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励生育政策的国际比较
1
作者 唐龙妹 许佳琳 +2 位作者 张军 洪苹 张维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753-1759,共7页
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较低,中国生育率进入极低水平。构建支持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政策间的配套衔接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比较了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 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较低,中国生育率进入极低水平。构建支持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政策间的配套衔接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比较了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的法国、德国、瑞典和俄罗斯共7个国家的鼓励生育措施及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及相关社会公共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低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下载PDF
EMS诱导小麦TcLr19感叶锈病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维宏 安哲 +3 位作者 范学锋 冯月琪 杨文香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了利用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进行抗病基因功能和机制研究,用EMS处理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 Lr19的种子,对获得的M2、M3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种子共获得367个M1单株,处理浓度为1.0... 为了利用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进行抗病基因功能和机制研究,用EMS处理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 Lr19的种子,对获得的M2、M3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种子共获得367个M1单株,处理浓度为1.0%时,接近半致死剂量,且M2表型突变频率最高,适宜突变筛选。在2 359个M2突变群体中,共筛选到表型突变体38个,表型突变频率1.61%;筛选出感叶锈病突变体53个,感病突变频率2.25%。在459个M3感病突变群体中,共鉴定出146个感病突变体,其中M36-2、M333-8、M333-9、M333-11、M344-4、M396-8这6个M3感病突变材料,遗传稳定率较高,达70%以上。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试验中还利用Lr19的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分子辅助筛选。结果表明,EMS诱变是获得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甲基磺酸乙酯 突变体
下载PDF
番茄溃疡病菌拮抗链霉菌菌株23的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维宏 杨文香 +2 位作者 孟庆芳 刘大群 张汀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2,共4页
关键词 拮抗链霉菌 溃疡病菌 番茄 菌株 鉴定 DNA序列分析 井冈霉素 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防治 农抗120
下载PDF
基于RF-MEA-Elman的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精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骆正山 张维宏 +1 位作者 王小完 张新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针对传统腐蚀管道预测方法适应性差及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随机森林算法(RF)、思维进化法(MEA)及Elman相结合的模型(即RF-MEA-Elman模型)。首先采用RF对管道数据预处理,运用MEA对Elman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参数进行寻优,以此建立腐蚀... 针对传统腐蚀管道预测方法适应性差及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随机森林算法(RF)、思维进化法(MEA)及Elman相结合的模型(即RF-MEA-Elman模型)。首先采用RF对管道数据预处理,运用MEA对Elman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参数进行寻优,以此建立腐蚀管道剩余寿命组合预测模型。选取某一管段为例,借助MATLAB进行仿真训练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其他两种传统单一模型相比误差小且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及泛化能力,为管道剩余寿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油气输送系统风险防范和维修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管道 随机森林算法 思维进化 ELMAN神经网络 寿命预测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菌毒素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张维宏 郭凤柳 +2 位作者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5,共3页
为探求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等技术提取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毒素,用其处理萝卜幼苗后,观察萝卜幼苗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2.20、7.49 mg/mL毒素处理下萝卜幼苗茎、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2.20、7.49... 为探求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等技术提取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毒素,用其处理萝卜幼苗后,观察萝卜幼苗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2.20、7.49 mg/mL毒素处理下萝卜幼苗茎、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2.20、7.49 mg/mL毒素处理对萝卜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9.26%、81.64%,对萝卜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1.64%、100%;显微观察发现,疮痂毒素处理后萝卜幼苗根、茎表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茎表皮细胞长度逐渐减小,宽度逐渐增大;萝卜幼苗叶片经毒素处理3 d后出现褐色小点,并出现不同程度腐烂,叶表皮肾形保卫细胞变褐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菌 致病毒素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中国良好农业的发展对策及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维宏 苑士涛 +2 位作者 贾彬 贾慧 董金皋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6,12,共7页
良好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良好农业规范(GAP)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有效手段。基于良好农业规范,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追溯制度构建、GAP认证的实施路径等方面,对良好农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由此... 良好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良好农业规范(GAP)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有效手段。基于良好农业规范,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追溯制度构建、GAP认证的实施路径等方面,对良好农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由此,概括总结了我国良好农业的发展趋势,从良好规范认证、生产标准建设、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技术培训、良好农业宣传等方面论述了良好农业的外延。并为推进我国良好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农业 良好农业规范(GAP)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载PDF
晚冬早春田间阶段性覆膜增温促进冬小麦产量提高 被引量:20
7
作者 杜雄 张维宏 +2 位作者 张永升 曹彩云 李科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0-1540,共11页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月20日前后麦田塑膜覆盖每提前1周积温提高23.0~49.7℃,1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整个升温阶段内可增加积温167.7~176.8℃,从而小麦生长发育提前。塑膜揭除后形成的相对低温环境使后续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延长4~10 d。与常规种植(对照)相比,最早增温处理的开花期干物质产量提高18.8%,叶面积指数提高14.7%,花后光合势增加43.6%,花后净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延长10 d以上;返青后各生育阶段的延长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向籽粒转移,有效穗数增加48~98万hm?2、单穗粒数增加3.9~4.5粒、千粒重增加2.5~5.6 g。在全生长季积温较少的2012—2013年度,最早增温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37.5%,在积温较多的2013—2014年度增产18.2%,并提前5 d成熟。晚冬早春农田阶段性覆膜增温是有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新型方法,提前并延长了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累积的时间是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获得高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冬早春 阶段性覆膜增温 冬小麦 产量 华北平原北部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2 位作者 张维宏 杨福存 张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6-1213,共8页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量提高了160%和210%;裸地施氮量约200kg·ha-1、膜地不超过300kg·ha-1是兼顾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速效氮平衡的施用量。【结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是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高产优质节水饲草,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饲用玉米 地膜覆盖 施氮
下载PDF
磷素营养对青饲玉米产量品质形成与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3 位作者 刘梦星 窦铁岭 张维宏 张立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489,共6页
在华北农牧交错区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品质、形成与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10.5%~25.1%;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 在华北农牧交错区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品质、形成与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10.5%~25.1%;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使植株比不施磷分别多吸收氮素26.03~51.10kg/hm^2和磷素8.63~28.95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的产量也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9.26%~37.82%和14.95%~33.33%。试验结果还表明,施磷比不施磷显著提高了青饲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10.44%~16.77%,相当于多供水27.51~47.36mm。因此,施用磷肥是提高饲用玉米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肥水利用效果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玉米 磷素营养 生物产量 营养品质 肥水利用效果
下载PDF
覆膜和补灌对杂交谷子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亮 张维宏 +4 位作者 杜雄 郭江 宋晋辉 王晓明 赵治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针对干旱对杂交谷子的生产限制及耗水与产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地膜覆盖与补灌对杂交谷子产量形成与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40~80 d是杂交谷子需水关键期,拔节时补灌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110... 针对干旱对杂交谷子的生产限制及耗水与产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地膜覆盖与补灌对杂交谷子产量形成与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40~80 d是杂交谷子需水关键期,拔节时补灌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110 mm水分蒸散是提高抽穗期生物产量的充分条件;全生育期耗水400 mm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抽穗期生物产量是籽粒产量形成的基础,产量形成具有"递进决定"的特征,覆膜结合补灌显著提高了抽穗期生物产量。丰水年覆盖条件下或在欠水年,补灌增加了花后干物质量;欠水年雨养花后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累积,补灌促进了营养器官物质向籽粒转移。补灌下覆膜籽粒增产10.1%~18.6%,比露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0.7%~19.4%。在欠水年,雨养时覆膜下的籽粒产量较露地更低,补灌是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丰水年覆膜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补灌的增产效应,欠水年补灌的增产效果则优于覆盖。地膜覆盖结合拔节期或抽穗期适量补灌是提高杂交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子 地膜覆盖 补充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梦哲 张维宏 +6 位作者 张永升 党红凯 王磊 何立谦 李科江 李雁鸣 杜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893-4904,共12页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K,3次灌水共225 mm)深40 cm,灌水时间后移可显著减少2 m土体贮水消耗。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雨养耗水284.3 mm可获得不低于7 500 kg·hm-2的小麦产量,播前灌水≥60 mm或抽穗期灌水75 mm,可获得与CK相当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0%以上、净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结论】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海河平原大幅降低小麦耗水,缓解水资源供需刚性矛盾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下微膜覆盖 水分管理 冬小麦 耗水特性 海河平原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区两种土壤类型下青饲玉米的施氮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雄 左启华 +4 位作者 冯丽肖 张维宏 窦铁岭 边秀举 张立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59,共9页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在区域草甸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栗钙土田和沙质栗钙土田施氮比不施氮青饲玉米生物产量分别增加36.1...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在区域草甸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栗钙土田和沙质栗钙土田施氮比不施氮青饲玉米生物产量分别增加36.1%和106.0%,植株氮素含量分别提高108.0%和81.9%,且在草甸栗钙土田出现氮素的奢侈吸收现象;施氮使草甸栗钙土田玉米植株磷素含量提高10.9%,但沙质栗钙土田玉米磷素含量降低;玉米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草甸栗钙土田分别增产1.60倍和2.10倍,沙质栗钙土田分别增产2.74倍和1.36倍;施氮显著提高青饲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草甸栗钙土田增幅为27%-45%,相当于多供水82.5-135.7mm;沙质栗钙土田增幅为95%-97%,相当于多供水294.9-258.5mm。故华北农牧交错区青饲玉米施氮是快速提高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高效利用肥水资源的有效技术手段,草甸栗钙土田不超过200kghm^-2、沙质栗钙土田不少于135kghm^-2,是兼顾玉米产量、品质与肥水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玉米 施氮 产量 营养品质 氮、磷利用 水分利用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倩 张岱 +4 位作者 赵冬梅 杨志辉 朱杰华 张维宏 杨军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7,62,共7页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本试验依据GenBank中链格孢属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ptAsQ-F(5′-TTTGCAATGGCAATCAGCG-3′)/ptAs-R(5′-CCCGC...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本试验依据GenBank中链格孢属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ptAsQ-F(5′-TTTGCAATGGCAATCAGCG-3′)/ptAs-R(5′-CCCGCAAG-GGGAGACAAA-3′),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试验表明,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1%,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利用该定量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潜伏侵染于叶片和土壤中的早疫病菌。该方法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发病的动态监测以及指导高效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茄链格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带退耕区榆树幼林-南瓜间作的农田生态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雄 窦铁岭 +2 位作者 冯丽肖 张维宏 张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10-2719,共10页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林地大面积荒芜资源无效流失的问题,通过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达到林地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增进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榆树幼林与南瓜间作后,瓜...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林地大面积荒芜资源无效流失的问题,通过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达到林地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增进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榆树幼林与南瓜间作后,瓜蔓覆盖地面,显著提高了南瓜行间和榆树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林-瓜间作地水分的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了23.7%~163.3%;间作改变了南瓜行间杂草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物种,其饲用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产量较林带间杂草显著提高。间作比单作南瓜增产24.4%,榆树生物量累积提高28.4%,杂草增产144.4%,南瓜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23.2%。林-瓜间作比单作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132%。监测表明,榆树幼林-南瓜间作地的土壤输沙量与南瓜单作地、退耕榆林地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没有因南瓜地的土壤耕作而提高土壤的风蚀量。【结论】华北农牧交错带退耕区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是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的有效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退耕区域 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分子检测、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力强 张维宏 +3 位作者 刘占良 李亚宁 杨文香 刘大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1-143,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几年生物防治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发展很快,在植物抗性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的鉴定与分离、真菌酶抑制剂、抗真菌蛋白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抗真菌蛋白方面, 报道最多的是几丁质酶,它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从而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几年生物防治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发展很快,在植物抗性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的鉴定与分离、真菌酶抑制剂、抗真菌蛋白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抗真菌蛋白方面, 报道最多的是几丁质酶,它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从而破坏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抗生素和几丁质酶生产菌,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木聚糖酶等,以分解和利用土壤环境中的多种有机质。本试验建立的PCR分子检测方法,可以从土壤细菌中直接筛选产生几丁质酶的链霉菌菌株,发掘几丁质酶资源。在此基础上克隆了一株链霉菌菌株的几丁质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DNA 分子检测 几丁质酶活性 引物 链霉菌
下载PDF
拮抗菌Z-L-22不同剂型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赛 张维宏 +3 位作者 李建嫄 杨文香 张娜 刘大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以对番茄溃疡病菌拮抗效果良好的西唐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onii)菌株Z-L-22为研究对象,开发出3种大田应用剂型——水剂、颗粒剂和片剂,确定了片剂最佳发酵组分,并测定不同剂型在温室和棚室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 以对番茄溃疡病菌拮抗效果良好的西唐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onii)菌株Z-L-22为研究对象,开发出3种大田应用剂型——水剂、颗粒剂和片剂,确定了片剂最佳发酵组分,并测定不同剂型在温室和棚室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10×发酵液稀释液、固体发酵物5g和片剂1g于番茄定植时施用,对番茄溃疡病防效可达到80%以上;棚室番茄定植75d后,经过水剂、颗粒剂、片剂处理后的番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显著低于硫酸链霉素处理和空白对照。其中片剂由于具有成本低、易储存运输、持效期长等优点,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田间防效 剂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国际产科脓毒症临床指南系统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淑 韩临晓 +1 位作者 于萍 张维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2-37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国际产科脓毒症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多种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5年4月30日的文献,独立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AGREE)Ⅱ工具评价指南的制定和报告质量。结果:①最终纳入4篇指南,时间跨度2... 目的:系统评价国际产科脓毒症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多种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5年4月30日的文献,独立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AGREE)Ⅱ工具评价指南的制定和报告质量。结果:①最终纳入4篇指南,时间跨度2012~2014年,包括英国2篇,爱尔兰1篇,澳大利亚1篇,我国尚无产科脓毒症的指南。②纳入指南AGREEⅡ领域得分较高的是"范围和目的"(67.91%),"清晰性"(62.50%)。爱尔兰和英国指南为B,澳大利亚指南为C。③4篇指南均涉及产科脓毒症的病因和治疗。澳大利亚指南和爱尔兰指南均明确指出孕产妇与非孕妇成人脓毒症的炎症诊断标准不同;澳大利亚指南提出了脓毒症除细菌之外的多种病原体来源;仅英国指南给出了鉴别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的详细意见;对静脉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英国和爱尔兰指南给出了不同意见;英国指南还涉及孕产妇的病情监测、转诊以及胎婴儿的处理、脓毒症的预防等。结论: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国际产科脓毒症指南,专科指南系统评价质量不高,各指南中重点侧重点不同,对我国产科脓毒症临床处理和指南的制定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指南 妊娠 产褥期
下载PDF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红飞 杨文香 +1 位作者 张维宏 刘大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世界性发生的小麦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正式定名的56个小麦抗叶锈基因中,有许多表现出抗锈性的丧失。来自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则表现出优良的抗锈性。利用DDRT-...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世界性发生的小麦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正式定名的56个小麦抗叶锈基因中,有许多表现出抗锈性的丧失。来自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则表现出优良的抗锈性。利用DDRT-PCR技术,分析了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8与感病对照Thatcher间的表达差异。通过对差异片段的克隆测序,获得一条425bp的差异表达序列,推测可能为一与抗病相关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叶锈基因 中间偃麦草 差异显示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广东生猪养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维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181,共3页
广东是全国的猪肉消费大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由于2006年生猪价格的低迷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广东生猪出栏数量由2006年的3 634.82万头骤减至2007的3 213.88万头,出栏数量减少了11.58%。分析了广东生猪养殖现状,并利用灰色预测... 广东是全国的猪肉消费大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由于2006年生猪价格的低迷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广东生猪出栏数量由2006年的3 634.82万头骤减至2007的3 213.88万头,出栏数量减少了11.58%。分析了广东生猪养殖现状,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广东生猪出栏数量进行预测,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生猪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生猪养殖 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下载PDF
土下覆膜与适宜灌水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率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立谦 张维宏 +4 位作者 杜雄 张永升 王磊 曹彩云 李科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4-104,共11页
为缓解河北平原区水资源匮乏与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特征性矛盾,该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拔节期灌水75 mm、抽穗期灌水75 mm、灌浆期灌水75 mm、雨养,露地条件下雨养和常规生产(CK)共6个处理,定位研究了连续3个生长季... 为缓解河北平原区水资源匮乏与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特征性矛盾,该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拔节期灌水75 mm、抽穗期灌水75 mm、灌浆期灌水75 mm、雨养,露地条件下雨养和常规生产(CK)共6个处理,定位研究了连续3个生长季的土下微膜覆盖与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用水与产量形成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土下微膜覆盖种植小麦,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较CK分别降低了8.6%~12.0%和7.4%~11.7%,拔节至抽穗期75 mm灌水保证了覆盖下小麦生物产量形成及穗粒数、粒重的提高。土下微膜覆盖并适时灌水75 mm,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比CK提高37.2%~57.3%,对籽粒贡献率提高4.7%~10.1%。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抽穗前一次灌水,全生育期田间耗水减少99.9~118.9 mm,用占CK 3/4的耗水量生产了与其相当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1%~34.5%。回归分析表明,土下微膜覆盖下拔节-抽穗田间耗水118 mm可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抽穗-灌浆耗水78 mm可获得15个以上的结实小穗数和灌浆期不小于5的叶面积指数,从而籽粒产量得以有效维持。2 m土体贮水随小麦生育进程和种植年限的推进而呈现亏损态势,而且趋近地表土壤水分亏损就越多。从第2季开始,持续干旱导致覆盖下灌浆期灌水对提高产量已不具有作用,反而增加耗水,灌溉时间前移可增加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播种时土壤贮水较上季小麦收获时大幅增加,播种-拔节期间土壤贮水保蓄是小麦节水生产的关键,土下微膜覆盖则可实现麦田土壤贮水的秋冬保蓄、春季供应的跨季节调用。在河北省小麦产区,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春季适时少量灌水是有效降低小麦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维持小麦产量的新型种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灌溉 水分 冬小麦 土下微膜覆盖 适宜灌水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