 泥质 晚期
原文传递
山西垣曲发现的石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素琳 《中原文物》 1999年第4期18-24,共7页
山西垣曲县华峰乡等地发现的一批旧石器,为探讨古代人类在垣曲的分布及生存环境、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了解该县境内细石器的分布和类型,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关键词 典型细石器 山西垣曲县 旧石器地点 旧石器时代考古 刮削器 历山 旧石器时代早期 加工技术 南海峪 加工方法
原文传递
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
18
作者 张素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遗址是晋南一处大型古文化遗址。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大面积发掘,证实该遗址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将该遗址中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介绍于下,并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细石器 新石器时代遗址 山西垣曲 三角形 出土 刮削器 古城 历史博物馆 文化内涵 压制法
原文传递
晋南地区西周墓葬初探
19
作者 张素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8年第1期36-43,共8页
晋南地区西周墓葬初探张素琳1992年春季至1994年秋季,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山西曲村考古队,对位于天马——曲村遗址正中的晋侯墓地进行五次大规模发掘,收获巨大,令世人瞩目①。1997年金秋时节,... 晋南地区西周墓葬初探张素琳1992年春季至1994年秋季,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山西曲村考古队,对位于天马——曲村遗址正中的晋侯墓地进行五次大规模发掘,收获巨大,令世人瞩目①。1997年金秋时节,晋侯墓地出土的数十件文物精品在《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墓葬 晋南地区 晋侯墓 墓地 西周时期 晋文化 考古研究所 随葬品 文化面貌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近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下)
20
作者 张素琳 《文史知识》 199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两汉考古,同样也是业绩卓著。1993年在湖南长沙发现一座西汉早期长沙某代王后之墓,长37、宽16米,面积相当可观。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墓采用"黄肠题凑"葬制,可见该墓主地位之显赫...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两汉考古,同样也是业绩卓著。1993年在湖南长沙发现一座西汉早期长沙某代王后之墓,长37、宽16米,面积相当可观。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墓采用"黄肠题凑"葬制,可见该墓主地位之显赫,已超过著名的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墓主。随葬品有金、银、玉、漆器等2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该墓出土3件古代乐器漆筑,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可以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筑"的模糊认识,并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发现 首次发现 湖南长沙 发掘 中国考古 遗址 出土文物 重大意义 中国古代音乐史 随葬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