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靶点
1
作者 张维法 王东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75-1677,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时间窗 多聚ADP 新靶点 聚合酶 缺血后脑组织 脑组织损害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联合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姝瑾 孙志东 +2 位作者 吴邦理 张维法 徐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消栓肠溶胶囊、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两组...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消栓肠溶胶囊、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12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检测治疗前、中、后及12周随访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含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较前下降,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均较前下降,中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黏度值、HCT均较前下降,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FIB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FIB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PCs在72 h、14 d前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治疗组上升尤为明显;治疗后均有所回落,较治疗前仍存在差异,并且治疗组EPCs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随访,治疗较前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组NO、e NOS治疗后上升,12周随访下降,对照组NO治疗后较前无明显差异,随访较前下降明显,两组治疗方法对NO、e NOS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显著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及微循环,消栓肠溶胶囊可能通过促进EPCs增殖,提高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分泌量治疗A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现身说法教子
3
作者 张维法 《少年儿童研究》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事例教育 教育方法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姝瑾 张维法 李青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并比较TIA频发与偶发病例的血管狭窄特点。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TIA住院病例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均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进行患者... 目的分析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并比较TIA频发与偶发病例的血管狭窄特点。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TIA住院病例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均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进行患者颅脑血管扫描,观察CTA特征。患者根据TIA24h内发作次数分组,24h内发作1次为偶发组(152例),24h内发作2次及以上者,为频发组(78例),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数量。结果230例TIA患者的CTA血管狭窄检出率73.0%(168/230)。CTA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存在血管狭窄者70/88例,占79.5%,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存在血管狭窄者98/142例,占69.0%,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0,P〉0.05)。CTA检出血管狭窄的168例患者中,频发66例,检出率84.6%;偶发102例,检出率67.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7,P〈0.01)。66例频发患者中,轻中度狭窄34例(51.5%),重度狭窄32例(48.5%);102例偶发患者中,轻中度狭窄66例(64.7%),重度狭窄36例(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94,P〉0.05)。66例频发患者中单支狭窄20例(30.3%),多支狭窄46例(69.7%);102例偶发患者中单支狭窄66例(64.7%),多支狭窄36例(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81,P〈0.01)。结论TIA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密切相关,其中椎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大脑前、大脑后动脉狭窄更为多见,24h内TIA发作超出2次患者多存在多支血管狭窄,危险性高,应提高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外血管狭窄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以硬膜下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两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徐涛 张维法 +1 位作者 孟玉平 盛文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疾病,临床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常见,其次为下矢状窦、侧窦和海绵窦,而以硬膜下出血(SDH)为主要表现者较少见,因此临床易导致误诊。本文报道2例以SDH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并复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疾病,临床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常见,其次为下矢状窦、侧窦和海绵窦,而以硬膜下出血(SDH)为主要表现者较少见,因此临床易导致误诊。本文报道2例以SDH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CVST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出血 硬膜下 历史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